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闲话

木子lmx

<h3>  “大暑”之夜,月行中天。一天躲在空调房里,享受着凉风,总觉得浑身关节酸痛,汗腺也不通畅,于是生了外出走走的念头。来到“大洲竹影”景区,已是晚上八点了。十一的月亮欲圆未圆,弦也不成型,倒是明亮得紧。信步漫游在蜿蜒的小道上,任由略带温热的湖风吹拂着,赏沿途蔟拥着的紫薇花,听广播里“渔舟唱晚”的妙曲。心想,这夏夜也真还别有情调!</h3> <h3>  一年四季,唯冬夏两季为人不待见,素有“寒冬”,“苦夏”之说。而春秋两季最为人们所喜爱,有“春花”,“秋月”之誉,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行和画卷中。其他姑且不论,单就气温最适合人的体感而言,也值得称道,故而再多的溢美之词也不为过。行走在这夏夜的小道上,久违的知了声是那么动听,偶而传来熟悉的蛙鸣声,打断了我的思绪,心想,错过了春季的万紫千红,体会这夏的清浅也不错。</h3> <h3>  人们常常将夏与炎热、烦躁紧密相联,殊不知夏天还有简洁,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在夏天的生活中,人们不会刻意打扮自巳,一领汗衫,一袭薄纱,轻装简束,委实是轻松自在。看看诗人李白是如何过夏的,“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那种豪放,洒脱,真令人羡慕!</h3><h3> 倘若在 夏日的雨天,当你伫立在荷池边,看那狂风骤雨,倾盆而下,抽打着碧绿的荷叶,劈劈叭叭,似千军万马,嘶杀声一遍,只有荷花依然挺立,笑看硕大的荷叶东倒西歪,暗自庆幸自已的苗条而自得,这也是夏天独有的景致。</h3> <h3>  儿时的夏季是难忘的,记忆也深刻。傍晚时分在湖中游泳,打水仗,比速度,夜里实在热的不行,就搬出竹床在外露宿,躺在竹床上,遥望天际,数着满天的星星,怎么也数不过来。白天摘菱角,莲蓬,采桑枣,什么好吃摘什么,什么能吃吃什么。</h3><h3> 我母亲是长圻寥人氏,居所与长江仅一堤之隔,舅舅和姑父几家都在那里,彼此相邻不远,几位表哥比我大几岁。每年暑假我都会在那里度过,因为他们家里都种了瓜,有西瓜,香瓜,灰瓜,还有菜瓜。白天同表哥们一块在江堤上放牛,一边吃瓜,在江滩的防浪林里抓蝉,有时还在长江里游泳,“阵”鱼。如果饿了,随便跑到哪家吃一顿完事,这可忙坏了外婆,不知我是否吃饭,各家去问,当得知我在哪家吃了才罢休。直到下季开学,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那里。那是我童年的夏天,也是记忆中最浪漫的夏天!</h3> <h3>  自从有了空调之后,人们才从炎热中解放出来。但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的,他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每天战斗在自已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为城市的清洁,为养家糊口,拼着命地劳作,我曾为此动容,为此落泪,也为此而叹息。但一切都是枉然,该热的依然在热……</h3><h3><br></h3><h3> 记得前不久有位群友在群里分享了一篇一位教授说现代人懒了,怕吃苦了,大家纷纷吐槽,言下之意说他没同情心。我倒觉得这位教授说得有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在恶劣的环境中不断地抗争,寻找更新的方法去适应,去认知,直到战胜之,于是就产生了“抗体”。如果逆势而为,则蜕化随之而来,降低了人的适应性。试想让一个婴儿长期生活在无菌的环境里,长大离开后,他还能生存得长久吗?结论不言而喻。</h3> <h3> “寒冬”也好,“苦夏”也罢,一切的一切,完全取决于心境。而心境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的坦然,有如生命之清泉,潺潺流韵,只要一抹清新,便足以解渴。所谓境由心生,心静自然凉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春夏秋冬的替换才构成了年,除了地球的两极,处处如此。人生也是这样,坦途与坎坷同在,幸福和痛苦相间,只有走过泥泞的人,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柴静女士曾讲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未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没有寒冬的凛冽、苦夏的炙烤,就不是完整的人生。</h3> <h3>  紫薇花的香味虽然不浓,它没有牡丹花的妖娆,也没有海棠的艳丽,但此时,它一花独放,满园绿色中一点红,在这样的环境,这个季节,真的不易。繁花尽去,夏木成荫,能在这个季节,在湖边的夜里,拥一袭凉风,听一曲怀旧的妙音,默念一段雅韵,续一卷往昔的深情,念一个旧人,在这日渐老去的时光里,也是一件幸事。</h3><h3> 宋代诗人秦观曾写道“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而我却在夏夜等着对岸景观灯的开启,为的只是一个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