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战国时尸佼的《尸子》,是孟门二字在文史中的第一次出现。她与大禹相连,在晋西门户上熠熠生辉了2000多年。如今说到孟门,大概人们更愿意与一个叫“陈鸿志”的人连在一起吧!</h3><div> 百度“陈鸿志”,是一部星火燎原的发展史。柳林本土,坊间议论两极分化。富而不忘本的励志人物?还是杀伐专断的黑心企业家?人们各执一词,在此不必长篇累牍。白手起家是真,想当年家兄与之是同学,结伴步行往返百眼庙与孟门之间。家父与其父私交甚好,闲谈时常忆起当年打铁持家之苦。</div><div> 农家之后的创业史,除了一番凌云壮志之外,机遇是起家的关键因素。再加上俗话说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柳林能源经济蓬勃发展的2000年前后,凌志集团迅速壮大。当人们踏上柳林的地标——桥头,眼见燎原大厦巍峨挺立,再津津乐道于这座大厦的主人时,俨然已经不再是当时偏居一隅,命以“星火”之名的小老板,而是执掌4座主体煤矿,4座洗煤厂的成功企业家了。</div> <h3>今日站在李家塔小区的顶峰,看黄河边上那一道长约十里的拦河大坝,心中也会逐渐释然。想小时候黄河发大水,河水冲了瓜淹了菜,或者抱怨人家陕西家修了拦河坝,把水全淤到山西,害得我们不能种瓜种菜种园子。才知道这一道拦河大坝,实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也是民愤在当代,利益在千秋的事情。如今的孟门,即便3年,30年,那还有河水再淹了我们的可能?</h3><div> 遥想当年李冰父子建都江堰,大兴土木,定然有民怨愤天吧!然而今日都江堰造福多少人民,当年那些有民愤的人们,是否想过?如此一想,也就逐渐放下吧!我们没有舍自己利益,成全他人梦想的伟大。更多的也可能是事已至此给自己的一些宽慰。但不论如何,作为一个孟门人,我们真读希望这片土地,经他人之手变得更美。待多日,看孟门分外妖娆,心中也会更多舒畅吧!</div><div> </div> <h3> 今日的孟门,正处于建设初期的兵荒马乱时期。前后十几里,车辆穿梭,人员纷杂。但不妨碍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人们憧憬新修的小区;憧憬设施完备的生活;憧憬道路舒畅;憧憬青山秀水、锦绣孟门。茶余饭后,在谈论陈鸿志般般劣迹的时刻,却无不希望他的大刀阔斧,将这片土地再换新颜。</h3><div> 因为联盛之殇,并未走远。想当年邢利斌倾其之力,也曾梦想打造一个理想中的农业之城。这一切的轰然倒塌,在于这个人的无力倒下。徒留每个经过的人,感慨时事易移,不可追溯。</div><div> 而如今的孟门,是否会重演?人们小心翼翼的猜测,却又热烈的期盼,在这一刻,我们更加体会到孟门这片土地,需要一个叫做“陈鸿志”的人。</div><div> 从白眼庙到成家庄中学的崛起,从孟门到陈家庄的公路修缮,从吉家塔到孟门的畅通无阻,李家塔小区的建设与入住,拦河大坝的绵延十里,以及仍然在建设中的贺龙沟小区,小河沟住宅片区,黄河大坝大桥,规划中的南山寺风景区……</div><div> 我们清醒的知道,没有一个人,能在这个叫做孟门的土地上,倾其毕生之力。没有这样的人,这样的能力,这样的魄力,这样的心胸,这样的情怀。</div><div> </div> <h3> 然而人生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发展过程中的阴暗与手段,伴随着的丑恶与血腥,也同样昭然若揭。也许这个社会终究不存在功过相抵,只存在尘世因果。</h3><div> 陈鸿志无论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谢幕,都不妨碍他已经被雕塑成一个英雄。在孟门的十里长堤上,在孟门的黄河大桥上,在黄河的夕霞晚照里,在南山寺的翠柏云屏里,在孟门现在的未来的人们的心中。以他固有的姿势,宣告他伟大悲情的存在。</div><div> 孟门,这片令我们眼中常含泪水,爱的深沉的土地;这片命运多舛,自古就饱含着期望的千年热土;即使我们走多远,依旧无数次回头张望的所在,我们都无比的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张开宽阔心怀,以古镇新颜的美好姿态,迎接每个游子的归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