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都忘却了,那场离我们最近的战争...</b></font></h1><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话1979.2.17[一]</b></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都忘却了<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没有人记得那个日子<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br></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在春风初歇,雨季到来的时候<br></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在遥远的红河岸边<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一个我们不熟悉的边城<br></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有多少七尺的男儿<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有多少血染的风采<br></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有多少人倒下,躺在那红色的土地<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有多少人长眠,化作了无尽的山脉</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那是一场被人们遗忘,又是离我们最近的战争</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那是一代人心里痛楚,又不能言说悲怆的故事<br></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虽然那是战火中的春之序曲</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你们开启了华夏盛世的乐章</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年轻的生命却无缘分享“厉害国”的红利</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都过去了</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游走的是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留下却是无人祭奠的座座坟茔</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活着的,只有苟且偷生的孤独的背影...</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红河还静静流淌</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有几人记得,那上面</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曾经热血如海...</b></font></h3> <h3></h3><h3>1979年2月17日拂晓,炮火映红天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东西两线同时向越南展开反击,长达近10年的南疆战事自此打响。曾几何时,反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歌曲、影视作品红遍大江南北,但时光的流逝冲淡了人们的记忆,又到"8.1"了,让我们再次缅怀英烈,重温那场离我们最近,又被人们遗忘的共和国的战史!</h3> <h3></h3><h3>在这场战争之前,越南由于苏联支持而与中国交恶,敌视华人,许多在越华侨遭到秘密逮捕杀害,越南同时对中越边界提出了主权要求。1978年5月下旬,共有7万多名华侨被驱赶,财产被搜刮掠夺一空,有消息称越南当局甚至在华侨回国途中开枪扫射。图为越南当局驱逐华侨(资料图)。</h3> <h3></h3><h3>另一方面,美国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平衡,同时对苏联进行遏制。而这一点,中美利益惊人一致,共同的利益使中美一拍即合,双方迅速接近。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邓小平随即与1月29日─2月5日访美,期间被问及对越政策时,胸有成竹地说:“小朋友不听话,该打打屁股了!”(资料图)</h3> <h3></h3><h3>1979年2月1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奉命发表奋起还击保卫边疆的声明和社论。其中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是可忍,孰不可忍》的社论,被看做是打响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信号弹。</h3> <h3></h3><h3>早在1978年12月8日上午,中央军委就曾下达作战命令,称“无论战果如何,我军攻克高平和谅山后不得恋战,即行撤回”。同时,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及乌鲁木齐军区均进入临战状态,这也反映出当时中国认为主要的威胁是苏联,因此对越南投入的仅是次要兵力。(资料图)</h3> <h3></h3><h3>战争分别由中国的西线云南和东线广西两个作战方向。西线作战由时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指挥;东线作战由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指挥。总共动用了9个军29个步兵师,其中真正攻入越南境内的解放军兵力在22万人左右,越军以6个步兵师总兵力约正规军10万人以及民兵15万人应战。</h3> <h3></h3><h3>广州军区于1月8日上午完成战术准备:4个野战军、3个地面炮兵师等全部进入待命地点。昆明军区则于1月10日凌晨完成战役展开,2月9日深夜完成了作战准备。另空军高炮和地空导弹部队也完成部署;南海舰队集结各型舰艇120余艘和战机170余架。图为尖刀排出发前作战前动员。(资料图)</h3> <h3></h3><h3>中国解放军东线4个军10余万人在许世友指挥下分14路进入越南境内,3小时后,北集团突破莫隆,向通农县前进,41军122师从广西平孟方向攻击朔江,41军123师368团进攻茶灵。同日,西线3个军约10万余人在张铚秀指挥下,从云南边境攻入越南。战争正式爆发。图为55军当时使用的作战地图。</h3> <h3></h3><h3>1979年2月17日凌晨,中越边境群山中万炮齐鸣,地动山摇。一发发炮弹撕裂长空,一齐射向越军阵地。一队队士兵从广西云南越过边界,向越军阵地发起进攻,骤然响起的枪炮声震动了整个世界。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拉开序幕!(资料图)</h3> <h3></h3><h3>2月18日,东线解放军占领清水,越军在高平战线以坑道顽抗。西线解放军与越军于老街激战,越军被迫退守黑河南岸。19日,东线突袭占领河鹿县,西线攻克谷柳、保胜。图为李永安所在的九连前线备战练兵,左二是连长张崇福,看地图的是副连长张运合,两人在后续战斗中牺牲。(资料图)</h3> <h3></h3><h3>2月20日,西线解放军进抵瓜姚、登朱一线。东线解放军攻占同登。中越于包乐激战。21日,东线解放军占领高平。22日,东线解放军占领朔江。中国军队占领包乐,越军开始抽调驻柬埔寨与老挝精锐正规部队回防,试图对高平发动攻击,莱州解放军展开反击,越军反被歼灭。(资料图)</h3> <h3></h3><h3>2月23日,东线谅山附近的高马山爆发激烈攻防战,中国军队占河江。西线解放军另有两个师在空军掩护下,进攻芒街、禄平。11军攻占巴沙山口,13军分两路对柑塘构成钳形攻势,39师坚守代乃阻击越军增援,越军316A师发动多次猛烈进攻,无法突破解放军防线。图为489团副政委在前线指挥。〔资料图〕</h3> <h3></h3><h3>2月24日,越军反击,与中国部队在高平、老街发生激烈巷战。东线解放军42军占领越南高平省省会高平市。同日,55军165师占领越南谅山省的同登,全歼越军。拿下同登后,我军迅速向谅山逼近。图为同登作战前沿阵地上举行军事民主会,商量进攻办法。〔资料图〕</h3> <h3></h3><h3>2月25日,东线部队稍作休整,并对同登战役进行了总结表彰。西线解放军13军同日攻占越南黄连山省省会柑塘。26日起东线部队向越南谅山省省会逼近,战情胶着。28日起55军开始攻打谅山北部越军的“战备库”石砬子山,直至3月1日才完全占领。图为我军官兵在法国楼工事上。〔资料图〕</h3> <h3></h3><h3>3月1日,东线谅山爆发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解放军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前线战况惨烈,许世友愤而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参战中国军队士气亦受到鼓舞。图为炊事员向前线运送食品。〔资料图〕</h3> <h3></h3><h3>3月2日,54军师攻占越南高平省广渊。3月3日,西线解放军11军攻占封土,50军占领越南黄连山省省会沙巴。14军攻占铺楼、郭参。东线,41军攻占茶灵,54军攻占脱浪。3月4日,东线55军打过奇穷河,进攻谅山南市区,越军308师遭我两个师突袭。3月5日,解放军攻占谅山南市区。〔资料图〕</h3> <h3></h3><h3>3月6日起,解放军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于3月16日全部军队撤回中国境内。我军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越军无大规模追击行动。1979年3月15日22点20分,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图为我军谍报员在前线战壕发报。〔资料图〕</h3> <h3></h3><h3>解放军展开了异常艰苦的挺进,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已经非常形象地做了展现。事实上,穿插部队饱受的磨难有过之而无不及。越军的防线十分坚固,解放军采用了步兵配属坦克突击的作战方法。越南人想不到中国人会在这样的地貌上使用坦克,对坦克的出现估计不足。〔资料图〕</h3> <h3></h3><h3>客观的讲,越军对我传统的中间突破,两翼迂回包抄战术的理解决不亚于我军。战争暴露出解放军在历经文革后,战力受损毁的问题。邓小平借此机会,于此战后大刀阔斧改造军队。中越之战告诉中国军人,光不怕死并不能战胜敌人。图为同登战役中我军坦克部队。〔资料图〕</h3> <h3></h3><h3>西方军事观察家称,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胜利的势头保持下去,其原因与其说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后勤供应不足所致。落后的后勤供应也是造成中国军队没有发挥传统的战术优势的原因--“没能够把轻装步兵偷袭战术与已证明有缺陷的后勤供应大队结合起来。”<br></h3><h3>〔资料图〕</h3> <h3></h3><h3>后来有解放军指战员在谈到这次战争时说,它“比我们过去打过的任何一次战争都要更接近于现代战争,就次而论,这是一次值得大力广泛研究的宝贵经历”。(资料图)</h3> <h3></h3><h3>战争已打了十一天, 随着对越作战整个进程的发展,谅山战役的序幕拉开了。谅山作战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最后一仗。攻克谅山,越军将无险可守,将标志自卫还击战的胜利结束,其意义十分重大。图为28日清晨,战士们开始向谅山进发。(资料图)</h3> <h3></h3><h3>东线谅山爆发激战前,越军自河内增援精锐的首都防卫军第308师向谅山展开反击,并使用化学武器。解放军55军攻入谅山北市区。图为我军从弄怀村炸开围墙投入战斗。(资料图)</h3> <h3></h3><h3>中国将后方炮兵师拉至前线进行压制即拼刺刀。解放军3月1日9时30分集中300门火炮,30分钟落弹几万发,当时许世友愤而下令:“拂晓攻击开始后,谅山一间房子也不能留。”图为我军炮兵阵地。(资料图)</h3> <h3></h3><h3>当解放军在中越边境集结时,双方都意识到战火一触即发,越方前线指挥官文进勇认为,越南防区岩洞暗堡成群,各种火力点燎若蜂窝,无数工事和火力点上下相连,火力交叉,文进勇认为这套从中国老学来的防御方法稳如泰山。图为解放军防御阵地。(资料图)</h3> <h3></h3><h3>石砬子山(二清洞和三清洞)是越军在谅山外围的最强防线,也是越南重要战备粮仓。据说这里储存的优质的大米和白面够得上整个越南坚持打三年仗。3月1日,163师489团1营受命强攻石砬子山。图为我军炸毁二清洞。(资料图)</h3> <h3></h3><h3><br></h3><h3>奇穷河铁桥是进入谅山南区的必经之路,夺取奇穷河大铁桥就意味着取得了谅山之战的胜利。我第3团2营6连刚刚冲到北市区奇穷河桥头,突然与2辆敌坦克、1辆装甲车遭遇了。敌坦克和装甲车开足马力,想向南岸逃。副班长黄炳培眼明手快,端起火箭筒对准坦克屁股,一炮正中油箱。(资料图)</h3> <h3></h3><h3>尖刀七连的尖刀排,终于率先冲过南桥头,顷刻间,人流疏通,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涌向南市区。谅山大小和我国的县城差不多大。进入谅山后,我军与驻守越军展开了激烈巷战,参战老兵回忆越南抵抗比较顽强,整个攻打谅山的战斗持续了6天。(资料图)</h3> <h3></h3><h3>谅山作战是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最后一仗。谅山省是越南北部山区与河内平原区的分界,攻克谅山,越军将无险可守。我军坦克部队可以在几日内直取河内。图为解放军62式坦克开进谅山市区。(资料图)</h3> <h3></h3><h3>越南重镇谅山,北临山岳,南接平原,是越南北方的战略要地。北距我国广西友谊关18千米,南距越南河内130千米。越南当局自恃谅山地势险要,气势汹汹地叫嚣要在这里“决一死战”。他们命令越军“王牌”第3师,沿谅山城外的山岳一线摆开,妄图阻止我军乘胜进击。(资料图)</h3> <h3></h3><h3>敌方早已作好了在谅山与我军决战的准备。他们布置了十分周密的交叉火网,控制着谅山所有的铁路、公路、交通要道以致各个角落。越军轻重火炮有规律地进行着拦阻射击,炮弹准确地落在山丫口及所有他们预测好了的各个战略位置上。图为我方坦克进入谅山。(资料图)</h3> <h3></h3><h3>六时正,一发炮弹由北向南划破谅山上空灰色的铅云,落在谅山市区,发出震撼山河的巨响,谅山南区的围歼战打响了!顿时,万炮齐鸣,枪声四起,空气都被撕裂得急剧的颤抖着。图在谅山市区被我军炮兵击毁的越军T-34坦克。(资料图)</h3> <h3></h3><h3>战斗的推进十分艰难,敌人凭借市南区各制高点用各种火力疯狂阻击我军的进攻,我军伤亡非常惨重。由于部队慌于进攻,加之后续的后勤保障队伍跟不上,牺牲的烈士和伤员暂时只好弃在河南岸。图为伤员被快速抬离战场。(资料图)</h3> <h3></h3><h3>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428、391和文庙三个高地全部落入我边防战士之手。当我军战士冲上敌阵地时,敌火的炮还热着,上了膛的炮弹没来得及打出去,堆放的弹药竟达五卡车之多。叫嚷要与我“决一死战”的敌人,大概没想到他们竟会覆灭得如此之快。(资料图)</h3> <h3></h3><h3>1979年3月4日,战地记者李永安在谅山省委大楼拍下了这张著名的《攻克谅山》,当天授命连夜赶回国内, 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新闻单位记者都在前线指挥部等着他,照片通过传真机传回北京。邓小平也正是看到这张照片,于3月5日下令撤军。(资料图)</h3> <h3></h3><h3><br></h3><h3>谅山战役结束后,越南当局还编造谎言,称“中国军队过不了奇穷河……,西方一家电台也给越南打气:“中国军队还在谅山北侧的山地蹒跚……。”《攻克谅山》发出后,许多国家考证了拍摄位置,结束了中国军队是否拿下了谅山的争议。图为我军民一同围坐分享胜利喜悦。<br></h3><h3>(资料图)</h3> <h3></h3><h3>“谅山要塞”全线崩溃。这时,我边防部队指战员火速兵分两路,快速向南追歼残敌。敌人已经毫无招架之力,急不择路,拼命逃窜。滚滚浓烟笼罩下的谅山,南北市区到处是一堆堆废墟。街头巷尾到处堆放着越军丢下的武器弹药、军装和各种食品。图为谅山省府大院的汽车。<br></h3><h3>(资料图)</h3> <h3></h3><h3>敌人扼守河内的屏障被我军攻占后,河内门户洞开,我军造成了雄师威逼河内之势。攻克谅山后,我军在敌军的一些阵地上看到,所有的日历都没有翻到2月28日的,有的翻到了2月27日。可以想见,他们刚把日历翻过26日那一页,就被我军打得丧魂落魄,再没有往下翻了。<br></h3><h3>(资料图)</h3> <h3></h3><h3>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从阵亡战士的统计名单中发现,牺牲的烈士中有很大部分是连队里的班长和排长。487团2营5连一仗牺牲了6个班长和排长,488团3营7连在探垄阻击战中就牺牲了5个班长。489团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了29个班长。图为民工向谅山前线输送弹药。(资料图)</h3> <h3></h3><h3>谅山战役后,解放军准备撤军,外电称北京制止了它自己鼻子底下的“东方古巴”,从而教训了苏联。西方军事专家说,不管怎么说,中国军队毕竟还是打进越南境内纵深达五十公里,占领了好几个省会,其中包括河内以北仅一百三十公里的重要据点谅山。(资料图)</h3> <h3></h3><h3>谅山之战,解放军战绩辉煌,3月5日,我国发表声明,惩罚越南的目的已经达到,我们不要越南一寸土地。由于这样纵深突破越南重兵把守的一千三百公里边界,使得邓小平能够宣布:越南不可战胜的神话再也不可信了。(资料图)</h3> <h3></h3><h3>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我军约有6954名指战员在越南牺牲,14800多人受伤。中国人民解放军2月17日至28日共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击毙越军37,000人,预计越方总死亡人数超过80,000人。图为谅山战役后胜利撤退,我军告别边民。(资料图)</h3> <h3></h3><h3>战后,中国的军政领导认真地接受了在对越作战中取得的教训,并下令行动起来弥补军队的缺陷。军队缺乏训练是在这次战争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领导人发现,要战胜现代化的敌人,不能再依赖“革命化战胜现代化”的公式。图为许世友接见参战官兵,许司令和战地记者李永安握手。(资料图)</h3> <h3></h3><h3>1979年邓小平、华国锋等接见英模报告团。从左至右分别是方毅、乌兰夫、汪东兴、华国锋、邓小平、王震、韦国清。出席报告团,但限于篇幅未出现在照片中的还有纪登奎、吴德、张廷发、陈永贵、陈锡联、胡耀邦。(资料图)</h3> <h3></h3><h3><b><i><br></i></b></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b></h1><h3><font color="#ed2308"><b><i><br></i></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i>仅此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i></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i><br></i></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i>缅怀39年前热血抛洒在南疆土地上的战友们。</i></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i><br></i></b></font></h3><h3><font color="#ed2308"><b><i><br></i></b></font></h3><h3><b><font color="#010101">下篇《中越战争前的排华事件——图话1979.2.17[一]》</font></b></h3><h3><font color="#ed2308"><b><i><br></i></b></font></h3><h3><font color="#808080">部分图片、文字资料根据当年公开报道编辑。</font></h3><h3><font color="#808080"><br></font></h3><h3><font color="#808080">原创作品,喜欢此文朋友,请打赏鼓励。</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2018年7月31日建军节前夕写于南京</font></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