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39b54a">第二篇 </font></b><b><font color="#39b54a"> 千里相逢缘注定</font></b></h1><h3><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 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机651班</font></b></h3><h1><font color="#39b54a"><b>《同学情 一世缘》纪念相册(二)</b></font></h1><h3><b><font color="#39b54a"> </font></b></h3><h3><b><font color="#39b54a"> </font></b></h3> <h1>1970.7我们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拿到“毕业证书”和“毕业分配派遣通知”后,同学们匆匆而别,奔向各自新的工作岗位。</h1> <h1>同学们被分配到了全国各地,虽然相距遥远,但同窗之谊难忘。同学们利用出差的机会和探亲的机会互相走访看望。老友相逢欢聚一堂,还不忘打听着其他老同学的消息,关心着老同学毕业之后各方面的情况......</h1><h1>类似这样利用出差或探亲的机会去看望老同学的事例有很多,只是当年受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没有拍照留念。</h1> <h1>这是代存林与张铜柱1973年在南京的合影。分配到重庆工作的张铜柱1973年利用到南京出差的机会,去看望了分配到南京工作的王胜初、代绪云、赵兴荣、代存林。</h1> <h3>1995年赵成贵出差在上海与杨庆华老友相聚。</h3> <h1>随着时光流逝,同学们越发希望相互加强联系。为此杨庆华、陈自强、于瑞芳等人倡议建立机651通讯录。</h1> <h1>这是当年的倡议书,是请各位同学为建立机651班同学通讯录提供信息。</h1> <h1>经过大家积极提供线索,经过对1997版通讯录初稿的不断修正、补充和完善,“机651班同学通讯录”在2004年7月诞生。</h1> <h1>1997年2月在陈自强家组织了机651同学聚会,王炳龄老师受邀到会。陈自强、郭锦秋、刘增培、张淑月、邓长江、柳德升、于瑞芳、刘骥群、杨纶、张铜柱等10位老同学到会。</h1> <h1>与多年不见的老师和同学们相聚一堂,大家都特别高兴。</h1> <h1>饭后大家乘车去花园村老校址故地重游,纷纷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h1> <h1>张铜柱当年曾经参加毛主席塑像的建造工作。回到了老校址,又站在毛主席塑像前,他异常兴奋思绪万千……</h1> <h1>1999年春末,邓长江、张淑月、张万台夫妇一起到天津蓟县,与柳德升、于瑞芳相聚并同游盘山。</h1> <h1>2001年夏杨庆华路过北京,在西直门宾馆邀请王老师及老同学们相聚。到会的老同学有郭锦秋、刘增培、柳德升、于瑞芳、张淑月、刘骥群、王明坤、富文君、杨庆华等9人。</h1> <h1>2002年春节老同学们在陈自强家再次欢聚一堂。郭锦秋、刘增培、张淑月、邓长江、杨纶、温秋环、靳喜鸣、柳德升、于瑞芳、王克怡、邵彬、刘骥群、富文君、陈自强等14人到会。</h1> <h1>1998年秋陈自强在石家庄与老同学相聚</h1> <h1>2002年7月25日李道运、赵淑媛、温秋环到天津蓟县与柳德升、于瑞芳相聚,大家同游盘山。</h1> <h1>7月26日五个老同学又兴致勃勃的同游黄崖关长城。</h1> <h1>2003年夏天李道运、赵淑媛、张淑月、邓长江、温秋环、王明坤、刘骥群等9人在郭锦秋家相聚。</h1> <h1>2004年李道运、赵淑媛在济南与钟琳环相聚,老友同游济南灵岩寺。</h1> <h1>2005年5月柳德升、于瑞芳、翟风辉在西安与刘向明相聚,同游兴庆公园。</h1> <h1>2006年9月翟风辉来京,与张淑月、邓长江、王明坤、柳德升、于瑞芳在陶然亭公园相聚。</h1> <h1>2006年11月胡大元来天津,在宝坻县城张万台家与张万台、柳德升、于瑞芳相聚。</h1> <h1>2010年5月下旬柳德升、于瑞芳在华东旅游并参观世博会,与杨庆华在上海相聚。</h1> <h1>2012年5月张淑月、邓长江、柳德升、于瑞芳到通县温秋环家与老同学相聚。</h1> <h1>2013年夏天刘增培、温秋环、靳喜鸣、柳德升、于瑞芳在北京南城张淑月家相聚,在小区的花园里合影留念。</h1> <h1>在水电学院45周年校庆大会上,机651班胡大元、段兰生、陈学坤三位老友相聚。</h1> <h1>2014年初春柳德升、于瑞芳到人民大学宿舍区登门看望王炳龄老师。王老师见到学生们的照片特别高兴,当即兴高采烈的与杨庆华通话,还即兴钢琴弹奏了一首又一首当年的老歌……</h1><h1>邵彬、郭锦秋等人也曾经去过人大宿舍看望王老师,但没有留下照片。</h1> <h1>2014年初夏张淑月、柳德升、于瑞芳在烟台与李道运、赵淑媛相聚,老友同游烟台山和烟台市区的各景点。</h1> <h1>2014年8月柳德升、于瑞芳在兰州与邵彬老友重逢。白天老同学同游市区的白塔山、水车公园,徬晚又同游银滩湿地公园。</h1> <h1>2015年初夏柳德升、于瑞芳骑行至保定,与张铜柱老友相聚。</h1> <h1>2015年秋杨庆华回天津,到蓟县与柳德升、于瑞芳相聚,老友同游盘山和黄崖关长城。</h1> <h1>2015年10月21日同学们在北京老校址相聚。参加“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机651同学相逢50周年纪念”聚会的有陈学坤、钟琳环、李道运、赵淑媛、杨庆华、张铜柱等人远道而来与老同学们相聚。到会的还有靳喜鸣、温秋环、柳德升、于瑞芳、郭锦秋、刘增培、陈自强、张淑月等共14人。</h1> <h1>这是相逢50周年聚会座谈的会场。</h1> <h1>会上陈自强介绍母校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情况,介绍这次聚会的筹备情况。当场朗诵了他为这次老友相聚写的《七律.情缘》。</h1> <h1>这是陈自强《七律.情缘》的原稿,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同窗情缘。</h1> <h1><br></h1><h1>会后老同学们纷纷在毛主席塑像前合影留念</h1> <h1>合影之后同学们在校园里仔细寻找着当年的记忆……</h1> <h1>当年的食堂、女生宿舍楼、办公楼、机电楼等建筑依然在原地矗立,但校园几乎已经面目全非,有些建筑物四周被包围着,难以寻找、难以辨认,……</h1> <h1>这是学院的大食堂</h1> <h1>这是女生宿舍楼的西侧,楼门口已经看不到了。</h1> <h1>这是女生宿舍楼的东侧,也是被围得乱七八糟。</h1> <h1>这是原来的办公楼,谢天谢地没有被围得水泄不通。</h1> <h1><br></h1><h1>下午同学们兴致勃勃的去紫竹院公园追忆当年……</h1> <h1>依依惜别,在紫竹院公园再次合影留念。</h1> <h1>2016年5月李道运、赵淑媛在兰州与邵彬相聚,老友同游兰州市区美景。</h1> <h1>2016年国庆节柳德升、于瑞芳在成都水电七局郫县基地与陈胜利相聚。</h1> <h1>2017年3月21日柳德升、于瑞芳骑游途径通县,到土桥温秋环家与老同学相聚,4个老友同游大运河森林公园。</h1> <h1><font color="#010101">2017年3月30日晚柳德升、于瑞芳骑游到达济南城郊,钟琳环31日一大早便穿过济南大半个城区专程把老同学接到家中团聚,老友同游大明湖和黑虎泉环城公园。</font></h1> <h1>2017年4月20日柳德升、于瑞芳到安徽马鞍山与胡大元、张进华相聚,张、胡二位老同学专程到高铁站迎接老友并同游采石矶公园。</h1> <h1>2017年4月20日徬晚柳德升、于瑞芳到达南京,20日当晚和21日中午王胜初两次专程赶到宾馆与老同学相聚。</h1> <h1>2018年3月陈自强和韩守明在海南相聚。</h1> <h1>2018年5月3日在北京通县运河文化广场老同学们久别重逢欢聚一堂。赵成贵、王明坤、温秋环、靳喜鸣、李道运、赵淑媛、韩守明、王克怡、刘骥群、柳德升、于瑞芳等11位老同学到会。</h1> <h1>多年不见的老同学久别重逢,异常高兴。忆往昔,论今朝,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h1> <h3>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彼此互致问候......</h3> <h3>同宿舍“楼上楼下”的两姐妹手牵手边走边聊......</h3> <h3>“我们好像有30年没见面了”......</h3> <h3>席间老同学们频频举杯庆祝重逢</h3> <h3>老兄弟多年不见,“咱们两个单独喝一杯!”</h3> <h3>大家为再次重逢的早日到来而举杯......</h3> <h1>老同学在电梯口依依惜别。</h1> <h1>机651同学间的老友相聚还有很多次,因为现有的聚会资料不全,所以不能逐一详细介绍。</h1><h3></h3><h1>尽管如此,上述每次相聚时老同学们在聚会前的殷殷期盼,在相逢时的亲密无间,在临别时的依依不舍,在分手后的绵绵思念,都足以印证老同学间的情谊至深。</h1><h1>我们五载同窗结下了一世之缘,大家的心中都是久别盼重逢。千里重逢,情缘注定……</h1> <h1><br></h1><h1>请继续观看《同学情 一世缘》纪念相册 的 第三篇:多姿多彩夕阳红<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