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

晴天

<h3>第一部分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立场</h3> <h3> 儿童的核心发展权利</h3><h3>1.儿童的发展权,即儿童的受教育权。</h3><h3>2.教育权除了接受教育,还包括受教育的质量。</h3><h3> 儿童发展是社会的希望所在,也是社会的责任。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和谐的发展,是儿童发现权的核心内涵。只有保证幼儿的发展权,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是具有实际有意义的。</h3> <h3>一、受教育权是发展权的核心</h3><h3>1.在沿海发展经济发达地区,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h3><h3>2.从全国来看,2009年3-6岁儿童入园率仅为50.9%。</h3><h3>3.离2007年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55%的目标还差很远。</h3><h3> 儿童教育之所以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不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是受观念的制约,收到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价值、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的认识等因素的影响。</h3><h3> 近年来,政府加大各乡镇公办园的投入,对于确保学前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具有重要意义。</h3> <h3>二、受教育权包含了受教育的质量。</h3><h3>1.没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是没有意义的,也不能真正促进学期儿童的发展。</h3><h3>2.有幼儿园可上和上合格、优质的幼儿园是两个不同层次但又不可割裂的问题。</h3><h3>3.发展学前教育是提升质量和获得机会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h3><h3>4.普及学前教育实际上是不断改善学前教育的条件。</h3><h3>5.对学前教育质量影响最大的是师资水平,师资的专业化程度是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h3> <h3>三,学前教育发现权取决于政府投入</h3><h3>1.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儿童意识和儿童权利意识是衡量这个国家和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h3><h3>2.学前儿童教育发展价值是一项功在眼前,利在长远的长效投入。</h3><h3>(1)人生的投入</h3><h3>(2)民生的投入</h3><h3>(3)未来的投入</h3><h3> 我们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教育的整体水平。学前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起始工程,重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未来社会兴旺和发达的投入,就是对未来国家竞争的投入。只有这样的思想意识,社会各界才能更好的维护学前儿童的发展权。</h3> <h3>生活、生命与幼儿园课程</h3><h3>一、幼儿教育的目的:促进幼儿生命成长</h3><h3>教育的目的是什么?</h3><h3>1.因人而异(文化,未来生活,智力,健康,生命成长)</h3><h3>2.教育领域关注“促进儿童生命成长”</h3><h3>3.生命与生活,生活质量决定生命质量,生活本身体现了个体主动的,积极的一面。生活的主动性,给予了生命以光辉和活力。完善生活,就是丰富交流,沟通的机会,使活动更具年龄适宜性就是充实生命。</h3>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质:过程性<div>1.幼儿园课程是引导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过程。</div><div>2.学习是什么?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做对他有意义的事。不反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不反对必要的概念的获得。</div><div>3.课程是让幼儿依照一定的目的做事。课程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做适宜的事或让适宜的事发生在幼儿身上。</div><div>4.聚焦现实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根据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有效指导策略,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div><div>5.西方课程专家的“故事说”。学习者的原有经验“古老”的基础上~学习者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现代”的自我解释和演绎~形成“个人”故事。</div><div> 个人故事是表现与尝试的过程,是生活的过程。幼儿园课程的本意是在于学习者与教师之间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决定课程的成效。因此,动态性的,过程性的就是生活的和生命的,就是幼儿园课程的本质所在。</div> 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路径旨归<div>(一).幼儿园课程应遵循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 </div><div> 1. 儿童发展专家J.麦克维克.亨特主张要真正较快的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可以控制儿童活动的现实环境这是行的通,也是有理由的。从亨特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学者对消极教育的反对和对积极的干预教育的尝试。 </div><div> 2. 值得注意的是将干预性教育演化为指令性教育,使学习变成训练试,那就将成为一个极端。 另一个极端就是教师的决定性作用,忽视儿童本身的需要,兴趣以及主动性,能动性,没有儿童,没有体察任务展开过程中儿童心灵的感受及反应,没有体察和感受儿童在构建自己内心世界时可能的失落,无奈和无助。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背离儿童生命成长的基本逻辑。</div><div> 3. 关注儿童生命的教育,承认尊重儿童固有的本能,关注和重视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div><div> 杜威说,发展并不是指仅仅从心灵里获得某些东西的意思。它是经验的发展,发展成真正需要的经验。</div><div>能力和兴趣的运用,依靠周围刺激和它们所使用的材料来决定。</div><div> 凡事儿童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会暂时的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会以惊人的舒服消失和重新组合,但归根结底,它是儿童自己的世界,它具有儿童自身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只有关注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儿童生命才能得到真正的伸展。</div> <h3><font color="#010101">(二、)幼儿园课程应回归儿童生活世界1.错误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消失:望子成龙,不输在起跑线上,写字等2.让幼儿的生活真正是“我的”和“我活”和“为我”。3.回归生活的教育,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也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4.回归幼儿生活世界的本质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5.回归生活世界,就是让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6.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的。幼儿身体发展尚不成熟,心智处于动作性思维和具体形象阶段,幼儿对世界的感知是具体的,感性的,直观的和个人化的。对幼儿而言,只有生活世界是有安全感的,可以生存的世界。只有给幼儿提供生活化的课程,幼儿的身心才能得到适宜的和有效的发展,幼儿才会有美好的童年生活。</font></h3> <h3>幸福。经验。幼儿园课程</h3><h3>一,幼儿园课程应抛弃“竞争观”</h3><h3>不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课程“特色化”——幸福</h3><h3>1.幼儿园课程的设计~让幼儿幸福的思路展开</h3><h3>2.幼儿园课程的核心~幼儿的经验</h3><h3>3.幼儿园课程的意义~~~其核心是要能满足幼儿生命(身体,心灵)成长的需要,有效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h3><h3>a.幼儿学习是行动性的,是多感官参与</h3><h3>b.满足幼儿的需要,感动幼儿自己,投入,促进</h3><h3><br></h3> <h3>二,幼儿园课程必须回归经验</h3><h3>1.经验</h3><h3>2.幼儿园课程应回归经验</h3><h3>a.张雪门和陈鹤琴特别关注经验</h3><h3>张雪门指出:经验不是特殊的东西,经验是和环境相接触而来的。~~~行为课程</h3><h3>b.陈鹤琴关注儿童的经验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儿童的生活和儿童的经验来选择和确定幼儿园课程。~~~~~“活教育”思想</h3><h3>c.《纲要》~~~注重幼儿经验</h3> 三,指向幼儿幸福、关注幼儿经验的课程实践<div>  怎样的课程才是真正适合幼儿,才是真正能增进幼儿经验的,才能让幼儿感受幸福?</div><div>1.更新观念</div><div>2.超越传统的课程设计和实践</div><div>3.关注幼儿的生活,幼儿的行为和思维,幼儿的体验和感受</div><div> 不同的专题活动既有特定的价值,又是相互关联的。最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一定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向导,关注幼儿的行为,更关注伴随幼儿行动的思维和情感过程。</div> <h3>幼儿教育与幼儿幸福</h3><h3>————对幼儿教育的一种反思</h3><h3>一、幸福是美好童年不可缺少的</h3><h3>1.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表扬出来的这种创造能力是其心理世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原动力。</h3><h3>2.对于儿童来说,不受任何阻碍的投入到自己的创造活动之中,就是最大的幸福。</h3><h3>3.当幼儿的精神建构活动不断受到成人的无理阻挡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h3><h3> 一切违抗儿童成长内在力量的,外在加强的活动对儿童来说无幸福可言,甚至是不幸的。幸福指发自儿童内心的,是与其成长方向一致。幸福的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的创造、探究和成长。</h3> <h3>二、幸福为什么与部分幼儿失之交臂</h3><h3>1.幸福观的偏差。~~~物质,学琴,看书等因人而异</h3><h3> 只有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个体所从事的活动、所获得的体验与其生命成长尤其是内在精神成长取得一致,内在的生命潜能得以不断激发时,个体才能真正的幸福感受。</h3><h3>2.对个体需要的偏差的 ~~~~~成人以为~~~家庭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拓展~~~</h3><h3> 解放儿童。儿童自有其特殊需要,无视这些需要,就是无视儿童的幸福。</h3><h3>3.对儿童学习认识的偏差</h3><h3>一起生活~~动作就是思维~~儿童需要活动</h3><h3>活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活动有效地在改变幼儿。是儿童的生命潜能作用影响着活动的时长及活动的性质和质量,并使儿童在重复有变化的活动中感受到真正的幸福。</h3> <h3>三幸福是幼儿教育的应有之义</h3><h3>1.儿童的幸福与成人的作为紧密联系在一起</h3><h3>2.成人的努力~~朝着儿童生命潜能成长的方向的努力能使儿童更好地拥有幸福。</h3> <h3>深入学习,努力实践,发展内涵,提升质量</h3><h3> ————纪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h3><h3>一,《纲要》是指引幼儿教育实践的灯塔</h3><h3>1.《纲要》的颁布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必然结果</h3><h3>2.《纲要》的制定借鉴了世界上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吸收了我国幼儿教育历史传承下来的正确观念</h3><h3>3.《纲要》是最能反应我国幼儿教育特点的文件,也是至今为止最能体现我国的幼儿教育思想与国际先进的幼儿教育观念接轨的文件</h3><h3>4.《纲要》作为实践性指导文件,真正体现了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h3><h3>5.《纲要》的立场就是真正把幼儿看做独立的,发展的,有自己的需要和权利的个体,尊重幼儿的天性和差异。</h3><h3>6.《纲要》所蕴含的发展观、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评价观既有科学理论基础,又有实践支撑,是与当今世界幼儿教育科学的潮流一致的。</h3><h3>7.再学《纲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纲要》,让《纲要》真正成为引导幼儿教育实践的灯塔,《纲要》是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h3> <h3>二《纲要》是建设性适宜性课程的依据</h3><h3>1.必须建立在把握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h3><h3>2.把握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学习和贯彻《纲要》</h3><div>3.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连的</div>

幼儿

儿童

课程

幼儿园

幼儿教育

生命

纲要

幸福

生活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