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 当我们6.11中欧旅行团一行33人 ,来到德累斯顿这块残壁时。不会意识到我们正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圣母大教堂断垣残壁纪念碑前。 </h1><h1> 于是库尔特.冯内古特这个陌生的名字,被大书从千万本讲述二次大战的故纸堆里寻找出来。</h1><h1> 库尔特.冯内古特加入美国106步兵团,二战时1944年冬在德国被俘虏。关押在德累斯顿俘虏营。</h1><h1> 1945年2月13日开始,美英联合对德累斯顿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强烈的大轰炸。几天里共计投下了约八千吨高爆烈性炸药和燃烧弹。(相当于一颗万吨级原子弹当量)</h1><h1> 轰炸结束后 ,俘虏营仅剩七个活人,普通百姓伤亡不计其数。库尔特.冯内古特侥幸活了下来。他是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美英联合轰炸德累斯顿的美国人。后来他写下了著名的反战小说“第五屠宰场”。</h1><h1> 这张照片里烧焦的残壁是德累斯顿著名的圣母教堂被炸后剩下最大的一块废墟。用来作为纪念碑。仔细看残壁中央有一朵小红花。</h1><h3> 🏠🏦🏠🏦🏠🏦🏠🏦🏠🏦🏠</h3><h1><br></h1><h1><br></h1> <h1> 德累斯顿原来是欧洲的一颗艺术明珠。是古代萨克森王国的首都。</h1><h1> 古老的巴洛克建筑比比皆是。圣母教堂,茨温格宫殿,德国森伯国家歌剧院等历史建筑在大轰炸中全部毁于一旦。</h1><h1> 百姓的伤亡很难统计,因为当时在德累斯顿有几十万难民。德国又是战败国,没有机构来认真统计死亡人数。(大约在三万五到十三万之间)</h1><h1> 这块残剩的纪念墙是圣母教堂废墟里最大的一块。被燃烧弹烧成一片漆黑。</h1><h1> 战后西方对德累斯顿大轰炸也是评论不一,有人认为这是战争罪行,有人说仅仅是战争过度等等。没有结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h1><h1> 我走到纪念碑前,忽然天空乌云密布,气氛压抑,好像是千万个亡灵在低声哀嚎...。</h1><h1> </h1><h1> 🏰🌠🏰🌠🏰🌠🏰🌠🏰</h1> <h1> 每天都有上了年纪的德国人,从世界各地到德累斯顿大轰炸纪念碑,来缅怀二战中死去的亲人...。</h1><h1> 大书站在纪念碑前,看到上面有一朵小红花在风中瑟瑟发抖。心情难以平复。现在世界上战争时刻还在发生着...。祈祷和平...。</h1><h1> 大书认为:《世界上没有好的战争,世界上也没有坏的和平》。</h1><h1> 🙏🙏🙏🙏🙏🙏🙏🙏</h1> <h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德累斯顿的人民,面对一片废墟。没有气馁。就开始家园重建的艰苦工作。但是圣母大教堂的工作量实在太大。直到1995年开始动工。</h1><h1> 下图就是重建的圣母大教堂,当时德国人民把废墟里面石头整理出来。走近看有些墙面石块呈焦黑色,就是废墟石块。最大的那块就作为前文介绍的纪念碑。</h1><h1> 然后按圣母教堂保留下来的图纸,尽量用原来的残砖旧瓦重建了这个圣母大教堂。</h1><h1> 🕍⛪️🕍⛪️🕍⛪️🕍⛪️🕍</h1> <h1> 圣母大教堂前面是马丁.路德塑像。马丁.路德是德国人,是天主教改革派领导人。</h1><h1> 在1517年到1546年,他发动了一场宗教革命。席卷整个西欧,结束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h1><h1> 🗽🏟🗽🏟🗽🏟🗽🏟🗽</h1> <h1> 花样姐姐在圣母大教堂和马丁.路德雕像前留下了靓照。</h1><h1> 对当时德国人民修复家园的精神表示衷心的敬佩!</h1><h1> 🙋🙏🙋🙏🙋🙏🙋🙏🙋</h1> <h1> 广场上各种气功师,音乐家,艺术家随处可见。这里拍摄的是气功僧人表演的掌上凌波微步。</h1><h1> 旁边有个拉手风琴的女音乐家边演奏贝多芬的《德国舞曲》,还一边纳闷这两位僧人的掌上气功咋就那么厉害呢?</h1><h3> 🙋👣🙋👣🙋👣🙋👣🙋👣🙋</h3> <h1> 我们来到德累斯顿三大景点之一,茨温格宫殿正门~王冠门。</h1><h1> 宫门口依稀可见三位团友。</h1> <h1> 这是德累斯顿历史上三大建筑之一的~茨温格宫殿。</h1><h1> 全部是巴洛克式的经典建筑。当然这也是全部重建的茨温格宫。</h1><h1> 在1709年奥古斯特时代建成。 这是正门又叫“王冠门”。你看它的门楼外型像不像金色的王冠呢?</h1><h1> 原来这里是茨温格公园,建成宫殿后就命名为“茨温格宫”。</h1><h3> 👑💍👑💍👑💍👑💍👑💍👑</h3> <h1> “王冠门”顶部特写。因为拍全景看上去太小,不清楚。</h1><h1> 这张特写照片可以看出王冠门顶上是鎏金王冠,其样式就是奥古斯特二世登基波兰王时头上带的王冠。</h1><h1> 下面第二层是四头鎏金雄鹰展翅待飞。雄鹰是古代波兰的象征。(现在也是)</h1><h1> 整体上用深墨绿色配黄金色,显得隆重而又高贵,富丽而不庸俗。乃十八世纪宫廷建筑之典范。</h1><h3> 👑🎓👑🎓👑🎓👑🎓👑🎓👑</h3> <h1> 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出生地德累斯顿。1694年~1733年在位。</h1><h1> 他进行了近四十年的宫廷革新。本篇介绍的茨温格宫,森伯歌剧院。和城市里大部分巴洛克建筑。都是在奥古斯特二世时代建造成的。</h1><h1> 除了建筑,还有仿制中国瓷器更是欧洲陶瓷史上重要的事件。当时中国瓷器被誉为“白色黄金”。在德累斯顿仿制成功后。奥古斯特二世为了防止制作工艺泄密,就把窑厂迁到二十公里外的小镇梅森。从此就用产地命名叫“”梅森瓷器”。(后面还有介绍)</h1><h1> 在他的统治的年代里欧洲瓷器终于面世了,从此以后欧洲风格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地位。</h1><h1> 他还请了著名的建筑家和画家,把德累斯顿的城市改造成巴洛克式风貌。</h1><h1> 在1719年建成森伯歌剧院,请了著名的乐队长年驻院演出。轰动欧洲。</h1><h1> 就这样德累斯顿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h1><h3> 👑🎩👑🎩👑🎩👑🎩👑🎩👑</h3> <h1> 请看从东北侧门进入茨温格宫的巴洛克建筑。屋顶上每根柱子上都有雕塑,绕整个宫殿一圈。所有墙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雕塑。洋洋大观,看不过来呀!</h1><h3> 🎭🏵🎭🏵🎭🏵🎭🏵🎭🏵🎭</h3> <h1> 巴洛克艺术风格: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上半叶。从意大利首先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逐步风靡整个欧洲。</h1><h1> 特点是奢华夸饰,大气宏伟。富丽堂皇,富于动感。是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最漂亮的艺术形式。</h1><h1> 在这之前的文艺复兴被称为“古典主义”风格。</h1><h1> 那么巴洛克可以被称为“浪漫主义”风格。</h1><h1> 走在德累斯顿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到巴洛克建筑和雕塑。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h1><h3> 🎉🗿🎉🗿🎉🗿🎉🗿🎉🗿🎉</h3> <h1> 可惜的是宫殿后面的建筑破坏了宫殿的整体美观。</h1><h1> 如果没有宫门后面两边的建筑。那么在蓝天白云下面茨温格宫殿会是多么美丽壮观啊!</h1><h3> 🌈🏙🌈🏙🌈🏙🌈🏙🌈🏙🌈</h3> <h1> 仅仅是拍了宫殿一个角落,数一数就有将近十几个人像雕塑。可以想见整个茨温格宫几千个雕塑,这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h1> <h1> 美轮美奂的巴洛克建筑,四处布置着美丽的喷泉,还有广阔的绿茵草坪。</h1><h1> 花样姐姐感到有点看不过来呀!</h1><h3> 🛣🏕🛣🏕🛣🏕🛣🏕🛣🏕🛣</h3> <h1> 森伯歌剧院建于1871年,到1878年方建成。用了建筑师森伯的名字命名的。它的外观是文艺复兴风格,显得古典而又高雅。</h1><h1> 内部音响效果更是十九世纪数第一。引来欧洲各著名的乐队来演出瓦格纳和施特劳斯的曲目。所以德累斯顿被称为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可不是虚名哦!</h1><h1> 文艺复兴风格:是在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流行的艺术形式。</h1><h1> 发源地是意大利,最典型的城市建筑是在“佛罗伦萨”。它排斥哥特式的风格,有新古典主义的倾向,比如有秩序和严格比例,复活了古希腊的柱型结构。有严谨的外立面以及平面构图。 </h1><h1> 回想起在华沙,我们住的喜来登酒店右面一百米的“亚历山大教堂”就是文艺复兴的建筑风格。</h1><h3> 🎢🏗🎢🏗🎢🏗🎢🏗🎢🏗🎢</h3> <h1> 在这里插入华沙的“亚历山大”教堂,就在我们住的喜来登酒店右边一百米的广场上。这是一个天主教的教堂。是新古典主义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h1><h1> (波兰.六月十二日华沙街景回放)</h1><h3> 🏛🕌🏛🕌🏛🕌🏛🕌🏛🕌🏛</h3> <h1> 布吕尔平台其重要位置相当于上海的外滩。在平台上可以观赏易北河两岸的风光。这个平台建成于十六世纪中叶。当时被称为“欧洲的阳台”</h1><h1> 与上海外滩有所不同的是平台沿易北河边上有许多露天餐厅,咖啡馆和酒吧。游客可以凭水临风边享受美食,一边欣赏易北河风光。 </h1><h3> 🍺☕️🍺☕️🍺☕️🍺☕️🍺☕️🍺</h3> <h1> 易北河边码头旁停靠着漂亮的游船。布吕尔平台上坐满了外国吃货。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吃着美味佳肴,大杯喝着巴伐利亚黑啤。欣赏着蜿蜒的易北河风光。看看河边的古老雕塑和巴洛克建筑。那种感觉就一个字“爽!”。</h1><p class="ql-block"> 🍷🍻🍷🍻🍷🍻🍷🍻🍷🍻🍷</p> <h1> 布吕尔平台旁边的名人雕像以及巴洛克风貌的小别墅阳台倒也相看两不厌。三百年前艺术沉淀在眼前。</h1><h3> 🛍🎐🛍🎐🛍🎐🛍🎐🛍🎐🛍</h3> <h1> 易北河在历史上非常有名。1945年4月25日,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地一支美军侦查分队邂逅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实现了二次大战东西两方面军队的大会师。发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信号!</h1><p class="ql-block"><br></p> <h1> 这就是美军和苏军在易北河握手会师的真实照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重要的照片之一。(网上采集)</h1><h3> 📸⌚️📸⌚️📸⌚️📸⌚️📸⌚️📸</h3> <h1> 下图是易北河上的奥古斯特大桥。它连接着老城区和新城区。我们的位置在老城区的布吕尔平台。</h1><h1> 易北河旁码头上停靠着漂亮的德国游轮。一到晚上游客满仓,船内歌舞升平,岸上美丽的德累斯顿在夜幕下更显得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水波粼粼倒映巴洛克古建筑相得益彰。</h1><h1> 人生如此,当不虚此行呵</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h1> <h1> 走下布吕尔平台,来到一条步行小巷。著名的老街“闵茨巷”。</h1><h1> 露天餐厅,街边咖啡馆,酒吧列队成行。绿树遮荫,鲜花点缀。<br></h1><h1> 可惜只是路过。若下回有机会再来,定要坐下来喝两盅红酒,来一个德国🇩🇪猪肘啃啃喔!</h1><h3> 🐷🐔🐷🐔🐷🐔🐷🐔🐷🐔🐷:</h3> <h1> 在布吕尔平台上看了半天歪果仁喝酒,吃西餐。我的肚子咕咕叫起来了。</h1><h1> 好在团队里有吃客介绍说是附近有一家餐馆还是不错的。</h1><h1> 于是我们就来到索菲凯勒餐馆 ,这是建在索菲教堂地下室仿中世纪的餐馆。不过在街面上也有餐台,随客人喜好。</h1><h1> 看看门面很小是吧!嘿,下面可是别有洞天呀。</h1><h1> 列位看官请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哦!</h1><h1> 这可是三百年前最著名的餐馆呀。没有之一。为什么呢?待大书在后面慢慢叙来吧!</h1> <h1> 这是通往地下的旋转铁梯,墙上面壁画是描述该餐馆三百年前,曾经的辉煌。多少达官贵人都光临索菲餐馆,在地下餐馆喝酒跳舞。这是索菲餐馆的荣光!</h1><h1> 下面是一口古井,见证着索菲教堂和索菲餐馆几百年沧桑历史。</h1><h3> 🍖🍞🍖🍞🍖🍞🍖🍞🍖🍞🍖</h3> <h1> 这是地下三层的餐馆大堂,古色古香到处都是中世纪元素。</h1><h1> 餐馆大堂又分三层。最下面是供团体进餐的长方形餐桌。</h1><h1> 大堂的四周有木制扶梯通向二层和三层。同时可容纳百十个人进餐,晚上底层还有德国民族歌舞表演。</h1> <h1> 地下餐馆的一角,是带遮阳棚的大圆桌,早早的里面已经坐满吃客了。</h1><h1> 我们团队有一部分朋友在地下餐馆大堂用餐。不知他们坐在那里,请告诉我呗😄。</h1> <h1> 餐馆大堂第二层还有通道,通向各处小型地下包厢。请看这是其中一处隐秘包厢。</h1><h1> 灯光幽雅,布置高雅,情怀典雅。想不想?到索菲餐馆地下包厢去喝点德国黑啤,尝尝德国🇩🇪猪肘?体会一下复古中世纪的“三雅情怀”呢?</h1><h3> 🎂🍫🎂🍫🎂🍫🎂🍫🎂🍫🎂</h3> <h1> 这个中世纪的旋转餐台,真的特别有意思。悬挂式餐椅像秋千吊在空中。</h1><h1> 想吃对面的菜肴不是转台面,而是转动全部秋千,大家一起旋转换位。桌上中央有两个跳舞的木偶,桌子后面还有人在用餐呢!</h1><h1> 怎么样?古代德国人有点创意吧!</h1><h3> 🏄🏻🎪🏄🏻🎪🏄🏻🏄🏻🎪🏄🏻🎪🏄🏻🎪🏄🏻</h3><h3> </h3> <h1> 这一间在大堂最高处,是供重要人物密谈,幽会的小餐厅。同时可以透过门帷缝隙看到大堂里的全景。布置的高雅幽暗,是一些不便露面的重要人物喝酒的好去处。</h1><h3> 🍗🍯🍗🍯🍗🍯🍗🍯🍗🍯🍗</h3> <h1> 前面大书说:索菲餐馆是三百年前德累斯顿最著名的餐馆,没有之一。且菜肴也是最好吃的德国美味。</h1><h1> 肯定有人不以为然,觉得大书在说大话。让我们回到地面上索菲餐馆来瞧瞧。</h1><h1> 其实是有根据的,请仔细看下面照片背景里。有一道宫门,里面隐约可见宫殿一角。这是茨温格宫的一个东北侧门。</h1><h1> 历史记载三百年前,奥古斯特二世时代,每天退朝以后大部分高官不是马上回家的。</h1><h1> 而是从东北侧门出宫,穿过马路来到索菲餐馆。喜欢阳光下用餐的就坐在遮阳棚下喝酒吃肉。德国人喜欢吃猪肉,与欧洲其它地方人不同。</h1><h1> 有些大臣喜欢到地下餐馆喝酒,看美女唱歌跳舞。同时可以联络感情,交换信息...。</h1><h1> 所以说索菲餐馆是当时最著名的餐馆,菜肴也是最美味可口的。大书可不会瞎编的哦!请仔细看照片背景的茨温格宫侧门。三百年前高官大臣就是从那里出宫,过了街就是索菲餐馆了。真方便。</h1><h1> 桌上的德国菜味道真是不错,心想这可是三百年前达官贵人吃过的菜肴。顿时感觉味道更加可口了呀。</h1><h3> 🏆🍾🏆🍾🏆🍾🏆🍾🏆🍾🏆</h3> <h1> 手持巴伐利亚黑啤,喝了这口交杯酒!祝你们身体健康,世界各地兜兜。平平安安。,一直活到九十九。</h1><h3> 👫🙋👫🙋👫🙋👫🙋👫🙋👫</h3> <h1> 这是德累斯顿老城区最漂亮的巴洛克风格的宫廷教堂。</h1><h1> 同样也是由奥古斯特二世下令建造的。当时特地从意大利佛罗伦萨请来最高级建筑师。甚至连工匠全都是🇮🇹意大利人。</h1><h1> 看!屋顶上有78尊各种各样精雕细琢的圣经人物。随着岁月沉淀 ,所有雕塑都披上灰黑色的外衣。更显得古朴醇厚。</h1><h1> 退后百十步遥遥望去,宫廷教堂纤细苗条的身材,傲娇入云而又端庄大方。真不愧是皇家专用教堂啊!</h1><h1> 奥古斯特二世的心脏就埋葬在这里。</h1><h1>但是他的身体埋葬在波兰克拉科夫。因为他又是波兰国王。(中国人很难理解身首分两地埋葬的风俗)</h1><h3> 👑🕍👑🕍👑🕍👑🕍👑🕍</h3> <h1> 照片里石文兄弟,leetad,和花样姐姐走过了德累斯顿最古老,最漂亮的格奥根宫殿门楼。没有意识到和德国🇩🇪最古老的宫殿擦肩而过。还好大书留下了这张照片。 </h1><h1> 格奥根门楼建成于1530年。至今将近五百年哦!是格奥根公爵的寝宫,门楼外墙的巴洛克雕塑令人赞叹不已。</h1><h3> 🎻🎷🎻🎷🎻🎷🎻🎷🎻🎷🎻</h3> <h1> 奥古斯特一世铜像,1763年到1806年任萨克森候选王。1807年到1813年兼任华沙公爵。</h1><h1> 铜像后面的老楼,原来是奥古斯特一世的私宅,后来改成议会大楼。这大楼名字叫“施坦德馆”。</h1><h3> ⌛️⏰⌛️⏰⌛️⏰⌛️⏰⌛️⏰⌛️</h3> <h1> 梅森瓷器,特别是奥古斯特二世时期的古代瓷器。现在欧洲古玩市场非常抢手。大书在有关文章介绍中看到曾经拍卖到一百多万欧元呢!</h1><h1> 后面会介绍“王侯列队图”街墙瓷板画,就用了两万五千多块手绘梅森瓷板。(全部是人工手绘哦)</h1><h3> 💅✍💅✍💅✍💅✍💅✍💅</h3> <h1> 德国国宝🇩🇪德累斯顿“王侯列队图”。1906年梅森手绘瓷板画长约100米。(最早在1871年就开始有了,是泥板画。容易破损。后来改成梅森手绘瓷板画)</h1><h1> 这张图记载了韦廷家族从1422年以来92名国王,王侯,候选王出征的浩荡场面。(这是用广角镜拍摄的)</h1><h3> 🛡💎🛡💎🛡💎🛡💎🛡💎🛡</h3> <h1> 这是三百年来所有梅森瓷器的十一种标识。大书把所有蓝色双剑标识,一并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现在梅森瓷器假货太多了。(网上采集)</h1><h3> 💎⚔💎⚔💎⚔💎⚔💎⚔💎⚔💎</h3> <h1> 傍晚入住乡村酒店,环境静穆而又舒适。可以听到附近林子里鸟鸣声。</h1><h1> 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h1> <h1> 这是前台虽然不大,但看得出是精心设计的。不是农家乐小老板随便搞搞的哦。</h1> <h1> 虽然不能称为大堂,甚至于中堂也谈不上。但是情趣雅俗共赏,坐在沙发上,再来一杯意大利🇮🇹咖啡。是不是老写意个事体呢?(上海方言赏心乐事)</h1> <h1> 再会了!历尽沧桑的德累斯顿。</h1><h1> 再见啦!古朴淳厚的德累斯顿。</h1><h3> 🖐🙏🖐🙏🖐🙏🖐🙏🖐🙏🖐</h3> <h1> 大书在欧洲游德累斯顿,红衣小美眉在机场看欧洲。</h1><h3> 💃👣💃👣💃👣💃👣💃👣💃👣💃</h3> <h1> 制作 大书 摄影 大书 配乐 月亮门 设备 华为 p20 谢谢来访</h1><h1> 篇外音:这一集写的很慢,德累斯顿古代人物,建筑,历史事件都要有出处。总至一句话信息量太大,很难把握好分寸。</h1><h1> 背景乐曲“月亮门”是北欧神秘园组合编写的,他们在上海豫园看到中式月洞门后。激发灵感写下了带有中国元素的曲子。老好听的。希望您喜欢,提点建议吧!</h1><h1> 无忧宫再见。🖐🖐🖐</h1> <h1> 后记:本篇游记发表以后读者反映较好。8月28日被“在路上遇见你”圈主沙沙推荐到美篇,评定为美篇精品。(见图片)</h1><h1>谢谢美篇,谢谢沙沙,谢谢各位好友!</h1><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