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笔墨等于零》及其它

砚楷诗书画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砚楷,祖籍保定博野县,设计师:河北美协会员,河北书协会员,六维空间书画培训机构负责人,仁爱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大爱中国公益书画院副院长,大爱名人书画院副院长,河北广播电视台【文化之旅】签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韩国,日本,新加坡,天安门城楼,刘志丹纪念馆,湘江战役烈士纪念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幼学家源,自幼随祖父研习书法,每日一课,后拜入著名花鸟画家江立社先生门下功习丹青,日课之外得先生悉心指导,期间数度赴京受教于黄胄先生并受用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88年入河北师范学院油画系刘志庸教授/罗磊明教授/高作人等诸先生门下,功习油画,至此中西兼善,沉迷画室泼墨成殇。</p><p class="ql-block"><br></p> <h1><b>也谈笔墨等于零及其它</b></h1><h3>文字~砚楷</h3><h3>插图~砚楷</h3> <h3>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论断一经提出顿时引起画坛的一片哗然,在美术界引发了一场论争,持续十几年,到现在都没有休止。</h3> <h3><font color="#010101">对于“笔墨等于零”,敏感点在于“零”字。“零”表“无”,是否定。所以立刻遭到老画家的口诛笔伐。宝贝儿了数千年的笔墨传统,打破几千年形成的共识,笔墨是中国画两千年来安身立命的根基,否定了笔墨,中国画还剩下什么?老画家张仃先生明确表示“不能接受吴先生这一看法。”一副好的中国画要素很多,但基本的一条就是笔墨。笔精墨妙是中国文化慧根之所在。如果中国画不想消亡,这条底线必须守住。</font></h3> <h3>于是张仃先生发表了《守住中国画的底线》一文,张仃先生避开难以说清又容易引起纷争的笔墨问题,提出了高于笔墨的中国画的底线问题,什么是中国画。随着媒体的介入,两位艺术家的艺术观点的辩论逐渐升级为美术界的一场论争且影响深远。</h3> <h3>范曾也在《黄宾虹论》中说:“有以为中国画笔墨等于零者,其用笔之浮而躁,如春蚓之行于草,秋蛇之绾于树,鄙陋浅薄,厚诬国画,无视权威,诅咒徐齐,实可鸣鼓而攻。”</h3><h3>随着范曾先生的“实可鸣鼓而攻”的呼吁,使得这场只限于美术界的论争进一步扩而大之。</h3><div>其实吴冠中先生笔墨等于零的论断是有特指的,老先生原话是【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所以说脱离了具体画面而讨论孤立的笔墨同样是没有意义的。</div> <h3><br></h3><div>中国画的构成,其道多矣,点、线、面,黑、白、五彩,渲染气氛,每一条线没一块墨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色无所谓优劣,品评孤立的笔墨是没有意义的。</div><div>笔墨只是手段和工具,绝奴对要配合和服从画家思想情绪的表达,情思在发展,笔墨手法永远跟着变换形态,随像赋形是笔墨将呈现体态面貌。</div><div>笔墨的形态,要反映作品的整体形态及其内涵及其新的时代风貌。所以,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泥巴未成塑之前,其价值等于零。</div><div>时代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艺术领域绘画材料大量涌现,令人眼花缭乱,随着各种绘画材料演变和应用,涌现出大量的新作品让人耳目一新。但也未必变了就一定新,新就一定好。范曾先生说画没有新旧,只有好坏,粗陶、宣纸及笔墨都非常古老却永葆青春,并长驻于一代代中国画作品的演进中。</div> <h3>我没有完备的知识储备来评判前贤大师的对错,但是我觉得有争论总比没有好,就像当年李小山的穷途末路说一出花坛哗然一样,其意义影响深远。</h3><h3>忘掉笔墨尽量去突破和创新,只有创新的态度,笔墨才有意义,技法离开了要表达的对象,只有让笔墨赋予画家内心要表达的具体的物象,笔墨才是有意义的。如果观众在你的作品前看到的只是笔墨,你的一切努力等于零。</h3> <h3><font color="#010101">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我国传统绘画大都用笔、墨绘在纸或绢上,笔与墨是表现手法中的主体,因之评画必然涉及笔墨。逐渐,舍本求末,人们往往孤立地评论笔墨。喧宾夺主,笔墨倒反成了作品优劣的标准。</font></h3> <h3>“所有的理论都是灰色的,生命金树常绿。这是歌德《浮士德》里的一句话,理论是创作服务的。清晰地分析、研究,挖掘其内涵并将其转换为对实践的指导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当具体的笔墨的传达成为一种画面的结构体呈现出来,这便是中国画形式。</h3><h3>让“作品说话”无疑就是中国画最好的笔墨形式。<br></h3><div>  受小舅启蒙,我自幼热爱绘画。小学三年级也曾头脑发热的去北京找过黄胄先生,结果可想而知,整整三天都是在北京的候车室(#‵′)靠二分钱一杯的劣质茶水度过的,不但把自己饿了个半死,还让家人担惊受怕,整个小村被闹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跑题了,按下不表,接着说正文。</div><div>现在是网络时代,是各种思潮迭出的时代。各种奇闻异事接连登场并开始弄潮,什么“射书”“口书”“屁股书”零观者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一幅画在拍卖行拍出几百万,几千万乃至几个亿,令我门这些小画家人心浮动,一边诅咒着一边羡慕着,理论界吹捧成风,毫无底线,严肃点良心的理论几成绝迹。我不禁要”绘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解开其神秘的面纱?如何以不变应万变?</div><div>笔墨形式语言有其自身的规律,严谨的科学原理,缜密的知识体系,</div><div>  </div> <h3>  且不说几位前贤大师的艺术观点正确与否其性情无疑是真挚的,治学态度是严谨的,其</h3><h3>教人向善、认识审美、滋养人格精神是我们应该俯首并学习的。</h3><h3>创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似乎没有人认真回答这个问题。</h3><h3>  最近,邵大师“射墨”的视频火了。原来艺术也是可以这样射成的,近年来玩弄、践踏艺术的现象还真不少见,鼻孔插笔、乳头点墨、倒挂金钩、双管齐下,裸体泼墨滚宣无所不用其级,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家做不到的。这些拿着国家俸禄的所谓叫兽,艺术家,在“自由”的旗帜下,无耻的参与这类艺术表演,误导后学,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夸夸其谈说看不懂是因为你们不懂得什么是艺术。</h3><h3>  </h3> <h3>基于此类打着艺术自由的旗号肆意践踏艺术的现象,重提艺术的本质是有必要的。<br></h3><div>  艺术的本质要素是:哲学的思想、文学的形式、伦理或医学的功能我想毫无疑问是应当坚持的。君不见1现下的中国画作品无不是迎合大众庸俗的审美趣味;迎合市场利益化运作;缺乏人文关怀,文学修养普遍不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艺术如果漠视了伦理和人性,还能称之为艺术吗?这样的艺术有什么真善美可言?</div><div>  如果艺术只剩下赤裸裸的技术或者“娱众(还是愚众)”了,甚至连地摊儿上陈列的地摊货都不如,这时候,那所谓的艺术还凭什么值得推崇。</div><div>  不错,艺术创作离不开自由,但要明确的是自由指的绝不是毫无底线的为所欲为。自由是以“有所约束”为前提的,这是对艺术充满敬畏的体现。</div><div>  好的艺术作品是对于生命的渴望和洞察生命的需要,能够让人从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中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艺术魅力。现时代的人精神生态普遍处于不平衡的社会中,被一种“惯性”的生存方式牵引并控制着。如果一个艺术家不能够有意识地减少与世俗的妥协,怎么可能让自己处于个人“真实”的状态。怎么可能通过作品向人们传递他对世界的关于真善美的认识和判断。</div><h3>  以上不过是一些个人浅见,言不成文,之所以说这些有刺激大众展开讨论的想法,只说了一些现象,由于知识储备不够没有能够触及到本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