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当学西甑山

我思故我在

<h3>西甑山先生日前退休了,临别之际,他送我一本《我读故我在(手稿本)》,里面辑录了几篇他近几年撰写的读书故事,分别是《我和"四大名著"》《我和&lt;十万个为什么&gt;》《我和&lt;辞海&gt;》《我和&lt;古文观止&gt;》《我和&lt;唐诗三百首&gt;》《我和&lt;论语&gt;》,还有一篇附录《我敬重的几位先生》。周末在家,一读、再读,感慨系之,叹曰:读书当学西甑山!</h3> <h3><br /></h3><h3>西甑山先生酷爱读书,这一点我是知道的。我认识他已经快20年了,无论是在巨化集团总校副校长的任上,还是后来因巨化集团总校移交地方屈居《衢州教育》编辑期间,西甑山先生都是手不释卷、乐此不疲的。虽然我已离开教育系统多年,但西甑山先生一直把我当同行看待,每期《衢州教育》出版他都要给我寄来或亲自送来。每次见面,他总要和我聊聊他所读之书以及心得,并不时的带几本他认为适合我读的书给我,而确实每次都能给我一些惊喜。环顾我的书房和办公室,有多本心爱之书就来自于他之所赠。闲暇之时,泡壶清茶,随意抽出一本翻看几页,品品书香,回味友情,也是一种乐事。</h3><h3><br /></h3><h3><br /></h3> <h3>但西甑山先生读书读得如此之深、之精还是有点超乎我的想象的,特别是他将多种版本比较着读的做法,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我和&lt;古文观止&gt;》曾云:"要得真解,唯有多读。多读才有比较,有比较才可择善而从之,才能安慰求真之心。从此,购买不同版本的《古文观止》,翻看专家学者对《古文观止》的不同注释,昂然挺进了我的读书生活。"究竟购有几种不同版本的《古文观止》,他文章中没有细说,但从文章描述中,我粗略统计了一下,有据可查的版本就有16种之多,实际藏本肯定大大超过此数。被西甑山先生誉为,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就应该读的《论语》,他又有多少不同版本呢?"我的书橱中,有一档专放有关《论语》的书,至少有五、六十本。"在他的眼里,这还不算什么,"家有数千册书。要说到一个藏字,一个玩字,唯有这《唐诗三百首》勉强可以入列",那到底收藏有多少版本的《唐诗三百首》呢?作者又说:"说实话,我也无法报出一个准确数,但是,我内心比较自信——衢州第一,应该没有问题。"低调的西甑山先生能如此说,他所收藏的《唐诗三百首》恐怕不仅仅是衢州第一了。西甑山先生读书,可不是一般的浏览,而绝对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在《我和"四大名著"》一文中,曾说 "凡我读过的书,以我的笔记为证。所谓笔记者,字行间的圈圈点点、涂涂画画即是,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写下三言两语即是"。一个并非专职从事文学研究之人,能这样潜心于购书、藏书、读书的,当今社会能有几人欤?</h3> <h3>西甑山先生在《我敬重的几位先生》序言中云:"花甲之年,回望来路,品味生活、工作所经历的人和事,总有几位先生,有脑海中浮出,升至高大。他们不媚,不俗;敬业,利人,堪称知识分子的楷模,我仰望之。"其实,"不媚,不俗,敬业,利人"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写照!在本世纪初那场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改革大潮中,在稳妥地将属下中小学移交给地方,师生皆有安定去处之后,而他自己,曾经主管整个巨化集团区域内多所学校教育教学的总校副校长,却局促于《衢州教育》一隅,从事最为普通的编辑工作,修修剪剪,案牍劳形,一干就是12年,直至退休。有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话好说,但实际做到何其难哉。</h3><h3>读书之为何?古往今来有着太多的论述,林林总总,眼花缭乱,西甑山先生则以自己的读书人生给出了答案,求真知,明事理,于凡尘俗世中傲然而立,不媚,不俗,敬业,利人。</h3><h3><br /></h3> <h3>我文章题目原来是《读书当如西甑山》,思之再三,我等凡人要达到西甑山先生之境界,几无可能,于是改为《读书当学西甑山》,"如"改为"学",虽不能至但心可向往之。</h3><h3>西甑山大名黄坚,东阳人氏,东阳境内有座西甑山,相传为东晋陈安居学道之所,黄坚先生以此作笔名,用意自明,不必多言。</h3><h3> 2018年7月2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