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寻秘

李方建

<h3>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寻秘</h3><h3> 李方建 最初知道色达,是一朋友从色达归来,眉飞色舞地向我推荐;后来又看过别人的摄影照片,看到那满山遍野的红房子,真的一下子就铭刻在心,我决定无论如何都必须前去亲眼目睹。由于色达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决定择机而行。 2018年6月9日,我们一行16人从成都跟团前往色达,因为这几天气候温和、天气晴朗,我们深知天气的状况决定旅游质量的高低。 第一天我们入住金川的观音桥,那里海拔约3000米,在那里住宿,对我们适应海拔更高的色达游走是有重要意义的。观音桥高高的山顶上,著名的观音寺是值得一看,从山脚下向上看,在云遮雾绕中,寺庙仿佛是飘渺不定的楼台琼阁,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它也是藏人朝圣的神往之处,我们当然也没有放过到此膜拜的机缘。 这次去色达,不知是缘分还是运气,我们的导游很出色,她是一个年轻端庄的藏族女人,她常在色达佛学院静修,对藏传佛学、色达佛学院以及僧众的生活也了解甚多,听她讲解受益不少。她在讲解中特别强调,我们一行从金川观音寺开始,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色达之行,不是简单的观光、旅游,是朝圣,这里所有的寺庙都是不卖门票的,因为你到这里来,是来寻找你自己心灵的皈依,这才是到色达来的真谛。我不管别人信不信,从一个虔诚的信徒口中发出的真诚的声音,我信。怀着这种信念,你才会真正认识、理解这种宗教文明,你才会感觉这种文明对人心灵的净化,你才会对这种信仰保持内心的尊重,常怀敬畏之心。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出发,大约十点,我们来到色达。朝拜了色达地区最大、最壮观、最炫丽的藏传佛教寺院:东嘎寺;观看了色达神秘的天葬仪式;下午三点过,我们到达色达佛学院的山顶。 色达佛学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它偏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城郊,距色达县城20余公里处,那里有一条山沟叫喇荣沟,顺沟上行数里,就是举世闻名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也称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或者色达佛学院。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现在,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每年从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来此学习佛法的佛子络绎不绝。 色达佛学院之所以取名五明佛学院,因为“五明”是这一所佛学院的培养目标与宗旨。所谓五明,一是“声明”,精通语言文字者为声明;二是“工巧明”,明一切工艺技术;三是“医方明”,明治病的各种医术;四是“因明”,明鉴别、考定正邪真伪之理法;五是“内明”,明自己修持的一切经藏、理法、宗旨,佛教以精通三藏十二部经典为内明。从“五明”的内涵可知,佛学院是名副其实的传道授业解惑,培养民族人才的教育基地。 在藏族同胞眼里,晋美彭措法王乃三大依怙主(文殊、观音、金刚手)之一的圣妙吉祥之化身。他精通五明,心胸广宽无边,其心清净一尘不染,身口意所作的一切,皆如实而自然地体现了无欲无私、彻底利他的品格。法王于2004年1月7日(藏历11月15日)圆寂,上万的藏地信众、汉地信众为见法王最后一面,从四面八方赶到佛学院,大地振动,众生哭泣,场面特别感人。据说,在过去的惯例,高僧大德圆寂后,21天内法体是不许众人观看的,而此次却破例让僧众弟子瞻仰。参加法王的荼毗仪式后,从佛学院回来的居士们说,十天法会期间,他们亲眼目睹了法王的法体在一天天缩小,最后火化前缩在一肘高(虹化现象),法体与虚空法界融为一体。法会期间,空中现出五彩斑斓的彩虹,并且三次空降五彩舍利。火化前一天,在农历正月初二(元月23日)时,藏地佛学院周边普降大雪,雪花晶莹剔透,形如莲花瓣状。荼毗炉前,显现出阿弥陀佛圣像,似雪堆状,雪融化后,呈现出一尊阿弥陀佛圣像,质地是坚硬的舍利。在荼毗时,法王的心脏迸出,给众生留下了一颗红色的金刚不坏心。我不信教,也无法考证,不知是否如此,但即使是信徒的传说,也说明僧众对法王无比的敬畏与深深的敬意。<br></h3><h3> 法王圆寂前曾说:“我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和你们在一起,不要过于悲痛。”法王想的是众生,念的是众生,悲悯的是众生,心系的是众生,法王把一颗心留给了众生。正因为法王德高望重,所以在色达以及附近的州县,凡是寺庙都供奉晋美彭措法王的画像,真正普度众生的人永远活在老百姓心中。 晋美彭措法王从当年几十名学员的小型学经点起步,最后,办成师资力量雄厚,普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真的功不可没。佛学院的一切经费开支,几乎就依靠内地及藏地信教群众的自愿捐献、僧尼业余劳动的收入,以及新加坡、香港等地信众捐助,这样一个民办佛学院能达到这种规模与水平,其艰辛可想而知,更重要是它彰显了宗教信仰所迸发出的神奇魅力与力量,真正的精神信仰是任何物质力量根本无法摧毁的。 在色达朝圣期间,我每到寺庙,只要看到晋美彭措法王的图像,我都会双手合十,默默地表示自己的敬意,因为我钦佩他对宗教信仰的勇气与执着,感谢他创建了色达这片心灵皈依的净土;敬仰他没有丝毫虚荣、不好大喜功、踏踏实实做事;最让人感动是对天下苍生的悲悯与大爱。 在色达朝圣,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要欣赏喇荣五明佛学院气势磅礴的外景。我们一行进入佛学院山脚下的公交停车场,付4元车费,乘坐公交车直上山顶的喇荣寺“坛城”。在“坛城”转经塔附近满是经幡的山坡上,可以俯视整个佛学院,在这里可以拍摄出整个佛学院令人震撼的全貌。 一下车,我们就被“坛城”这个独特的金碧辉煌的塔寺建筑所吸引、震惊,在蓝天白云之下,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屹立着耀眼的金光灿灿的殿堂,是那么端庄、那么典雅、那么辉煌、那么庄严、那么神圣。“坛城”不仅仅是寺庙,更像是一座神殿,散发出一种奇特的气韵,人们的敬仰之意不由自主地油然而生,此时,多数人都惊讶、虔敬地仰望蓝蓝的天际下,这个美妙而神秘的塔庙,一瞬间,我终于找到了导游说的朝圣的感觉。 “坛城”分上下两层,下层围绕“坛城”,设置了一圈转经筒,不少人从四面八方来此,就是为了拨动转经筒,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第二层,中间是金箔装饰的金光闪亮的坛殿(我称之为塔殿),外面是围绕坛殿的宽大平台。来自于各地的喇嘛、觉姆及信徒都要在此朝拜,即不停地转绕“坛殿”,慢慢地行走;也有一些香客,以一步一个五体投地的虔敬方式围绕“坛殿”行进,看着他们饱含着对信仰的执着,站起,跪下,直至全身伏地,每一次朝拜都不含糊,让每一个外来者都顿时肃然起敬,不敢打扰,静静地为他们祈福。一心一意来此朝拜,要走108圈,僧众们在走动中不断地忏悔、祈求消灾与祈福,据说,很灵验。藏传佛教这种独特的祈祷方式,使现场宗教氛围格外浓郁,面对僧众严肃、凝重、虔诚的面容,即使你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你也会被感染;在这种场景中,大声喧哗、嘻哈打笑都是对信仰、神灵的亵渎;你的情绪、你的心灵会慢慢融入这种静谧的氛围,你会情不自禁、默默地跟着人流,悄悄地行走,去体验这种膜拜方式对自己心灵的洗礼。 我们在“坛城”下面回廊休息时,还发现不少三五成群的人们,各自推着一个个装着亲人尸体的木箱,不断围绕“坛城”转圈,原来藏族人在亲人逝世后,天葬之前,采取这种形式,为死去亲人祈福,希望在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这是藏族人的风俗,无可厚非。 “坛城”旁边的山谷就是著名的色达佛学院,为了欣赏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恢弘、壮观,我们选择了若干不同的视角,欣喜地品味。喇荣谷连绵数公里,我直立在山顶上,不得不一会凝视,一会远眺,一会俯瞰,一会扫视,看到山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绛红色四四方方小棚屋,谷底是庄重辉煌的大经堂,一眼望不尽的气势恢宏与色彩炫丽,视觉的审美感觉爽极了。群山怀抱着美丽的佛学院,佛学院仿佛睡卧在山麓的怀中,美得那么祥和、美得那么自然、美得那么温馨、美得那么圣洁、美得那么高贵;在云卷云舒的蔚蓝色的天空中,柔柔的光芒洒遍山岭与山谷,温馨地亲吻这片土地、亲吻这一片片红色的小房子与庄严的殿堂,美轮美奂的的佛学圣地不断地闪烁着迷人的光晕,美得惊心动魄。整个色达喇荣谷画意浓墨重彩、气势大度,欣赏时,最奇妙是我的心扉总感觉一股股神秘的宗教气韵的冲击、浸润,依稀感觉它穿透人心。久久凝望这个佛学的世界,除了震惊、震撼,就是陶醉,我仿佛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奇妙世界,我仿佛游历在楚楚动人的梦幻之中,五明佛学院仿佛就是我幻觉中的仙境、圣地。对于世界各地千千万万的朝圣者来说,色达佛学院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修行的好去处,也是一个没有世俗功利、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尘世喧嚣的静谧世界,是藏传佛教信徒灵魂深处的一片永不消失的净土。<br></h3> <h3>  传说,死后不能上天堂,活着一定要去一次色达。因为在这里,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宗教体验:心灵的洗礼。 色达佛学院白天的风光已经让人心潮澎湃,据说这里的夜景更令人难以忘怀。晚上僧人们修行完自己的功课,不紧不慢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几乎所有小木屋的灯光都会被点亮,山谷就像簇拥在一片浩瀚的星河中,星光闪烁…… 到晚上看夜景,还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我决定利用这段时间下山看看,由于这里海拔已经4200米,下去是很累的,绝大多数人不愿同行,我只好与一个好友从山顶向谷底走去,想深度在佛学院里逛逛。 我们到色达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估计佛学院的学员大多都休息,所以在下山路上遇见不少的穿着紫红色长袍的喇嘛、觉姆,并且三五成群在公路行走,或者在公路边交流,脸上的表情都显得淡雅、谦卑、平和,遇到游客与他们打招呼,他们特别友好。在这里喇嘛、觉姆好像男女有别,很难看见他们在一起交流或者行走,都是各有各的圈子。据了解,在色达佛学院,以中心的经堂为界,坡上是喇嘛的领地,坡下则住着觉姆;听说佛学院有严格的纪律规定,男女出家人之间是禁止接触和交谈的,其居住区域也是完全分开的,修行分男女课堂,在经堂上大课也是男女分开教学。 下山走近红房子,发现这些一间间的红色小木屋(也有用石头堆砌)其实是很简陋,绝大多数房子都是修行者自己搭建的,房顶搭建大多是铁皮、塑料板,放上几个石头压着就完事。也有一些破旧的房子是私人用来专门租赁,当然学院也修建一些房舍为一些老年的修行者长期使用。在佛学院真正好的建筑只有经堂、佛殿、寺庙,包括接待外地客人的宾馆酒店。 说实在的,佛学院的条件是非常艰苦的。学院不仅地处偏僻,路途遥远,而且高原缺氧,年平均气温零下一度,长冬无夏;外加简陋的住房,没有丰富物资供应,卫生条件之差难以想象,时不时停水停电,也没有暖气供应。喇嘛、觉姆一年四季都穿同一套衣服,吃着最简单的食物。佛学院的学制有短期、长期,长期学制为6年,特殊学位却需要13年;学员平时学习很艰苦,课程门类也多,学习任务重,不少人都要学习到半夜两点,有的学完佛经,还学英语……一个网友曾告诉我,在色达佛学院修行,即使是活佛也是住在普通的红房子里,一次暴雨,活佛的红房子垮塌,他看见许多学员帮助活佛重建红房子。当我知道这里的现实情况后,我一度觉得学院应该加大投入,改善僧众的生活条件。慢慢地观察了解才发现,晋美彭措法王选择深山的喇荣谷,建立五明佛学院是别具匠心的,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才更适合僧众的修行,才能考验人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培养人对宗教信仰的情怀,有利于培养宗教人士献身的责任感,甚至通过种种无法想象的苦难来铸就一个个高贵的灵魂。我确实无法断定自己的这一看法是否合理,毕竟我对佛教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因为是随笔,姑且留下这类文字。 在色达佛学院,虔敬地将毕生奉献给藏传佛教信仰的信徒中,不仅有那些强悍的男性喇嘛,还有一些值得一说的纯洁温柔的女性喇嘛,大都来自信奉藏传佛教的藏、蒙等民族地区,她们被称作觉姆。在佛学院,她们苦读经文、虔诚祈祷、恪守戒律、努力以一颗圣洁之心,去叩响她们理想中的“超然世界”之门……她们中许多人毕业后回到偏僻的山村、牧区,办扫盲学校,为传播、发展本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及佛教文化贡献一生;也有的将来远离尘世,到门闩紧闭的尼庵(尼姑寺)出家修行,生活非常艰苦,常常要通过自己的劳作,兼做一些法事来养活自己,维持寺庙开支……或许人们会对她们的生活发出种种感叹、评价,但她们却义无反顾地为了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地、虔诚地修行。她们中的大多数对自己的追求并不动摇,她们认为跳出由时空交织着的充满悲欢离合的人生网络,窥视到人生真谛,从中领略到超越与脱俗的欢欣和喜悦,在一片沉寂中静悟,追寻身心的皈依之处。她们的行为有时我很难理解,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尊重她们,尊重她们的选择,特别敬仰这种执着、这种非凡的勇气与付出。 当我了解色达佛学院藏传佛教中这些点点滴滴,我深信这里绝大多数的僧众、喇嘛、觉姆、居士、学员是是怀着对宗教信仰虔诚的执着,怀着普度众生的高尚情怀,带上自己的灵魂走进这片人间的净土。即使我这种不信佛教的世俗之人,也会被感动、被震撼;同时,也感觉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人心中不灭的爱、不灭的善意、对苦难的同情、对人性中恶的拯救……人类的宗教信仰真的功不可没,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指责宗教是迷信、信奉宗教的人是愚昧,杜撰宗教是统治阶级麻醉人们的精神鸦片,其实宗教是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属于人民的,真正的宗教是人们生存的美好期盼,是人们心中最神圣的寄托,是净化人心灵的图腾。 当我们走到一个经堂,看见许多喇嘛刚好下课,在经堂的广场购买一个小贩的杂货,另外有几个喇嘛在玩手机、或打电话,此时,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思绪围绕心间,智能手机普遍使用,互联网文明让人们更全面了解人类世界,佛教文明怎样在这个文明世界中存在与发展,应该是这个佛学院不能回避的课题。当然我的这种忧虑,属于杞人忧天。我唯一的希望是这片灵魂的净土能保持它原来纯纯的模样,不被世俗、物欲打扰它的宁静。 佛学院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为学员、游客服务的行业也逐步发展起来。这里有医院、银行、自助餐厅及素斋餐厅、酒店、宾馆、百货超市、新潮的咖啡屋、书店、照相馆、洗衣店、商业街……佛学院与内地一般大学有很大区别,这里没有花园,没有游泳池,甚至没有一般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设施与场地,这里也没有电影院、娱乐设施,没有繁华的街道,更不可能看到,男女同学之间花田月下卿卿我我。佛学院里面超市出售的东西,以及在自助餐厅、小餐馆、大饭店就餐吃饭,价格便宜,真的很实惠,因为它们服务对象更多是僧众。在佛学院里,有的佛殿会在中午放斋,普通的游客是可以免费尝尝寺庙的斋饭,体验学院的生活;如果住宿在学院,也有机会去汉族修行者专有的经堂,体验诵经礼佛的神圣。这些活动,我们当天都无法参与,算是无缘。 在佛学院里面穿梭行走过程中,也发现这里存在一些绝不可忽视的问题,小木屋密集程度高,而消防设施滞后、防火安全问题突出、卫生防疫艰难,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时不时发生……消除隐患,真的是迫不及待。据说这几年已经有所改变,但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其实真正走进佛学院的人才会明白,那些岌岌可危的破旧建筑,带给游客的是视觉享受,带给佛学院的,却只是过度的清苦和危险。山上风大,取暖器和电磁炉使用非常普遍,只要一间房子电路老化起火,后果无法想象,密密麻麻几万人几乎是无处可逃。拆除一部分房屋将其改建成消防通道,增加了一些功能性建筑,真的希望这个佛教圣地永远吉祥、安全。 我在佛学院里胡乱地穿行,累了,就伫立在山谷公路边,四处游观。一会看正在改建的公路,以及路边已经拆毁的小房子,望着不远处,来回工作的起重机……我有时会站在那里超时空地憧憬,五明佛学院色彩斑斓的未来……一会我由下向上抬头放眼仰望,一片一片的绛红木屋散落山间,在落日余晖的映射下,折射出祥和的光芒,好似柔柔的一抹一抹的佛光缭绕……我又目睹随处可见的披着朱红色僧袍的修行者,无论男女老少,一样的装束,甚至一样的平静表情、一样的柔和目光……我静静地站立,心醉神迷地东张西望,浮想联翩,须臾,山谷仿佛阵阵梵音萦绕耳畔,我不知是否是幻觉,但冥冥之中感受到一种空灵和超脱……不知过了多久,我又回到现实,只有一个愿望:佛学院的改建、完善是趋势,唯一希望是,不要把喇荣佛学院变成冷漠的世俗场所,因为这世界上有无数可以修行的地方,但色达,算是自然的唯一。 色达,6月的下午7点过,天空仍然明亮。逛够了,我与朋友步履蹒跚地又登上山顶,感觉特别吃力,毕竟是70的老人,而且是在海拔4200米的高原上登山,还好,终于挺过来了。 为了观赏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夜景,我们在山顶上耐心等待,一直等到9点过,夜色也仅仅是朦朦胧胧,“坛城”以及山下的大经堂灯光虽然亮了,但是静悄悄的山谷中灯光闪耀仍然是稀稀疏疏,山顶完全没有夜晚的感觉。由于我们晚上是在色达县城住宿,我们只好乘坐最后一班公交车,怀着失望离开了“坛城”。算是色达之行美中不足的憾事。 在我离开色达回成都的途中,最感觉欣慰是大开眼界,我发现世界一个角落还有一种人生选择,令人感叹,让人感动。在五明佛学院,满山遍野的鸽笼般的红房子里,住满了不计其数的在此修行的喇嘛和觉姆,红色的佛衣,黄色的佛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里便是绝美的风景线。僧众选择了远离世俗、尘世的艰苦地方,虔诚膜拜,诵读经文,聆听佛课,诚心修行,静心求佛,安放自己的人生;他们在此是几年,有的还是十几年,不!一经选择,却是一生,不分老少,不分昼夜,这是一种浸润骨髓的信仰!只有去过色达,你才可能真正领略藏传佛教的魅力。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对不起!在色达喇荣谷的人们是有真诚信仰的。 2018.7.22 附录: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摄影与评点&nbsp; &nbsp;&nbsp;<br></h3> <h3>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门廊(晚上9点半拍摄),从这里向前走大约1里路,就进入佛学院山脚下的公交停车场,付4元车费,乘坐公交车,就可直上山顶的喇荣寺“坛城”。<br></h3> <h3>  前往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途中,汽车经过的美丽山谷。<br></h3> <h3>  一下车,我们就被“坛城”这个独特的金碧辉煌的塔寺建筑所吸引、震惊,在蓝天之下,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屹立着耀眼的金光灿灿的殿堂,是那么端庄、那么典雅、那么辉煌、那么庄严、那么神圣。“坛城”不仅仅是寺庙,更像是一座神殿,散发出一种神奇的气韵,人的敬仰之意不由自主地油然而生,此时,多数人都惊讶、虔诚地仰望蓝蓝的天际下,这个美妙而神秘的塔庙,一瞬间,我终于找到了导游说的朝圣的感觉。<br></h3> <h3>  喇荣寺的“坛城”分上下两层,下层围绕“坛城”,设置了一圈转经筒;第二层,中间是金箔装饰的金光闪亮的坛殿(我称之为塔殿),外面是围绕坛殿的宽大平台。此时“坛城”的广场上一些藏民在销售一些土特产。 <br></h3> <h3>  喇荣寺“坛城”的底层,围绕“坛城”设置了一圈转经筒,不少人从四面八方来此,就是为了拨动转经筒,为自己、家人、朋友祈福。<br></h3> <h3>一些僧众、游客与喇嘛交流。<br></h3> <h3> 喇荣寺的“坛城”的第二层,金箔装饰的金光闪亮的坛殿(我称之为塔殿),富丽堂皇。藏族人对宗教的虔诚,我们这些俗人很难理解,僧众可以将自己一生的积蓄,捐赠给寺庙,哪怕自己过着极清贫的生活,但他内心就特别充实,感觉到真正的幸福。<br></h3> <h3> 藏传佛教这种独特的祈祷方式,使现场宗教氛围格外浓郁,面对僧众严肃、凝重、虔诚的面容,即使你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你也会被感染;在这种场景中,大声喧哗、嘻哈打笑都是对信仰、神灵的亵渎;你的情绪、你的心灵会慢慢融入这种静谧的氛围,你会情不自禁、默默地跟着人流,悄悄地行走,去体验这种膜拜方式对自己心灵的洗礼。<br></h3> <h3>  估计是星期天,佛学院有的喇嘛、觉姆不上课,所以来到喇荣寺,在此朝拜、修行。<br></h3> <h3>  一心一意来此朝拜,要走108圈,僧众们在走动中不断地忏悔、祈求消灾与祈福,据说,这个方法很灵验。<br></h3> <h3>  来自各地的喇嘛、觉姆及信徒围绕坛殿的宽大平台进行朝拜活动,即不停地转绕“坛殿”,慢慢地行走。<br></h3> <h3>  也有一些香客,以一步一个五体投地的虔敬方式围绕“坛殿”行进,看着他们饱含着对信仰的执着,站起、跪下、直至全身伏地,每一次朝拜都不含糊,让每一个外来者都顿时肃然起敬,不敢打扰,静静地为他们祈福。<br></h3> <h3>  喇荣寺的“坛城”旁边另一个设置转经筒的神殿。它的位置比喇荣寺的“坛城”高一些。<br></h3> <h3><font color="#010101"> "坛城”旁边的山谷就是著名的色达佛学院,佛学院的小木屋、经堂的色彩基本都是绛红色,特别重要的建筑与佛教信物:如寺庙、佛殿、转经筒主要是黄色。在藏传佛教中,红黄两色代表崇高、代表圣洁、代表信仰,是僧人和信众尊崇的颜色。红色和黄色是藏传佛教神圣的僧服之色,藏传佛教僧人以绛红色僧服为主,黄色用于法衣。</font><br></h3> <h3>  群山怀抱着美丽的佛学院,佛学院仿佛睡卧在山麓的怀中,美得那么祥和、美得那么自然、美得那么温馨、美得那么圣洁、美得那么高贵;在云卷云舒的蔚蓝色的天空中,柔柔的光芒洒遍山岭与山谷,温馨地亲吻这片土地、亲吻这一片片红色的小房子与庄严的殿堂,美轮美奂的的佛学圣地不断地闪烁着迷人的光晕,美得惊心动魄。<br></h3> <h3>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美是一种整体美,它的美有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度,也有一种征服人心的力量,不仅气势恢弘,而且整体由为壮观,一眼望去雄姿英发,气贯長虹,勃勃生机。<br></h3> <h3>  喇荣谷连绵数公里,我直立在山顶上,不得不一会凝视,一会远眺,一会俯瞰,一会扫视,看到漫山遍野山坡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绛红色四四方方小棚屋,一眼望不尽的气势恢宏与色彩炫丽,视觉的审美感觉爽极了。<br></h3> <h3>  这是色达喇荣佛学院山顶建筑的俯视图。学院山顶的红房子,喇荣寺的坛城与转经佛殿,这算是佛学院内最高建筑群。欣赏,赏心悦目。</h3> <h3>  整个色达喇荣谷画意浓墨重彩、气势大度,欣赏时,最奇妙是我的心扉总感觉一股股神秘的宗教气韵的冲击、浸润,依稀感觉它穿透人心。<br></h3> <h3>  久久凝望这个佛学的世界,除了震惊、震撼,就是陶醉,我仿佛来到一个神秘莫测的奇妙世界,我仿佛游历在楚楚动人的梦幻之中,五明佛学院仿佛就是我幻觉中的仙境、圣地。 </h3><h3><br></h3> <h3> 红房子特写。这种美不是色彩缤纷的炫丽,但是这种金黄与绛红的交融,让人感觉圣洁的光晕笼罩;美得错落有致、美得高低有序、美得乱中有序,品味,感觉层次井然,特别养眼。<br></h3> <h3>  色达佛学院的红房子特写。每一间红房子是简陋又普通,但是将这种简陋汇聚一起,构筑一种无与伦比的整体美、,这种恢弘的集聚所散发的气势,确实会撼动人心的。 </h3><h3><br></h3> <h3>  欣赏色达佛学院的建筑的美,需要明白色彩的宗教意义。藏传佛教的一些宫殿、寺庙的神殿、重要的佛堂外墙大多都是红色,以示威严。黄色更是备受尊崇,平常人家的建筑基本上没有使用黄色的,只有寺庙、活佛的驻地和高僧大德的寓所才有资格“身披黄色的外衣”。 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人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内涵,但对藏传佛教来说,黄与红都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颜色。对色彩的那种敬仰,色彩本身那种圣洁,就是他们内心的一种信仰。 <br></h3> <h3> 这一片小木屋之间有两条石梯的小路,是山顶与山下之间的人行通道,当然方便游客的行走。<br></h3> <h3>  色达佛学院在不断地改造,图片的左下角已经拆除许多小木屋,要建设什么,我们不知道,但希望这里永远是人的灵魂皈依的净土。<br></h3> <h3>  在色达,我被喇荣沟气势磅礴的建筑群所震惊,更令人震撼是这里弥漫的宗教气韵。在五明佛学院,满山遍野的鸽笼般的红房子里,住满了不计其数的在此修行的喇嘛和觉姆,红色的佛衣,黄色的佛帽,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里便是一道绝美的风景线。僧众选择了远离世俗、尘世的艰苦地方,虔诚膜拜,诵读经文,聆听佛课,诚心修行,静心求佛,安放自己的人生;他们在此是几年,有的还是十几年,不!一经选择,却是一生,不分老少,不分昼夜,这是一种浸润骨髓的信仰!只有去过色达,你才可能真正领略藏传佛教的魅力。<br></h3> <h3>  在山顶上任何一个角度去拍摄色达佛学院的风貌,都特别入画,画面都飽含咄咄逼人的气势。</h3> <h3>  对于千千万万的朝圣者来说,色达佛学院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修行的好去处,也是一个没有世俗功利、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尘世喧嚣的静谧世界,是藏传佛教信徒灵魂深处的一片永不消失的净土。<br></h3> <h3>  站在色达佛学院的山顶上,眺望远方,我想起民间传说:死后不能上天堂,活着一定要去一次色达。因为在这里,人们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宗教体验:心灵的洗礼。<br></h3> <h3>  这是喇荣寺山顶的一座经堂。</h3> <h3>  从这里的公路出发,可以走近佛学院,可以看到和了解更多的佛学院的信息。<br></h3> <h3>  我们到色达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估计佛学院的学员大多都休息,所以在下山路上遇见不少的穿着紫红色长袍的喇嘛、觉姆,并且三五成群在公路行走,或者在公路边交流,脸上的表情都显得淡雅、谦卑、平和,遇到游客与他们打招呼,他们特别友好。在这里喇嘛、觉姆好像男女有别,很难看见他们在一起交流或者行走,都是各有各的圈子。<br></h3> <h3>  据了解在色达佛学院,以中心的经堂为界,坡上是喇嘛的领地,坡下则住着觉姆;听说佛学院有严格的纪律规定,男女出家人之间是禁止接触和交谈的,其居住区域也是完全分开的,修行分男女课堂,在经堂上大课也是男女分开教学。<br></h3> <h3>  这里就开始进入色达佛学院的中心区域。即教学中心、管理中心、宗教活中心,僧侣日常生活服务中心……<br></h3> <h3>  这是在色达佛学院路边的红房子与小神殿。这种神殿解决日常的修行与祭祀活动。在佛学院这种神殿很多,区别是供奉佛教的神是不同的。<br></h3> <h3> 色达佛学院的大经堂的侧面。<br></h3> <h3>色达佛学院大经堂附近的街道。<br></h3> <h3>  色达佛学院的大经堂有好几个,这是其中一个经堂。此时经堂刚刚下课。大门外有许多休息的喇嘛。<br></h3> <h3> 色达佛学院的大经堂正面。房顶左边竖立的画像就是色达佛学院创始人:晋美彭措法王。 </h3><h3><br></h3> <h3>  色达佛学院的经堂、寺庙、神殿几乎都是金碧辉煌,可见藏族同胞对宗教的投入是非常多的,也可知宗教在他们心中与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h3><h3><br></h3> <h3>  色达佛学院的大经堂旁边的一个庄严的神殿,神殿前面是一个很大的广场。估计一些重要的法事活动在这里进行。<br></h3> <h3>  当我们走到一个经堂,看见许多喇嘛刚好下课,在经堂的广场购买一个小贩的杂货,另外有几个喇嘛在玩手机、或打电话,此时,有一种惴惴不安的思绪围绕心间,智能手机普遍使用,互联网文明让人们更全面了解人类世界,佛教文明怎样在这个文明世界中存在与发展,应该是这个佛学院不能回避的课题。当然我的这种忧虑,属于杞人忧天。我唯一的希望是这片灵魂的净土能保持它最纯粹的样子,不被世俗、物欲打扰它的宁静。<br></h3> <h3>  我走了一圈,回到大经堂,广场上已经没有更多的人,只见几个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孤独喇嘛伫立在大门外。突然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叹涌上心扉,在通往佛教修行的道路上,这些喇嘛仿佛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漫长的修行路上,只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然而他们又不是孤独的,因为身边都是如此孤独而虔诚的灵魂……这也是他们用一生的热忱去追逐的信念。神奇!但我无法去解读这种神奇。<br></h3> <h3>  大经堂的大门前面,几个喇嘛静静停立在那里, 仿佛几个孤寂的灵魂,我不知能对他们说什么?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选择,特别敬仰这种执着、这种非凡的勇气与付出。<br></h3> <h3>  面对神秘莫测的色达佛学院金碧辉煌的寺庙佛殿。我静静地在这里站立,心醉神迷地望着神圣的寺庙、殿堂,我特别希望进入中心殿堂,聆听披着朱红色僧袍的修行者齐声诵经礼佛,欣闻阵阵梵音萦绕耳畔,体验一种空灵和超脱……<br></h3> <h3>  路边山坡的寺庙。</h3> <h3> 走到山坡近距离欣赏红房子,这里的红房子还修得不错,当然也有一些红房子惨不忍睹。<br></h3> <h3>  通往佛学院的路道上,一个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为佛学院这个圣地增色不少。<br></h3> <h3> 从山脚下往山顶远眺的景观。山顶是喇荣寺的“坛城”和转经寺庙。<br></h3> <h3>  这是色达佛学院最宏伟的建筑,它是融经堂、寺庙、佛殿为一体,学院许多重要的宗教活动在此进行。建筑典雅、古朴、庄重,气势恢宏。即使一个普通的行人站立在广场上,也会肃然起敬,饱含敬畏之意,这可能就是宗教建筑特有的气韵。此时有许多喇嘛静静地在广场外休息,即使这样,也不敢懈怠。山顶上可见喇荣寺的坛殿。<br></h3><h3> 仰望这些漫山遍野的红房子,也发现存在一些绝不可忽视的问题,小木屋密集程度高,而消防设施滞后、防火安全问题突出、卫生防疫艰难,山体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时不时发生……消除隐患,真的是迫不及待。<br></h3> <h3>  公路边的红房子。<br></h3> <h3>  佛学院的殿堂、寺庙非常具有个性,不是如出一辙。这些殿堂都典雅、庄重、富丽堂皇,从审美角度欣赏,有不少看点。<br></h3> <h3>  下山走近红房子,发现这些一间间的红色小木屋(也有用石头堆砌)其实是很简陋,绝大多数房子都是修行者自己搭建的,房顶搭建大多是铁皮、塑料板,放上几个石头压着就完事。也有一些破旧的房子是私人用来专门租赁,当然学院也修建一些房舍为一些老年的修行者长期使用。在佛学院真正好的建筑只有经堂、佛殿、寺庙,包括接待外地客人的宾馆酒店。<br></h3> <h3>  色达五明佛学院寺庙建筑的细节也是可圈可点,艺术造型绝不苟且。图中的龙头飞檐雕刻精细、栩栩如生。<br></h3> <h3>  色达五明佛学院山边的佛像、祭台。<br></h3> <h3>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的建筑随拍。据说许多金黄色的寺庙、神殿,都是镀金或者用金箔装饰。<br></h3> <h3>  山顶的喇荣寺“坛城”旁边的转经寺庙。不管从那个角度欣赏它,都非常壮观。这是色达佛学院最高的寺庙,巍峨屹立在山尖,真有点英姿飒爽的感觉。<br></h3> <h3>  喇荣沟山上的“坛城”以及的转经筒寺庙灯光虽然亮了,但是红房子的灯光却没有点亮,不能欣赏到夜景的壮观美,特别令人失望。<br></h3> <h3>  为了观赏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夜景,我们在山顶上耐心等待,一直等到晚上9点过,天色也仅仅是朦朦胧胧,“坛城”以及山下的大经堂灯光虽然亮了,但是静悄悄的山谷中灯光闪耀仍然是稀稀疏疏,山顶完全没有夜晚的感觉。由于我们晚上是在色达县城住宿,我们只好乘坐最后一班公交车,怀着失望离开了“坛城”。算是色达之行美中不足的憾事。<br></h3> <h3>特写:亱晚中,灯光点亮的喇荣寺坛城。</h3> <h3>  下面两张照片是网上下载的图片,之所以要作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时间原因,我无法拍摄最美的色达夜景,但是又希望大家知道夜景的真实,只好选用别人的照片弥补不足。 色达佛学院白天的风光已经让人心潮澎湃,这里的夜景更令人难以忘怀。晚上僧人们修行完自己的功课,不紧不慢回到自己的房子里,几乎所有小木屋的灯光都会被点亮,美轮美奂、美妙绝伦。<br></h3> <h3>  色达喇荣沟佛学院,晚上僧人点亮所有的小木屋,经堂、神殿的灯光也熠熠闪烁,马路上灯火辉煌,山谷就像簇拥在一片浩瀚的星河中,星光闪耀……仅仅看这几张图片,就会令人拍案叫绝,我醉了,真的才体会到一醉方休的滋味。 此时,我才理解,我在喇荣沟山顶,遇见几个驴友,他们带着帐篷、被盖,准备山顶露宿,他们真明智,他们真正寻觅到自己特别需要的美与快乐,他们才是名副其实的真正的行者、耍家。<br></h3> <h3> 色达佛学院风光摄影 2018.6.10</h3><h3> 图片文字评点 2018.7.2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