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白岸村位于邢台县西南部,距邢台市区60.7公里处,为白岸乡政府驻地,地处深山区,邢左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h3><h3>全村以农、林业为主,农业主种谷麦作物。盛产板栗、核桃、柿子和酸枣。水源很好,清澈见底,是养鳟鱼的天然水质,奔腾不息的甘泉不知疲倦的注入朱庄水库。 据传,此村建于明初,最初由朱、王、孙三姓,先后迁来建庄。此处有一白云庵,村名遂命之为白云庵,后来简化白庵,久而久之演变成为白岸。</h3><h3><br></h3> <h3>白岸村西的一座石拱古桥,有石碑立于桥头,可惜石碑已在文革时破坏,汉白玉栏杆也遭无素质之人蹂躏,真乃遗憾、心痛。</h3> <h3>栏杆形状的一种</h3> <h3>另一种形状</h3> <h3>石桥的另一面</h3> <h3>此乃村东寺庙的一座残破石碑,仿佛它在向人们诉说着白岸村的什么。笔者曾记得这一完整石碑曾有一个石龟背着,非常高大雄伟。因儿时的记忆碑文字迹清楚,但内容却不晓得了,剩下的部分字迹多数也看不清楚了。这一石碑所记载的内容据老人们说是明朝中期建庙和建村时的一些内容,史料价值很大,无端被破坏,真乃可惜呀!可悲!!</h3> <h3>下图是1979年白云寺重修后所刻石碑</h3> <h3>该戏楼也在村东,与龙王庙和关羽庙相对。只记得小时侯每年农闲时都有戏班在此演出,本村就有一剧团,除在此戏楼演出外还要到外地尤其山西的左权、和顺等地演出。戏楼比较古老破旧,但又找不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证明它的古老。</h3> <h3>这是通往山西的古丝绸之路的骡马古道</h3> <h3>这是祖辈们常年累月要碾米、磨面的石碾。就是现在村民们还偶尔在使用,他们说用它磨出来的食物好吃。</h3> <h3>下面照片的洞口是白岸村大地主、清末时期武秀才路世生的水牢(也曾是储藏室)。在该洞口的上面曾建有“七檩八搭朝王殿”为路世生的住所(当地人的叫法)。其后面是山洼,是生产队时期大队养蜜场所,山形犹如太师椅。在文革中后期这里又成为当地中小学生“忆苦思甜”教育场所。一九四二年,日军扫荡时被烧毁。现洞口上的建筑是张玉良(张天明之父)在文革之后所建。</h3> <h3>下面两幅照片都是书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白岸村的全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