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期"军坡节

大憨(韩连赟)

<h3 style="text-align: right; ">在海南春节过后就是"军坡节"了。</h3> <h3>对海南当地百姓来说对“军坡节”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春节。在原有“公期”祭祀圣贤的乡俗中和纪念冼夫人的军坡节合二为一,这里历史事件和民俗节日在时间上的巧合而形成了更为隆重民间重大的习俗节日对海南人来说可谓天意。军坡节“庙会”成了海南人最大最为隆重的民俗节日。 军坡节是海南的民俗文化遗产。有独具特色民俗文化特征,是海南民俗文化中重要部分。军坡节的历史原由必然后于当地祭祀供奉的“公期”和“婆期”的发端。后有冼夫人借助当地原始宗教文化或原始图腾崇拜的神秘仪式募集兵勇,培训民兵,在“公期”乡俗的日子举义出兵平乱保皇富民。也就有了公期和操军融合更为隆重的“军坡节”。<br></h3> <h3>春节过后海南人迎来了最隆重的节日“公期”军坡节。<br></h3> <h3>“鸡”是海南人祭祖供神的重要载体。<br></h3> <h3>古今人们常用鸡驱邪和祭祀。在众多的祭祀用牺牲中,鸡就是其中之一。用鸡祭祀祖宗诸神。<br></h3> <h3>公祭仪式上人们志愿杀鸡宰羊献上各家的祭品。<br></h3> <h3>各庙的公祭均请"道公"来主持。<br></h3> <h3>公祭结束后把各路主副神像请出到各处巡游。<br></h3> <h3>然后“闹军坡”正式开始。<br></h3> <h3>闹军坡的主要是神附体的中青年人也叫(降公)。<br></h3> <h3>降公后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听神的旨意。 </h3><h3><br></h3> <h3>头帮红丝带、手拿燃香、嘴里不停的突突发威。<br></h3> <h3>现场气氛随紧锣密鼓声高潮迭起,道公不断向人们抛撒大米把现场气氛再次推高。 </h3><h3><br></h3> <h3>突然一小伙冲进道场胡蹦乱跳,挺在了道场中间。<br></h3> <h3>“主神"过来看吧、不是自己的将,立刻将其驱除场外。 </h3><h3><br></h3> <h3>道公发威清场准备“发军坡”。<br></h3> <h3>各路神像随军出发“巡游”开始。<br></h3> <h3>道公的发号,组织操军、行军上路出发。<br></h3> <h3>有专门的领路道士、吹响巡游的号角上路。 </h3><h3><br></h3> <h3>巡游的路上锣鼓喧天、炮竹声声热闹非凡。 </h3> <h3>巡游到目的地、激动人心的穿杖活动开始。<br></h3> <h3>各地的穿杖形式和用的“杖”也有不同的类型,这是要用穿杖的数量来衡量勇气的。<br></h3> <h3>而在下水庙是“杖”的大小重量来示众(杖重30多斤)。<br></h3> <h3>里文村的“杖”是以长度来说明问题的(长约20米)。<br></h3> <h3>在降公后神已附体他已顺利穿杖(詹达怀穿杖有十几年的历史了)。<br></h3> <h3>穿杖时、穿杖人的助手一直抱着神像护佑其左右。<br></h3> <h3>后来詹达怀说:他的“法术”是神梦中传他的。<br></h3> <h3>穿杖时不断有人捐钱捧场鼓励。<br></h3> <h3>最后收益有穿杖人支配慈善帮贫或捐到庙里。<br></h3> <h3>神奇的穿杖现场有不少兵员将士护佑鼓劲吆喝。<br></h3> <h3>巡游穿杖结束后是军坡节的又一高潮“吃军坡”晚上看琼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