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自驾游山西之四)</p> <h3> <b>早就听说山西有许多著名的大院,其中最大的王家大院位于离平遥古城50多公里处的灵石县静升镇,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时100多年修建而成。</b></h3><h3> 王家大院共有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约4.5万平方米左右,是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也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景区。</h3>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王家大院东堡门,现为景区入口处。东堡门保存完好、高大坚固,共分三层,高度14米。<b>门楼上巨幅石雕匾额“寅宾”二字,意为恭恭敬敬迎候日出,并引申出“恭敬地迎接嘉宾”之意。</b></p> <h3> 王家大院分高家崖和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分别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和嘉庆元年(1796年)。<b>王家大院面积是乔家大院的4倍,气势恢宏,层楼叠院,是我国古代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被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称为“华夏民居第一宅”,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b></h3> <h3> 王家大院里的每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院内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h3> <h3> 高家崖建筑群是王家第十七代后人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共同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十六年(1811年),面积19572平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h3><h3> <b>由于兄弟俩均为朝廷官员,房屋建筑十分讲究和精良,主体建筑严格按封建等级制度建造,装饰上以砖、木、石三雕为主,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b></h3> <h3> 高家崖建筑群主院乐善堂(即敦厚宅)是王汝聪的住宅区。王汝聪的官职是刑部山东司郎中,官衔为正五品。乐善堂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h3><h3> 高家崖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如果仔细端详这高大的门楼,就可以初步领略王家大院精湛的砖雕、木雕、石雕技艺魅力了!</h3> <h3> 敬业堂(即凝瑞居)为弟弟王汝成一家人的住宅区。王汝成的官职是布政司理部,官衔为正四品。因官职比哥哥高,故其宅门的面宽比哥哥家的要大,但作为弟弟,其宅门楼却比哥哥家的低。</h3><h3> 除此之外,凝瑞居与乐善堂的建筑格局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在局部的建筑和装饰细节上有些许差别。</h3> <h3> 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h3> <p class="ql-block"> 王家大院目前已开放的有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虽然还不到总面积的一半,但因院落多且面积也不小,所以来此参观的亲朋好友们最好是请一位导游,以便了解每幢建筑,每块雕刻背后的故事,否则就会走马观花,越看越无聊了,因为这些院落长得都十分相像!</p> <h3> 王家大院的建筑结构多采用前院为木结构建筑,后院为两层窑楼,底层为前檐穿廊的窑洞,二层为梁柱式木结构房屋,构成了梁柱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且结构附件装饰绚丽、精致。如各种形式、多姿多彩、做工极佳的木雕、砖雕、石雕等,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h3> <p class="ql-block"> 每座院落都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处可见的精美的三雕艺术!</p> <h3> “澡身浴德”四字的出处是西汉《礼记·儒行》,意为洁身自好,加强德行磨炼,使身心保持纯洁,出污泥而不染。</h3> <h3> <b>后人对王家大院的建筑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其具有“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b></h3> <h3> 红门堡建筑群位于高家崖建筑群的西部,两组建筑群东西对峙,之间以桥相连,为两个即独立又相互连接的院落。 红门堡建筑群较高家崖规模更大、年代更早,雕刻的纤巧繁复虽不及高家崖,但质朴内敛,规划统一。</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竣工,前后经历了54年,总面积25000平方米,大小院落88座,各具特色,无一雷同。</font></h3> <h3> 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共分四甲(甲意为豪华住宅),甲与甲之间的横向通道与中间的纵向干道形成了一个很规整的“王”字。</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条长长的纵向干道,就是“王"字的竖笔,与中间和上下的横向巷道构成了“王”字的完整结构。站在堡墙上可以清楚地观赏到王家大院的“王"字。</span></p> <h3> 红门堡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层层递进,这种建筑方式非常有利于采光和排水。冬天,背后的高山可以遮挡寒冷的西北风,夏天,则开怀迎纳东南季风带来的凉爽。堡子四周有沟壑纵横,防御性也很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h3> <h3> 红门堡南堡门分为上下两层,双拱双门形式,层层设防,十分坚固。门匾上的“恒贞”两字意为永久保持正道。</h3> <h3> 目前红门堡建筑群是以馆中馆的形式开放,设有“中华王氏博物馆”,力群美术馆,牛文美术馆、胡正文学馆等。</h3> <h3><font color="#010101"> 红门堡堡墙四周连通,长638米,专供家丁在上面巡逻、打更,最高处距地面32米。来此游览的亲朋好友们一定要到堡墙上走一圈,否则就无法欣赏到红门堡的全貌!</font></h3> <h3> 顶甲建筑为前园后院布局,前面四座花园相互沟通,连环紧套,后院均为二层建筑。这种与众不同的空中花园风格,夏日清爽凉快,冬日无酷寒之感。主人茶余饭后可在此观景赏花,布棋对弈。后院环境幽雅,是主人著书立说的好地方。</h3> <h3><b>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即木雕、砖雕、石雕,是大院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有专家称: 王家大院 “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吉祥花草、祥云蟒龙、琴棋书画等艺术图案,不仅赏心悦目,更表露了主人追求富贵祥和、尊儒治家的理念。</b></h3> <h3> 木雕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的木结构部分,即所谓雕梁画栋,并主要分布在门楣、花窗、檐口、梁柱头和斗拱之处。雕刻技术涵盖了浮雕、镂雕、透雕、彩绘等手法,内容有花卉、人物、鸟兽、仙果、祥云等等,雕刻工艺精湛,画面层次分明,线条明快流畅,表现场景生动。<b>从工艺上烘托建筑之精美,从功能上祈求福寿吉祥。</b></h3> <h3> 据考证,中国的木雕技艺虽然明朝中叶才由宫殿、庙宇经改造后引入民居,但由于此时正是晋商崛起之际,因此,这一技艺很快就被热衷于在故里起房筑院、大兴土木的山西商人大量采用。</h3> <h3> 除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梅兰竹菊雕刻外,许多地方的门窗,尤其是专供男孩子们读书的庭院中的窗子,都雕成简洁古朴的书本或折扇的形状,表达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文化追求。</h3> <h3> 到晋商鼎盛的清代,木雕艺术在晋商宅院中也越来越精,题材各异的图案展现于挂落、窗棂、帘架、隔扇、垂花门、梁枋等部件之上,且样样雕造自如,寓意深刻。 </h3> <h3> “三雕”中的砖雕多以砖块雕镂或模型烧制制作,常见于屋脊、望兽和房顶边沿上的瓦当。它们图案不同,寓意不同,为整体建筑增加了一定的美感。</h3><h3> 王家大院屋脊上具有代表性的望兽砖雕均为张口兽,有别于一些纯商贾人屋顶上的闭口兽。据说是因为王家居官者较多,惯于望风畅言,自然和时时处处在内心里算计金钱得失的商人不同,也表明了王家人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h3> <h3> 上图为高家崖乐善堂(敦厚宅)门前的大型砖雕照壁,中心是狮子滚绣球,大小三头狮子,嬉戏相乐,栩栩如生,俗语的“狮子滚绣球,好事不断头”就是它的寓意。</h3><h3> 照壁顶部雕有道家人物,背面为四季花卉,再配以公鸡、鸳鸯、鹌鹑、喜鹊,则以谐音喻企盼,寓意为“功名富贵”、“鸳鸯贵子”、“安居乐业”、“喜上眉梢”。人们对祥和与幸福的美好追求尽在其中。</h3> 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以石雕最为丰富,如<span style="font-size: 17px;">精美石雕构成的台阶扶手。</span> <h3>精美的门墩石雕。</h3> <h3> 石雕狮子在王家大院里更是多的数不清,体态迥异、面貌千姿。台阶侧面栩栩如生的瑞兽--狮子滚绣球</h3> <h3> 王家大院几乎所有的宅门前都有一对你望着我、我望着你、朝夕相伴且又朝夕无语的守门狮。</h3> <h3> 还有一些石雕则是采用中国谐音来寓意美好祈盼。如展翅的蝙蝠代表“洪福齐天”;蝙蝠与祥云寓意“福祥双至”;松树下面仙鹤展翅寓意“长寿”;南瓜代表家中“生得男子”;柿子寓意“事事如意”;猴子背上爬了只猴子寓意“辈辈封侯”;大狮子和小狮子组合在一块是“太师少师”;锦缎寓意“锦绣前程”;草龙石雕为“镇宅避邪”之物。</h3> <h3> <b>竹林书院雕有竹子的石门框,可称得上是国内石刻艺术的极品,形象突出,富有哲理。它用四块大青石构成,底部图形是寿石盘根,两侧雕刻的竹子寓意节节拔高,顶部枝叶交错相绕喜鹊报喜,寄予后代深刻的学习道理和美好愿望,加上竹节上雕刻的古代文人特别喜爱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又为书院增添了一份文化气息。</b></h3><h3> 遗憾的是,因距离关系,手机无法拍出全景画面!</h3> <h3> 德馨居内的石雕照壁,雕刻的是渔樵耕读四逸图,图的上下还雕有葫芦、团扇、宝剑、阴阳板等器物,暗指八仙。古人认为渔樵耕读是人生最安逸快乐的四件事,所以称四逸。</h3><h3> 图中砍柴樵夫谈笑风生,打渔长者耐心等待,读书少年专心致志,耕地老丈一丝不苟,反映了农耕社会中最安逸的生活方式。看后不知您是否能找出这些人物来?</h3> <h3> 王家大院敬业堂(凝瑞居)后院正窑和厢窑有10 块墙基石,每块上面都雕刻有精美的图案,既是导游解说的重点,也是游人的围观处。此图为《飞马报喜图》,据说是报仕途高中之喜。</h3> <h3> 《仙鸡送子图》。仙鸡昂头挺胸,双腿直立,孔雀般的翎毛在尾巴处弯曲成圆弧形,背上有一憨态可掬的小童子,手执如意,深深寄托着背后老婆婆希望儿媳妇早生贵子的心愿。</h3><h3> 仙鸡送子取自民间传说,古人认为在清晨公鸡报晓时分出生的婴儿则前途无量。由于鸡鸣与日出、光明密切相联,鸡又有象征一切生命开始之意。<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江革行佣供母图》。这是诸图里最有深意的,它讲的是二十四孝里汉代的江革与母亲遇盗被追杀,因江革孝心感天,母子性命得以保全的事情。</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b>此图的奇特之处在于石刻的不凡之处。由于石材统一的要求,直径不宜于描绘追逃,设计者巧妙地利用了矩形的斜线对角径,左下角是负母仓皇急走的孝子,右上角是来势凶猛紧追不舍的执刀强盗,乱石与强力扭曲的大树将空间逼窄,只余一条细路,让人深感母子二人命悬一线。</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作为补景的动物,梢头双雀,林间惊鹿,神态紧张地注视着这一幕。在雕工上,人物处理传神,身形线条有力,从这些方面言,称其为石雕代表作实不为过。</font></h3> <h3> 《五子夺魁图》。图中有的高举灯,谐音“登”,有的双手擎戟,谐音“级”,有的紧握如意,象征心想事成,有的手持头盔,盔和“魁”同音,象征高中状元之意。由此反映了王家对后代教育的重视。 </h3> <h3> 《麒麟送子图》。麒麟送子是我国古代祈子的一种,传说麒麟是仁兽,是吉祥的象征,能为人们带来子嗣。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孔子诞生之前,有麒麟吐玉书于其家院,这个典故成为“麒麟送子”的来源。</h3> <h3> 《指日高升图》。图中踌躇满志的小官僚手扶玉带指点苍天,一前一后的衙役略低于主,后面老者高举官伞象征着隆重的仪仗,前方年轻人牵来健马以示上任启程。</h3><h3> 即便简单二仆,神情也有迥然的相异。老者眉宇口角间稍显讥讽,或者他看惯了这类人的上下去留;年轻人一脸恭敬卑微,小心侍候,以图提携。不过这幅在今天使人发笑的石刻,过去却是充满了励志效果,让王家子孙每每看到,血脉贲张。</h3> <h3> 《海马流云图》。此图的特点是,海面上奔跑的骏马呈左高右低的下倾状, 配景的山峦、古松、浮云等依然平行排列,这样既突出了画面的运动感,也不使人因看多了平行构图而产生单调冗沉之味。由此可见制作者的用心良苦啊!</h3> <h3> 《唐夫人乳姑奉亲图》。前景为手持拨浪鼓牵引小儿的侍女,后景是剥乳喂亲的唐夫人,台阶上是食鸟之猫。据说,此图最为高明的是小儿造型的设计,在三个成年人庄重略显得滞缓的气蕴衬托下,小儿身躯呈现的s形的设计,令全部画面一下子有了生机,可以称得上石雕艺术的杰作。</h3> <p class="ql-block"><b>观后感:</b></p><p class="ql-block"><b> 一是深深地为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严格的建筑布局、精美绝伦的三雕艺术所惊叹!这里的建筑不但记录了王家几代人的生活,也折射出静升王氏祖先的家园文化。这种因地制宜、遵从礼法,以家庭为单元,以家族为群落的堡子是晋中乃至山西古民居的代表。这样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堪称北方民居建筑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无愧于那句广为流传的口碑“王家归来不看院”。</b></p><p class="ql-block"><b> 二是虽然王家大院很大,但如今院子里已见不到一个王家的子孙后代,所有房间钥匙都掌管在与王家毫无血缘关系的外姓人手中!这样的结果肯定是王家大院创建者们始料未及的事情!这样的结果也再次证明,一切财富均为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走!少了不够用,多了用不完,够用就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欣赏!</p><p class="ql-block">注:本篇图片除红门堡的俯瞰图下载自网络外,其余均为手机拍摄,篇中部分文字资料查自网上。</p> <h3>群友评语选登附后致谢并与大家分享:</h3><h3> 海南邻居张老师看后写到:走一趟王家大院累的腰酸腿疼还没转全,太大了!古建筑还是真美精緻,纯粹是一座城堡。保尔整理的真好,丰富的知识更完美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