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不忘的经历(一)

李国辉

<p class="ql-block"> 据网络介绍,曾经有一位美国记者采访越南女兵:“为何美国花费二十年时间没能攻下越南,但是中国军队只用了区区一个月就攻陷了越南很多地方,为什么?</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越南女兵说:“美国士兵很爱惜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生命视为大于一切,击败美国军队只要将其队长打死就能很快结束战斗,这就是美国士兵最大的弱点,那个时候我们想尽一切办法首先击杀美军带队的军官。</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但是中国军队的首长是不能击杀的,如果不小心击杀了一个中国班长,那就完蛋了,他们的战斗力能瞬间提高几百倍,全部人都喊着为班长报仇!宁死都要与敌人血拼到底。”</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有怕死的一面,但是“为班长报仇!为战友报仇!”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血性,凭着这种让中国军人自豪的血性,我们这支军队就能让敌人颤抖。</p> <p class="ql-block"> &nbsp; 2018年5月,我从1980年7月离开凭祥后,第七次重新站在友谊关城楼前,想起39年前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时从这座关楼出去又从这座关楼回来,39年后的今天,我还能够再次来到友关楼下,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p> <h1>一、四十年前的回忆</h1><p class="ql-block"><br></p> <h3> &nbsp; 四十年前,锣鼓喧天,怒吼的炮弹作礼炮,祖国亲人列队欢迎的情景如在眼前!</h3><h3>&nbsp; &nbsp; &nbsp;四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真的不算长。那一年,我与众多的战友一起冲出友谊关,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胜利了,活着的战友能够走过友谊关回到祖国的怀抱接受祖国和人民欢天喜地的迎接,当踏进城楼凯旋的那一刻,每一个走着回来的战友无不从心底里拼出一句:“祖国啊,我为你血拼,今日活着回来了!”</h3><h3>&nbsp; &nbsp; 但是,我们好些战友却不能活着自己走回来,更不能在四十年后还能重临这座参战军人心目中神圣的关楼!</h3><h3>&nbsp; &nbsp; 我的几位老班长、老战友都不能活着自己走回来了呀!</h3> <h3>  1978年底,中越边境战事紧张,国家一声令下,我们这些陆军五十五军一六五师的兵,从驻地广东龙川县开赴到了中越边境。</h3><h3>&nbsp; &nbsp; &nbsp;军人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h3> <h3>  五十五军的战斗任务,第一阶段是占领越北军事重镇同登、坂然,以积极的行动配合广州军区主力在高平方向作战,为下阶段歼灭谅山之敌创造条件,第二阶段则以攻克谅山省会,成为广西方向作战部队的主要任务。</h3><h3>&nbsp; &nbsp; &nbsp;从1979年2月17日到3月16日,出境作战的9个野战军中,五十五军以歼敌10509名,被授予英雄单位最多,成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战绩第一的野战军。</h3><h3>&nbsp; &nbsp; 五十五军旗下的一六三师承担了最激烈残酷的强攻硬打同登、谅山作战任务,以歼敌5861人,其中击毙5293人,伤敌530人,俘敌38人创造了东西两线参战部队中师、团、营、连各个建制级别歼敌之最的纪录,当之无愧成为了参战29个野战师中的歼敌冠军。</h3><h3>&nbsp; &nbsp; &nbsp;五十五军旗下的一六五师濒临外线作战,越军散兵游勇非常猖獗,部队对残敌实施清剿作战付出重大牺牲,以歼敌3410人,其中击毙3162人,伤敌94人,俘敌154人,荣登歼敌榜亚军。</h3><h3>&nbsp; &nbsp; &nbsp;五十五军旗下的一六四师作战正面最宽,进攻距离最长,一路攻坚艰难的山地制高点,拿下了谅山外围四大制高点中的扣考山和巴外山,并且最先突入谅山市区,荣膺了“攻占谅山先锋营”称号,以歼敌2437人,其中击毙2370人,俘敌67人,位列歼敌第六。</h3><h3><br></h3> <h3> 战后,邓小平同志的题词</h3> <h3>  战场是残酷的,杀敌1000,自损800!</h3><h3>&nbsp; &nbsp; 几十年不打仗的我军面对打了几十仗,早就修筑好了对付我国的坚防御工事的越军,又是在山岳丛林喀斯特地貌的越北山区,我军每前进一步都以付出鲜血和生命为代价。</h3><h3> 越南人赶走了法国人,又赶了美国人,实现了南北统一后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不但要实现印度支那大联邦,还声称有木棉花开的地方都是越南国土。</h3><h3> 我们的敌人战斗力确定不差,驻守在同登、谅山的主力部队是越军3师、后来又增援来327师、337师,越军3师又称“金星师”, 该师原驻越南南方,与法国人、美国人打了几十年仗,擅长进攻,能打近战、夜战,各级干部训练有素,实战经验丰富,在统一南方的战斗中屡立其功,12团是该师主力,曾荣获越南“人民武装力量英雄团”称号,该师1976年6月调至谅山地区,骑在友谊关“零”公里上喊“一个越南兵可以打赢三十个中国兵”的就是这些3师12团的兵!</h3><h3> </h3> <p class="ql-block">  工兵营是师的运动保障队,战斗中主要担负破障排雷,开路架桥的任务,那里有任务就往那里跑,跑遍了全师的各个团的进攻方向。</p><p class="ql-block"> 我们165师工兵营总攻第一天的任务是配合步兵494团从凭祥市浦寨关口附近的15号界碑出国,经越南谅山省高碌县伯良、班庄村,穿插至同登镇的侧后,截断驻守同登的越军3师12团的退路,以及截断4号公路从谅山省通往高平省、太原省的道路,配合军主力完成全歼越军“英雄团”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以架桥为技术保障的工兵营舟桥连,本不是与敌人短兵相接、攻山头,占阵地的攻击部队,但在战斗中本连军人牺牲6人,配合连队作战的广西横县支前民兵牺牲1人,本连军人受伤9人,支前民兵受伤1人,伤亡共17人,另有连长万贵增、火线代理排长赵炳旺和卫生员肖灵森3人戴在头顶的军帽被子弹贯穿,如果越南兵打低1-2公分,舟桥连将增加3名烈士,可见这场战争之残酷。</p><p class="ql-block"> </p> <h3>二、我的班长们</h3> <p class="ql-block"> 我于1978年3月入伍到五十五军一六五师工兵营,到1980年9月离开,两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在5任班长手下当兵。</p><p class="ql-block"> 近年,有一首《班长对我说》的军歌,歌词中有这么几句:</p><p class="ql-block"> “不要把太多的苦累讲给妈妈听</p><p class="ql-block"> 不要让想家的书信惊动了她的好心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的路和先辈们都一样</p><p class="ql-block"> 大漠边关长河落日说起来也普通</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士兵兄弟啊</p><p class="ql-block"> 要让那人间的冷漠都化作温馨</p><p class="ql-block"> 要用战士的怀抱让天下驻和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歌中,班长对新战士的教诲细语温馨,可是,经历战火洗礼的军人,对班长的记忆却是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到部队新兵连的第一任班长是李达信,广西东兴人,1973年入伍。</p><p class="ql-block"> 李达信是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班长。</p><p class="ql-block"> 当过兵的人都知道,从老百姓到军人的转变是人生的一次蜕变过程。 当年老班长与我相邻为铺,我到部队后的一天中午,第一次收到家人来信,刚离家的我忍不住捂在被窝里流泪哭了,老班长照顾我面子没有掀开我的被子,但小声地安慰说“小李不要哭,过些日子适应部队生活就没事了”,晚上查哨或半夜醒来,老班长都会帮我盖被子,因此我写信告诉父母姐妹:“部队里战友亲如兄弟,你们不用挂心我。”</p><p class="ql-block"> 记得老班长当年戴一个金色的东方“双狮牌”手表,他教我们将被子叠成豆腐块时表带“喀嚓、喀嚓”作响的声音现在还记得,他教我们第一次开班务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新战友各自讲自己的家乡美,他教我们走出军人的第一步,教我们当兵就要争第一.....很多很多的军中第一次,这种回忆令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开战前,李达信提拨为副指导员,因他曾在营部侦察班待过,因此被任命为运动保障队的火力侦察队队长,这是一个给他报效祖国机会的官!</p> <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17日晨6时25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正式打响。</p><p class="ql-block"> 165师工兵营第一天的任务是配合步兵494团从凭祥浦寨附近的15号界碑出国,穿插至同登镇的侧后,截断驻守同登的越军3师的退路,并斩断同登至脱浪县、高平省、太原省的交通道路。</p><p class="ql-block"> 工兵营官兵首先用70多套“320”抛掷炸药包和直列装药将国境线上的铁丝网撕开了一道100多米宽的口子,引爆了地雷,使穿插部队突出了国境线。</p><p class="ql-block"> 从15号界碑进入越南,顺着一条简易公路,经伯良、班庄迂回至同登镇后面,公路两边都是连绵不断的石山,这些山不太高,但非常陡峭、山上荆棘丛生、遍布暗洞,越军就躲藏在荆棘、石头背后和半山腰的山洞内向我军开枪开炮。</p><p class="ql-block"> 部队前出不到100米即遭到越军从半山腰山洞内射出的迫击炮弹和重机枪子弹的袭击,工兵和步兵的多名战友牺牲、负伤,配属进攻的坦克以炮火摧毁山洞内敌人后,工兵继续在最前面排雷开路。</p><p class="ql-block"> 开战当天下午,李副指导员带领着由9个人组成的混合侦察班搭乘在第一辆坦克面上,当坦克前进至伯良村附近一片稻田时,埋伏在离坦克只有100米左右堑壕里的越军突然疯狂地向我军射出了密集的重机枪子弹、迫击炮弹和火箭弹,坐在坦克最前面的李副指导员首先成为越军瞄准的对象,一颗罪恶的重机枪子弹击穿李副指导员头上戴着的钢盔,穿过钢盔的子弹从李副指导员的前额进去、从后脑穿出,子弹削去了李副指导员的小半个脑袋,李副指导员的脑浆和鲜血当场飞溅,本能地哼出“啊”的一声,没能留下一句完整的话就摔下坦克当场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同坦克上的曹伟强副班长也被炮弹击中,头皮揪翻,手臂骨打断,身负重伤。</p><p class="ql-block"> 李副指导员抬回国内后,安葬在凭祥南山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李达信在工兵营任班长多年,他任班长带过的兵约有100人,知道老班长牺牲的消息,工兵营很多干部战士都发出了“越南人忘恩负义,打死我们老班长,我们要为老班长报仇”的吼声!之后的战斗中,特别在第二天闯进越军包围圈接回被困的师前指两位副参谋长的的战斗中,工兵营官兵与越军浴血死战,用行动演易了中国军人为班长报仇,与敌人血拼到底血性!</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二任班长徐光明,河南新县人,他父亲19岁参加红军,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长征,荣立战功11次,七次受重伤,受父亲的影响,徐光明1975年入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达信当了我们20天的新兵第一任班长后被提升为排长,须回老连队履职,徐光明继任我们新兵的第二任班长。</p><p class="ql-block"> 徐班长爱憎分明,个性很强,做事很认真,干什么一定要干到最好。</p><p class="ql-block"> 1977年,他被165师直属队评为先进个人,奖给他一本纪念册,新兵连结束时,他把纪念册送给了我,并题上了“山外青山楼上楼,鼓足干劲争上游,有了成绩不骄傲,还有英雄在前头!”的题词(有战友说徐光明的文化不高,他能题这样的词,我看他的文化挺高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月17日晨战斗正式打响后,被任命为火力破障队“尖刀班”班长的徐光明作为刀尖第一个冲出浦寨15号界碑一路搜索前进,开始他还用探雷器探测地雷,但身后约1500人的穿插部队和13辆坦克、40多台车辆就等着他探出的路冲出去,他把探雷器丢到一边,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步一步地趟进敌方雷场,当他前进到一片开阔地时,设伏在左侧峭壁一个半山山洞里的越军突然疯狂地向他射出了重机枪子弹,3棵重机枪子弹击中了徐班长的腹部和双腿,徐班长一条腿被打断了,看到徐班长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前沿工事的越军跑出来要抓徐班长俘虏,看着步步逼近的越军,徐班长忍着巨痛掏出手榴弹,作出了一旦越军靠近就与越军同归于尽的打算,看到徐班长负伤,身后的坦克一发炮弹将山洞里的越军送上了西天,随后,徐班长被及时送往后方医院才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终身残疾,伤愈后,徐光明被打断的那条腿短了5公分,走起路来一拐一拐,伤痛伴随他渡过了苦难的后半生。</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水塘就是国界线,房屋那边就是越南的土地,徐班长就是在房屋后面被越南兵击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h3> 李裕红是我新兵结束下连队的第一任班长,也是我到部队后的第三位班长。</h3><h3> 李裕红是广东惠东县人,1973年入伍,战前任命为工兵一连一排长。</h3><h3> 战役还未正式开始的2月10日,在配合493团侦察排在宁明县上石公社廖行地区的捕俘、拨点战斗中,排除越军地雷时因旁边的新战士误触地雷,地雷爆炸的破片击进他离心脏只有0.5厘米的地方,幸得及时抢救才保住了生命。</h3><h3> 李裕红转业回到家乡的银行任营业处主任,但47岁遭遇下岗,现在做保安工作。</h3>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四任副班长王岳锋 ,广东饶平县人,1978年入伍。</p><p class="ql-block"> 我军攻下同登后, 在同登通往谅山的公路上,越军埋下了很多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我军多辆坦克和步兵触雷,工兵营奉命排雷,作为副班长,王岳锋主动请缨担任主排雷手,在战友们的掩护下,他一个人排除了越军27颗地雷,排雷是高度惊险的活,压发、绊发、连环、延时的方式都有,操作稍有不慎自己将会被炸得粉碎骨,排除27棵地雷就是27次在鬼门关面前走过,幸好,他活着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 左一王岳锋,右一赵炳旺)。</p> <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五任班长崔新华(右一),广东三水县人,1979年入伍。</p><p class="ql-block"> 战斗中,崔新华乘坐的汽车经过友谊关“0”公里附近一段狭窄弯急的路段时,因躲避炮击车辆发生碰撞,3名乘员受伤,崔新华两根胁骨被撞断。</p> <p class="ql-block"> 与我一个闷罐车到部队的广东南海兵冼裔斌,战时任一连一班副班长,2月10日在宁明上石廖行地区捕俘战斗中,当我突击排刚冲上越军阵地时遭到越军三面火力夹击,侦察排长和一名战士当场牺牲,5名战士受伤,20多人困在一片雷场洼地中遭到越军交叉火力扫射之际,冼裔斌向班长大喊一声:"我向左滚,请班长向右滚,我们滚过雷场闯出一条生路",说时迟那里快,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连续滚过雷场2-30米,之后步兵踏着他们用身体滚出来的通道,左右夹击越军并占领了阵地,才避免了更多的战友伤亡。</p><p class="ql-block"> 战后,冼裔斌任连队文书,也任多个班的班长,成为连队专啃硬骨头的班长, 带着深深的战争后遗症,也带着深深的怀才不遇感,冼班长复员回家后10多年后贫、病交加,过早地离开了人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寻找烈士家人,告慰烈士战友</p> <h3> 2012年清明节期间,原一六五师工兵营幸存战友第一次以工兵营这个战斗集体的名义相约到凭祥团祭烈士。</h3> <h3><br></h3> <h3> 团祭过后,李治伏战友主笔制作《老兵魂》这个纪念一六五师工兵营营史以及参战过程的视频纪录片</h3> <p class="ql-block"> 李治伏战友在凭祥边境岜口622高地体验当年工兵前辈修筑边境防御工事的艰辛</p> <h3> 视频制作过程中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在编辑到烈士一节时,多次无缘无故地出现电脑死机,带着疑问,李治伏与我们几位参与制作的战友交流问怎么回事,认真思考后,我们感觉到,可能是我们搜集烈士的资料不够全面,手上的资料不能充分呈现英烈的真实事迹和惨烈悲壮,不能充分反映他们的丰功伟绩,他们有所寄托!</h3><h3> 因此,我们下定决心:尽我们的微薄之力找到工兵营6位烈士的亲人,尽量联络上当年目睹烈士牺牲过程的战友,了解烈士的牺牲过程,以告慰天灵!</h3><h3> </h3><h3> </h3> <p class="ql-block"> 团祭烈士期间,工兵营教导员杨道纬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年,他和一名战友到凭祥南山烈士陵园拜祭李达信烈士,墓园管理人员走过来问他:“是烈士战友吗?”杨教导员说“他是我的部下”,管理员说“李达信烈士是广西防城人,还是位副指导员,防城离凭祥不到300多公里的路程,我到烈士陵园工作10多年了,一直未见过这位烈士的家人来扫墓,你是他的首长,应该去了解一下他的家人是否不知道他们兄弟在这里,或是拿不出路费来为兄弟扫墓”。</p><p class="ql-block"> 2013年清明期间,我与何沾源、李焕开、黄珠开4位战友踏上了寻找李达信家人之路。</p><p class="ql-block"> 汽车换摩托,穿过山涧坭泞,来到离防城港市区12公里的江山乡潭西村旧基屯李达信大哥的家。</p><p class="ql-block"> 谈话中得知:李妈妈在部队送达烈士通知书时当场哭昏过去,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不几年就追儿而去,父亲和二哥也于10年前离开人世, 问及“知道你们家兄弟是怎样牺牲的吗?他们说:据说是部队回撤时,我家兄弟经过一座桥下车侦察时被越南兵打中而牺牲的。现实是:战场上,你们家兄弟是冲锋陷阵在最前头而中弹牺牲的!而且死得英勇壮烈!问及李副指导员上战场前相的女朋友后来怎样,回答是:那位盘姑娘是个善良,又有爱心的好姑娘,达信兄弟牺牲几年了,盘姑娘还多次到家看望我们父母,并对我们家人说:“达信不在了,今后我们就兄妹相称吧!”盘姑娘逢年过节都来问候,我们家人怕忱误盘姑娘的婚姻大事,劝了多次,才使她放下对达信的思恋。</p><p class="ql-block"> 问及30多年来,父母、兄弟、侄儿三代人有没有去凭祥为兄弟扫墓,回答说没有,一是不知道达信葬在哪里,二是筹集路费有困难!</p><p class="ql-block"> 听着李家兄弟的话我们内心隐隐作痛!从防城港市到凭祥市才300公里,公共汽车5、6个小时,自驾车也就3个多小时,但是亲人们想去却无能力!他们曾向有关部门提出,答复说可以开具证明你们自己去,到凭祥后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接待!</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江山乡共牺牲两名烈士,从防城港到凭祥可当天来回,费用每人顶多3-400元足可解决!烈士拼死保卫国家,但家人30年不能前往拜祭,这是怎么了?</p><p class="ql-block"> 李家兄弟说:"我们没能力去拜祭,但我们没有忘记兄弟,已经找不到他的相片,但我们请人画了一幅,请你们看看像不像?</p><p class="ql-block"> 像不像已经不重要,只要家人记得有一位为国牺牲的兄弟就行!</p><p class="ql-block"> 为国战死沙场30多年,亲人无能力给他扫墓,电脑能不死机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 这是我的同年兵谢登科烈士,谢登科是贵州龙里县人,1978年3月入伍。</p><p class="ql-block"> 2012年6月 ,雷贤文战友到烈士陵园拜祭时碰到贵州龙里籍的战友,通过他们知道了谢登科烈士家人的信息,电话上我问谢妹桂凤:“知道你哥是怎样牺牲的吗?”谢妹答:“不是说部队撤退时,我哥的班奉命留下作后卫,我哥害怕了要跟大部队一起走,他班长叫他回来他不听,结果踩到地雷被炸死的吗?地雷不但炸了他自己,还把班长都炸死了”,她还说:知道自己哥哥死得不光彩,因此全家人30多年抬不起头,不敢声言我们是烈属家庭”,听着谢妹的电话,我说:“事实正好相反!我要去你们那里宣讲你哥的英勇事迹!”</p><p class="ql-block"> 谢登科忠厚诚实,不论是平时训练还是战场上打仗都是重活、赃活、险活抢着干的好兵。</p><p class="ql-block"> 1979年2月4日晚上,部队作临战动员,鼓励将士们战场上英勇杀敌争取立功,动员结束后,谢登科与同连队的3位贵州龙里籍战友在球场上谈心,看着夜空中的一弯初月,谢登科深情地对战友们说:“我们贵州家乡现在还冷得很,但广西这里已是春天了,不打仗多么好!越南人忘恩负义,国家调我们来教训他们,我们是龙里人,我们不能给家乡丢脸,战场上只能前进一步死,决不后退半步生!“</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早晨,谢登科也随舟桥连进入了越南,第二天中午,连队要派一人回国境内带炊事班送饭上前方阵地,谢登科主动抢到了任务,刚完成任务归来还来不及歇息一会,上级命令工兵营派出两个班到前沿高地接应被越军围困的穿插部队临时指挥所两位师副参谋长和警卫排,身为舟桥连码头班机枪手的谢登科二话不说提着他的轻机枪走在了队伍前头。此时,越军已三面包围了我临时指挥所,当谢登科他们一行接到两位副参谋长往回走,行进至一个非常陡峭、荆棘丛生、乱石遍布的高地半山腰时,冲在最前面的谢登科第一个发现越南兵已在山顶设下埋伏,他迅速提着他的班用轻机枪迎上去抢占有利地形,他班长黄种义发现他一个人冲了上去就大声喊“谢登科你快回来”,但谢登科的枪响了,枪声暴露了自己,顿时越军的子弹集中射向了他,一棵子弹从谢登科右眼窝进去,从后脖穿出,子弹进出的两孔喷血,谢登科怒目圆睁,但他手握的钢枪至死不放,当战友们击退敌人,抱起谢登科时他已奄奄一息,不一会便停止了呼吸!</p><p class="ql-block"> 如果不是谢登科的舍命一跃,临时指挥所以及接应的工兵20多人,这支近30人的队伍不知会被居高临下,早就设好埋伏的越南兵打死多少人!</p><p class="ql-block"> 为战友挡子弹的壮士,留给家人的信息却是贪生怕死临阵逃脱,谢登科能安息吗!电脑能不死机吗!</p> <p class="ql-block"> 这是谢登科当兵前住过的屋,近年开发搞房地产要拆他家的屋,谢登科的妈妈说:“不准拆!我要等我儿回来问清楚他到底是不是逃兵?有没有给家人丢脸?”,”如果拆了他回来就没有门口进了”!</p> <h3> 盼儿归来,已经等了40年的谢妈妈! </h3> <h3> 谢登科牺牲时,他的大妹谢桂凤才14岁半,16岁那年,谢桂凤接过哥哥的枪到163师医院当上了一名女兵,继续担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h3> <p class="ql-block"> 这是1975年入伍,战前抽调到师医院临时担架排任班长的刘德时烈士,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人。</p><p class="ql-block"> 2013年10月,战友们找到刘班长的弟妹,并把刘妹邀请入”工兵战友”微信群,微信上刘妹说:“战友哥哥们:请你们告诉我,我哥哥是怎样牺牲的好吗?”</p><p class="ql-block"> 刘德时是被抽调到师医院担架排牺牲的,他怎样牺牲工兵营的战友确实没人说得清楚。</p><p class="ql-block"> 之后刘家妹妹又在微信上问了几次。</p><p class="ql-block"> 自家哥哥为国战死沙场,怎样死的家人不知道啊!</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制作《老兵魂》时电脑一次又一次死机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2015年,终于找到战时师医院担架排刘德时班的兵,刘班长教他怎样射击怎样战场救护他还记得很清楚。他回忆说:2月17日开战的当天下午,担架排跟随穿插包围同登的部队作战场救护,部队进攻到伯良村附近,山头上的越军利用熟悉的地形居高临下冷枪冷炮阻挡我军前进,我军几十人牺牲负伤,担架排奉命抢救伤员烈士,刘德时向前运动时被越军狙击手发现了向他们射击,刘德时拿起冲锋枪与越军对射,面对打了几十年仗,居高临下的越军,而且越军使用的狙击枪比我们的56式冲锋枪射程远得多,一颗子弹击中刘德时胸部,刘班长气胸了,战友们将他送往野战医院抢救,但伤太重了没能抢救过来,刘班长在野战医院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 刘班长牺牲后,安葬于凭祥匠止烈士陵园!</p><p class="ql-block"> 刘德时烈士:你的家人终于知道你为国英勇牺牲的经过了,你可以安息了!</p> <p class="ql-block"> 邓东林是我新兵连的邻班班长,湖南岳阳县人,1977年入伍。</p><p class="ql-block"> 我在新兵连时,要从我所在的班调一名新兵到他的班,邓班长希望我能调到他的班,与我谈心两次,但最后调了另一人,因此我对他的印象很深。</p><p class="ql-block"> 邓班长战时任工兵二连5班班长。</p><p class="ql-block"> 2月17日黄昏时分,穿插包围同登之敌的部队突入越方境内10公里,到达伯良、班庄村附近一道隘口时,被越军布下的坚固防线阻挡,上级命令部队暂停攻击,第二天早上,上级命令改变进攻方向,部队撤退,邓班长走在前面探路,由于山陡林密,荆棘丛生,怪石嶙峋,邓班长不幸踩到地雷了!“轰”的一声响,邓东林的左腿以下被炸飞,右腿也被炸得血肉模糊,手拿的冲锋枪被地雷爆炸的气浪冲出10多米远,痛得昏迷过去的邓班长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我的冲锋枪呢?”战友们将邓班长送至野战医院,之后又送往广西兴安166医院救治,医院给邓班长做了伤口截齐手术,第二天,邓班长从失去一条腿的心理状态中恢复过来了,一起受伤住院的战友问候他,他还乐观地说“我还有一条腿,死不了还要回部队”,他还鼓励受伤的战友要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重返前线,但到晚上,邓班长直喊伤口疼,体内钻心般疼,哀求医生“救救我!医生救救我...”医院集中了全院有能力的医生给他会诊,结论是厌氧菌导致的气性坏疽症,这种感染就是医学倡明的今天也是很难治愈的,到半夜1点,邓班长在无限的痛楚中悲壮地死去!</p><p class="ql-block"> 清理邓班长遗体时,发现邓班长盖过的被褥浸满了血水脓水!</p><p class="ql-block"> 邓班长牺牲后,医院将他就地安葬于166医院后山。</p><p class="ql-block"> 2013年4月,联系上邓东林的二妹后, 通过邓二妹得知邓东林牺牲后邓家一些催人泪下的情况:少年时的邓家家境贫寒,邓东林13岁父亲就去世,邓妈妈好不容易将5个儿女拉扯大,供邓东林读上高中,毕业后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20岁那年征兵邓东林瞒着母亲报了名,母亲舍不得,学校挽留并告诉他计划培养他当校长,但邓东林毅然投笔从戎到了部队。</p><p class="ql-block"> 邓班长牺牲后部队派人到邓家送达通知书,邓妈妈当场哭昏过去,之后逢人便说“我有一个好儿子!我有一个好儿子……!”精神陷入了恍惚状态,部队送回的遗物中有一套邓东林穿过但未来得及洗净的军装,邓母将这套军装放在枕边一直陪伴了10多年,闻着“好儿子”遗留下的体味度过了10多年!</p><p class="ql-block"> 当部队首长询问邓家兄妹有什么要求时,邓家大哥、大姐都请求接过弟弟的枪去当兵,由于他们年龄过大且是家中的顶梁柱武装部没批准,二妹邓爱意当时才14岁半,但她却懂事地说:“大哥、大姐不能去,而我可以去”,部队首长慈爱地说:你未够16岁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二妹说:“等我到了16岁你们一定要让我去!”1980年,二妹16岁了,武装部兑现了她的请求,让她当上了一名女兵,到广州157医院服役。</p> <p class="ql-block"> 2013年5月,我与何沾源、李焕开、黄珠开、覃军5位战友约上邓班长的二妹、妹夫一行前往广西兴安,在兴安县民政局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寻找并拜祭邓东林烈士。</p><p class="ql-block"> 从兴安县县城到埋葬烈士的对门岭有15公里,道路弯弯曲曲仅容一车通行,对门岭是一个小山包,山上杂草丛生,上山前先通过一片稻田,从山脚到墓地没有明确的路,领路的村主任手拿长柄砍刀一路披荆斩棘开路前进。</p><p class="ql-block"> 邓二妹从开始上山就一路呼唤“哥哥!哥哥!……”,大家好不容易将她搀扶到山顶,看到墓地被一人多高的茅草掩藏,野树和荆棘更将邓班长的坟覆盖,邓二妹扑了上去,抱着墓碑呼唤:“哥哥!哥哥!哥哥!……”</p><p class="ql-block"> 呼天恸地的哭声撼动了山岗,哀伤的呼唤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场的每一个人泪水禁不住涌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今天,来到哥哥的墓前,多年的悲痛得以尽情宣泄。</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将邓班长的遗照放到墓碑前, 30多年前的邓班长是多么英俊潇洒!若在今天将是多少美少女追逐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看着相片,回想起大家一起训练、一起学习、一起为国浴血奋战的情景……但眼前看到的,当年的亲密战友如今竟然躺在这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除邓东林外,还有一座墓碑上刻着“广东佛山市三水区金本镇黎泽辉烈士之墓”,黎泽辉与这次来的李焕开战友同一个镇,同一个火车皮奔赴部队,一直以来,战友们只知道黎泽辉战友牺牲了,但一万个想不到,到此地拜祭邓东林烈士时也找到了34年前牺牲的黎泽辉战友的墓!</p> <p class="ql-block"> 感触不由涌出心田, 34年了,烈士战友一直躺在这个没有几个人知晓的荒山野岭中,连亲人、战友都不知道你们埋葬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烈士们:</p><p class="ql-block"> 您们牺牲在为国家、为民族不受欺凌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您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您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祖国三十多年的和平强国环境!</p><p class="ql-block"> 今天,祖国强大了,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家乡经济突飞猛进,我们这些幸存的战友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但是您们却过早地长眠于斯,连女朋友温柔的小手也未摸过!现在却躺在这样荒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2016年6月,我和麦伟良战友以及我的家属再一次到兴安拜祭英烈战友。</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首先来到红军长征时九死一生冲过湘江后逃出生天的兴安猫儿山,在那里,我见到陆定一老前辈写下的“老山界”这座充满悲壮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将山上采来的杜娟花和3支香烟摆在纪念碑前拜祭的时候,一阵山风吹来,杜娟花和3支香烟被均匀地吹向了三个方向,后来我们看了碑文,才知道红军浴血冲过湘江,爬上猫儿山后从这里兵分三路逃出生天。</p><p class="ql-block"> 了解这段历史,花儿和香烟均匀地吹向三个方向就不奇怪了。</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起早,买齐香烛、纸钱、烧酒、鞭炮,按着导航,6.7公里的路程很快就到了原166野战医院旧址,凭着3年前的记忆,我记得安葬烈士的墓地就在医院左后侧的一个小山包上,但是,当我开车沿着仅容一车通行的弯弯曲曲的水坭路绕着医院转了三圈,我竟然不能确定是那一个山头,因为附近的几个山头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山下水田环绕,穿过水田上山岗都是窄窄的田基,山岗上都是低矫的灌木丛林。</p><p class="ql-block"> 麦战友问我:“烈士不是安葬在烈士陵园里面的吗?,你带我们来这里干什么?”。</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才基本确定就是这个小山岗。</p><p class="ql-block"> 由于清晨刚下过雨,地上、路上、树上都挂着泪珠,拿着祭品,扭扭拧拧地通过只有30公分左右的田基,穿过野草丛生、藤蔓覆盖、杂树挡路、又湿又滑根本没有路的山坡,一不小心,麦战友摔了个跤。上得半山,3 人已经大汗淋漓,由于确定不了坟茔的方位,我叫麦战友和我家属先在灌木丛中等待,待我找到坟茔再回来接他们。 </p> <p class="ql-block"> 这个山岗本来就是乱葬岗,我继续上山,见着坟茔就过去认,但绕了一圈没找着烈士墓,再绕一圈还是没找着,这时,我想起电影《集结号》里那位谷子地连长说的那句话“你们一个个怎么的就是找不着!”</p> <p class="ql-block">  我一个人置身在左右都是坟茔,阴森森见不着外面的乱葬岗,说实在的心里真有点发毛,我当时有过想叫一声“邓班长你们在那里啊?”的想法,但我又想:如果他们能回答,我还会来这里吗! </p> <p class="ql-block">  冷静一会后,我想起前两个月邓东林烈士的妹妹和妹夫曾经来过拜祭,或许他们能给我指引,于是,我拿出电话,但是拨打几次就是打不通,周围都是坟茔,电话又打不通,我心里更加发毛! 再次冷静下来,我想:这是荒山野岭啊!那里会有信号!</p><p class="ql-block"> 走出树林移动了几个位置,好不容易才打通了邓班长妹夫的电话,电话那头告诉我:你现在所在的山头应该就是,但那片墓地还是掩藏在野树杂草当中,你慢慢找找吧!</p><p class="ql-block"> 转换思维后,我再一次上山寻找,就在刚刚经过不远的地方终于见到了“邓东林烈士”、“黎泽辉烈士”的墓碑。</p><p class="ql-block"> 我到半山腰将麦战友和我家属带上来,他们见到坟茔表现得很惊讶,“怎么会是这样的?”我对麦战友说:“战友:幸运当年你和我都没有战死沙场,否则我们也可能这样凄凉!”</p><p class="ql-block"> 是啊,面对此情此景,作为一同上战场而幸运活下来的自己,谁不感触!</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清理了覆盖在坟茔上的杂草小树后点燃了香烛、纸钱,敬上酒,再敬三支烟,烟烟火火,火火烟烟,让人思绪万千。</p><p class="ql-block"> 麦战友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的那首歌:</p><p class="ql-block"> “当我永别了战友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好象那雪崩飞滚万丈, </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我再不能看到你雄伟的身影、和蔼的脸庞, </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战友, </p><p class="ql-block"> 你也再不能听我弹琴听我歌唱,听我弹琴!。”</p> <h3>  我的手机保存有李双江唱的“怀念战友”这首歌,打开,低沉的男中音随即回荡山岗! </h3><h3> “每当我在国境线上巡逻的时候, </h3><h3> 就想起了壮烈牺牲的战友, </h3><h3> 我们曾在战壕里一起唱歌, </h3><h3> 我们曾在密林中并肩行走, </h3><h3> 啊! 战友! 亲爱战友! </h3><h3> 松涛是你杀敌的怒吼, </h3><h3> 山岗是你高挺的胸口, </h3><h3> 你那闪闪的红星, </h3><h3> 已化作天空中明亮的星斗, </h3><h3> 每当我在月光下站岗的时候, </h3><h3> 就想起了亲密无坚的战友, </h3><h3> 我们曾在炮火里冲锋陷阵, </h3><h3> 我们曾在沙场上严惩敌寇, </h3><h3> 啊! 战友! 亲爱的战友! </h3><h3> 鲜花是你年轻的笑脸 </h3><h3> 山泉是你清脆的歌喉 </h3><h3> 你那鲜红的热血 </h3><h3> 己化作大地上奔腾的河流!”<br></h3> <h3> 让冲天的炮声告慰英烈战友!</h3> <p class="ql-block"> 最近几年来,我或与战友,或与家属一起,到广西防城找到了李达信烈士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到贵州龙里找到了谢登科烈士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到湖南岳阳找到了邓东林和付新成烈士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到广东雷州找到了谢呈标烈士的家人;</p><p class="ql-block"> 到湖南益阳找刘德时烈士的家人未果,之后将他的家人请到佛山见了面。 </p><p class="ql-block"> 一六五师工兵营6位烈士的家人全部找齐了。</p> <p class="ql-block"> 广西防城见到李达信烈士的家人(左1、左3李达信哥哥,左2侄子)</p> <p class="ql-block"> 到湖南岳阳见过傅新成烈士的家人(右2傅新成妹妹、中间傅新成妹夫)</p> <p class="ql-block"> 到广东雷州见过谢呈标烈士的家人(右2谢呈标弟弟)</p> <p class="ql-block"> 将刘德时烈士的家人叫到佛山,我和潘汉生、何沾源战友在这里见到他们了</p> <h3>未完待续,请看《经历战火洗礼的情谊永不忘记(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