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宇宙无边,母爱无限。</h3><h3> 我于1972年12月17日离开家乡,在外工作已经四十多年了。这些年来,一直没空回家孝敬母亲,总以为孝敬来日方长,总想在退休后回来弥补;等到退休了,又有孙辈缠绕,想等孙辈离开手脚后再回来孝敬;现在母亲没等到我轻松的那一天,就突然离我而去......</h3> <h3> 回首从小到大,母亲对我们的呵护与关爱,内心莫名涌现出无限的酸楚与深深的自责,深深懊悔和伤痛的阴影将永远笼罩在我的心灵。</h3><h3> 对于母亲的关爱与孝敬,别人评价说:你已经尽孝,你妈已经享福;但在我的心中,总感到亏欠!因为母亲为我们的付出,实在太多,而我们对她的回报,总感太少太少…...</h3><h3> 接到母亲摔伤的消息,2016年8月24日下午,我和妹素娥从深圳飞回老家,直奔医院病床前,见到母亲,她神志清醒,口齿清晣,对我俩说:“看又连累你们了!”我和妹商量,这次无论多长时间,我俩都要伺侯她病愈,给老人家亲手做碗饭,喂她吃,好好调养身体,健健康康活下去!</h3> <h3> 8月25日,中午12点手术开始,下午1点半,手术完毕回到病房。据主刀医生赵东说,因为是下半身麻醉,所以在整个手术期间,神志清楚,表现坚强,手术也很成功。</h3><h3> 手术后,为预防出现新的褥疮,在医生的提醒下,我去县城买了一张防褥疮充气床垫,插上电源,间隔半小时左右充气抖动,促进全身血液流通。</h3><h3> 手术后的当天,能吃点流食东西,并能在外力的帮助下翻动身体。手术前后这些天里,为了增加营养,每天蒸两个鸡蛋喂她吃,在医院食堂做饭的焕玲侄女和在病号灶工作的本哲表嫂以及战友郭小明杜念芳夫妇,每天轮流做饭送到床前,我们实在感动,真正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道精神。</h3><h3> 为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每天输血200毫升,并滴注一支白蛋白。经过调养,身体状况大为改善,精神面貌也大有好转。手术后的第三天下午,当时我跟素娥和周锐在病床前伺候她,她心情不错,跟我们聊起了家中往事,尤其是我们小时侯家庭的困难,又说到:“我自从(嫁)到周湾以来,没有跟村里人红过脸,没有跟人吵过嘴,没有得罪过任何人!”后来又说:“家中我箱子里还有些钱,您们拿去买些芋头和肉,做些焖肉请些人来吃了算了!”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她说到这里,我情急之下,赶紧用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她临终前没有留下其他遗言,也许这是她对自己一生为人的最后总结;或许是对我们为人处事的最终期盼;也是对我们最后的关怀。</h3><h3> 次日上午,我和妹素娥回去打开箱子,在箱子底下发现还有5000元,这些钱除我们给她的之外,还有战友们回家给她的红包。我把这些钱拿去医院,用于购买白蛋白和血液供她治疗之用。</h3><h3> 过了几天,她说躺在床上实在难受,想下床在椅子上坐一会,我们把她扶下床,坐在椅子上,请值班护士用手机给我们(树凯,树兴,素娥,周锐,周勉)拍了一张合影照,这也是母亲与我们最后的合影。我们兄妹几个和周锐,周勉,也分别与母亲在病床前合影留念。母亲这两天的精神表现,使我看到了康复重生的希望!看到这些场景,我心里暗自高兴,以为病情马上就会好起来的!</h3><h3> 手术用钢板把骨折部位固定之后,身体在外力的帮助下可以翻动了,医生要求每隔2小时翻一次身,以防新生褥疮。但是,褥疮在手术前便已生成。因为刚一入院,尚未手术,骨折伤处疼痛,一动更痛。对此,家人不懂护理,医生也疏于指导,这样躺在病床几天时间,等我回家决定手术时,在尾骨处已出现直径五六公分大的黑疤。医生说,这就是褥疮,说明患处由于长时间压迫,血脉不通,导致肌肉坏死。</h3><h3> 面对这种情况,医生束手无策,要求家人另想办法。无奈,我让周锐找深圳北大医院褥疮医护中心寻求帮助。他们建议先用从芬兰进口的褥疮贴治疗。</h3><h3> 这种药贴主要治疗皮肤红肿初期褥疮,我让外甥陈雄从深圳购买后快递回来,并每天把治疗伤口的照片资料和护理情况发到深圳,请专科医生及时指导!但是,这种治疗为时已晚,因为,褥疮已属晚期了,患处已经化脓溃烂,褥疮贴治疗已失去作用。</h3><h3> 自从入院后,大小便都在床上排泄,加之褥疮化脓,不时排出脓血,每天需要几张纸质棉垫铺在身下,陈雄媳妇鞠军波从深圳定时购买邮回以保证需要。</h3><h3> 尽管骨折处手术后逐渐康复,但随着褥疮的慢慢加重,身体状态每况愈下。</h3><h3> 母亲入院以后,我和素娥,周锐,周勉,陈伟等专程从深圳回来看望伺候,大哥树森,大嫂晓琴在入院次日即赶到医院,我们每天在医院看护实行两班倒,白天俩人一班,晚上俩人一班。</h3><h3> 由于周锐和周勉只能请假一周时间,在身边陪伴时间有限,很快就又返深了,留下我们兄妹四人也可勉强倒班伺候。屋漏又逢连夜雨,这时素娥身体又出了状况,喉咙疼痛,腮腺肿大,就在医院边看护母亲,边打针治疗,但疗效甚微。我连忙带她去县仁济医院彩超检查,诊断为甲状腺囊肿,为防意外,需马上手术。</h3><h3> 限于当地医术条件及家中目前状况,决定返深手术。临走前,怕增加母亲心理负担,就给她说,回深办点急事,几天就回来继续伺候您!未曾想到,此许诺竟然未能如愿!素娥返深治病,看护人手倒不过来,我把妻妹曼请来帮手。曼态度平和,伺候周到,母亲甚为喜欢。</h3><h3> 由于伤口疼痛,躺在床上久了,伤口难受,本来医生要求两个小时翻身一次,既防止伤口由于过多翻动造成新的创伤,又预防长时间不动再形成新的褥疮。但她要半小时,有时甚至十分钟翻一次,弄得大家无所适从。</h3><h3> 有一天我值夜班,一夜平安无事,甚为平静,我以为出了状况,时时注意观察,却没发现异常。次日起床我问她:“昨晚怎么这样安静?”她回答:“我老吵叫翻身,就怕个搅(打扰)您们睡不了觉!”她都病成这样了,还替儿女们着想!</h3><h3> 眼看在桔园中心医院已有近月时间了,骨折伤口已基本愈合,但褥疮却在继续加重。此时,医生意见,骨伤已愈,褥疮无治,建议回家疗养!我想,此时医生都没有办法,回家如何疗养?实际上是在慢慢拖……</h3><h3> 本来医生原定次日出院回家,母亲也想尽快回家,树森哥和树兴弟也在家为母亲准备好床舖。外甥陈雄也在网上拟定了一张自动翻身专用护理床,准备回家休养时使用。</h3><h3> 后来,我左思右想,不能让母亲这样离去……</h3><h3> 当晚,我与县仁济医院周振明侄儿联系,他说本院有治疗褥疮的经验,可以帮助治疗。 </h3><h3> 次日早上9点,我要仁济医院救护车来,并陪同转入该院治疗。到该院后,除每天打消炎针,营养针外,还要输血,白蛋白滴注。</h3><h3> 农村县城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是家常便饭。县城血站供血是有标准条件的,规定血色素在60克以下才能供血。而母亲的血色素是80克左右,不符合供血条件,所以不予供血。尽管一袋血460元,但拿上钱却买不上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动用了市县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侄儿周鹏的鼎力相助,这才暂时解决了问题。 </h3><h3> 白蛋白650元一支,市县医院没有现货,医院需要时再从西安订购。这个问题倒好解决!</h3><h3> 在桔园中心医院手术前后,共输入16袋血液,16支白蛋白。转入仁济医院还继续使用这些药品,其目的是加強药物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h3><h3> 在仁济医院治疗期间,我听说被誉为“汉中一把刀”的李祟友老医生,每周来该院坐诊两天。</h3><h3> 一个周五的下午,听说他在下午4点半做手术后下班,我就在4点钟,提前在办公室门口等侯。终于等到这位老医生了,我连忙带他到母亲床前,一查看伤口,顿时惊叹!马上通知临床医生取来手术用具,就地进行手术。切割伤口,清理腐肉,缝扎血管,包扎伤口,前后用了一个半钟才处理完毕。</h3><h3> 据李医生说,这种伤口恢复极慢,在保证营养,一切正常的情况下,三天长肉一毫米,而现在的伤口直径是1O厘米,伤口深度大约5厘米。过了一个星期,我又请他来检查诊治。他说,伤口周边红润,说明有生长迹象,下一步,待伤口再生长一段时间,缝它几针,长(zhng)缝几次,伤口就会越来越小,这样恢复就会快很多。</h3><h3> 医生的意见使我信心倍增,在血液和白蛋白用完的情况下,马上又订购了几袋血液和10支白蛋白。</h3><h3> 转眼到仁济医院已经近两周了,母亲的病情在不断加重,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说话吃力,口齿不清,精神状态不好。刚转到仁济医院,外甥陈伟为了照顾外婆,专门请假从深训飞回来,日夜守在床前伺候着外婆。</h3><h3> 我观察到,母亲一见到外孙,眼晴泛出了泪花,这也是住院以来,见她第一次流泪。</h3><h3> 因为陈伟从小由外婆带大,长到6岁后才离开外婆上学。陈伟到深圳工作以后,每年都利用假期,回家伺侯外婆,紿她做饭,洗头,洗脚,剪指甲,梳妆打扮。临走时,专门买些肉菜,包好餃子冻在冰箱,还要给外婆准备些肉油冰冻起来。可见,外婆和陈伟的感情如此之深。</h3><h3> 眼看一周假期就要到了,距离"十一"还有一周时间,为了能多照顾几天外婆,他又专门请示单位把明年的年假休了,这样又延长一周,可接上“十一”假期了。</h3><h3> 在仁济医院期间,生活飲食不太方便,为了保证母亲身体的营养供给,我们跟附近的小食店协商,请他们每天早上蒸两个鸡蛋,另外再做点花生稀饭等。</h3><h3> 9月25日早上7点左右,母亲吃了蒸鸡蛋,又喝了点花生稀饭。8点钟,此时我和陈伟在老人身边,振明院长带医生查房时,发现呼吸有些不正常,马上采取抢救措施。此前我还打电话给在家的树森哥和树兴弟,让他们下午来接班看护。</h3><h3> 八点半,在抢救治疗中突然血压下降,心率波浪下滑,没有了正常起伏,偶儿成为一条水平线。医生说这是心衰的征兆。面对此种情况,我马上致电在家里等侯换班护理的哥弟,赶紧准备,母亲要马上运回来了!</h3><h3> 因为按家乡习俗,老人家在咽气之前,一定要在家里,不能在家外边。所以,医生们随即决定,马上带上医疗器材(氧气,吊针)和两名医护人员,跟随救护车护送回家里。上午大约9点半回到家里,10点正,医生宣布: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h3> <h3> 全家人33天的守护,33天的付出,最终没能挽回母亲的生命。</h3><h3> 临终时,她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遗言,没有给我们交待任何事情,只给我留下了如何做人的精神财富。她的为人,她的品德,她的善良,将永远印记在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永往直前!</h3><h3> 再也看不到母亲了!天不幸,我们的父亲,已故将近50年,母亲为了我们兄弟妹四人,孤苦伶仃,受苦受累守寡这些年,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养育之恩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现在该我们报恩您了,您却离我们而去......</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也不能听到母亲的声音,</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也不能见到母亲的尊容,</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也不能听母亲把儿女叫几声,</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不能端茶倒水侍俸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不能嘘寒问暖陪伴您,</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再不能远隔千里操心您!</h3><h3> 您的音容笑貌只能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h3><h3> 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h3><h3><br></h3><h3><br></h3><h3> (周树凯2016年10月30日于深圳)</h3> <h3><a contenteditable="false" href="https://www.meipian.cn/1hmhxka3?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故乡情</span></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