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我的画》——之五十三《我家的一张老照片》……叙叙家史。佛缘(美智)续二

佛缘

(续上篇)这一张珍贵的照片。是我1962年在大姑家挂的镜框里看到的。那画质有种苍桑感。虽些许泛黄。但清晰的影像。历经三十年仍不减当年风彩。由衷的佩服三十年代的写真术。 姑夫的沉稳,由内到外的袭人气质,从照片中直视我心。姑姑是崞阳城的大家闺秀,端庄美丽。能在省城上流社会出入要员场合.足见从小礼教,家风的熏陶!我的大表哥,大表姐也是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优秀子女。 当我向姑姑讨要这张照片时。极爱弟弟,更喜欢侄辈的她,一口应允。照片帶回洛阳后用高粱穗芯,从中剖开。自制相框。夾住相片,端挂于墙。 随着年岁增长,感觉这张照片应该由姑姑和表哥们保存才对!因为这可能是大姑夫仅存的影像。是他们联系父亲,思念父亲恩泽最直观的珍宝!借一次回山西探亲的机会,又把他重新带回故乡。 正是这个英明的决定。让这张照片存世至今。此乃天意! 同时从叔叔那里还帶会一本父亲黄埔军校十三期毕业生纪念册和父亲一张120的照片。那本纪念册有的用兰。有的用棕色。印刷。清晰的记得。父亲的履历与淡兰色照片印在步兵科一頁中倒数第二行。光头帥气。两眼烱烱有神。照片被艺术的做成楕园形。教科书本大小,每頁上载有二十多位同窗、个个豪情充溢。志气满面……那可是即将出了校门,便奔赴抗日生死前线的人生关头…… 那张方方正正的照片上有四个头戴国军钢盔的人。父亲身着白衬衣,侧坐在草地上,其他人或坐或立。步枪架在身边。自由而放松。后面父亲用柳体蝇头小字写着“这是我们在打野外”注有民国日期…… 文革来临,响应破四旧号召。主动的真诚检讨自己,在院子里架起了火盆。先烧了《红楼梦》,接着烧《三言二拍》,《今古奇观》。《老残游记》,《三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几十本书。包括《笑林广记》, 甚至还有《唐诗三百首》等我珍藏已久的书籍! 只留下敢峰写的励志书《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我把父亲的毕业纪念册,夾上那张“打野外”的照片。藏在支茶几的砖墩里。自感万无一失! 当文革消停下来。我拆掉砖墩想将纪念册拿出来。遍寻不见。急了。询问家人。母亲睑红红的有点羞愧的说:“我怕被抄出来,人家会说是你爸存的变天账,让他受批斗……”我心内责怪母亲的胆小,过于谨慎。但也深知毛阶级斗争的历害。他将恐惧种进了那些被打入另册家庭,成员的骨髓里。不用根正苗红的人来抄。即便你藏的地方,外人永远也找不到。可你自己就会乖乖的交出来或销毁掉! 正是这次还给表哥照片的正确决定。才让这张照片免了付之一炬,永远消失的命运。 改开后,我不甘心。奔波到北京档案館。南京市档案館和一些有可能查出黄埔军校毕业生纪念册的出版单位查找、一一无功而返。现在唯一希望是出版过《黄埔军校同学录》的,湖南人民出版社!不知有无保存…… 把这唯一的念想和期望保存到最后吧! ' 我的伯父刘洪刚(申明),和父亲刘武刚(玉明)。当年就是被姑夫,姑姑从崞县平山梁村帶到省城太原读书的。《太原平民中学》是开明人士办的公益性学校。富绅们为来自穷乡僻壤的孩子们无偿提供了课堂,教师.课本和食宿。伯父和父亲就是受这所学校的恩泽。奠定了他们认识世界,走向社会,开启人生最坚实的一步。 父亲和伯父对姑夫,姑姑的感恩之心深入骨髓。当抗日战争的峰火在中华大地遍燃时,伯父从候马的铁路员工辞职,西赴延安,上了抗曰军政大学。以他的知识,文化,娟秀的毛笔字。以他的山,陜口音相近有利的亲民条件。以他的忠诚,仁厚,品格。以他刘氏家族。勤恳坚忍的家传。被王震派到南泥湾当了区长! 图中是当年香港风凰台采访伯父时的场景。伯父传奇的一生。阅历丰富极了。访谈中,讲他与边区付主席李鼎铭先生的交谊,李先生交给他治克山病的秘方。他为李先生装烟点火的细节。引人入胜!他在抗大学习时,江,青听课中途猫腰跑到主席台前。做紧盯主席讲课认真状。以图吸引关注。讲在南泥湾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垦荒。讲与美国代表团的交集。讲最早赴朝参战的心理状态。讲当志愿军留守主任的经历。 伯父讲及三过松花江,林,彪桥头催促转移的指挥若定。讲塔山战役的惨烈。伤亡的巨大。足见战争是人性争斗屠杀的大爆发。 和伯父,伯母,堂妹们去深圳香蜜湖的《西贝攸靣村》食府聚餐。餐厅老板得知是陜北延安南泥湾刘区长光临(抗战时陜北民歌中有一段夫妻鼓励识字的歌词“刘区长讲的话。你全呀全忘光……”)。便派了六七位身着红衣绿裤的陜北妹子。头扎羊肚毛巾。像歌手阿宝妆扮的陜北汉子。一曲一曲载歌载舞的“山丹丹”,“红艳艳”,“出了个刘志丹”……唱个不停。伯父开心。像穿越重回南泥湾一样。巴掌拍个不停。年青人的红光朝霞在脸上洋溢…… 今年伯父己跨过人生百岁的人瑞之年。善良慈祥出身大户人家的伯母。也近百岁高令。她陪伴伯父走过近七十多年风雨人生。为刘家培育出三位孝顺的优秀儿女。衷心感激伯母的伟大与辛劳。祝二老身体硬朗。永远开心幸福! 这張父亲在太原读书的照片。英俊潇洒,眉眼透着刚毅与英气。身着的就是《太原平中》的校服。父亲常提起那段在姑夫。姑姑的呵护下。读书求学的好时光。改革开放后。渡海迁往台湾的太原平民中学。在海峽对岸培育出一代代有为的知识青年。海峽两岸平中校友齐聚太原母校时。父亲也是毌校引以为傲的一分子。父亲正是由此处出发。加入抗日救国学生团。又考入黄埔军校。官介上校团长。在血与火的抗日战争中。用不惜献出生命与鲜血的中华好男儿的担当。率部血战至日本鬼子于1945年八月。在河南西唊口投降!也亲自参予接受日本侵略者的交械投降!伟大的父亲。刘姓家族的佼佼儿男! 这是大姑三个儿子。大哥秉万,二哥秉怀,三哥绪万的合影。三位各自个性不同。但都闪烁着曾姓的独立,能干。积极向上。在自己的人生历练中努力进取不服输。干出最好的一片天地。也在性格上。蕴含着刘姓母亲的优良传统。重情义,识大体。尊老爱友,溺爱孩子。对亲友们至亲的爱。血缘的爰。爱到每一个眼神,爱到每一句暖语。受到每一个笑意。每一件小事……让你体会到人世间血缘的奇妙。基因遗传的神秘力量。 二哥由福建前线转业到大同,工商局做了领导,秉承姑夫,姑姑的理念。”人往高处立,走出去。到外面更大的天地施展才华。”提携关心亲友,后代。不管是大哥,三哥。还是堂弟新武,新宽。全是二哥由家乡带出来的。设法给每个人寻找或大或小的平台,机会。让亲人们在大城市有个立锥之地。用他们自己的努力,汗水打拼。去适者生存。 个个都争气。都在大同扎下根来。那怕是最低层,也能隨遇而安。安居而乐业。这一切小康幸福的源头就是这位。稳健,大见识。刘,曾两姓这两代人的主心骨。当之无愧的领袖。我的二哥曾秉怀的功劳(一如当年二哥的父母把伯父和父亲带到了太原读书,成就了国共两位将领,功在树人) 大嫂的贤惠。任劳任怨。只知道为曾家干活。里里外外操持着养育子女。侍奉婆婆,照顾家畜。手脚永远没见停过。似乎家里有永远干不完的活。是姑姑家的无名英雄与功臣。 二嫂是知识女性。文静贤淑,低声细语。工作上一等一的认真细致。独当一面。赢得单位同事众口好评。嬴得认可与尊重 三嫂跟着三哥从崞阳到大同。风里来雨里去。把个小生意做得红红 火火。小康幸福。 三位嫂嫂的到来,让曾刘家人丁兴旺。和睦共荣,是我们家族的宝,是我们家族的福份。是祖上积德的福报。 我由衷的向三位嫂嫂致敬。感恩! \ 这两张照片一张是09年二哥,二嫂去港澳游玩。在深圳小住时,在我小区旁边洪湖公园。深圳市花——勒杜鹃旁的合影。兄弟情意。瞬间定格,美好回忆…… 只是二哥二嫂怜惜我一人在他乡不易,走时悄悄把车票钱,零用钱塞在枕头下。让我既感动又嗔怪他们。还是兄弟情真呀! 三哥,三嫂去深圳,不巧,我正好在洛阳。没能款待他们。终成遗憾。我一再在电话上表示歉意。三哥宽慰我说“你的家很不错。我们住的很方便。放心,放心……” 16年大年初三,去大同探望病中大姐。抽空和二哥,二嫂,三哥。大哥的二儿子二毛全家团聚。二毛做东,这是聚会留影。 二毛是大同电信的业务骨干。他身上气场光辉袭人。谦和,真诚。内秀,体谅照顾他人。对父毌叔叔们极尽孝顺。对哥哥姐姐兄弟们往情真。家族的优秀品德在身上继承流传…… 饭后,大家在雪中去大同二医院特护病房看望姐姐。虽不能进入病房。但病室内外亲人的不了情感知是在冥冥之中…… 三哥的儿子国华和弟弟新宽,一同开车送我去火车站,国华是这个家族最能干,经营最成功的第三代。从煤炭转型到连锁快餐都做得风生水起。新一代的才华在他身上放着光彩。 和弟弟新宽告别时不免酸楚。叔叔家两个儿子在突如其来的事故中离去。只有他和妹妹春枝。支撑延续着他这一代的责任。在寒风中他小小的身影坚韧而挺拔。但愿弟弟少受风雨,安居乐业。但愿我老家所有的亲人们。健康,快乐。幸福,吉祥! 根在山西崞阳,石寺乡平山梁村。那是我永远魂牵梦绕的所在。有自豪有引以为傲的家族和亲人们。尽管也有思念和悲伤…… 但这都是上天安排的今世之缘。我认了。我也会在来生找到他们。再做他们刘姓的子孙。再做他们的好弟兄。再喜看家族后生们喜人的茁壮成长…… 愿 家族兴旺,繁衍,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