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期颐记

刘老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u>母亲:冯金荣遗像1918—2018</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u>陪伴,是最好的感恩,母亲把我养大,我陪她变老。大哥陪母练手操,摄于2017.6.23</u></b></p> <p class="ql-block"><b>母亲已经站在这里……站在生命长途上一个用金子搭成的顶尖驿站上了,100年漫长又崎岖的路已然记载她生命的行程里。她真了不起,一步一步 跨进了自己的新世纪!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天下有多少人能活到100岁?谁能叫自已的生命装进整整一个世纪的岁久年长,而我骄傲的说……我的母亲。这是天赐给我们的鸿福。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母亲脸上布满了沟壑纵横交错的皱纹,上面写满百年沧桑。我从那一条条曲折不均,深浅不一,粗细交织的皱纹中读懂母亲……是母亲赋予我的生命和灵魂,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从十月怀胎到把我养大成人的日日夜夜,母亲无怨无悔的付出……时间、青春和汗水,年轮无情在母亲的脸上刻下道道皱纹,它记载了母亲的整个人生。在遭受暴风骤雨,日昃之劳的无情撕掠,在母亲的脸上刻录着条条痕迹,这就是母亲的伟大无私。在那艰难的岁月,她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的娘家与我们家隔溪相望——罗万管区坡村仔村,外公有六个兄弟,外公是老五,外婆生五个孩子,但养活成人只有母亲、两个妹妹和弟弟。母亲是长女,从小就帮外婆做家务,九岁就下地干农活,有时候晚上还要到蕃薯地的草寮过夜,帮助外公守蕃薯防贼偷。外公亦农亦商,经常收购一些农产品挑到市上卖,每月的初二、十六和军坡外公必到乐来市场做猪牛中介,因为他具有辨别猪牛好养的技能,要买猪仔牛仔的客户都喜欢找他来帮挑选,撮合买卖双方谈成生意,交易成功后双方都付给中介费。还经常把不被看好的猪仔、牛仔以最低廉的价钱买下来,喂养一段时间后再高价出卖。外公家种几亩田地,平时做些小生意,日子过得宽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没上过学,不识字,但她很开化。她最崇拜的人是四伯父,四伯父是当地有名望的中医生,还是个很有名气的风水先生。母亲小时候经常到四伯父家帮忙翻晒中草药,听四伯父讲故事,多少受点文化影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与父亲是红纸搭命,是娃娃亲,十七岁出阁嫁给父亲家,生了七个孩子,但养活成人有大哥、二哥、我和妹妹及弟弟五人。到生我的时候是到和乐卫生院接生的,我从娘胎里就得到呵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爷爷三兄弟,爷爷是老二。奶奶生一女一男,但养活只有父亲。爷爷个子高,身体很健壮,长得很帅气。人灵光,头脑聪明,能吃苦耐劳,他不但是种田能手,还精于经商,做过猪贩子、杀猪卖肉、挑着小商品走村串户出卖,还开设经营一间板寮(加工制作寿板)。爷爷最大的爱好是做生意赚钱买田地置业。耕种几亩水田,农忙季节要请佣工。爷爷也好赌,据说那间老旧房屋是赌赢了一担铜钱盖起来的。解放前夕,爷爷赌钱输了,把水田全出卖了,幸哉乐哉,不然评上个富农成份,我们就够惨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大哥出生,给爷爷奶奶增添了福气、乐气。弥月大治,大摆满月宴,全村人都来贺喜,好奢侈气派。大哥出生后父亲仍在嘉积师范读书。家里几亩田全靠奶奶和母亲耕种,够辛苦的,由于风调雨顺,收获很好,那段时期我们家的日子过得顺心顺意。但是好景不长,1939年2月10日,日军侵略海南岛后,大肆掠夺当地资源,使海南各族人民遭受了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洗劫和推残,造成极为沉重的社会灾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们家在这场灾难中也逃脱不了被洗劫一空,房子被烧了,家具被抢了,田地荒芜了,爷爷的生意也关门了。强壮男女都抓去筑炮楼修公路,田地只能在晚上偷偷耕种,粮食年年欠收,1944年旱灾,庄稼颗粒无收,天灾人祸,路边常见饿死人。为了活着,母亲将嫁妆金银首饰全部变卖换成钱,买回糯米和包粽子食材,包粽子挑到街上出卖,赚点钱买粮食,度过了饥荒年,全家人活下来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是一个平凡而朴实的女人,勤劳节俭、诚实、爱清洁。一位勤劳的女人,尽管生活充满艰辛,但她都总是以自己的勤劳去跟艰苦的生活抗争,无论是夏天日晒酷暑,还是三九寒冬,她都顶着烤人的烈日到田地里耕作或捡烧火柴,每次挑着柴火回来,全身都是汗流浃背,衣服没有一块干的地方。冬天寒风凛厉,冷水刺骨,母亲仍然要下地劳作,还要洗全家人的衣服。一年四季,每天起早摸黑地干活,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她在忙碌中,还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清清爽爽,她的手老使破旧的桌面上没有尘土,椅子擦得发亮。晚间在一盏煤油灯下,奶奶和母亲一起,缝补全家人的衣服,一直到半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心灵手巧,做针线活特别好,在村里很有名气,以前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去找母亲,让母亲教她们做针线活。记得孩童时,过年前夕,母亲都要到市上买回衣料,自己裁剪,自己缝制,给我们每个孩子做一套崭新的衣服。母亲不仅会做针线,还会编织晒谷子的草席、蓑衣、笆斗。雨天,她就在家里编识草席笆斗、蓑衣拿到市场出卖。这些手艺也获得一点收入补贴生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给亲戚姐妹、邻居帮忙,她总是在前面。她会绞脸,村里的姑娘要出嫁,小媳妇们都找她绞脸开面……凡是她能够做的都有求必应。母亲并不服软弱,大哥小时候爱到水田抓鱼捞虾,有一次踩踏到富人家的禾苗,被那人用竹排毒打,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母亲看到后心痛,便找到那个人理论,直到那个人认错才作罢。这种刚柔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和事都采取和平态度,把吃亏看做是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什么事都可以将就,但不能超过自已划好的界限。就是这种不怕吃亏,让我做人的工作从山里做到城里,虽然成绩并不突出,但也没有给单位给领导添麻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的母亲善持家务,过日子节俭,她一生都过着粗茶淡饭,穿粗布衣裳,生活极为简朴。招待客人从不上桌作陪,除非主客是女的。蓬年过节杀鸡杀鸭,她只嚼鸡鸭脚头和脖子,她一辈子都嚼骨头,补钙啊!难怪母亲腰不弯背不驼,五次跌跤四次骨折都能康复。</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下米煮饭,应放一斤,实下九两,她常说日省三两,月增九斤,日记不足,岁记有余。还告诉我们,饭不要吃得太饱,衣不要穿得太暖,她说的吃饭穿衣两不要,正吻合现代倡导的七分饱三分寒的0.618黄金分割养生法。她真聪明,居然在饥饿中悟出养生的道道来。“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所谓“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一切美德之源,母亲一辈子坚守着美德之源。她舍不得吃穿,一分钱都要辦成两分钱来用,她说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省,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能花,这就是母亲节俭的原则。尽管母亲对自已吝啬到抠门的地步,可她对自已的孩子却从来没有吝啬过,对客人也没有省过。</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74年我上师范读书,第二年母亲养了一只大肥猪,出卖收入130多元,她用110元买了一块辽宁牌机械手表送给我,她要把自已的孩子打扮得亮亮的,免得别人看不起。父亲常说“黄金不如黑金贵”,母亲很赞成,当年我们家小孩多,上学念书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但是每当我们到上学的年龄,母亲都会从牙缝里枢出钱来送我们上学,只要孩子肯学,她都默默地支持,因此,我们兄弟妹妹五人平均受国民教育的年限为11.4年,远远超过村里同龄的孩子,我们的文化程度在村里同龄人中还算较高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点东西做出三菜一汤来款待客人。遇上亲戚家有喜丧事,父母亲都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亲自去贺吊,一份礼也许只有几块钱。母亲常说一句话:“日日待客都不穷,夜夜做贼也不富”。如今我的好客习性还未改,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不易改掉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搞大跃进,刮共产风,每个生产队都兴办大食堂,男女老幼都集中到公共食堂吃饭,一日三餐,不到半年粮食吃光了。就到各家各户搜索,有一个晚上搜到我们家,母亲把平时节省下仅有几斤大米装在袋子里,让我抱着这小袋米盖着棉被装病睡,我紧紧搂着米袋纹丝不动地睡着,躲过了搜索,这是我们几个孩子的救命粮。六十年代初,正是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日子,母亲经常到山区二姨家,每次去总能收罗一些吃的东西背回来,要么几个芋头几把野菜,要么是几个蕃薯及从地里扒出来的蕃薯根,有时候二姨给些蕃薯干或一点大米……每次都是天黑好久好久还见不到母亲归来,有时我们小孩就到村路口等母亲,总是脖子望酸了才能看见母亲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袋子从路边的尽头吃力地走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集体劳动,农民吃饭靠工分,我们家劳动力少(大哥二哥都到部队当兵了),挣工分也少,年年超支,每年分得的口粮很少,根本不够吃。每蓬粮荒,青黄不接,母亲都要向亲戚或有余粮人家借粮食度日,下一年分得的粮食首先要归还借粮,而且归还要多出一点,按母亲的话讲“借牛还马,借九还十”。由于母亲讲信用,只要她开口,人家都愿意把东西借给她,加上大哥寄点全国粮票回来到粮所购大米补贴,使我们家度过那缺一少十的艰苦日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在那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人格尊严的情景,例如我到现在还清晰记得有一次发大洪水,龙头湾的木桥被洪水冲毁了,溪两岸聚留许多旅客,精明的生意人就地摆摊出卖饭菜,一群孩子围着一摊卖饭团卖鸡肉鸭肉的摊位,目不转睛看客人吃饭,有些孩子甚至伸出双手跪讨,被摊主吆喝驱赶,我也是那群孩子中的一个,这情景被父亲去接我回家时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狠狠地训责我,我哭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父亲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吃什么都装进肚子里,即是吃野菜,嚼草根,都能活下去,何必为了一口饭跪地乞讨,人应该有骨气”。我当时不怎么懂父亲话的意思,但我感受到父母亲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格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的母亲是用生命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教育我要尊严地活着。他们的教育尽管当时并不能很好理解,但也使我获得了一种做人的价值标准。我从父母身上看到他们高贵尊严的品质,我的父母和千千万万像他们一样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历遭外族侵略,惨遭掠夺赌宰苦难中不堕落,不亡国的根本保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母亲一生历尽艰辛,身上也落下不少病痛,生病时都是四伯父诊治,吃些中草药就好了。四伯父死后,母亲的病少了许多,很少吃药打针,她一生住过两次县级医院,第一次是1996年住进县医院摘除双眼白内障,这次手术成功使母亲双眼恢复光明。2012年4月,第二次住进县医院治疗支气管肺炎,关节炎。2016年10月跌跤造成股骨断裂,医院不收治了,只因母亲年龄已高不能进行手术,只能回家卧床顺其自然。三个月后,奇迹发生了,母亲竟然能坐起来了,但从此失去行走的功能,现在也失智了。该轮到儿女们来呵护母亲了。人间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这就是美好的人伦与人伦的美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乌鸦尚有反哺义,羔羊跪乳謝娘恩,我辈安能输畜禽,养育之情深似海,寸草焉能报三春”。在母亲卧床几年来,我们兄弟妹五人,各尽其心,又都彼此合力,孙男孙女们也加进来,我们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足球队,凭着默契的配合和倾力倾情,赢得下一场赛事。这些年来,为照料母亲,我们手足间反反复复通电话。大哥都到耄耄之年了,但仍坚持为老母洗身擦背,端屎端尿,洗衣服,做可口的饭菜。在儿女们精心照料和护理下,母亲从九十八、九十九……一步一步向前走。母亲百岁生日,我们聚集在一起时,也都是满头花发,四弟五十九,大哥已八十一了,可是在母亲面前,我们永远是孩子,还有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还能闻到只有母亲身上才有的深挚的气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的画面,美国世贸大厦倾刻倒下的哪一刻,一个拥有亿万资产的商人,当他意识到自已的末日,他想到的不是他身后的财产,他用手机拔出的语言“妈妈我爱您”!母亲的情爱,在最危急的时刻,暗淡了硝烟,迸出夺目的光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性的伟大就在那一刻定格了,家永远都不会远离你,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即使远渡重洋,然而,母亲的身影总是在你的行程中,百岁老母,常念八十儿,母亲的牵挂,就是你穿越时空回家的理由。大哥离家六十多年,十七次回家奉待父母。人们心底的牵挂,就是那生你养你的家,母亲在,家就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母亲不在,兄弟是邻居,姐妹是亲情。实话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b></p> <p><b>子孙满堂四世同堂感恩团队合影:摄于2018.02.18</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