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叠加电码化入口电流调整

舒军

<h3>以某半自动站下行正线电码化为例予以说明,正线电码化区段分别有IIAG、1DG、7DG、9DG、17DG、IIG。其中IIAG最短,IIG最长但有补偿电容,其它道岔区段也不长。</h3> <h3>依据预叠加原理可知,IIAG、7DG、17DG在一个发码通道上, 1DG、9DG、IIG在一个通道上,那么此时的重点就应放在第二个通道上,因为IIG与1DG、9DG发送功率差异较大(区段越长电码化电流衰耗也就越大,需要提供的发吗电压也就相应越高)。图中红色部分是可以调整的元件,其它是不可以动的,因RA、RB是起短路保护作用的,出厂时一般放在中间位置大约250Ω左右,调整时尽量不要动它,况且,它是滑动变阻器,在调整时容易将内部的电阻丝弄断,故此电阻不宜调整,现场调整入口电流时一般也不需要调整它。调整第一步,测试IIG入口电流,将IIG调整电阻调至50Ω档,再下调FT1-U的III次侧输出电压,使IIG的入口电流在800-1000mA,此时同一通道(蓝色通道)的1DG、9DG入口电流可以调整电阻盒当中的电阻来调整入口电流,提高电阻盒当中的电阻值,一般也能够调整在1000mA左右。第二步,绿色通道部分,含IIAG、7DG、17DG三个区段,这几个区段相差不大,故将电阻盒的电阻放置中值,调整FT1-U的II次侧电压,使某一个区段的入口电路在1000mA左右,另两个区段就可以通过调整电阻盒的电阻值来使入口电流在1000mA。</h3> <h3>预叠加发码是前方未占用时预先发码用的,若不设计成预叠加仅占用发码的话,当列车进入下一区段时因继电器动作时间关系发码会有延迟,或因列车占用区段时分路效应不是太好时GJ未及时掉下,造成机车掉码。为什么将入口电流调整至1000mA左右呢?当列车压入前方区段,因前方区段分路效应不是太好,GJ未及时落下时,会造成相邻两个区段同时发码,且前方区段处于被轮对半短路状态,这时,发送的功率会变大,两个区段的入口电流均会大幅降低,容易造成掉码,故调整电码化入口电流时不能将电流调整的太低,靠近下限450mA或500mA,尽量调整至上限1100mA或1200mA;调整至上限也是防止隔离盒、补偿电容参数不良时能够正常发码。</h3><div>FT1-U图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