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棉花堡位于登尼资里市附近,是一片白色的山坡,沿山坡是一层层像梯田似的钙化池,这是由于山体的温泉往下淌时,水中的石灰质(碳酸钙)沿途沉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层层的钙化堤,就跟我国的黄龙、九寨沟的钙化池差不多。因为它是白色的,土耳其人觉得它远看像是棉花壘成的城堡,所以叫它棉花堡。</h3><h3> 要说它跟棉花毫无关系也不尽然,在它附近确实有棉花种植,登尼资里市棉纺织工业发达。</h3><h3> 棉花堡的温泉水终年保持36-38摄氏度,水中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因此自古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喜爱,棉花堡旁的希拉波利斯古城就是公元前190年就开始建造的,到公元二、三世纪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古罗马浴场的中心。很多人迷恋于这里的温泉浴,住下再也不走,老死在这里,因此留下了一大片贵族坟场。希拉波利斯古城后来毁于一场地震,如今只留下一些断垣残壁,已经无法揣摩当年的繁华了。</h3><h3> 如今的棉花堡,已经没有传说中那样美了。过度的开发,游客大量涌入,加上山下大量温泉旅馆的建造,分流了温泉水,以致温泉水越来越少,“棉花”也不再洁白了。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采取措施限制温泉旅馆的开发,规定游客必须脱鞋按规定路线游览,以期保护这珍贵的旅游资源。由此我想到,旅游还得趁早,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不是会永远等着你的,例如九寨沟,一场地震多少破坏了它的景观。</h3><h3> 尽管如此,棉花堡的美还是让人震撼,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力。</h3><h3><br></h3> <h3> 大部分“梯田”是干涸的。
</h3><h3><br></h3> <h3> 游人只能沿着规定路线赤足游览。</h3> <h3>有些温泉池不对游人开放。</h3> <h3>如果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在这里取景,一定能拍出非常美的照片来。</h3> <h3>这里倒真的像棉花,但那是坚硬的石头。</h3> <h3>真美!</h3> <h3>游客下水在这里脱鞋,我不想一手提鞋一手举相机,更怕万一滑倒摔出意外,果断放弃了下水的念头。虽然会少了许多好镜头,但安全始终是外出旅游要放在第一位的。</h3> <h3>看看别人玩水也蛮有意思的。</h3> <h3>这里看上去与其说像棉花山不如说像雪山。</h3> <h3>再看看希拉波利斯古城遗迹。</h3> <h3>残存的多立克石柱,孤零零地耸立着。两千多年了,它就那么立着。</h3> <h3>远处的剧场说明了古城的规模,骄阳似火,无遮无盖,怕中暑,不想过去了。</h3> <h3>残存的坟场,没什么观赏价值。</h3> <h3> 棉花堡和希拉波利斯遗迹在同一个景区,景区的环境还是挺不错的。</h3> <h3>山下的公园和温泉酒店。</h3> <h3>滑翔伞也是这里的一个旅游项目,有胆的上去晃晃?</h3><h3><br></h3> <h3>在来棉花堡的路上经过一个古驿站,在孔亚(科尼亚)附近。孔亚和棉花堡都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沿途有不少供客商和官员暂住的驿站,这些驿站大多已经湮没了,只有这座苏丹哈尼驿站还保存完好。</h3> <h3>驿站看起来像座城堡,建于13世纪,是塞尔柱时代的伊斯兰风格建筑。</h3> <h3>花5里拉买了张门票进去参观,里面正在整修,一堆堆建筑材料到处都是。</h3> <p class="ql-block">院中有个小小的清真寺正在维修,院子另一头是个小宫殿,宫殿门跟大门样子类似。</p> <h3>里面也没修好,不过可以看出它的塞尔柱伊斯兰建筑风格。塞尔柱人是突阙人的一支,11世纪时(相当于我国宋代)塞尔柱人从东罗马帝国手中夺取了小亚细亚,从此定居下来,并皈依了伊斯兰教,成为当今土耳其人的祖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