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闲暇之际,翻看珍藏于手机的照片,发现大部分是回乡所拍,满满的占据了有限的内存空间。删之不忍,留则太多,于是又想到了美篇的强大功能,何不把它既当相册又做画卷呢?有时我想: 时光之流淌,岁月之痕迹,生活之情趣,人生之曼妙,尽可在手指间一一留下。至于其他,料想不必想得太多一一想说,不是无病呻吟;想写,并不把自个当作家。之所以爱家乡爱亲人,所以想尽情地赞美讴歌,更因为珍惜短暂的生命之旅,所以才努力地去探索和发现。许多人说,生活并不只是油盐酱醋,还有诗和远方。正是如此,我没有停下和止住心灵的脚步。</h3><h3> 一一前言 </h3> <h3>每次回乡,为了不孤单,也为了吹捧家乡之美,总喜欢邀约各路神仙道友一同前行。“你们家有wifi么,不然我家帅哥、靓妹动员不了啊!” 那些想带孩子的家长,往往会事先追问我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问题,“ 你们家有什么好玩的先说说,不然他们就不想去了…″</h3> <h3>在城里孩子眼中,一个山旮旯,远离城郊的地方,出行吃喝玩乐一定不如城里的快捷方便。我想确实如此,但这里的桃园世界“白云自在”触手可及蓝天,这里的阡陌村野“津梁大千”与世尘远,这里的人文景观“飞香腾水″独具魅力。署名“渔火"的作者在《蓝田情缘》一文里,会把你带进栩栩如生的蓝田远古时代。</h3> <h3>倘若我们让作者做导演,让你来扮演上世凡夫俗民,云游“清溪县还一里”。或牵骡马、或做抬夫、或为侍郎,伴着驼铃声,沿着古驿道踏径拾级嗨哟而上。倚树临风,览云亭雾海,寻飞鸟踪迹;隔帘无绪,听松涛蝉曲,浸古寺梵音;凭栏小憩,戏小桥流水,逗鹅鸭游溪,可好?也许,故事会比眼下wifi的世界更迷人精采。</h3> <h3>其实,蓝田的地域风情还是很有特色与众不同的。她的十几个行政村,单从名称上去解读,就蕴藏着某些独特的人文味道,如山内寨、九礤、湖坂、益岭、益溪、进德、尚忠、乌殊、乌土等。古时候蓝田亦称林田,先民们在大山茂密的森林里伐木垦荒,筑垄为田,在闽南话里,因“林″与“蓝"谐音,所以得其名。因其环境清净秀丽,域外族人纷纷择此福地迁徒而居。</h3> <h3>在安溪民间流行的谚语中,有一句“去徐无蓝田”,说的是蓝田以徐姓为主,如拿“西瓜与芝麻”对比,喻凡事有主次之分。不过,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蓝田这个大家庭里,姓氏颇多,历史源远流长。除了徐姓,这里聚集着江、颜、魏、林、李、王、黄、章、陈、郑、詹和锜等姓氏,可谓百姓争鸣,各领风骚。</h3> <h3>从某一个角度看,姓氏只是人类繁衍的一种符号。在原先交通极为闭塞的山区,人类生存圈受限的情况下,为避免近亲结婚,姓氏的区分起到了优生的作用。但从血源关系上看,人类本身其实就是不同姓氏的综合体。据族亲介绍,我爷爷原先姓锜,被我太爷爷收养改为徐姓,而我奶奶为章姓,后来我母亲则是张姓。</h3> <h3>每次回乡,我往往试着从不同方向的山路往返,尽量去欣赏和捕捉家乡一年四季,心中眼里,永远看不腻赏不尽的风景。</h3> <h3>来自陕西汉中的李局,登上镇区附近的山岗,极目远眺,见一个个满目苍翠的小丘陵被周围高低耸立的群峰侧岭所环抱,无不赞美地对我说,“你们这的山有特色,很有灵气!” </h3> <h3>来自河北保定,初次探访蓝田的小吴说: “这天上的云絮就与北京的完全不一样,还有这一路上,我的唯一感受就一个字一一绿,满眼的绿,太美了!” 我想,绿是需要条件的,没有充足的水源,没有肥沃的土地,哪儿找绿去?夏日炎炎,待在家的几天时间里,三天两头下起狂风骤雨。海拔1368米的朝天山上,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地上除了碎石,全部覆盖着一层黑乎乎的乌土。</h3> <h3>来自厦门的小郑,在林海莽莽、藤萝虬结、谷壑幽邃的九礤溪里畅游,一边赏景一边拍照,还不忘在她的微圏里写下几句游山玩水时的真实感受: “山沟沟里清泉石上流,于溪涧中嬉戏逗留,聆听潺潺泉水叮咚响,伴着阵阵蝉鸣曲,声声动听入耳,久久不愿离去。”</h3> <h3>由谢炳德等人所写,刊发于泉州网的《遗落凡尘的绿色明珠一一安溪朝天山森林公园游记》一文里,家乡朝天山的原始生态被抒发得淋漓尽致,称其为“一处隐匿于现代社会的世外桃园”。前同事詹文士力作《朝天山游记》,亦运笔如有神,把朝天山的魂和韵刻画得引人入胜。在之前我的美篇《蓝田,故乡之爱》一一后被转载为“原来你是这样的蓝田”一文里,朝天山之璞玉晶瑕与钟灵毓秀,在篇幅中亦有着笔描述。<br></h3> <h3>关于朝天山的由来,相传民间有一个传说。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家住在离朝天山很近的一个村落里。夏季水稻收割时节,人们在房前屋后的木架上忙着晒稻谷。那时自家养的鸡,以及不知从何处飞奔而来觅食的雀鸟,都会三五成群、争先恐后、明目张胆地偷食谷子。除了驱赶雀鸟,那时大人小孩最担心的还是自家的鸡,一不留神,在天空持续盘旋飞翔的老鹰,说不定就会俯冲而下叼走谁家的一只,向着朝天山方向飞去。作为小孩,那会儿心里最恐惧的,是朝天山上那一眼便可瞅着的鹰嘴岩。</h3> <h3>据传,原先朝天山附近的深山老林里,隐藏着一只修炼成精的老鹰。它穷凶极恶,日啄夜叼当地大人小孩为食。祸害成患妖成灾,一时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哀嚎悲恸不时传至上天。一天,一道士云游至此,察闻此等妖精伤天害理之事,便从长计议,布坛施法,持一把利剑,隐身山去。一日,妖鹰意欲再次展翅飞翔作恶。刹那间,只见一道犀利金光从空中闪出,劈向老鹰长长的右膀。“噗嗤”一声过后,顿时天黑地暗,老鹰折翼落地而亡,化作一座石山,头似蛙仰卧朝天,以示向世人谢罪。后人依其山势,称之为朝天山。如今,从正面看鹰嘴岩右侧,如剑切过的一大沟谷,寒来暑往如故“藕断丝连”,接着像老鹰翅膀的右翼侧岭。所以小时候一听闻老鹰叼鸡之事,便毛骨悚然,以为又是妖鹰再现,有一种不祥之兆、诚惶诚恐的感觉。
</h3><h3><br></h3> <h3>如今回乡登山,我所仰望的是一座浑然天成的名山一一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也是我胸中不离不弃引以为豪的一座灵山。“沟壑春深,看葱茏翠岭,云兴霞蔚林千倾。登高览胜,立巍巍岩顶,万丈深渊风不定。” 这是阳春三月我对家乡朝天山的感触。“壁立千仞眺之邈邈,沟壑丛生宝云飘飘。游子临谷祥晖悄悄,山川纵览人生迢迢。” 每次登顶,我都会产生不一样的胸怀,这就是它,一座美丽而又祥和的神山!</h3> <h3>说到人文典故,无不又想到了蓝田水库边上凤冠山的宝云殿。常言道: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登上近在咫尺,看似低矮的山顶,蓝田远近之风貌,尽可一一揽入怀抱。宝云殿庙里,供奉着一尊“五谷帝仙”,古时远近渔樵之人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者络绎不绝。主殿之下有一座独立的“运仙厢楼”,据说祈梦托物相当灵验。每年中秋前后,有众信徒会自带草席铺地小睡,求神灵以托梦之形式,指点迷津,施恩点化生活中的种种困顿和烦恼。</h3> <h3>相传清朝年间,祖籍湖头的李光地,未知何因竟然带着干粮,徒步几十公里,爬山涉水,翻山越岭,独自一人到蓝田观光旅游。经人指引,他登上宝云殿寻幽探秘,因行程远,山路崎岖加上长途跋涉,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栖身于殿下之小厢房。不料一觉醒来,他竟然发现自己做了个恶梦!原来梦中,他的双眼被人挖出挂在树上,真是惊险,他竟被吓出一身冷汗。如此一场凶险之梦,一时令他垂头丧气、十分懊恼,同时他亦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何意。后来归途之中,见林木参天,满目香风,他顿然感悟自己理应前途无量,料必吉人自有天相!你想啊,眼睛挂在木上,木+目,岂不是将“相”之才么?后来果然灵验,官至宰相。<br></h3><h3><br></h3> <h3>如今,宝云殿山脚下,晋江水系西溪支流龙覃溪上,水库周围灵山秀水,天地湖一色光彩熠熠,鸟蝉声异曲悦耳相随,渔樵人睿智茶香鱼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倘若宋朝苏轼有机会云游于此,不知他将又会有何诗意。<br></h3> <h3>如果说朝天山、宝云殿是蓝田两处有传说的名胜,那么位于进德的瑞云桥、内春的白云亭和乌殊的水美宫,则是实实在在有近代名家张瑞图游览过并留墨宝题匾的三处古迹。假如你有一天闲逛蓝田,上述雅地是必到的景点。其中,瑞云桥之特色,除了廊桥、古圆柏杉树,环溪岸两侧的石碑诗文,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亮点。几十首石刻之诗句,均由村中当代文人学者所献。可想而知,那儿的文化积淀是何等的深厚。</h3> <h3>我的大学老师林华东教授,也是土生土长的进德村人。在他眼里,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可圈可点的。在《桂枝香》词赋中,他这样写到: “竹林掩户,有溪水桥亭,杜鹃楚楚。放眼笔峰如画,彩虹飞渡。几番岁月堪磨洗,眺远方,最灵天竺。兼程风雨,阳光随意,松杉如许。” 其悠悠乡怀,跃然纸上。<br></h3> <h3>说到这,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还想问我到蓝田有什么好玩的,那就请你跟随我的脚步,去九礤溪戏水摸螺、到乌土村去拥抱古红豆杉群、去蓝二村观古银杏树吧!如果你想学干点农活,那就去紫佳农场或者“渔樵之家”微农场如何?如果你想垂钓,就到水库渔约呗!如果你想唱唱歌休闲一下,那就到福顶岩或长垵阁呀!<br></h3> <h3>说不完道不尽,乡约蓝田,永远是一幅叙不完的画卷。</h3> <h3>以下部分为乡间美景,乡土风情,乡野特色,请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