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疆记(四)

lugan

<h3>都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小时候的历史书里就读到过伊犁,对这片被称为“塞外江南”的神秘地域心驰神往已久。伊犁古称“乌孙国”,2100多年前,张骞走到这里,以此为中心,与西域各国友好交流,构筑了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大道——丝绸之路。</h3> <h3>从赛里木湖出来没多久,一座果子沟上的雄伟大桥横亘在天山之间,很是壮观!</h3> <h3>果子沟是伊犁的天然门户,36公里的峡谷自古以来是丝绸北道的咽喉,离中国的西大门霍尔果斯口岸只有76公里。到达果子沟已是太阳西斜,经过大家商议,一致决定不去西大门了,万一没忍住继续前行走出国门,麻烦可大了。再说,伊宁那里还有音乐美食等着我们,山清水秀、林深景幽的果子沟都没让我们慢下脚步,一路急吼吼地向美食大餐奔去。</h3> <h3>“奇绝仙境来,如入万花谷”。据说六月份的果子沟是漫山繁花满枝,在青翠的绿幔上织染着红黄紫蓝白五颜六色,如悬挂在天地之间的一幅硕大挂毯。这里的花期很短,绚烂美丽不过一个月,现在7月下旬,我们已看不到万花遍野,只留下笔直的云杉如一座座宝塔掘强地矗立在草坡上,此刻,虽少了一份妖娆,却多了一种挺拔!</h3> <h3>看问题,角度很重要,看美景更是如此。这张图来自一篇微信旅游推送,从高处看,会更震撼。果子沟这段路被称为新疆7条最美的公路之一,一不小心就被我们这样掠过了。</h3> <h3>曾在布尔津与当地人聊天,他们告诉我带小孩去伊犁,两个地方必须去,一是林则徐纪念馆,二是伊犁博物馆。大概林则徐是福州人的缘故,纪念馆门前的道路叫福州路。也没有停车场,车就停在路边。纪念馆看上去有些小巧,院子里矗立着厦门大学李维祀教授创作的林则徐塑像,威严,刚毅!</h3> <h3>都说字如其人。在纪念馆里看到许多书法作品,这副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字里行间透着民族英雄顽强不屈的风骨。林则徐到伊犁,是流放之人,待罪之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在伊犁三年,带领军民修渠开垦,用讲解员的话来说,就是“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的”。但林则徐的精神哪里是一块“金子”可比拟的,那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忠爱品格的垂范!</h3> <h3>我们很幸运能遇见这位保安讲解员,他不仅对林则徐在伊犁的种种事迹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讲解里有很多对当时各种事件的思考,特别是说到当时左宗棠收复新疆虽打胜仗,但清政府依然割让霍尔果斯以西大量肥美土地给沙俄时,老人家的眼里泛着泪光,他几乎是吼着说“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他的言语神情充满了家国情怀,听着让我们热血沸腾。只有深爱,才能动人!要是我们的历史老师也这么上课,那该多好啊。</h3> <h3>听完讲解,感慨万千。纪念馆里的火炬树盛开着一团团火焰,寓意民族精神,世世代代,薪火相传!</h3> <h3>走进伊犁博物馆,穿越历史的时空,阅读伊犁的前生今世和人文地理。这里描绘了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历程;这里镌刻着草原石人、山石岩画、乌孙古墓的神秘;这里讲述了成吉思汗万马铁骑的不世风采和惠远将军府的昔日荣光。</h3> <h3>这些草原石人身上刻有古代粟特文字,不是有身份的要人,是不能刻成石人的。这大概就是古代的塑像吧,只是很不像而已。</h3> <h3>我们和惠远古城擦肩而过,很是可惜。惠远城建于乾隆二十七年,“惠元”二字为乾隆亲赐,意思是“大清皇帝恩德惠及远方”,此后一百多年,惠远城都是西域首府。那时,古城内商铺林立,百货云屯,寺庙香火缭绕,林则徐、邓廷桢、明亮、洪亮吉、祁韵士、徐松潜等众多文人名士先后在惠远度过了他们的谪居生活。那一世的热闹繁华,如今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惠远已古,渐行渐远……</h3> <h3>离开伊宁市,到那拉提虽然不到300公里,但期间翻越天山的218国道却是实打实的山路十八弯,崎岖难行,我们足足开了5个多小时。</h3> <h3>虽在平地,但有些路段正在维修筑路,坑坑洼洼在所难免。但一路的风景还是挺美的,更有毛主席、习主席经常出现在路边巨大的广告牌上,这和喝红牛的效果类似,立马就来劲了!</h3> <h3>我们沿着伊犁河溯源而上,伊犁河的南侧郁郁葱葱,不愧为塞外江南。而伊犁河的北岸却是光秃秃的岩山和戈壁。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天山之上。</h3> <h3>2003年,那拉提才刚荣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那时还很原始,15年建设,那拉提小镇已褪去粗犷,变得精致起来。晚上10点的那拉提小镇热闹非凡,游客们在这里觅食购物,流连忘返。</h3> <h3>到那拉提小镇,一牧民赶着成群的羊在路旁草地上吃草,夕阳下和远处的蓝天白云、高山草甸以及近处的金黄麦田构成一副绝美画面。</h3> <h3>我们在路边偶遇一当地小学老师,在她盛情邀请下来到她的家,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居室正好塞下我们7人还不算拥挤,330的价格算行程以来最节约的了,住在这里瞬间有种家的感觉。晚上十一点,那拉提的夜空终于黑透,远处传来篝火晚会的音乐声和欢笑声。三位妈妈搂着自己的儿子渐渐睡去,我一个人躺在客厅的沙发上难以入睡。半夜,听窗外狂风呼啸,也不知什么时候就进入了梦乡。</h3> <h3>那拉提草原是巩乃斯草原最具特色的一部分,传说这名字还是成吉思汗喊出来的。他在西征行军途中翻过冰川雪岭,饥寒交迫,突然前面出现一片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的空中草原,兴奋地大喊“那拉提,那拉提!”意思是“春光照耀的地方”。</h3> <h3>如今的那拉提商业氛围浓厚,去年刚刚建成新的景区——花海那拉提。占地1700多亩的天山脚下,薰衣草正酝酿着紫色风暴,马鞭草却早已紫意盎然,格桑花五彩缤纷、天人菊竞相绽放、芍药也不甘花后……60余种各式花草毫不吝啬自己的热情与妖娆,游客不知不觉就深入其中,摆弄着各种姿势,与花海一起记录在相机里。</h3> <h3>在花海中,一座白色的框架结构很显目。走进一看,原来是玻璃栈道和滑梯。许多游客在这里玩得可嗨了。还有一辆辆马车,穿行于花海中。步行的人也可以在路边的秋千或休息平台上小坐,望着远处的雪山、草原、云杉,还有牛马羊群,那感觉,恍如身在仙境!</h3> <h3>哈萨克族的人们纯朴,姑娘美丽动人,小伙子热情奔放。据说大多数德国人都有乌孙血统,和哈萨克族人有着非常亲近的关系。</h3> <h3>在哈萨克族姑娘的舞蹈和小伙子的歌声中,我们离开了那拉提。今天,我们要再次翻越天山,走过独库公路,去巴音布鲁克领略另一种草原风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