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8年7月20日-26日,寿光市教育局组织中小学教育干部和骨干教师赴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进行了为期5天的“”封闭式专题 培训。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浙大校园,浙大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在12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浙大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带着对浙江大学的向往和对教育真谛的渴求,我们一起走进百年浙大,问道教育专家,品味浙大文化。7月21日上午,在邵逸夫科技馆报告厅,举行简短的开班仪式。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培训部的林文普主任发表致辞,向我们介绍了浙江大学的发展历史与发展方向,并介绍了继续教育学院的基本情况。教育局领导董有才同志,对我们的培训提出了明确而具体要求。随后的五天中浙大继续教育学院项目团队为我们安排了八场专题告和一场现场教学。
</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一、浙大之行我学习到了什么?</font></b>
</h3><h3><br></h3> <h3> 1、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是一所学前段和小学段结合的民办学校,俞国娣校长做了《“新班级教育”课程的多样性设计》的专题报告,从改变当前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开始,进行了“新班级教育”系列改革。新班级教育实现了从学科教师各自为阵到教师包班教学,从单独授课到教学协同,从分科课程到学科综合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建构,从单纯认知到社会交往的合作能力,从分数至上到评价多元,从黑板加粉笔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苦学到学生乐学的八个转变。在俞校长的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化的学生,他们关注了人的全面成长,他们对教师的考核从来不与学生的分数挂钩,这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评价方式,正是他们生命力的所在,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从机器生产产品,教育效果的滞后性,让他们不只看到眼前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他们无论实施多元课程的评价,还是课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的变革,都是为了实现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个性。俞校长谈到的学生作业不要求家长签字,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过多就对家长进行约谈,教师晋升不设指标,达到相应条件就全部晋升等做法以及她对木桶理论扬长还是补短的理解都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h3><h3><br></h3> <h3> 2、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的易良斌副院长所做的《从优良走向卓越-浙江省易良斌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的建构与思考》从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经验谈起,介绍了教师职业研修的组织形式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体现了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情怀。做喜欢做的事,能让教师更优秀,能让教学更高效,能让影响更深远。教育工作离不开热爱和执着,他说:“搞研究就是把简单事情复杂化,搞教学就是把复杂事情简单化。”“教师要永远在学习状态里,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让我们深受启发。易老师所提到新师爱是基于理解与尊重,师生关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来源于理解和尊重,不能只凭知识教书,要用整个人去当老师,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h3><h3><br></h3> <h3> 3、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赵群筠局长的《找回研修的主体——指向教师执行能力的实践研修》,从教师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按教师最习惯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流、从同课异构向同课同构的转变三个方面,介绍了开展教师研修的经验和做法。她通过《目送》等课的教学设计以及与儿子交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她陪伴儿子孙可千高考倒计时的成长过程,让我们深受感动。赵局长是一名专家型的教育干部,懂教育,有情怀,她在报告中提到的做好每一件事,命就很好;扬长永远比补短重要;教育孩子是一生最大事业,努力工作就是最好的家教;激动感动不如行动,叫醒自己的心底的良知等都让我们深受启发。她做为一名教育局长,在拱野区开展的学生减负运动也颇见成效,让学生8:30到校,能享受到幸福的早餐,晚上十点之后,不准再做作业,让学生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我们有些人的理解是:学习时间越长,学习效果就一定越好。其实,学生不是学习的机器,就算是机器也要有上油、保养的时间,如果用时间堆砌出来的效果不会长久。<br></h3> <h3> 4、杭州文溪中学的李胜建校长所做的《新课班遇上教育智慧》,向我们介绍了仁义文雅课程和新优智慧课堂,他们开发和利用优质教育资源,让教师的教学更智慧,让学生更加智慧地学习。他们的办学目标是:让每个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仁义文雅的新优少年,为美丽人生奠基,为美丽中国毓秀,文览天下,溪泽万家。学校打造智慧校园特色,实施分层走班和精准教学的做法让我们印象深刻。
</h3><h3><br></h3> <h3> 5、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章苏静所做的《信息时代技术如何提升教学品质》,分享的是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品质的经验,她从教育部将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和教育信息化地平线报告谈起,重点介绍了如何用手机来重构我们的教学方式、如何用游戏和游戏化学习重构学生的学习方式。让我们清楚了在信息时代如何做一名教师,章老师的报告即有理论指导又有实战操练,其中对手机与投影的连接,二维码的制作和使用,微课制作,印象笔记、讯飞配音、秀宝盒子等APP的使用等都让我们耳目一新,眼界大开,豁然开朗。
</h3><h3><br></h3> <h3> 6、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力在《教师专业发展治学与教学的结合》中,从杜威论教师谈起,要求我们做到三重角色:要做学问的领袖、做学生的领袖和做社会的领袖,要做有领导力的教师。刘力教授还推介了研究新成果——六维层级图,认为可作为教师对自我课堂教学情况评估的参照工具。六维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理答、气氛,每一维度分为六个层级。教师依据每一维度中内涵的描述,比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维度的层次评价,将六维层次评价汇总至六维目标层级图中,描点连线,可直观的了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刘教授还对当下把学生如何培养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进行了剖析和反思。推荐我们阅读《1999,不战而胜》、《多元智力》、《丰富教学模式》等参考资料。“既然做了老师,就没有理由拒绝专业成长!”让我们深深地警醒。
</h3><h3><br></h3> <h3> 7、孙元涛副教授来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报告主题为《学校变革管理与变革领导力——基于‘泛变革’的思维》,孙教授思路极其清晰,观点鲜明,立足中西方教育现状的比较,清晰地揭示了当下课改的实质与存在问题。他认为,当下课改,容易变的,已经变得差不多了,甚至有了轮回。不容易变的,百年来几乎始终在表层的浮土上下功夫。方法层的改革,如果不触动“人”本身的变革,则难免陷入“为改革而改革”的陷阱。对当下存在的“吹大牛”现象进行了深刻的鞭鞑。他认为:教育的复杂性%20变革的复杂性=学校教育变革的超级复杂性。教育是最难的艺术,教无定法,孩子身心发展有规律,教育的规律就是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孙元涛教授提醒我们,要警惕“模式”陷阱、 警惕“口号”迷局。要树立四个意识:学情意识、年段意识、学科意识、课型意识。孙教授深入浅出的谈吐,直指要害和痛点。提醒我们要随着学生的成长而成长,给大家指点了迷津。
</h3><h3><br></h3> <h3> 8、浙大教育学院的刘徽副教授报告主题为《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转型》,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课堂教学转型的建议与实践,课堂改革的趋势应该是真实性学习,为真实而学是教育之本义,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我们应有的逻辑是:需要什么素养,就学什么;学什么,就教什么;教什么就考什么。考试改革的方向是为真实而考。刘老师的报告让我们清晰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该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
</h3><h3><br></h3> <h3> 9、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陈锋所做的《做与时竞进的卓越校长》,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谈起,阐述了做与时俱进卓越校长的基本理念: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从钟启泉、朱永新、叶澜的研究和实践,让我们去追寻基础教育改革成功的逻辑起点在哪里?通过教师成长中的1个启示,3个问题,8个感悟与我们一超分享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诸多反思。陈院长提到:工作是苦役还是享受,取决于你的认识。要么享受工作,要么忍受工作。当下非常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教书育人观应该是用智慧教书,用爱心育人。还提醒我们用三大修炼:学习,研究,反思,来应对新课改,做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同行佩服,社会公认,生活幸福的卓越教师。
</h3><h3><br></h3> <h3> <b><font color="#167efb"> 这9位专家,有大学教授、副教授、教育局长,也有研究学者和一线校长,他们不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实践经验,还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对我们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的某些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他们的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意义,他们所展示的研究成果和丰富的教育案例,对我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引领作用。</font></b>
</h3><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二、浙大学习我进行了怎样的思考?</font></b>
</h3><h3><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思</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考之一: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fon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div> 文溪中学的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仁义文雅的新优少年。办学一年来,通过分层教学的新课班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新优卡晋级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设计智慧新优课堂落实课程标准,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每个学校都有自已的办学目标,我们是培养听话顺从的孩子,还是在规则内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学生?这个问题要时时在每一个教师心中萦绕!我们要向学生传输怎样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能以一贯之于日常教学之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只有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和表率,不忘初心,努力工作,才能让目标落地。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line-height: 1.8;">思</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font><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息时代,我们该如何运行技术手段辅导教学?</fon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文溪中学的智慧课堂人手一台ipad,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基于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对学情进行掌握和快速反馈,的确值得借鉴。受条件所限,这样的手段大多数学校还无法实现。无论是传统的手段还是互联网+技术都应该是教学辅助手段,关键的因素依然是教师和学生。只要是和谐高效的课堂,充分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课堂,都是成功的课堂。我们基于校本研修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都不是在唯技术论的条件下进行的。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日益普及,互联网技术、创客教室、教育云平台、微课也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和引领教师使用方便快捷的技术手段,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有些学校如果连教师每周使用几次家校通布置作业,上传几件资源,都要硬性规定,搞一刀切,其目的是对教师的束缚呢,还是对教学的促进?什么时候用,要不要用,用得频率如何,应该由老师自主地,适合地去运用。</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br></fon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line-height: 1.8;">思考之三:学校中没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差生,只有差异化的学生。</span></font></div> 大爱无声,教育无痕,每一位教师,让学校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学生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有反复、有徘徊。我们应该做象“妈妈”一样的老师,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让他们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是学生的引领者,不是学生成长的包办者。我们面对的学生每一个都是特别的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凭什么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有欣赏他,包容他,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与众人不同的,才能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若干年后,在写字楼中彻夜加班的小白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地铁中给我们塞广告纸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也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扬上摆摊的商贩也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我们的眼里心里,是否中想到如何去培养千百个“武亦姝”?我们的学校还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欣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用爱来引领他的成长,他们走向社会后,会用古诗愉悦心情,会用体育来健康体魄,会用美术来发现美好,会用音乐来自我疗伤,会用语文来自由表达,会用数学来计算自己的收入,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成功?<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思考之四:把每一个学生当“人”看,不把</font></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font></span></div> 心中有什么,眼中就会看到什么!文溪中学的这个雕塑你第一眼看到会想到什么?你所看到的就是你内心的投射。作为教师首要工作是管理好自己,当你面对学生时,你开心,孩子就开心;你不开心,孩子也不开心。我们每天的工作很多、很琐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情绪来控制自己的形为,应试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形为。教育工作中核心的要素是尊重,我们不能一味的让孩子服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也是自己区别于别人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要承认他们的差异,并尊重他们的差异,我们要尊重、同情、接纳每一个学生,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把每一个当“人”看,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老师应当常怀怜悯之心,学生成功快乐时有我们的陪伴,学生失落犯错时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包容他们并爱他们,努力做学生成长的“守望者”,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成长的经验是不可替代的,犯错误也是成长的历程,允许学生犯错,不打击他,不挖苦他,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一块“美玉”,需要我们的雕刻,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就是学生眼中最棒的老师。<br></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line-height: 1.8;">思考之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网。</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font></div> 专家们的报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引领和坚持。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是激动,感动,然后就岿然不动还是去行动?学校工作中要践行“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领着一级干”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财。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我们一直是这样啊!”从来如此,难道就是正确的吗?事在人为,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我们想不想去干。我们要继续将作风建设问题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只有干部教师作风转变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才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在工作中要让作风建设成为各项工作致胜的法宝,扎实的工作作风将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学校要给肯干事的人机会,要给干实事的人经费,要给干成事的人荣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h3><h3><font color="#ed2308">
</fo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思考之六:成长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fon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font color="#ed2308"><br></font></span></div> 一个好校长,一个好老师,要有励志精神,要有教育的情怀,还要懂得生活。当老师的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也要关注自己的精神成长,教师要成长的好,首先是要做一个情感美好的人,学生要成长得好,首先也是做一个情感美好的人,师生情感美好,班级就美好,校园就美好。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对于教育这份工作才会有新体会,才会努力做一个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对教育有什么样的理解,自己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生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要修正学生们心中“我们已经习惯这样了”的思维定势需要坚持,一种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的改变,一定会受到阻力,我们相信只要有一点与过去不一样,就是进步。只要凡事不将就,把正确的事坚持做下去,一定就会有改变。<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167efb">三、今后我应该做些什么?</font></b><br></h3> <h3> 作为一名教师,热爱孩子,就是热爱我们自己。那些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不可能,只是“我认为不可能”而已。任何事要想做成功,都要记得这样一句话:“空洞的口号喊一万遍,不如做出一点行动”。通过这五天的专题学习,令自己的感触很深,越是学习越是感觉到自己的无知。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唯要坚持学习,再学习。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培训学习的先进理念与自身教育实践结合起来,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扑下身子学习,静下心来教书。自己分担的各项工作做到积极主动,不挑三拣四,日常工作多研究,抓落实,重过程。克服工作中的惰性,面对各项任务克服畏难情绪和焦躁情绪。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尽职尽责,提高质量。工作中强化自我约束,对工作不自满、不懈怠,不怕累、甘于吃苦,始终保持热情和干劲。坚持不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再有新发展,再上新台阶。<br></h3> <h3>其他收获。</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浙大校园书摊上淘了五本书。</span></h3> <h3> 2.学习之余读完了狄马的杂文集。</h3> <h3> 3.常思考两句话:当下我在做什么?以后我能做什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