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思促提升,感悟、实践求发展

007

<h3>  今天是2018浙大·寿光骨干教师研修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120人到浙江杭州市文溪中学聆听李胜建校长的《新课班遇上教育智慧》的专题报告。下午,浙江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局长赵群筠我们做了《找回研修的主体—指向教师执教能力的实践研修》精彩报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思考之一: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b></h3><h3> 文溪中学的办学目标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身心健康,仁义文雅的新优少年。办学一年来,通过分层教学的新课班对学生因材施教,通过新优卡晋级制引导学生自主发展,设计智慧新优课堂落实课程标准,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每个学校都有自已的办学目标,我们是培养听话顺从的孩子,还是在规则内有独立思想,自由精神的学生?这个问题要时时在每一个教师心中萦绕!我们要向学生传输怎样的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能以一贯之于日常教学之中?我们要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我们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只有时时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和表率,不忘初心,努力工作,才能让目标落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思考之二:多媒体手段只应该是教学的辅助手段。</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文溪中学的智慧课堂人手一台ipad,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基于后台的大数据分析对学情进行掌握和快速反馈,的确值得借鉴。受条件所限,这样的手段大多数学校还无法实现。无论是传统的手段还是互联网+技术都应该是教学辅助手段,关键的因素依然是教师和学生。只要是和谐高效的课堂,充分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课堂,都是成功的课堂。我们基于校本研修的教师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都不是在唯技术论的条件下进行的。我们如果连教师每周使用几次家校通布置作业,上传几件资源,都要硬性规定,目的是对教师的束缚呢,还是对教学的促进?什么时候用,要不要用,用得频率如何,应该由老师自主地,适合地去运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思考之三:学校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化的学生。</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大爱无声,教育无痕,每一位教师,让学校变成一个温暖的家。学生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必定有反复、有徘徊。我们应该做象“妈妈”一样的老师,不只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让他们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我们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是学生的引领者,不是学生成长的包办者。我们面对的学生每一个都是特别的唯一的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凭什么给他们贴上差生的标签。只有欣赏他,包容他,承认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与众人不同的,才能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若干年后,在写字楼中彻夜加班的小白领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地铁中给我们塞广告纸的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者也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市扬上摆摊的商贩也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在我们的眼里心里,是否中想到如何去培养千百个“武亦姝”?我们的学校还要培养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欣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学生,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用爱来引领他的成长,他们走向社会后,会用古诗愉悦心情,会用体育来健康体魄,会用美术来发现美好,会用音乐来自我疗伤,会用语文来自由表达,会用数学来计算自己的收入,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成功?</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思考之四:把每一个学生当“人”看,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b></h3><h3> 心中有什么,眼中就会看到什么!文溪中学的这个雕塑你第一眼看到会想到什么?你所看到的就是你内心的投射。作为教师首要工作是管理好自己,当你面对学生时,你开心,孩子就开心;你不开心,孩子也不开心。我们每天的工作很多、很琐碎,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让情绪来控制自己的形为,应试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形为。教育工作中核心的要素是尊重,我们不能一味的让孩子服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性,这也是自己区别于别人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我们要承认他们的差异,并尊重他们的差异,我们要尊重、同情、接纳每一个学生,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是自己的孩子,把每一个当“人”看,不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老师应当常怀怜悯之心,学生成功快乐时有我们的陪伴,学生失落犯错时更需要我们的陪伴。包容他们并爱他们,努力做学生成长的“守望者”,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成长的经验是不可替代的,犯错误也是成长的历程,允许学生犯错,不打击他,不挖苦他,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一块“美玉”,需要我们的雕刻,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就是学生眼中最棒的老师。</h3><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思考之五: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b></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今天下午赵群荺局长的报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引领和坚持。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让我们耳目一新,我们是激动,感动,还是去行动?学校工作中要践行“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领着一级干”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财。在学校管理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我们一直是这样啊!”从来如此,难道就是正确的吗?事在人为,要改变现状,关键在于我们想不想去干。我们要继续将作风建设问题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只有干部教师作风转变了,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了,才有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在工作中要让作风建设成为各项工作致胜的法宝,扎实的工作作风将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学校要给肯干事的人机会,要给干实事的人经费,要给干成事的人荣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强化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倡导担当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nbsp;</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思考之六:成长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b>。</h3><div> 一个好校长,一个好老师,要有励志精神,要有教育的情怀,还要懂得生活。当老师的一定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成长,也要关注自己的精神成长,教师要成长的好,首先是要做一个情感美好的人,学生要成长得好,首先也是做一个情感美好的人,师生情感美好,班级就美好,校园就美好。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对于教育这份工作才会有新体会,才会努力做一个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对教育有什么样的理解,自己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学生的成长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要修正学生们心中“我们已经习惯这样了”的思维定势需要坚持,一种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的改变,一定会受到阻力,我们相信只要有一点与过去不一样,就是进步。只要凡事不将就,把正确的事坚持做下去,一定就会有改变。</div> <h3><font color="#010101"><b>  <br></b></font><font color="#010101"><b> 热爱孩子,就是热爱我们自己。那些我们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根本不是不可能,只是“我认为不可能”而已。任何事要想做成功,都要记得这样一句话:空洞的口号喊一万遍,不如做出一点行动。<br></b></font><font color="#010101"><b>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将培训学习的先进理念与自身教育实践结合起来,耐心工作,坚持不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再有新发展,再上新台阶。(稻田教育学区 张金勇)</b></font></h3><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