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22px;"> 足 迹</b></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建设银行沈阳浑南支行发展历程</span></h1><h1><b style="font-size:15px;"> (1992—2017年)</b></h1><h1><b style="font-size:18px;"> 范东刚 张放 编撰</b></h1><h1> 一、历史沿革</h1><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做出《关于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决定》,并于195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郭沫若(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题写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名。当时的"建设银行沈阳分行"是沈阳市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接受上级行和市政府双重领导;分行下设三个直属单位,即铁西支行、城内支行、和平支行;和平支行是为军工企业投资拨款业务而设立的机构。</p> <h5><b>这是一座消失了三十年的小楼,地址是沈阳市中华路128号(现为建设银行沈阳沈中支行)。早在解放前的三十年代,这里是交通银行在沈阳的分支机构。1945年11月15日东北银行成立(地址在沈阳市大西关,现为工商银行沈河区支行)。1951年4月东北银行设立长期投资处;第二年,长期投资处从东北银行分离出来,在中华路128号成立了东北区基本建设投资银行,"受东北区人民政府财政部和交通银行总管理处的双重领导";此时,关内基本建设业务由交通银行负责。交通银行和东北区基本建设投资银行是中国建设银行的前身。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9月9日政务院发布了《关于设立中国人民建设银行的决定》,郭沫若(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题写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行名,同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并对外营业。1996年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复,正式更名为"中国建设银行"。2003年省建行、市建行机关合并,市建行"番号"取消;这一期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也进行了省市两行机关合并重组,但市行"番号"仍保留;近年,市工商银行、市农业银行重新挂牌,开启新征程!</b></h5><h5><b>致敬,消失了三十年的这座小楼!</b></h5><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致敬,中国建设银行出发地之一的小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致敬,在这座小楼工作过的中国建设银行沈阳市分行的老员工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中华路128号为上个世纪30年代交通银行沈阳分支机构(绿箭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蓝箭头为中华路128号(原建设银行沈阳市分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曾经的地标,原建行沈阳市分行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 1988年5月沈阳南湖科技开发区成立;1989年春季,和平支行在和平区南五马路181号(原辽宁省第二建筑工程公司办公楼)设立了和平支行南湖办事处。1991年3月沈阳南湖科技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4月原建设银行沈阳市分行决定在和平支行南湖办事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沈阳南湖科技开发区支行",并确定为处级建制,"机构设置两部一室,即业务部、会计部、办公室;人员编制暂定为45人;所需人员以原南湖办事处人员为主,和平支行调剂一部分,其余由分行调剂解决"。同年6月5日南湖支行成立大会在沈阳市青年宫隆重举行。</p> <h5><b>1988年5月南湖支行成立大会结束后,市建行领导来到支行与员工合影。从左至右为: 第一排:全金、潘萍、高艺、孙海英、杨辉斌、张虹、周星、许文新、肖月;第二排:王玲(支行第一任行长)、郑连成、田德会(市行副行长)、刘长军(市行纪委书记)、吴永昌(市行行长)、李英俊(市行副行长·后任省行副行长、行长)、马树鹏(市行副行长)、穆德胜(支行副行长);第三排:刘鸣、王振伟、于春英、陈建辉、邱坤雅、史秀梅、戴文秀、温俭、李继敏、邓海、包宏阳、杨军、王政、田景石、赵唤义; 第四排:吴卫东、周显良、何国强、龙飞。 在第一批员工中未参加合影的有:刘丹、孙勇、王荣、李淑玲、贾世华等。</b> </h5> <p class="ql-block"> 1996年7月南湖支行由原址迁至东侧的南五马路185巷1号;这对于南湖支行来讲,是一次重要的标志性事项,南湖支行开启了新的征程。2003年省市两行机关合并,南湖支行划归为省行直属支行。2014年12月31日,经批准南湖支行更名为"浑南支行"。2015年1月29日迁址浑南区新隆街18-1号并正式营业。截止2017年末所辖营业网点15个,员工286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南五马路185巷1号(原南湖支行办公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浑南区新隆街18-1号(浑南支行办公楼)</b></p> <h1> 二、业务发展 </h1><p class="ql-block"> 从1992年支行成立以来,经历了长达十六、七年的初创与基本平稳发展阶段,这期间,在沈阳地区系统排序上,各项经营指标处于中游偏下水平。2009年春季,南湖、通汇、天龙三行合并的内生动力与大浑南战略实施的外部良机,南湖支行步入了快速可持续发展阶段。2008年(合并前)、2009年与2017年末三个时段,一般性时点存款余额分别为36.8亿元、74.2亿元、146.9亿元;贷款余额分别为24.2亿元、39.4亿元、226.6亿元;中间业务收入分别为0.14亿元、0.28亿元、1.7亿元;税前利润分别为0.6亿元、1.35亿元、3.92亿元(注:2014年利润为高点达5.3亿元;2014年利润与中收叠加为高点达6.7亿元);员工人数分别为176人、240人、286人。在沈阳15个直属支行排名发生了重要变化,多项主要经营指标位列前茅。公司类贷款165.8亿元,主要投向地铁公司、中电投、金山股份、药科大学、北方航空等。房金贷款60.8亿元,支持了中海国际等楼盘的按揭贷款。私人银行、汽车分期与发展商户等业绩突出。</p> <h1> 三、网点与部室</h1><p class="ql-block">1、支行营业室 浑南区新隆街18-1号</p><p class="ql-block">2、白塔堡支行 浑南区全运路136-5号</p><p class="ql-block">3、胜利南街分理处 <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平区长白二街378号</span></p><p class="ql-block">4、彩霞街支行 浑南区彩霞街1-1号</p><p class="ql-block">5、奥体支行 浑南区浑南三路8-C号</p><p class="ql-block">6、浑南中路支行 浑南区朗日街19-11号</p><p class="ql-block">7、文化路支行 沈河区五爱街45号</p><p class="ql-block">8、军区总院支行 沈河区文化路83号</p><p class="ql-block">9、通汇支行 沈河区十一纬路141号</p><p class="ql-block">10、振兴分理处 <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平区南五马路185巷1号</span></p><p class="ql-block">11、天龙支行 和平区青年大街314号</p><p class="ql-block">12、金廊万鑫支行 <span style="font-size:15px;">和平区青年大街390号</span></p><p class="ql-block">13、三好街支行 和平南三好街7号</p><p class="ql-block">14、三好街私人银行 和平南三好街7号</p><p class="ql-block">15、创新天地支行 浑南区全运路109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浑南支行所属网点分布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浑南支行机构设置图。</b></p> <h1> 四、历任行长</h1><p class="ql-block"> 1992—2018年,由11位(13任)行长带领的多届班子引领员工耕耘劳作、奋发向上,由小行步入了大行之列。历任行长依次为:</p><p class="ql-block">王玲(1992年5月—1994年12月)</p><p class="ql-block">王继忠(1994年12月—1998年9月)</p><p class="ql-block">陈凤斌(1998年9月—2003年12月)</p><p class="ql-block">季明(2003年12月—2009年12月·两任)</p><p class="ql-block">柳旭(2009年12月—2011年12月)</p><p class="ql-block">张德志(2011年12月—2014年4月)</p><p class="ql-block">李皓(2014年4月—2015年5月)</p><p class="ql-block">张立勇(2015年5月—2016年3月)</p><p class="ql-block">李日辉(2016年3月—2017年5月)</p><p class="ql-block">岳晓博(2017年5月—2017年9月)</p><p class="ql-block">柳旭(2017年9月—2018年1月)</p><p class="ql-block">刘越(2018年1月—2022年5月)</p> <h1> 五、银企共赢 快速发展</h1><h1><b style="font-size:18px;"> (一)积极支持沈阳地铁项目建设</b></h1><p class="ql-block"> 浑南支行自2007年起参与沈阳地铁二号线、九号线、十号线的项目融资,截至2017年9月末,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贷款82亿元;并提供授信额度160亿元。目前,沈阳地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p> <p class="ql-block"><b> (二)支持药科大学新校区建设</b></p><p class="ql-block"> 沈阳药科大学新校区建设项目位于本溪市经济开发区石桥镇. 占地面积120.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1.9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7.3亿元,其中,我行已累计贷款8.86亿元,新校区于2016年9月正式启用。</p> <p class="ql-block"><b> (三)密切与军区总院的合作</b></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是辽宁省唯一的正师级"三甲"军警医院,是总行级重点客户。自1994年起我行便与沈阳军区总医院开展业务合作。2013年以来该院在我行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我行也为总院量身定制了《总院上门收款业务操作流程》、《总院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等,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截止2017年9月末,总院在我行对公存款达26.8亿元,年结算量达20亿元;实现代发工资4500户,年代发量3亿元;发卡数量可观,其中,理财卡782张、公务卡682张、军人保障卡1200张,发行居民健康卡1750张;电话银行客户3500人。</p> <p class="ql-block"><b> (四)与万润公司合作,服务大浑南</b></p><p class="ql-block"> 沈阳万润新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浑南区政府对外投融资主体,我行与其密切合作,通过私募基金、贷款、理财等多种渠道服务大浑南建设。如2011年通过私募基金形式为该公司全运会建设融资4.6亿元;2012年为该公司发放新农村建设贷款4.5亿元;2014年以资产收益权类理财产品为其融资23亿元;2015年新增资产收益权类理财产品32亿元。</p> <p class="ql-block"><b> (五)支持中海地产等楼盘项目</b></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我行成功营销了中海地产在沈阳地区的三个楼盘:中海城(位于于洪区)、中海康城(位于浑南区)、中海和平之门(位于和平区)。这三个项目占地约204万㎡,可开发面积逾526万㎡。随着这三个楼盘地成功进驻,将提升我行一手房市场贷款比重,为个贷结构调整打下坚实基础,扭转我行长期以来再交易贷款占主导地位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 <b> (六)私人银行成果显著</b></p><p class="ql-block"> 浑南支行三好私人银行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是建行沈阳地区首家私人银行,目前服务标准私人银行客户78人,客户AUM值8.35亿元,存量客户沈阳地区排名第一。三好私人银行运用“1+1+1+N”的服务模式,为高净值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已办理了辽宁省首单家族信托、私享联联A、私享联联B等综合金融拳头产品。</p> <p class="ql-block"> <b> (七)商户发展势头良好</b></p><p class="ql-block"> 截止2017年9月末,浑南支行累计完成全量商户537户,其中本年完成有效商户113户,在沈阳地区排名第三;本年完成收单交易额20.76亿元,在沈阳地区占比20%;商户中收87.65万元,沈阳地区排名第二。</p> <p class="ql-block"><b> (八)汽车分期取得突破进展</b></p><p class="ql-block"> 截止2017年9月末,浑南支行购车分期本年累计交易额4629万元,沈阳地区排名第三。</p> <p class="ql-block"><b> (九)服务自贸区取得新成果</b></p><p class="ql-block"> 2017年4月10日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国家第三批自贸试验区,标志着大沈阳的“自贸时代”来临了。浑南支行积极对接自贸区,服务自贸区,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果,创下了多项第一:在进驻自贸区的六家银行中,浑南支行升格为自贸区分行,是建行系统第三批七个自贸区中首家获批成立的高规格自贸区分支机构;浑南支行第一批进驻自贸服务大厅,快速进入角色,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咨询、注册登记等服务;浑南支行第一个为自贸区注册企业开立账户,截止8月21日开户企业达709户(其中,注册资本亿元以上的企业18家),一直位居驻区六家银行之首;浑南支行抢占机遇,设立服务自贸区的创新天地支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自贸试验区服务大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18年老范为员工讲解浑南支行发展历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退休后的张放酷爱旅游,这是2021年7月自驾西行,在西藏布达拉宫前留影。他在2022年5月20日微信中写到:这一生能有与建设银行重合的轨迹,也是一种缘分。我们只是建行江河中的一滴水,但建行却是我们生命中的一片天,伴随着我们一生中最充实和旺盛的阶段。无愧曾与建行同行三十多年,感恩建行提供给我们的发展空间与人生之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老范后记:</b><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2年浑南支行(原南湖支行)成立20周年时,我提议并编撰了《我们一同走过》,时任副行长李野提供了积极的支持与帮助,并在原南湖支行四楼职工食堂布展宣传。2017年浑南支行成立25周年,作为建行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员工,我与张放总觉得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支行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留下"支行的足迹";去年末,我们编撰完成了文稿;支行在八楼"职工之家"专题布展;并在支行、省行网站上宣传发布;尔后,形成了"浑南支行历程展"(微信版)。"足迹——浑南支行历程"长达六年的两个阶段的编撰过程,得到了十一位(十三任)行长的积极支持;也得到了办公室、计财、人力、公司、房金、个金等部门的大力配合;刘振宏、孙晓舒、刘智猛等提供了相应的数据、资料与制作。张放今年六月已退休,老范也将于十一月份步入退休行列;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二位留给浑南支行员工的一份礼物吧。</span></p><p class="ql-block"> 2018年7月26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范东刚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育才读小学、中学,知青下乡,大学读书,电大教书,长期在建设银行工作至2018年退休;投资金融研究成果曾获省部级奖项,著有纪实文学作品《真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张放简介:</b><span style="font-size:15px;">东北育才暨铁路中学读小学、中学,当兵,长期在建设银行工作至2018年退休;酷爱音乐、文体活动并参与组织过建行系统大型纪念与文娱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丁传强:@范东刚 这篇"足迹",用心之良苦,文笔之严谨,情况之详实,图文之丰满,是建行南湖支行——浑南支行的完整沿革历史的记载,是一份珍贵而有价值的资料。为东刚和张放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唐:范东刚老弟的《足迹》写的很好,有对建设银行和沈阳分行及南湖支行深情的爱。文笔流畅,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感人至深,满满正能量!大哥佩服,致敬!</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