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5)梅克内斯的记忆

丁丁

<h3>摩洛哥历史悠久,却饱经外族入侵和部落之间的内乱。<br></h3><h3><br></h3><h3>13世纪默罕默德第四任哈里发的后裔阿拉维家族从阿拉伯半岛迁徙来到摩洛哥,定居在东部的塔非拉特、塔非亚勒特 一带。</h3><h3><br></h3><h3>17世纪初,阿拉维人攻占了菲斯,打下了马拉喀什,继而控制了整个摩洛哥。1672年穆拉伊·伊斯梅尔自称苏丹,在菲斯登基,成为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h3><h3><br></h3><h3>鉴于菲斯和马拉喀什的部落实力强大,容易发生兵变,所以穆拉伊·伊斯梅尔抛开菲斯和马拉喀什在梅克内斯另建新都。梅克内斯就成了摩洛哥历史上第三个首都。<br></h3><h3></h3><h3> </h3><h3>阿拉维王朝在摩洛哥一直统治至今,近300年。</h3><h3><br></h3><h3><br></h3><h3><br></h3> <h3>穆拉伊·伊斯梅尔是一位有作为的帝王,在位55年,在他统治时期将这个建于11世纪的古城梅克内斯打造成为了一个雄伟的西班牙-摩尔风格的城市。</h3><h3><br></h3><h3>几百年过去了,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一睹这个17世纪北非伊斯兰风格与欧洲风格融为一体的高墙和城门的风采。<br></h3><h3><br></h3><h3>王宫的曼苏尔城门当初是为伊斯梅尔作为纪念碑来建造的,城门两旁的那两根白色罗马式立柱,是从沃鲁比利斯古罗马遗址中拆来建造的。<br></h3><h3><br></h3><h3>曼苏尔城门被称作为摩洛哥的“凯旋门”</h3> <h3>从这张摩洛哥邮票上看,古城墙雄伟壮观,以胜利和凯旋之意的曼索尔城门(Ban Mansour)闻名于世。</h3> <h3>据导游讲,穆拉伊·伊斯梅尔苏丹的王宫里养了500多匹阿拉伯骏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和蓄水池,粮仓里的粮食可以备战10年。</h3><h3><br></h3><h3>我在想啊,伊斯梅尔苏丹为什么能从英国和西班牙人手里夺回北方重镇?为什么能巩固在南方的统治?和他养兵马,储粮仓有关吧?</h3> <h3><br></h3> <h3>梅克内斯这高大雄伟的城楼和斑驳的墙壁;当年数以万计的黑人奴隶兵团牺牲的生命都在诉说着梅克内斯的记忆!</h3><h3><br></h3><h3>梅克内斯被称作黑色的皇都由此而来。梅克内斯的女性以穿黑色的袍子居多也由此而来。</h3><h3><br></h3><h3>但是,在我的镜头里还是很少去捕捉黑色,毕竟黑色太沉重。</h3> <h3>曼索尔城门的对面是个广场,和马拉喀什的不眠广场异曲同工,但是远远没有马拉喀什热闹,特别是没有马拉喀什不眠广场上各种各样的艺人表演和招揽生意。</h3> <h3>梅克内斯古城连同人们古朴的生活,在摩洛哥千年文化的画卷中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h3> <h3>1996年梅克内斯整座城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