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生活第一次系列之九:惨,遇上不苟言笑的教练班长!

老李

<h3>  我的教练班长叫薄存明,1965年入伍,山东邑南县人。</h3><div> 薄班长个子不太高,不苟言笑,我们平时除了见到他与他的老乡偶有嬉笑逗乐外,面部表情从来都是十分严肃的。</div><div> 怕他的感觉从认识他的第一天一直延续到他复员离开部队。</div><div><br></div> <h3>  记得艰苦紧张的新兵训练终于结束,马上要学开汽车了,大家开心地等待陈连长宣布教练班人员分配及教练班长名单。</h3><div> 陈连长念完名单以后,我们几个分到一班的新战友未及拍手庆贺,就听到身后传来一句低呵,“看什么看,走!”薄班长给了我们第一个下马威。从集合地到班宿舍,大家再没有一个敢说话的。当然了,从那以后,俺班的军纪在连里也始终都是前两名。</div> <h3>  70年的部队汽车驾驶训练是十分艰苦的。因为有69年苏联入侵我国领土珍宝岛的背景,我们在新沂市的学习驾驶就是将汽车开到新沂大沙河,将沙子装满车,送到火车站,用于部队建坑道。班与班之间要比驾驶技术、行驶安全,比装卸沙子的速度,夜间还常有令人心惊胆颤的紧急集合,那时,我们最大的希望是看到班长的笑脸,说两句温馨的话。</h3><div> 但是,这些都没有发生,班长依然一如既往的严肃。当学员的方向盘跑偏时,他不说话,只是用左手一把给带过来;当我们想卖弄一下快速变档技术时,他会用手指突然敲击一下我们的手背,吓得我们立马变回“谦虚”!</div> <h3>  但是,一件小事情的发生让我终生难忘。我们当年开的是美式军用卡车,就是上图的样子,司蒂派(贝)克,俗称十轮大卡,驾驶室又高又大。我那时16岁,身高1米69,开车时脖子要使劲往上伸才能看清路况,上肢也要往前挺。开始两天,班长看到我伸头挺胸时,要么用手点压一下我的头顶,要么说句“抬什么抬!”可我难受也不敢给他讲。</h3><div> 大概是教练第三天吧,该我驾驶了,喊完报告进入驾驶室坐下,马上感觉有所不同,怎么座位变高了?怎么靠背贴着我的背了?低头一看,泪水差点流了出来,班长的军大衣叠成四折铺在我身下驾驶座上,靠背后面也不知垫了什么东西,反正让我感觉特别舒适。未及细想,班长一个“走”字吓得我赶忙开车前行。那一天的驾驶,我开的特别、特别的好!</div> 后来呢,我们学习驾驶顺利“毕业”了;后来呢,我有些“遗憾”地留在三连(训练队)继续给薄班长当助手。为什么说有些“遗憾”呢?那是因为我们连队喜欢逗笑脾气又好还开着全连唯一一辆解放牌大卡车的孟班长据说找连长要我跟他当助手,咳,咳,孟班长要俺的理由俺在这就不多说了!<div>  在跟薄班长当助手的半年时间里,他依然不苟言笑,依然对我说话只是那么简单的几个字,“走!”“慢点!”“你开!”直到当年年底他复员离开部队。</div> <h3>  多少年以后,我才从连队老领导信维道指导员和李兴秋副连长那里知道,薄班长爱人身体不好,非常需要他回去照顾。当他知悉年底他会复员时,他找到连长坚持要我留下给他当助手,提出的理由就是“我要给连队留下一个技术最好的开司蒂派克车的骨干!”</h3> <h3>  可惜,这些都是后话了。</h3><h3> 与班长一别48年,回想起来,一切的一切竟然那么清晰地一一出现在眼前,令人留恋!奈何,却只能借此欢庆八一建军节之际遥寄相思,祝福我的老班长晚年幸福,全家安康喽!</h3><div> 薄班长,我真的好想你!</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