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谜一样的国度一以色列 2018年5月

兴文

<h3>  以色列,一个谜一样的国家。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以色列国因此在1948年5月14日正式宣告成立。随即第二天即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至1982年已发生了5次中东战争,这个以犹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不但生存了下来,而且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迄今为止,巴以冲突、阿以冲突始终未曾停歇。巴勒斯坦这块犹太人眼中上帝给予的"应许之地"因此也被称为"地球上最难癒合的伤口"。</h3><h3> 探访以色列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愿望,谁知道即将成行之际,美国宣布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并在以色列建国纪念日那天举行了迁址仪式,由此引发了新-轮的巴以冲突。我国外交部发布了前往以色列的旅游警示。正是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中,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以色列之旅。</h3> <h3>特拉维夫机场候机大厅。</h3> <h3>  拉宾广场是我们到访以色列的第一站。拉宾当了27年军人,参加过多次中东战争,战功卓著,出任过两届以色列总理,因主张"土地换和平"与巴勒斯坦人和解而在1995年11月4日的和平集会后在此遭犹太激进分子刺杀而死亡。这一天正是犹太教的安息日。而在此之前的1994年,拉宾与巴解组织的领导人阿拉法特一起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0多年后,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在与哈马斯的暴力冲突中落败,失去了对巴勒斯坦运动的主导权,阿拉法特也在其位于约旦河西岸、被以色列软禁的住所中去世。解决巴以冲突的一丝曙光就此暗淡下去。</h3> <h3>  以色列导游"花花"。原来是乌克兰犹太人,16岁时才随父母移居以色列,取得以色列国籍,毕业于海法大学东亚系,中文讲得很流利。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只要願意,都可迁入以色列并取得国籍。</h3> <h3>特拉维夫,以色列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以色列建国时的首都。以特拉维夫为中心的城市群是以色列最大的都会区,特拉维夫也是一个民风开放的沿海城市,所谓"祈祷在耶路撒冷,游乐在特拉维夫"。</h3> <h3>  雅法古城,迄今至少有4000多年的历史, 它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是特拉维夫的一个区。</h3> <h3>海法,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也是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海法最著名的景点是巴哈伊花园。</h3> <h3>巴哈伊花园,是巴哈伊教创始人巴孛的陵寢。它依山而建,共19层梯田,由山顶到山脚延伸近1公里,垂直高度达225米。巴哈伊教创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伊朗,巴哈伊花园是世界上第一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而与近代宗教有关的建筑群。</h3><h3> 因为只有教徒才能进入花园,我们只能在山顶远眺其概貌。</h3> <h3>阿克古城,是以色列第一处被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迄今有5000多年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的建筑主要为土耳其人在18、19世纪所建。</h3> <p>天使报喜堂,圣母玛丽亚在此受天使长报喜,她将因圣灵怀孕,所生下的即是救世主耶稣基督。巴勒斯坦地区有着世界三大天启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诸多圣地,尤其是基督教的耶稣基督出生、成长、受洗、布道、受难、复活均在此留下了遗迹。每年循此路线来朝圣的信徒络绎不绝。</p> <h3>教堂墙壁上有用100多国文字标注的场景。</h3> <h3>婚姻教堂,耶稣曾在此显示神迹。曾有户人家婚礼中间酒喝光了,路经的耶稣将水变酒送上了祝福。此地也成为诸多情侣、夫妻前来寻求祝福的圣地。</h3> <h3>八福堂,位于加利利湖北岸的高丘上,因耶稣曾在此登山训众、论"八福"而得名</h3> <h3>五饼二鱼堂。位于加利利湖畔,传说耶稣在此布道时曾用5个饼、2条鱼喂饱了5000人。</h3> <h3>教堂地面上用马赛克拼就的鱼饼图。</h3> <h3>加利利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面积166平方公里,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淡水湖。对于地处沙漠干旱地区的以色列来说,它就是生命湖。</h3> <h3>从加利利湖游船上岸经过几个"基布兹"农庄。"基布兹"在希伯莱语中意为"团体"。在农庄中财产全体所有,农庄成员"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一组织形式可能是为适应以色列建国之初大批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拥入的状况而出现的,现在随着大批年青人外出就业,虽然"基布兹"的数量有所减少,但在全国仍有100~200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以色列建国以来短短的70年里竟然有4位总理来自"基布兹",其中就有以色列建国之父、第一任总理古里安,著名的鹰派女总理梅厄等。</h3> <h3>约旦河,全长360公里,是世界上海抜最低的河,约翰在给耶稣洗礼时就向众人宣称耶酥是上帝的儿子、神的羔羊。</h3> <h3>  戈兰高地,面积1800平方公里,位于叙以边境,俯瞰加利利湖和约旦河源头,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仅60公里,这个战略要地原为叙利亚领土,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高地的三分之二即1200平方公里。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双方又在戈兰高地下的眼泪谷打了一场坦克大战,以色列又占领了几百平方公里。1974年以色列退还了上一年占领的土地,双方签署脱离接触协议,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高地上建立了缓冲地带。</h3> <h3>高地上的咖啡馆与遗存的战壕、用坦克皮做成的雕塑共同构成了独特的风景。</h3> <h3>俯瞰眼泪谷,眼前一片平和的景象。但是在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此地曾是叙以双方千辆坦克拼剌刀的残酷战场,眼泪谷也因此得名。</h3> <h3>戈兰高地上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观察哨成了游客拍照的必选背景。</h3> <h3>马萨达古城堡遗址。这是一个世界文化遗产,位于犹地亚沙漠和死海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上,地势极为险峻。它原为罗马时期希律王所建,第二圣殿时期,近千名逃亡的犹太人占领了己被废弃的城堡并构筑工事, 抵抗罗马人的进攻,坚守了3年,最后900多名犹太人烧毁城堡房屋集体自杀。马萨达精神成为犹太人的民族精神,此处也是除哭墙外另一个犹太人举行成人礼和军队举行誓师大会的地方。</h3> <h3>死海,位于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交界处。死海海拔-43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同时它又是世界上含盐量最高的湖泊,盐分为一般海水的8.6倍。死海是以色列和约旦人的休闲地,"死海漂浮"是每个旅行者都想尝试的项目。</h3> <h3>伯利恒,位于约旦河西岸,现为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建有隔离城与以色列分开,离耶路撒冷仅10公里。因为耶稣诞生地在伯利恒,因此这里是一个旅游热点地区,更是基督教徒向往的圣地。</h3> <h3>隔离墙上有丑化特朗普的涂鸦。</h3> <h3>也有期盼和平的涂鸦。</h3> <h3>2007年法塔赫在与哈马斯的暴力冲突中落败,退守约旦河西岸,实际控制了伯利恒。 近期巴以冲突主要发生在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地带,此处则相对平静。伯利恒的街区除了与以色列的城市相比稍显落后,其他并无两致。我们入关时也没有严格的边检,所以原先紧张的心情也荡然无存。</h3> <h3>圣诞教堂,耶稣诞生于此。</h3> <h3>蓝天下,近处的清真寺与远方的基督教堂相映生辉,为什么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不同的宗教就不能和平共处呢?</h3> <h3>原美国驻耶路撒冷总领馆,现在的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临时所在地。选在以色列建国纪念日正式将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是仅为宣示对以色列的支持呢,还是进而给复杂的中东局势添乱?</h3> <h3>  耶路撒冷,"世界有十分美丽,九分给了耶路撒冷;世界有十分忧愁,九分给了耶路撒冷。"这两句话描述耶路撒冷最确切不过。这里是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有犹太教的圣殿遗址和哭墙,是基督教的耶稣受难地和复活地,是伊斯兰教先知穆汗默德"夜行登霄"接受安拉训示之地。</h3><h3> 耶路撒冷全城126平方公里,由城墙围着的老城仅1平方公里,却分为4个部分,犹太区、基督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世界上没有一个城市象这个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城市那样,承载着如此多的精神象征,有着如此多的文化积淀,同时又经历过如此多的战火磨难,背负着如此多的纷爭。</h3> <h3>  圆顶清真寺,建于圣殿山上,其不远处是阿克萨清真寺。这是耶路撒冷最漂亮的建筑。但不是穆斯林只能远观,不能登上圣殿山近看。</h3> <h3>哭墙,古代犹太人第二圣殿仅剩的一段护墙,长150米,高18米,犹太教的第一圣地,是犹太人的精神归属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来此祈祷、哭诉。</h3> <h3>  不时可以看到全副戎装的以色列军人前来祈祷。</h3> <h3>  苦路,也即耶稣受难路。位于老城的穆斯林区。从耶稣身背十字架出发至受难点,按途中跌倒或停留的次数共14站。每一站都有标志。</h3> <h3>  圣墓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是耶稣最后受难复活之地,教堂有基督教的3个教会、6个教派共同管理,教堂内的每一枚钉子、每-块石头,每一个台阶归属哪个教派都清晰地记录在案。</h3> <h3>  耶路撒冷老城不同的城门对应着不同的区,雅法门周边是犹太区。</h3> <h3>  城门外是时尚高档的商业街。</h3> <h3>  大马士革门,门内即是穆斯林区。前几天我国外交部领事司专门提醒中国游客"謹慎前往大马士革门",因此我们也未过多在此停留。</h3> <h3>  大屠杀纪念馆。自2000多年前犹太人离开"上帝应许之地",散于世界各地,大部分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和伤害,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欧洲一地被屠杀的犹太人即有600万之多。纪念馆就是为了让人们牢记这段血腥的历史。</h3> <h3>  在纪念馆外的草地上有一块块牌子,是纪念在二战期间给犹太人提供过帮助的世界各国人士。</h3> <h3>  在以色列,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军人,看起来一点不严肃,还有点自由散漫。实际上,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以色列出于对国家安危的高度警戒,战争动员能力是很强的。</h3> <h3>  圣母安眠教堂。实际上圣母安葬之处在圣经上并无记载,因此这个建筑只是一个纪念堂,建于1910年。</h3> <h3>  鸡鸣教堂,该处原是大祭司的府邸,耶稣在此受审。现在的建筑为1931年重建。</h3> <h3>  主泣教堂,教堂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现在的教堂建于1953年。</h3> <h3>  万国教堂,毗邻客西马尼园。建于1919~1924年,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各国的捐赠。</h3> <h3>  在耶路撒冷期间,我们被安排住在近约旦河西岸的阿拉伯人区,时值穆斯林的斋月。傍晚,我们爬上宾馆对面的山坡,耳畔响着伊斯兰教的宣礼声,在夕阳中眺望耶路撒冷老城,有一种很平静的感觉,与我们白天了解到的历史和现状形成了某种反差,也许这种平静才是不同教派、不同民族的人们共同向往的状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