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丁字说故事系列之</h5><p class="ql-block"><br></p><h1> 蹴 鞠</h1><h5> 谭亚红</h5><h5> 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在公元前319年的齐国故都临淄,蹴鞠就已发展成一种成熟的体育和娱乐方式,而且在民间广为盛行。</h5> <p class="ql-block"> 古代的蹴鞠可谓花样和技巧繁多,光动作就有拐、蹑、搭、蹬、捻等,还取了许多美妙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名著《水浒传》中第一回中提到的高逑,就是因为当年端王在玩蹴鞠时,球落到了高逑面前,他使了一个漂亮的“鸳鸯拐”,把球踢还给端王。高手一出手,便知有没有。高逑仅凭这个鸳鸯拐便得到了端王即后来的宋徽宗赏识。)古人不管是用头、肩、背,还是用胸、膝、腿、脚,他们都有一套完整的踢技,但即便是“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也不可能使之“终日不坠”。</p> <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祖先曾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这一民族文化传承的技巧,现在也可以用在企业管理上。既然这样,就有一定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斗未清干净。”“见铁板,按规定都应该。”我一连将10-1,、4-2、6-2均清理得见了铁板。地还是那地,那螺丝是螺丝,铁件是铁件,没的说!。</p><p class="ql-block"> “7-1就清完。”“算了咯,再搞,我们就都要走人了。”</p><p class="ql-block"> “设备要见本色。”“好!”不管是6S,还是5S,这项制度在我们钢铁行业推行也有二十来年,这样的要求也应无可厚非。可责任区域现场寸把厚的积灰没了,邋遢的设备也显出了亮丽的本色,却只有一张张图片自己欣赏的份儿。不要承担生产责任的班头,自然就不会有成熟的生产竞技法则。企业有制度有要求,开局就任凭我们自己独自巅球“打鞠”,你说这场蹴鞠将怎样进行。当然没有文化底蕴,哪来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蹴鞠早已不是王侯将相、达官贵人的娱乐方式,今人也不同古人,蹴鞠虽然不需高等学历,但要懂得这民族文化竞技的法则,才能在企业生产经营当中得到应用。</p><p class="ql-block"> “轮子100-200高说说行,这不是个事,交班见铁板。”“接班,没有见铁板。”“你们做到了吗?”“看图片。”“不用了,我信!”新人新气象,只不过执行了游戏的规则,把自个巅的球传了下去,坠地有声罢了。</p><p class="ql-block"> “总量也好,单班也罢,可设单项奖,多干可多得。”</p><p class="ql-block"> 水运船卸任务每天目标是10000吨,那天一个单班下来卸了9071吨。原本上月船卸竞技第一的,可却落了个倒数,以至于本月开赛的道白:“知耻后勇”。新的一轮比赛,大家又重新开始,“跃鞠!”这样的竞技,确实让人开心,快意!</p><p class="ql-block"> 鸡蛋既然要从内部打破,我们就应在这场深化国企改革蹴鞠当中能作为、敢作为、有作为。9071这颗卫星放出去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有目标:一万四千吨,一万五千吨。”有道是“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p> <p class="ql-block"> 蹴鞠流行了数千年,它的兴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和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跨越时间上的历史距离,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将在兴盛的现代生活中获得新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汉代曾有人写了一部《蹴鞠二十五篇》,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育专业书籍,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体育专业书籍。班固在写《汉书·艺文志》时,把《蹴鞠二十五篇》列为兵书,属于军事训练的兵技巧类,可惜后来失传了。)</span></p> <p class="ql-block">题目:丁字说系列事故之《蹴鞠》</p><p class="ql-block">作者:谭亚红</p><p class="ql-block">职业:湘潭市作协会员</p><p class="ql-block"> 湘潭市岳塘区作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专栏作家 </p><p class="ql-block">地域:湖湘文化发源地 </p><p class="ql-block">电话:18373215122</p><p class="ql-block"> 微信:tyh680320</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谭亚红,衡东人,多年来,容丹青与文学创作、集百草于一身。现为湖南省老干书画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市岳塘区作协副主席。2024年,他的《汉方纯古方中药制作技艺》进入株洲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项目名录。在湘钢工作三十多年,他炼过焦,出过铁,看过皮带,轧过钢。也在车间、班组,厂、公司机关工作过。正是这些工作和经历,让他进入企业生活和工业文学的语境。就有了他的丁字说系列故事,就有了情感真挚的《旮旯》、《英雄联盟》、《铁军》,就有了有感而发的《蹴鞠》、《像雾像雨又像风》、《铁血》、《浮渣》和他的《挑战无极限》。那篇都是,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用他的语言去尝试当下工业生产生活的“视界融合”,是他的情怀!更多的还是他的感恩!</p><p class="ql-block"> 几年来,他笔耕不辍,在《湘钢报》、《湘钢文艺》、《君子莲文艺》、《湘潭书艺》 、《湖南工人报》、《当代作家》均有作品发表,《湘钢文艺》也为他本人开辟了个人专栏《钢城星语》,他的丁字说系列故事在《湘潭作家网》</p><p class="ql-block">、《江山文学网》、《短文学网》、《中国散文网》发表后,许多作品即被《中国炼铁网》收录。2020年作品又相继在《华声在线》、《新浪》、《今日头条》、《凤凰网》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