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到武隆旅游,其他的景点都可以不去,"天生三桥"必须要去。因为"天生三桥"是武隆的标志,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桥群。<br /> 所谓"天生桥",与洞穴有关,地下洞穴在岩溶作用下不断扩大,最终会导致洞顶塌陷。坍塌后的洞穴一般会形成巨大的天坑,而有些残留未坍塌的洞顶横亘天坑之间就形成了天生桥。昨天看的芙蓉洞,假以时日也会坍塌,至于是否能形成天生桥则需要看造化了。<br /> 不同于干旱地区因为风化、风蚀而形成的"天生拱门",专家说天生桥一般是由于流水的侵蚀和溶蚀造成的,所以很多天生桥下都有残留的小河。我觉得这是专家最准确的一次定义,没有水怎么能称呼为"桥"呢?<br /></h3> <h3>(天生三桥形成示意图,图片来源国家地理)</h3> <h3> 孕育“天生三桥”的河水,称为羊水河,这名字起得好,260万年前的某一天,大地之母经过分娩前的阵痛,轰隆隆的巨响声里诞生了“天生三桥”。<br></h3> <h3>(天龙桥)</h3> <h3>(青龙桥)</h3> <h3> 进入景区,首先就是“十”字形的天龙天坑,顺着石阶下到底部,先去看天龙桥。天龙桥桥高200米,跨度300米,因其位居第一,顶天立地之势而得名。天龙桥“桥中有洞,洞中生洞,洞如迷宫”,即壮观又神奇。假如多年以后,洞中洞再坍塌,形成一个桥中桥,应该会更有趣。<br></h3> <h3>(天龙桥)</h3> <h3>(天龙桥桥孔)</h3> <h3>(天龙桥桥孔)</h3> <h3>(天龙桥桥孔里的“小”落石)</h3> <h3> 天龙桥有两个桥孔,桥孔内堆有落石。沿落石修了条栈道盘旋其上。两桥桥孔间的桥墩形如象腿,颇是厚实。想到眼前的天坑、桥孔原先都是和这桥墩一样的坚固岩石,却都被流水侵蚀,千疮百孔最后荡然无存,不得不佩服流水的神力!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诚如斯言!<br></h3> <h3>(天龙桥)</h3> <h3> 桥边有一建筑"天福官驿",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外景地。据说这个驿站唐代开始就有了,现有驿站也是严格按照汉唐时期驿站风格重新仿建的。为了更好的复原历史原貌,在驿站修复过程中,一切细节都尽量保持历史的本来样子。连青砖、灰瓦也是专门到外省定做运来的,屋梁和门窗上的雕花也都是专门进行了"做旧"处理的。<br /> 汉唐驿站的设置一般是道路"要害之处","天福官驿"的原址是不是在这里不知道,武隆在唐代就是个离中央政权非常远的小地方,这个级别的驿站,甭说雕花了,估计也就几间竹棚的规模吧。旅游景点的"噱头"没必要认真。<br /></h3> <h3> 武隆是《变形金刚4》中亮相时间最长的中国取景地。航拍镜头贯穿武隆景区,在《变4》中有两分半的镜头。不过由于电影中没有按合同以地标牌的方式醒目呈现“中国武隆”几个字,武隆景区向电影公司索赔2000万,后面好像赔了200万了事。<br></h3> <h3>(天龙天坑,图片来源国家地理)</h3> <h3> 离开天龙桥,顺着“十”字形的“天龙天坑”往里走,远远的看到一条明亮的山缝镶嵌在坑壁的尽头,这就是“青龙桥”。它桥高281米,平均拱高103米,是三桥里最高的一座,也是世界喀斯特桥最高的一座。这里参考一下长江大桥的水面净高:苏通大桥62米,江阴大桥50米,润扬大桥50米。形容这座桥也只能说它像高山一样“巍峨耸立”吧!<br></h3> <h3>(青龙桥,游人距离桥洞下还有一段距离,进入桥洞后,人就像蚂蚁一样非常小)</h3> <h3>(青龙桥全景图)</h3> <h3>(青龙桥桥洞,桥下跨越羊水河有一座人工小桥,在巨大的孔洞里显得非常微不足道。)</h3> <h3>(青龙桥下的人工小桥)</h3> <h3>(羊水河里的青龙雕刻)</h3> <h3>(鲤鱼跃龙门)</h3> <h3> 穿过青龙桥后回头望,桥洞和青山之间形成一条鲤鱼的形状,此景谓之“鲤鱼跃龙门”,寓意飞黄腾达。<br></h3> <h3> 青龙桥和第三桥“黑龙桥”之间是一个“口”字形的天坑,谓之“神鹰天坑”,此名来源于环峙天坑的崖壁上,一峰凸起若鹰头,和两边崖壁组合起来恰似收敛双翅的雄鹰。可惜雨雾遮挡,雄鹰看起来朦朦胧胧,不很清晰。<br></h3> <h3>(神鹰敛翅)</h3> <h3>(神鹰天坑的标志牌,如果能够直接用天坑的形状等比例缩小来做,对于游客来说会更直观。)</h3> <h3>(黑龙桥)</h3> <h3> 三桥里最后一座桥是黑龙桥,从远处看,它真不像一座桥,细雨蒙蒙中黑幽幽的一个大洞,不像天龙桥、青龙桥那样透出光亮。<br> 区分是洞还是桥有个国际标准:以阳光是否能到达整个孔道作为界定的标准,阳光能穿透就是桥,不能穿透就是洞。澳大利亚喀斯特地貌学家J.N.Jennings认为天生桥的极限宽度是180米。<br> 黑龙桥却是个例外,黑龙桥的桥宽超过180米,达到了193米,但由于黑龙桥的拱高为90—141米,所以阳光还是能够穿透整个孔道,是正宗的“桥”。<br></h3> <h3>(黑龙桥桥拱内部,借助自然光还是可以看得到路的)</h3> <h3>(天龙桥桥洞顶)</h3> <h3> 黑龙桥桥洞的顶部很有特色,流水侵蚀的印痕非常明显,岩石被切割成一圈圈盘旋而上,景点介绍说岩石仿佛是巨龙盘旋,实地看了后,感觉盘旋的痕迹更像是龙窝。洞内光线幽暗,“黑龙”一词便来源于此。<br></h3> <h3>(黑龙桥,人在桥下仿佛蚂蚁似的。)</h3> <h3> 突然想起这样一个问题,天生三桥包括天龙、神鹰两个天坑,在还是洞窟未坍塌的时候,这个洞窟的内部空间应该是非常巨大的,前天在金佛山看的古佛洞,已经认为是非常巨大的了,但和它比较起来,真的是小巫见大巫吧!</h3><h3> 黑龙桥景色以形态各异的泉水而出名,连续几天的雨水,桥壁上或大或小的泉水喷涌而出,飞瀑成雾,很有意趣。<br></h3> <h3>(黑龙桥上的大猩猩,这个角度看的不是很像)</h3> <h3> 走出黑龙桥后回望,桥顶有两个黑洞,和一片岩石组合形成“大猩猩”的图案,如果角度适合,非常像,据说它是黑龙桥的守护神。<br></h3> <h3>(大猩猩,这个角度非常像)</h3> <h3> 武隆天生三桥气势磅礴,世所罕见。可惜由于太过高大,至今没有照片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天生三桥被称为摄影师的“铩羽之地”。<br> 天生三桥附近的景点还有中石院天坑和下石院天坑,不过欣赏它们要飞到天上才能有最好的观赏效果。看看已经到了中午,寻一小亭子休息一下吃些干粮,下午不上天,继续入地,去龙水峡地缝。<br></h3> <h3><h3 align="center"><b>绝句:《天生三桥》<br>作者:海生<br><br>绝壑风生愁不渡,三桥横跨断崖边。<br>桥高千丈云间去,恰似飞龙志在天。</b><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