东欧之旅(一)—爱沙尼亚

陈海燕

<h1><b>这次东欧之旅26天准备把这些划红圈的国家一网打尽</b></h1> <h1><b>俄罗斯茂密森林:第一个去的国家是爱沙尼亚,我们从上海经莫斯科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b></h1> <h1><b>五彩斑斓的木房子掩映在绿树之中</b></h1> <h1><b>摄于莫斯科机场</b></h1> <h1><b>塔林机场。莫斯科到爱沙尼亚首都塔林飞行时间一个多小时。</b></h1> <h1><b>爱沙尼亚是波罗的海边的一个小国家,它和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一起称为波罗的海三姐妹。爱沙尼亚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132万,算是地广人稀了,首都塔林。北纬59度,已经接近北极圈了,现在晚上十点天还很亮,一大早五点睁开眼睛时天还是很亮,不知道我们睡觉的时候究竟是否天黑过。爱沙尼亚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也是申根国家和欧元区。</b></h1> <h1><b>塔林有老城和新城,老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它比较完好的保存了中世纪城堡和教堂等建筑,被誉为美如童话的中世纪古城。</b></h1> <h1><b>老城古老的尖塔教堂分布在错落有致的红顶房屋之间,远处是波罗的海。座在山顶吹着波罗的海吹来的海风,眼前是美丽的中世纪老城,怎能不陶醉其中。</b></h1> <h1><b>历史上爱沙尼亚灾难深重,先后被邻国德国、波兰、瑞典、丹麦、苏联吞并,1991年苏联解体从苏联独立出来。</b></h1> <h1><b>爱沙尼亚冬季寒冷,取暖很重要,商店里的五彩缤纷的呢帽让我有点欲罢不能。</b></h1> <h1><b>最终还是按耐不住买了一顶</b></h1> <h1><b>六百多年的城墙</b></h1> <h1><b>可以到城墙栈道上走一走</b></h1> <h1><b>来到塔林老城区好像时光倒流,回到中世纪时代。</b></h1> <h1><b>这是几百年前就有的老店,至今还保持久远以前的方式制作和销售食品。</b></h1> <h1><b>这个人在招揽游客去他们的中世纪酷刑博物馆参观</b></h1> <h1><b>晚饭在老城这家中世纪时期就有了的餐厅吃了顿大餐,这是唯一的一本中文菜单,爱沙尼亚夏天来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了,从北欧的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乘船过波罗的海几个小时就到爱沙尼亚了。</b></h1> <h1><b>用这种粗陶罐喝着黑啤吃着烤猪肘子,体会着中世纪时代欧洲的风情,真叫一个爽。</b></h1> <h1><b>塔林很多都是德国风格的建筑,曾经这里是德国占领的地方,很多德国后裔在这里生活,沙俄时期被沙俄占领,沙俄是作为侵略者进入爱沙尼亚的,爱沙尼亚虽然是1991年苏联解体独立出来的但是他们对俄罗斯没有什么好感反而是对德国不排斥。</b></h1> <h1><b>二战最后德军曾经有一场直到帝国崩溃也没有失败的发生在波罗的海三姐妹国家的拉脱维亚的战役"库尔兰保卫战",这场战役见证了第三帝国军队最后的辉煌,20多万人的德军从1944年9月初被苏联红军包围开始到1945年5月9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八个多月的时间里,20万德军顶住了苏联红军40多万人多次猛烈的进攻,共掩护了100多万德军、300多万德国后裔的难民从波罗的海的港口安全撤回了德国本土, 每一位逃离此地的德国难民都饱含着热泪,由衷地感激这些誓死保卫祖国和人民的军人。</b><b>德军顽强战斗了八个月,让进攻的一方苏联红军震撼了,苏联红军从来没有见过一支军队能够这样顽强的战斗过!</b><b>1945年5月9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 库尔兰地区最后的18万德国军人排列成整齐划一的队伍走出阵地,高唱着德国军歌,走向苏军阵地履行投降手续。 看到这个雄壮的场面,许多苏联红军军人自发地举起手来敬军礼,向他们最终也没有能够在战场上战胜的德国军人致敬!</b><b>战后,当苏联政府开始释放德军战俘的时候,苏联政府第一批特别释放了这18万德国军人,以表示他们对如此顽强的敌人的敬佩,18万库尔兰集团军的英雄回到德国后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和终身的国家津贴。</b></h1> <h1><b>欧洲合唱节在塔林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过去的苦难已经过去,历史早已掀开新的乐章,享受当下的幸福生活,任何时候快乐都是最重要的。</b></h1> <h1><b>这是去机场接我们的爱沙尼亚导游帅哥,大连人,他父亲是学俄语的来爱沙尼亚做贸易后来就留在这里了,导游是在爱沙尼亚出生和长大的,他刚刚大学毕业,在旅行社工作。</b></h1> <h1><b>这是导游父亲在塔林老城开的中餐馆</b></h1> <h1><b>来自世界各地的合唱家们演出的精彩视频</b></h1> <h1><b>笑容挂在脸上,苦难已经过去,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希望世界人民永远幸福的生活。</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