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div> 自6月下旬开始,持续暴雨袭击北川,特别是6月24日到26日,7月10日、7月15日的特强暴雨,全县大面积受灾。全县道路交通处于瘫痪状态,随处垮塌、泥石流、裂缝、漩空、水毁、落石;陈家坝镇老场村安置点被一米多深的洪水、泥石流淹埋,桂溪山洪、泥石流半夜冲进老街......全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着暴雨和洪灾的巨大威胁和侵害。</div><div> </div> <h3>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洪灾袭来,北川公安局面对艰巨考验,肩挑重担,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投入到一场无与伦比英勇的抗洪抢险战役。县局党委高度重视,县局迅速启动应急抢险救灾机制,领导全部靠前到一线指挥督导,全体民警参战投入到抗洪抢险中。在暴雨肆虐的第一时间,副县长、公安局长黄海军受县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指派,率领公安、消防等部门深入道路、灾情第一线指挥督导和抢险救灾。7月11日天不亮就出门,在老县城被洪水阻断的情况下,从景家山翻山、走路、淌水,坐工程铲车前往陈家坝镇老场村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全体民警闻警而动,第一时间响应,从半夜就开始坚守在辖区最危险的灾情前沿。</h3><div> </div> <h3>在陈家坝老场村:7月11日,持续20多小时强降暴雨,陈家坝老场村安置点100余户村民被困在1米多深的洪水中,房屋一楼已被淹没,500余名群众在楼上等待救援。凌晨4时,陈家坝派出所民警协同镇政府、部门和村干部,周围村社的群众,组成救援队涉水进入老场村紧急救援。挨家挨户敲门呼喊,首先营救老人、残疾人、病人。所长吴林、指导员白宗亮一个接一个的背出了残疾人李昌云、任先俊、王冬秀、母秀英,背出安有心脏起博器的病人成仁俊,患癌症不能行走的母大爷。一次又一次的搀老扶幼,抱了多名婴幼儿淌出洪水。凌晨6点过,救援人员听到一户人家二楼上传来呼救和哭喊声,循着声音淌着深水,救援人员推着木筏到了楼下,并用力推开了卷帘门。家里只有两名妇女熊绍蓉和她的媳妇,一个7岁的孙子和一个2个月大的孙子,一家人在二楼上哭泣。救援人员安慰着,并提醒必须捎带的物品,帮助收拾,搀扶着下楼,所长吴林抱起2个月大的婴儿。在洪水中,救援人员用木筏推着两名妇女和小男孩,吴所长怀抱着婴儿,淌着齐腰深的洪水一步一步走出危险区。直到下午16时许,救援人员淋着大雨在洪水中泡了12个小时,终于将安置点500余名群众全部安全撤离、转移到了陈家坝小学临时安置。</h3><div> </div> <h3>7月15日13时许,正在老场村清淤、恢复家园的母大姐突发急病,腹痛难忍,在家里打着滚的哭叫。由于持续暴雨,洪水又超过警戒位,威胁着老场村安置点群众的安全,正在此执行安全预警、群众疏散的派出所长吴林、指导员白宗亮赶到母大姐家。民警和医生商量,必须马上送病人去医院。前往仅几里之遥的陈家坝乡,中间隔着一条被洪水冲毁,堆积着如高山的沙石、泥石流和淤泥,无法前往。民警又联系前往50多公里外的北川新县城,得知沿路有落石、泥石流,但勉强可以可以通行。在一个医生,一个群众的陪同下,民警冒着大雨、四处流淌的泥水一路前往县城。边走边询问路况,当走到曲山镇邓家时,得知老县城突发了大的泥石流已完全中断无法通行。民警又调转车头回陈家坝。唯一的办法是人力抬着病人翻越雷家沟前往陈家坝乡了。翻越雷家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和困难。雷家沟全是山上冲下的泥石流的堆积山,最高处达几十米,松垮、流动、积水,人一踩上去很容易陷进去,更担心的是在暴雨中山上再冲出泥石流,后果将不敢想象。4名民警和2名村民一起抬着担架,艰难的攀爬、淌过泥浆,迈过坡坎、悬崖,几次几乎跌倒、摔下,但是民警们都稳稳当当的举起担架。仅用了5分钟,民警们已奔跑的速度将病人送过了雷家沟,送上了等在另一端的救护车。</h3><div> </div> <h3>救援急重病人翻越雷家沟</h3> <h3>老场村遭遇重灾后,一直处于暴雨、山洪、泥石流的持续威胁,公安局巡特警大队10名民警一刻不离的昼夜坚守。监测隐患、险情,巡查、守护村民的房屋及财产,维护机械施工的秩序和灾区良好的治安、交通秩序,和村民们一起清理淤泥、乱石和洪水,帮助特别严重的危险户搬迁、转移。</h3><div> </div> <h3>在白坭乡:7月15日13时许,69岁的甘大爷被泥石流冲走了。白坭派出所、乡政府、部门、村干部和群众第一时间赶到出事地点--漩金路“竹坪子”段,救援人员顺着旁边的山坡冲下河道,沿着波涛滚滚的金凤河搜寻,半个多小时后在河边找到老人,冒着瓢泼大雨,从陡峭、稀滑的竹林中向上攀爬,救援人员背、抬、抱、拉,齐心协力,半个多小时后,终于将受害人营救上了公路,送进等待在那里的急救车。</h3><div> </div> <h3>营救69岁甘大爷</h3> <h3>在贯岭乡:7月1日下午18时许,公安局贯岭派出所民警丁超带着辅警巩应海在辖区道路上巡查灾情,在垭都路水埝村一组段时,发现一处拐弯悬岩处不断有零星碎石垮落,民警细致查看,发现山体松垮、有一处裂痕,存在重大隐患。民警迅速在山体两端拉起警戒线进行交通管制,疏散、劝返两端40余名群众和几十辆车,退出到300米外的安全地段。并向公安局、乡政府和交通局报告。民警和第一时间赶到的政府干部在两端执勤守护、观测。在管制后的10分钟左右,山体开始出现不间断的小型垮塌,7点40左右,大面积山体、巨石倾泄而下。据交通部门初步估算,垮塌山体达5千余方。民警细致观测、果断管制和疏散处置,预防和避免了一起重大危险。</h3><div> </div> <h3>在桂溪乡:7月11日凌晨2时许,泥石流和山洪冲入桂溪镇老街上,部门居民的房屋基脚被悬空,泥水漫进一楼,桂溪派出所和交警中队民警和政府干部、部门人员通夜坚守,疏散群众,指挥救援,挖掘、排通沙石和洪水,设置警戒带。民警当天坚守在街道和九环线13个小时未曾合眼。</h3><div> </div> <h3>漩坪乡: 7月12日上午,漩坪乡杨柳村的通讯终于通了,公安局副局长杨桦赶紧联系村上了解灾情。得知二、三组安置点冲入泥石流,10多户群众家受灾,财物受损,生活物质紧缺。村上外出的道路四处塌方、泥石流埯埋,村民出行非常困难。民警们忙着到市场采买猪肉、蔬菜、粮油、,并捐出自己家里的衣服、鞋子,在民政部门去申请领取棉被、床单,并驱车送往村上。由于暴雨后道路隐患重重,多处中断,民警们迂回曲折,绕山路、走小路,在泥石流中推车、搬石头,终于将车开到堰塞湖大桥头。村上的村民救援队又从村上下山,过垮湖大桥来背救灾物质回村上。</h3><div> </div> <h3>在交通管理一线:暴雨袭击,国道347线(省道302线)北川段、北松路、老县城地震遗址路段、省道105线全线随处山体塌方、泥石流,路基塌陷,漫水,村道大面积损毁。交警大队民警第一时间采取有力措施投入抗洪抢险。全警上路,开启24小时勤务模式,巡逻指挥、排查检查,设置警示标志,远端分流、劝返,值守在最危险、最突出的隐患点段,适时收集最新路况,第一时间向外发布。26日凌晨6时许,北松路麂子坪发生大规模泥石流道路中断,禹里交警中队指导员范刚带领民、辅警,暴雨中在受灾路段一站就是10个小时。26日19时许,桂溪交警中队指导员付成贤带民警在省道205(九环线)线巡查,发现平北交界路段发生泥石流,掩埋了半幅道路,且路旁的树木倒塌砸垮了电缆线横在马路中间,过往的车辆滞留两端排成了“长龙”。民警进行两端管制疏导,付成贤用树枝将电缆高举过头顶,滞留车辆依次通过。因货车无法从托举的电缆下通过。民警又爬上泥泞的山坡,将电缆绑在山坡的树上,再将电缆举起。民警举着电缆30多分钟,直到电力维修到达。</h3><div> </div> <h3>在灾难面前,公安民警发扬了大无畏的精神,也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26日上午7时左右,青片派出所民警涂霄驾车巡逻时,就在车前方10米处山体“轰然”塌方,仅差一秒的距离人车就被砸中。7月10日清晨6时许,小坝派出所长张尧、指导员赖瑶前往北松路白露坪段巡查、实施交通管制,当警车行到“鬼头溪”处,从山上滚下千斤重的巨石,仅差一步就砸在了警车上。泥石流、滚石、悬空等险情随时都在一线抗洪抢险的民警身边发生。</h3><div> 北川的灾情和抗洪抢险工作受到了全国的关注,在半个多月时间,北川公安局5条新闻、信息在央视一频道、二频道、13频道“晚间新闻”“财经频道”“朝闻天下”等栏目播出。新京报、四川新闻、成都商报等全国、省市多家媒体、电视台、网站推送、报道。“平安北川”多条微博被“中国警察网”“央视新闻”“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中央气象台”“四川公安”等大力推转,几个小时就达到几十万的点击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