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对于大海,我一直是心心念念的,也许,是因为那里的风景,也许,是因为那里独特的人文。这个周未,我又去到了潭门的海边游玩。</b></h3> <h3><b> 不起眼的村子,椰林树影,鸟啼蝉鸣,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一个小小的渔村,掩映在椰树之中。</b></h3> <h3><b> 散落在村中的苍老的旧船,斑驳的旧渔网,这是千百年来渔民的生活写照。</b></h3> <h3><b> 虽然村里建有很多的现代化水泥砖混的平顶房,但村中的一座座瓦房才是渔村的一道道风景。</b></h3> <h3><b> 这些瓦房是遥远年代里的元素,是历史的守望者,它承载着太多的人文情感,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b></h3> <h3><b> 从村子的南边任意一条路走出来,眼前便是碧波万顷的大海,渔村、小舟、炊烟、树影在这里构成了一幅美轮美奂的风情画。</b></h3> <h3><b> 海边树底下的老人,深切依恋着熟悉的海岸,守候着潮起潮落,这是一生的守望,这是根的情意。</b></h3> <h3><b> 那些船,那些海,那些浪,那些阳光,还有那些忙碌的人们,给海边注入了生机和活力。</b></h3> <h3><b> 坐在海边,一边钓鱼,一边沐浴着海风,咛听着海浪拍岸的涛声,让心融入大自然的节拍里,血液注入了阳光。</b></h3> <h3><b>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潭门人以捕鱼为生,以大海为伴,千年渔港的岁月的痕迹,深深的留在这里。</b></h3> <h3><b> 一座渔港的特征,显示的是一处地域的风貌,一道渔村的风情。</b></h3> <h3><b> 天边云彩片片,河面上波光粼粼,给停泊在港湾的渔船披上了一层霞光。</b></h3> <h3><b> 潭门港的每一丝风都带着大海的韵律、渔家的味道。</b></h3> <h3><b> 成排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港是渔船安睡的窝,也是渔民回家的停靠站。</b></h3> <h3><b> 停泊在港湾的渔船,静静地守侯着大海,静静地守侯着自己。</b></h3> <h3><b> 虽然目前是休渔期间,但渔民们也没闲着,他们像以往那样,修补渔网,刷补油漆、机械部件检修等等维护工作需要去做。</b></h3> <h3><b> 晾晒渔网,缝补漏洞,这样的工序看似繁琐而复杂,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b></h3> <h3><b> 码头边,辛劳的渔民们忙着搬运渔货,补给物资,准备迎接新一轮的捕捞期。</b></h3> <h3><b> 渔船安静地泊在渔港里,也让渔民心安。</b><b>渔港因渔船而生动美丽。船归港,更是人回港。</b></h3> <h3><b> 海风悠悠,船影绰绰,渔风郁郁,颇具风情,成排的渔船停靠在岸边,淳朴的渔民享受慢时光,自成一道风景。</b></h3> <h3><b> 老渡口处是渔港市场,也是渔船的一个驿站,每天都渔民们从海上捕捞回来的海产品就在这里出售,到潭门买海鲜已经成为一种旅游时尚和需求。</b></h3> <h3><b> 捕获到的海产品刚上岸,就马上被装进早已等待在岸边的货车车厢,也会在第一时间被岸上的鱼贩们瓜分干净。</b></h3> <h3><b> 这里的空气中,始终弥漫着海的味道,鱼腥味扑鼻而来,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这就是真切的渔港。</b></h3> <h3><b> 一个个乱蹦跶活生生的海鲜,各种山珍海味,让人垂涎欲滴。</b></h3> <h3><b> 每付出一份艰辛,就会有收获,而收获总是带着特有的喜悦气息,透着成熟的笑意出现在人们面前。</b></h3> <h3><b> 看山心静,看海心宽。静得像湖水的海面,经历了世间风雨,依旧能心归简静的平淡。</b></h3> <h3><b> 轻拍着礁石的海浪,叩动着安定心,坐在海边的石头上,倾听着大海抒情的语言,聆听海与渔夫的传说。</b></h3> <h3><b> 微微海风,轻抚着脸颊,海风带走一身疲惫的心。此时,已经不需要任何的对白,想要表达的,大海都在替我们轻声低吟。</b></h3> <h3><b> 由于近海观光、海钓市场需求,潭门渔民大力发展休闲渔业,从捕捞生产向旅游观光、远海垂钓业转型。</b></h3> <h3><b> 游客可以搭乘改装后渔船徜徉近海,置身于大海之中,领略海洋的世界,也可乘风破浪远海垂钓、体验渔民的生活和欢乐。</b></h3> <h3><b> 到了傍晚时分,晚霞铺金洒银,落下帆的桅杆直插云天,渔港笼在一片朦胧的五彩霞光里。</b></h3> <h3><b> 热闹的渔港,安静的渔村,我很喜欢这样海边的慢生活。</b></h3> <h3><b> 假若,生活中有许多不满意,那么,大海可以包容各种情愫。来吧,把自己的灵魂,交给大海,也许你的内心深处,不再会有更多的空白,脸上会多了舒适的表情,在宁静中得到知足。</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