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潜阳一本堂宗祠设计图</h3> <h3>致潜阳汪氏“一本堂”宗亲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宗亲:
潜阳汪氏“一本堂”文化园(宗祠)已于2018年2月7日(即农历腊月廿二上午)举行了盛大的奠基与捐款仪式。这是汪氏“一本堂”家族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时刻,是广大族众的共同心愿与热切企盼。此时此刻,整个“一本堂”家族是一片欢欣鼓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工程,是一个宏伟浩繁的经典建筑。我们只有凝聚全族共识,举全族之力,才能办好吾族的大事。这是跨越历史时空的“一本堂”家族的标志性建筑,将彰显泱泱汪氏“一本堂”家族的大家风范与红色旗帜。
我们潜阳汪氏“一本堂”家族的先祖们,在古皖潜阳大地上辛勤耕耘,开疆拓土,繁衍兴旺发达,贤达名流辈出。先祖们在历朝历代的社会发展中,功绩卓著,涌现了一大批杰出非凡的历史人物与现代、当代人物,令他族刮目相看。
据【江南通志】、【安徽通志】【潜山通志】载,我族四世祖汪思义公就是一位震撼大明朝野的爱国爱民精英。志载明代”正统七年,六邑大旱,人相食。输粟五千石,用助赈济,有司以闻,朕用嘉之。今特勅赐“旌义坊”,表其门……,用副朝廷褒奖之意。钦哉!”续勅建“旌义坊”于县东市。
汪思义公忧国于危难之际,济民于饥迫时刻,由于汪思义公慷慨解囊,大义赈灾,使当时许多姓氏的先祖们免为饿殍。明英皇御赐“旌义坊”牌坊虽然无存,然吾祖历史功绩却永载史册,光照千秋。
潜阳汪氏“一本堂”家族实属一个充满红色基因的红色家族,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红色历史。特别是在近年代的大革命时期,吾族的先贤们,积极追随共产党,追随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不惜前赴后继,流血牺牲,用青春与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篇章。他们的代表人物是:
汪忠富,历任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八师团长、师长、红军皖南独立师师长、中共歙县道首任县委书记。
汪友道,早年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五届、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历任山东省副省长,纺织工业部部长。
汪小川,安徽岳西人,正部级,参加长征的老红军。历任东北局宣传部长,长春市第二书记,东北地质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夫人肖明抗日军政大学毕业,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新华社国内干部处处长,中宣部新闻处顾问。
汪正东,陕西柞水县人,早年参加革命,正军级,历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辽宁省军区顾问。
汪光灼,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十四师第三团政委,烈士。
汪忠荩,早年参加革命历任陕西洵阳县县长,兼国民联军第八路军总部军法官,陕西省民政厅三处处长,陕西省军事裁判处法官。
汪健群,号竹梅,1938年率领家乡儿郎105人参加由黄岩领导的新四军江北抗日纵队第十八连,历任杭州市委副书记,浙江省民政厅长。
汪正西,华东野战军某团参谋长,曾获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在山东莱阳战斗中牺牲。
汪祖富,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少将军衔。
汪学发,早年参加革命,曾任江北游击纵队中队长,曾获特级战斗英雄称号,烈士。
汪光森,现名王林,早年参加革命,全国解放后首任上海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汪光灿,曾参加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荣获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多次。
汪正勤,早年参加革命,历任兰州军区副司令人员兼参谋长,正军级。
汪忠恩,字宗泽,号润吾,岳西天堂人。是参加靖水寨暴动的老红军。历任潜山县苏维埃革命委员会主任、红三十师教导大队政委、黟县特支书记、区委书记、歙县县委书记。
汪朝举,号胜文,早年参加革命,历任浙江嘉兴地委书记,浙江省工业厅厅长。
汪光长,号其祥,曾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少校参谋。获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各一枚。转业后任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正厅级。
汪光荣,早年参加革命,潜山痘姆乡人,首任中共潜山县委书记。1931年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反动派杀害于潜山天宁寨,年仅23岁,同时遇难的共七位烈士。汪光荣烈士侄亲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将其尸体于午夜偷回家乡痘姆村安葬。2017年由安徽省档案馆核实,由省组织部、省民政厅核准,追认汪光荣为革命烈士。为告慰先烈,慰抚族人,潜山县民政局拨款3万元,为其在潜山县痘姆乡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亭。
恕有太多遗漏,欢迎提供信息。
以上史料详见【中国华汪氏通鉴】、【安徽府志】、【潜山县志】、【潜阳汪氏“一本堂”通谱】。
这鲜活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极其生动地反映出潜阳汪氏“一本堂”家族的红色基因与极其厚重的红色文化。这是我们“一本堂”家族全体族众的骄傲,也是潜山人民的骄傲。这红色的记忆,用生命与鲜血写就的红色文化,值得我们永远的珍藏与坚守、宏扬与传承,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与义务担当,先贤们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遗产,是后代裔孙们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财富之源。
这就是我们把这项工程定名为“潜阳汪氏红色文化园”的时代背景。
该项目建成后,将对社会实行全面开放,对祭奠与缅怀列祖列宗、革命先烈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对教育下一代是十分理想的红色阵地,必将激励本族后裔效法先贤榜样,在国家与人民最需要的时候慷慨以赴,敢于横刀立马,建功家国。此工程竣工将会释放出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的经典工程。
尊敬的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挖掘搜集、宏扬与传承我们“一本堂”家族的红色文化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责任担当和应尽的义务。将要开建的“一本堂”文化园(宗祠),目的就是要唤醒根植于“一本堂”家族内部的红色基因,就是对“一本堂”家族先贤精神品格的追溯与宏扬,就是要传承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博大情怀与奉献精神。
如果说建祭祀大殿是在追寻“一本堂”家族的“根”,那么建文化大殿便是塑造“一本堂”红色家族的“魂”。因此,创建潜阳汪氏“一本堂”红色文化园(宗祠)是每一个“一本堂”人都应该踊跃参与的历史责任。我们生逢其时,责无旁贷。
我们“一本堂”是一个兴旺发达的家族,裔孙散布全国各地、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各地。无论大家居住何地、从事何种行业,务农或务工,或为官经商,尽管大家职业有别和天各一方,但我们祖祖辈辈根相系,脉相通,血相融,至今不改,恒久不变。我们的根在“一本堂”,我们永远都是“一本堂”的裔孙,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所以,我们务必共同坚守着千年万年的汪氏“一本堂”,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一本堂”的红色旗帜,增光添彩。今天,我们更需要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用我们共同的心血、勤劳、智慧与勇气打造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与红色殿堂。
尊敬的各位宗亲,女士们、先生们!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吧,列祖列宗会护佑大家,全家幸福,事业发达,万事如意;“一本堂”的历史将承载着在大家的无量功德,后来的裔孙将永远崇尚你们的贤明与伟大,你们的英名将与“一本堂”一样绵久恒远!
我们一定要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毫不吝惜地捐资助建,把这一工程打造成名垂千古的经典,以告慰列祖列宗,无愧于各位族众,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阅和后代裔孙的评判。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h3><h3> 潜阳汪氏“一本堂”理事总会
2018年2月7日</h3><h3>
<br></h3> <h3>潜阳一本堂宗祠设计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