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独游记(一)

那样芬芳

<h3>旅游是什么? “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坊间有阵子流行过这么一句俏皮话,颇可玩味。 一放暑假,我就像战场上退下来的伤兵,心中有些不甘又有些侥幸。不甘的是高中教师的假期就像手中的工资表一样永远追不上全国平均水平,侥幸的是还有那么十来天是可以不想业务不想职称做一个幸福的游民。 <br></h3> <h3>我和儿子的旅游从我的家乡开始。今年我选择的两个地方都是我曾经走过的地方,故地重游,物非,人又非。 焦作云台山。<br></h3> <h3>犹记得99年大学即将毕业,携来百侣同游。那时候的云台山正在开发之际,到处还都是原生态。我们租了一个大车拉到山脚下之后便换乘了旅游景点的车。山路很窄,也没有护栏,纯粹靠司机的车技。我坐在前面,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惊险刺激,一会儿俯冲,一会儿急转弯。一车子的同学惊叫连连。想想那时候的勇气,真的有一种初生牛犊的蛮劲。我们当年曾手拉手穿过的黑乎乎的隧洞,曾踏着两峰间的一块破木板跃过悬崖峭壁,曾面对着枯水期像眼泪一样瀑布生挤出各种各样的pose。那时候正当芳华,有着浪漫与现实,有着执着和理智。这四个本不该放在一起的词语用来形容青春,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涛声依旧或波涛暗涌,四年的感情也都在临别的那一次郊游中悄然进行。<br></h3> <h3>有人哭,有人笑,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青春是一场躲不开的蜕变,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每当我忆起云台山时,总会想起我同室的老七,她坐在悬崖那头嘤嘤地哭,我伸手让她沿着横木走过来,云台山的雾太浓,我看不见她的模样……这样的梦境不止一次出现过,醒后想起已逝斯人总会泪落两行。 二十年后我重来云台山,音尘绝,人非昨。<br></h3> <h3>我带着十岁的儿子沿山路而行,第一天先游泉瀑峡、潭瀑峡、猕猴谷。泉瀑峡又叫老潭沟,潭瀑峡又名小寨沟。在云台山风景画廊里,潭瀑峡(小寨沟)是大自然的鬼斧杰作。全长估计有2000米,进去的路是一条山水路,而回来的路则是一条台阶路。里面是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飞瀑,帘瀑,流泉,彩潭,奇石等景观,风光怡人,宛如秀丽江南。<br></h3> <h3>路途遥远,正逢盛夏,背包里的水不多,来一瓶不老泉,入口甘甜清冽,青春永驻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吧。 </h3><h3><br></h3> <h3>特地让儿子在洗砚池旁留个影。传言"小孩在此处洗洗手,清华北大随你走"。人们往往愿意相信美好的,但后天的努力比臆想更来得实际。<br></h3> <h3>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猕猴谷了。但我与儿子都对毛茸茸的动物比较畏惧,于是只可远观而不可近玩也。恰逢有驯猴表演,看几个猴子玩飞刀、投篮球、走钢丝、拉推车等。<br></h3> <h3>第二天,游红石峡、子房湖、茱萸峰。 红石峡是14亿年前震旦级地壳运动所造成的地质遗迹,这里悬崖陡峭,红岩绝壁,是我国北方地区少有的丹峡地貌峡谷景观。 漫步其中,这里的山水令人心旷神怡,山的陡峭巍峨、石的奇特多姿、路的蜿蜒曲折、瀑布的宏伟壮观,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更给人增加了许多惊险刺激、心跳的感觉。<br></h3> <h3>顺着子房河、叠彩洞、茱萸峰这条线,我们还爬上了玻璃栈道。幸亏阴天云雾缭绕,往下看时,只隐隐看到一点悬崖,但已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远处可以看到子房河,张良曾隐居于此。至于茱萸峰,原来是王维有感而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地方。我和小儿都已浑身湿透,腰酸背痛腿抽筋,早已无力登上峰顶。王安石说:尽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我们已经用尽洪荒之力,谁又能讥之乎? <br></h3> <h3>每次出行都是由我家先生陪伴,他安排线路吃住,我只要不走丢就可以了。2018年的7月16号,我单独带着十岁小儿旅游还是头一遭。正如《少有人走的路》中所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我牵着儿子的手,问:"咱还继续走吗?" 小儿坚定的回答:"走!" 下一站,西安。<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