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九组)西子湖畔约浙大 对话教育纳江河——2018寿光中小学名师赴浙大研修班侧记(一)

徐徐飞翔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167efb">徐翔 王永亮 孔琪</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r></font></h1><h1><font color="#167efb">7月20日,正值酷暑高温,热浪袭人。寿光市中小学名师专题研修班一行120人,怀揣不眠不休的教育梦,在市教育局董局长的带领下,以提升教研力、学习力、内涵发展为目的,向浙江大学出发!</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江南忆,<br></font><h1><font color="#b04fbb">最忆是杭州。<br></font><font color="#b04fbb">山寺月中寻桂子,<br></font><font color="#b04fbb">郡亭枕上看潮头,<br></font><font color="#b04fbb">何日更重游?</font><br><font color="#b04fbb">这是第二次赴浙大学习,期待再次华丽的相约和深度的教育对话。</font></h1></h1><h1></h1><h1><font color="#b04fbb"><br></font></h1> <h1><font color="#b04fbb">在这支学习队伍中,有一位老师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现代中学东校区孔琪老师。学习热情无法阻挡,全家总动员!孔骐老师带着两个孩子,二女儿还在哺乳期,由父母陪同,在酷暑高温天气,向杭州出发!🌹 🌹 👍 👍 </font></h1> <h3>五个多小时的动车行程,许多校长和老师以书为伴,留下温馨的读书瞬间。</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浙大西溪校区</font></div><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次学习安排在浙大西溪校区。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是原杭州大学办学所在地,处于美丽西湖的北面。整个校区占地总面积684 亩,因有西溪河于东侧流淌得名。</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杭州大学与浙江大学的历史渊源可谓深且久远矣。早在1921年时就有有识之士提出要在浙江省城建立“杭州大学”。蔡元培、蒋梦麟等一大批学界名流还曾为此呼号奔走。</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52 年院系调整时,在浙江大学文学院主体、理学部部分学系教师和之江大学文理学院等相关院系的基础上成立浙江师范学院,校址设在钱塘江畔原之江大学旧址。后来,成立杭州大学的声音再次响起,并且很快得以实现,其路径则值得一提。</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58 年,杭州大学正式成立,校址就在浙江师范学院的北面。此后,经过46 年的演进发展,杭州大学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商、法、工、管学科齐全、体系完整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1998年,杭州大学与原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原浙江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浙江大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1999 年,原杭州大学旧址改称“浙江大学西溪校区”。</div></font></h1> <h1><b><font color="#ed2308">西溪校区环境幽雅,绿树成荫,既有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又有形态各异的绿色植物,更有粗壮的百年古树。楼群古朴典雅,清晨,校园里随处可见晨练的老师和学生。</font></b></h1> <h1><b>上午八点,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浙大继续教育学院李春秋老师主持,教育学院的林主任开班致辞。随后董局长做开班动员讲话。董局长向每一位学员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一是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端正学习态度。董局长特别指出这是一次高端培训:培训学校高端,培训课程高端,参加培训的学员高端。二是遵守纪律,注意安全。三是行动积极,确保实效。要重视自身的内化与提升,写好反思和总结。</b></h1> <h1>首先开讲的是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俞国娣校长。她报告的题目是《新班级教育课程的多样性设计》。俞校长从她的学校谈起,对这所学校她投入深深的教育情怀和教育理想。十五年的校长生涯,让俞校长倾注了满腔热情。崇文尚德,大气坦诚。杭州崇文实验学校是一所办学理念目标鲜明的学校。他们的办学理念是:小班化新班级教育;他们的办学目标是:国内一流,国际交往中不失水准;全面实施小班化新班级教育;师生生活、学习、成长的乐园。学校把这种办学理念与目标渗透于整个校园。</h1> <h1>什么是新班级教育?<br>俞校长说,两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历久弥新,仍值得当今教育人孜孜追求。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崇文就前瞻性地创设了“新班级教育”理念。俞校长说,崇文是浙江省最早进行小班化实验的学校,而一直追求的新班级教育就是在小班化基础上进行的探索。<br>  “新班级教育”以“课”为活动单元,但不完全被“课”限制时间和空间;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集体,感受到学习任务差异带来的同伴交往与合作的快乐——这种活动的分工与合作,才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br>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顺利转变角色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为此,崇文采用“包班协同”的教育模式。<br>  每个班级都由两位班主任共同负责五门必修课的教学,只要他们对某个学科或活动共同感兴趣就可以“搭帮”教学。在包班教育下,两位教师根据各自能力与兴趣负责主讲部分课程,所有课程都由两人合作完成。不仅如此,这两位班主任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不仅在教室上课,还在教室里备课、批改、辅导、谈话,最大程度地陪伴处于适应期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需要。</h1> <h1> “在这样的包班教育下,师生间的沟通非常通畅,关系也变得平等亲密,更加利于孩子的成长。”俞校长说,“新班级教育”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性变革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调整,突破了“学生个性化、教育个别化”发展的难题,真正关注到个别教学,关注到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h1> <h1>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学科专业性的提高,一位教师难以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于是崇文回归分科教学。不过,俞校长追求“适合教育”的步伐并未停止,实施了分层走班教学。比如学生走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水平自主选择A、B、C层级,分班让4-6位教师进行授课;又如教师走班,多位教师共同执教多个班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如何评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br>  实行“新班级教育”多年,俞校长时常在矛盾中反思:教育人总给学生提出很多“塑造性”的要求,无休止地期许、鞭策学生,希望能获得“教学质量好”的评价,但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教育质量”!<br>  俞校长认为,有时候,看不见的素养远比看得见的分数更重要。“要承认,那些在学生身上真真切切存在但无法评估表达、难以清晰陈述的东西,恰恰是更重要的素养!”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俞校长归纳出了崇文小海燕的九大核心特质:爱学校、很快乐、有自信、爱探究、会合作、擅交往、有特长、重环保、懂感恩。这也正是“新班级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br>  要达到这些目标,常规课程远远不够,学生特质需要在学习的点滴中培养。“为了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崇文对课程结构做了大调整,通过整合、增减和重组课程,由点及面,从局部的、散落式的课程构建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h1> <h1><b><font color="#167efb">课中休息,校长老师们抓住机会和俞校长互动交流,江南江北对话教育。</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俞校长观点——1.教育需要安静的去做。2.孩子之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font></b></h1> <h1><b>“为了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学校对课程结构做了大调整,通过整合、增减和重组课程,由点及面,从局部的、散落式的课程构建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br></b><b>  崇文实验学校一直追求特色发展,设计了语文与艺术领域、数学与科学领域、社会与综合实践领域、英语与国际理解领域和体育与健康领域等五大课程领域。<br></b><b>  俞校长说,除了整合课程,还在学习方法上做了改变。俞校长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因此,很多课程多采用体验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走班教学。崇文大量的体验课程为短时课程,一般为期一周。</b></h1> <h1><b><font color="#167efb">俞校长侃侃而谈她的学校,她的教育,自信中散发着江南女子的魅力。她认为做教育必须要保护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我希望实现班级授课制的转型升级,尊重学生个性,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的教育追求。”</font></b></h1> <h1>下午是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易良斌作报告——《从优秀走向卓越》。易院长带着江南口音,分享了工作室建设的诸多经验做法,很有指导意义。</h1> <h1>易院长说,“无论最终结局有多么激动人心,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一过程中,根本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宏伟的计划、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成立名师工作室要让他有价值,还要喜欢做。</h1> <h1><b><font color="#b04fbb">他主要介绍了名师工作室运作机制与组织管理,杭州市名师工程初中数学基地经验分享,浙江省易良斌名师工作室简介,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路径选择,四方面的内容。</font></b></h1> <h1><font color="#b04fbb"><b>  他说,教师的新境界——不能只凭知识教书,要用整个“人”去当老师。新时期—— 教师要永远在学习的状态里,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br></b><b> 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向美、爱善、求真等最美好的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b></font></h1>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4fbb"><b>西子湖畔再约浙大,<br></b><b>对话教育海纳江河。<br></b><b>学习的脚步一旦迈开,就无法阻挡,在这个炎炎夏日,愿我们学习的</b></font><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脚步自信从容,向美向阳!</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九组:董建水 黄秀成 </b></h1><h1><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锡洪武 朱洪洲 王永亮徐翔 孔琪 郭俊洲 武敬涛 裴加亮 张德军 王德</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br></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