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伤科手法—一一粘连性肩关节囊炎

结构与肌筋膜

<h1><b style=""><font color="#010101">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和冻结肩综合征(FSS)或者肩周炎,这些术语被用来描述一个痛苦和僵硬的肩膀。 从临床医学历史上看,粘连性肩关节滑囊炎有不同的个体表现;也可包含同时存在有,肩峰下粘液囊炎,肩关节退行性疾病,部分的肩袖撕裂。当前,美国外科医生的共识定义是“病因不确定的,患者重要的特点是,肩膀主动和被动的运动发生多方向的受限,症状是一系列的肩膀运动障碍。”&nbsp;粘连性肩关节滑囊炎分为三个阶段。疼痛,运动受限和症状缓解。如何去改善治疗肩周炎的症状,方法各派各样,</font><font color="#ed2308">但康复运动是治疗肩周炎患者不学缺少的程序,这是不容否定的</font><font color="#010101">。</font></b></h1> <h1>传统的康复运动或强制辦拉手法,被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会增加炎症,并使未恢复的本体感受器和疼痛神经过度激化,治疗除了令患者痛苦恐惧而徒劳无功</h1> <h1>一直以来,国内外都希望 找到一种非侵入性无痛速效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肩周炎,很多专家研究都同时发现,改变大脑、局部软组织本体感觉器,对疼痛与关节僵直的再认识,相比传统手法硬掰硬拉分离粘连,将会更有成效地取得成功。</h1> <h1>例如:Niel Asher 技术和 整骨医学的Spencer技术,都是专门针对治疗肩周炎的技术,技术创立者的思路在于改变中枢与肩关节软组织本受器的反射,而达到缓解关节僵直,增加关节活动幅度,</h1><h3></h3> <h1>自从对肌筋膜的进一步认识,发现肌筋膜不只是把我们的肌肉骨骼连接在一起,而且他是大脑聚集全身信息的传达网,把我们肌肉的拉伸收缩,碰撞,压力等感感觉信息传给大脑与反射神经元,我们才能产生迅速准确有效的动作。在肩周炎的徒手治疗方法上又有了突破性的思路,当我们受损后,肌筋膜产生了皱折,增厚和撕裂,这些因素的改变很快地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反射地产生肌肉痉挛,关节运动受限等症状。然而通过纠正肌筋膜张力失衡&nbsp;,使筋膜本体感受器重新认知,可恢复肌肉肌腱联合的可扩展性,减少神经肌肉系统过激反应,恢復关节的正常运动轨迹与受力力线,減少关节的压力,提高了关节的活动范围。 &nbsp;</h1> <h3>北京301医院关玲博士,运用肌筋膜伤科手法与针法,轻轻松松在几分钟内的操作,明显改善了肩周炎的关节活动幅度。</h3> <h1>治疗肩周炎肌筋膜结构力学手法的思路:第一,把肩关节当作六个关节,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肩胛骨胸壁间连接、肩峰下结构(第二肩关节),肱喙关节(肱喙锁间连接部分)。第二,,韧带是肌筋膜增厚的部分,与肌肉相连为整体,改善僵直受限不在于强扳硬拉伸展,而是让缩短的更短,被拉长的更长,让代偿的体位更代偿,本体感受器高尔基器官与肌棱会自然发生变化,关节僵直可迎刃而解。</h1><h3></h3> <h1>画龙点睛一下:喙肱韧带在肩关节的上方,连结于喙突与肱骨头大结节之间。盂肱韧带自关节盂周缘连结于肱骨小结节及外科颈的下分。连在关节囊上面,胸小肌止点有百分之十五与其相连,在肩胛骨喙突的外缘,向前下伸延,位于冈上肌与肩胛下肌之间,有肌筋膜相连,起悬吊肱骨头的作用。肱骨外旋时,韧带纤维伸展,有约束肱骨外旋的作用。肩周炎患者喙肱韧带挛缩而固定于内旋位,使肩肱关节常常处于内旋体位,肱骨头的外展外旋运动受限制。</h1> <h1>视频是肌筋膜结构手法治疗肩周炎的过程,有点长,请耐心等待。看视频很像只是与传统手法向上硬掰,认真观察患者面无痛苦表情,肌筋膜结构力学手法治疗粘连性肩关节周囊炎,核心技术在于改变患者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的本体感觉器,"骗"过神经反射,患者在轻松过程中去改善软组织挛缩变短,张力过大而产生的关节僵硬。术者要求十分有耐心和仔细地感觉张力改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