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后我們回到母校...。

宋其先(青岛)

<h3>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又是我們特別高興的日子,我們就要去自己的母校了,看看我們人生中難忘的母校,見見闊別50年沒見過的老同學,心裏有股說不上來的兴奋與苦澀...。</h3><h3>又是週六,雖然起了個大早,但是到學校時太陽已經一竿子多高了,晨曦的陽光撒在學校的每個角落,使我們感到母校的今天特别美丽...。</h3> <h3>母校~青島第三中學,座落在青島市李滄區永平路57號,始建于1945年,原名青岛市李沧区初级中学,为当时全市仅有的四所公立学校之一,现为山东省重点联系中学,青岛市规范化学校,青岛市重点高中...。</h3> <h3>目前的青島三中是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现有教学班34个...。   <br></h3> <h3>穿過學校位於永平路的西門,是青島滄口公園的水塘,這裏又是一番景色,風景秀麗,也是靜心讀書背課的好地方...。</h3> <h3>我顺着兴国路向東走,从學校的北牆看到了學校的三層老教學樓,以及改掉了我們第一次步入大門走进教学楼大门的大概位置...。時光倒流,使我駐足回想起53年前的1965年...。那時候是我們國家解放的初期,國家百业待兴、三年的國家自然災害剛剛過去,那個年代的我們忍著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考取了青島三中(青岛市沧口区最好的中学)是自己人生中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大喜事,當我們是經過這座大門走進校院看到牆上的金榜題名,我們是多麼的高興啊,快開學了第一次從這個大門走進學校面試时是多麼的激動啊,我怎麼會忘記那时有的同學甚至穿著補丁褲子,背着带補丁的書包來學校上课讀書的情景...。</h3> <h3>这是学校三层老教学楼的北侧大门,是我们过去第一次走进学校的地方...。</h3> <h3>站在校院里过去学校北大门位置的地方...。</h3> <h3>校园里操场西侧这棵“皂角”樹引起了我的注意,它被圓圓的鐵柵欄圍擋著,我走進跟前仔細觀察,用相機放大拍攝也是看不清,叫來學校的工作人員問問樹上注記的“名片”叫什麼名字?他告訴我叫“皂角”,看到袁本君班長昨天發的學校《學校動態》欄裏确叫“皂夾”樹,不管是角与夾,但是我這次來母校确实認識了它,是它陪伴我們走過了50年前在學校里的日日月月、春夏秋冬...。</h3> <h3>學校的校園確實是我離開學校50年來第一次邁進,急促的經過學校的三層老教學樓向南望去:我們初中讀書的学校南二層教室已經拆除掉了,现在改建成其它的建築了,時光改變了一切,但是永远改变不了,也抹不去我们50年前在母校南小楼读书的记忆...。</h3> <h3>走过来看看吧,看看我们读书的南小楼是个什么样子...,奥~现在这里是新建建筑是学校的图书馆艺术楼了...。</h3> <h3>这是我站在我们过去读书的南二层楼拍下的青岛三中我的母校老教学楼,这座建筑在我们心中是多么的美啊,我看着看着,仿佛有种痛感...,我们那个年代,我们初中学生是在南小楼读书,那时我们多么盼望有一天能够走进这所教学楼读书啊,那时能在这里上课的学生多数是高中部或者高于我们初一级部同学读书的地方,但是就这样一种我们初一同学的“梦想”都没能实现...。</h3> <h3>这是我拍下来的母校老教学楼的《明德崇和》目前学校推崇的教学品质与道德...。看到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使我回想起难忘的1966年的下学期...,有一天我背着书包,很守纪律的来到教室,走过嘈杂的同学身边,拿出当天要上的课程书放在书桌的边角上等待老师来上课...,忽然班主任急促的走进教室,慌乱的喊着:同学们,把书收起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h3><h3>就是这《明德崇和》的大字底下,就是这座教学楼,铺天盖地的大字报贴满了红红的砖瓦墙,让我们那时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硬是看不懂文化大革命的真正含义是什么...。</h3> <h3>虽然我们不能否认祖国的这场文化大革命,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在我们人生宝贵的黄金般的年代里,正需要长知识我们,多么需要知识的营养给我们滋补,但是现实与文革使我们这一代人受到了极大的伤害,这场文革使我们当中又有多少未来能对国家可以做出更大贡献的同学而变得碌碌无为,有的同学甚至可能有望成为国家娇子而夭折沉没...。</h3> <h3>下图是比拟的语文课黄海老师 ,矮胖的身体,满脸的全腮胡,大概是四川人 ,他第一次来到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两个大字:黄海~。然后满脸堆满了笑容大声喊着:我叫黄海~。 文革期间他是我们班的批斗对象,据说他在抗美援朝当兵时开过敌人的胸膛,吃过美国大兵的肝… ,在班里的批斗会上让我们班里的红卫兵守着我们搧了无数耳光 打得鼻孔冒血 ,以后留下(摇头晃脑)的毛病,他上班的单车被同学当做学车的工具,在学校操场上行驶中上去3~4个同学,最后单车压扁报废…。 </h3><h3><br></h3> <h3>王权老师不是我们科目老师,也许是高中部门的,瘦瘦的,可以用骨瘦如柴来形容,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文革时期也许家庭出身或者个人经历有问题,有一天由班里红卫兵带进教室,我亲眼目睹:你叫什么?王权老师回答:王… ,《啪》一个耳光,瘦弱的王权老师用抖动的右手扶持着被打歪了的眼镜,《咣》又一锤 ,王权老师顺势倒下,班里的女同学不约而同的《吖~!》的惊叫着,我透过书桌的空隙只见王权老师爬在地上用双手在在摸索着被打落的眼镜,口里喋喋不休的说:不要紧,不要紧…,以后文革串联回学校见到他,他走路时总是一边踢着路上的小石子,一边低头走着,我那时虽然年轻,但感觉心里在流泪(年岁已久也许老师名字不准确)…。 <br></h3> <h3>对于文革时间的往事,我们都是回避不谈为好...,这是我陪同三班的同学聚会前看望他们班主任衣老师拍下的照片...。</h3> <h3>这就是当年王权老师踢着小石头走过的路,过去是沙土小路如今变成了美丽的像是花园间里树荫下的小路...。</h3> <h3>接下来除了少数的独生子女在青岛参加工作外,其他同学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怎能忘记我们离开学校前我们班的好同学首先带着大红花去了山东的安丘县...,后来我们则参加了山东建设兵团,有的同学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h3><h3>我是一位兵团战士,这次聚会前和去安丘下乡的同学聊起他们下乡的情况,使我感触很深,在那个年代他们在农村吃的饭食主要是大锅里篜熟的“跁谷”(窝窝头),他们吃的菜是用“疙瘩头”咸菜切成条倒上一点点花生油蒸熟了后的菜,他们喝的水就是这个大锅里蒸完“跁谷”和“咸菜”的溜锅水...,我听完同学的叙述,感觉无比的痛心,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同学那个年代的生活...。</h3> <h3>你看,青岛三中同学的50周年聚会本是我们人生中的大喜事,怎么会在这个机会回忆起那些不愉快的事...?顺便拍下学校里的花,这是我们来学校50周年美好的纪念...。</h3> <h3>白白花是过去,红红的花儿是迎接同学聚会50周年的花,亲爱的青岛第三中学,我们亲爱的母校,50年前的老同学来了,你来了、我来了、大家都来了...。</h3> <h3>今天的校园多美好...。</h3> <h3>同学们按时走进校园,大家互相问候,难忘的、唯一的青岛三中同学50周年聚会拉开了序幕...。</h3><h3>上午十点整,纪念活动在科技楼四楼会议室正式拉开帷幕。一曲《我们这一辈》打开了大家记忆的闸门,屏幕上播放的是校友们求学时代青涩纯真的影像,心底流淌的却是那些因在母校度过的美好时光而难忘的浓浓情愫。 <br></h3> <h3>青岛三中副校长许帅代表学校向各位校友致辞。许校长对老校友们重返母校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就校友们对母校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感谢。谈及学校未来的发展,许校长不无深情地说,今天的青岛三中,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更具挑战性的发展任务,因此,也更加需要广大校友的鼎力支持。希望广大校友能够一如既往地关注母校,学校也将努力搭建平台,密切与校友的联系,做校友的坚强后盾与温暖港湾。 听了许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台下鹤发苍苍的校友深受感动,大家感受到了来自母校的温暖与关怀,并纷纷以最质朴的表达向母校诉说着拳拳之情,一曲曲歌舞,一首首朗诵,一支支合奏……来自各行各业的老校友,用饱含深情的表演诉说着光阴的故事,也诉说着与母校的那份深切而又奇妙的缘分。 <br></h3> <h3>青岛三中离休老教师,已届耄耋之年的衣滌雅老师今年90岁了通过视频短片为校友们送来了真挚的祝福。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如今,老教师们的严谨与内敛,境界与学养,早已历经岁月的锤炼化作无形的三中精神熔铸于每一名三中人的内心,成为支撑校友们走过半生的精神力量。这是一种积淀,更是一种传承,是这所具有七十三年历史老校屹立不倒的文化底蕴与精神根基。<br></h3> <h3>这是五班的原班主任81岁的信老师代表母校老师讲话,同学们热烈鼓掌,祝老师们身体健康寿比南山...。<br></h3> <h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一转眼我们毕业分手五十年了。五十年,弹指一挥间...。</h3><h3>四班孙世明同学是同学聚会的节目主持人,他宣布:青岛市第三中学68届初中毕业50周年同学聚会文艺节目演出开始...。</h3> <h3>这位是青岛三中初一六班的老班长,也是积极组织发动本次聚会的热心的总负责人,袁本君同学的表现得到了68届全体同学们的鼓掌与赞许,大家一致向他伸出大拇指...。</h3> <h3>多彩多艺的68届毕业生在聚会期间演绎着自己准备的节目...。</h3> <h3>三班同学宫献辉是书法爱好者,他的功底又可以称为书法家,他非常珍惜这次母校68届50周年同学聚会,挥笔弄墨书写了对这次聚会的诗文字句,并用红红吉祥的对联的形式献给亲爱的母校,以示纪念...。</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一班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h3><h3> </h3><h3><br></h3> <h3> 同学:愿我们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我们不老,让我们继续扬起风帆,共赴来日的风风雨雨...。</h3><h3><br></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二班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br></h3> <h3> 同学:不管未来有多久,请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过了多少个春秋,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h3><h3><br></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三班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br></h3> <h3> 同学:与你同行,回想起我们曾拥有过的共同理想;与你分手,憧憬着我们重逢时的狂欢...。 </h3><h3><br></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四班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br></h3> <h3> 同学:光阴似箭,一转眼,美好、宝贵的没有1年的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年轻时代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球场、林荫小路,是我们永远难忘的百草园。 <br></h3><h3><br></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五班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br></h3> <h3> 同学:毕业了?不知不觉毕业了?多么想留住在学校读书的日子,但我明天要到农村去...。明天我成了流浪汉...。回忆那以往的同窗生活,是一串暂时甜美的糖葫芦;那迷人的甜与酸,将永远回味不完。 </h3><h3><br></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六班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br></h3> <h3> 同学: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永远的分别了;“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天地里,努力铸造自己;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只能使我们如此而行...。 </h3><h3><br></h3> <h3>青岛第三中学初中部级部全体同学庆祝毕业50周年合影留念...。<br></h3> <h3>忆往昔思绪万千,看未来心潮不再澎湃。今天的我们都已到了花甲之年,但是我们永远不老...。</h3><h3>为我们地久天长的友谊为我们的身体健康、今后的再次相聚干杯!<br></h3> <h3>干杯...!</h3> <h3>同学们:青山在,人未老,同学情正浓;岁月增,水长流,情怀依旧深...。 <br></h3> <h3> 同学们: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首同学生涯,虽然短暂的不能再短暂,但收获了友谊!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回首风风雨雨,有太多的感言,有太多的追忆。如今的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老来的经历使我们知道青春的年代多么可贵...。</h3><h3><br></h3> <h3>同学们: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但青岛三中,68届50年后的聚会使我们同学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带来难忘的记忆,历久弥新,永生难忘...!<br></h3> <h3>同学是一生一世的情缘,50年后的重逢相伴,在倾诉描绘各自经历的风雨沧桑的那道彩虹,重温那充满梦想的花样年华,诉说回城后的美好,以及自己人生成功的喜悦,安抚过去受伤的心灵,把散落天涯的珍珠重新串成美丽的项链佩戴在班里永远不老同学的脖颈上...。 <br></h3> <h3>欢乐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将远去。为了珍藏这美好的时光,留下难忘50年前的记忆,金柱子同学制作了这份美篇。她不华丽也不娇美,但她确粗略的记录着我们这代人的经历与真谛的人生,这就是青岛第三中学68届~祖国的老三届:1968...。<br></h3> <h3>2018年7月28日那个欢歌笑语的日子停止了,那个让我们期盼了五十年再相聚的美好时刻落幕了;她承载着我们浓浓的同窗友情,深深的母校与同学的情缘,她也将把这份没有染尘的纯洁到永远的情感永远延续。 祝福同学: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老,保重身体来年我们再相会...。<br></h3> <h3>摄影者:金柱子;</h3><h3>摄影时间:2018年7月28日;</h3><h3>美篇编辑制作:金柱子;</h3><h3>美篇发布时间:2018年7月30日;</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