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黎”之旅

小丛

<h3>这次决定去哈尔滨是因为听朋友说起,孩子太小,出国玩有很多人文的东西在里面他们理解不了,不如等孩子年龄再大一点再去。我觉得很有道理,先让孩子把国内的历史文化多了解一些,储备一些之后再出国也不迟啊。于是,我放弃了一直期望的爱琴海,选择了国内比较浪漫的号称东方“小巴黎”哈尔滨。来到之后,果真没让我失望。总体感觉城市规划还是不错的,哈尔滨的建筑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后期建造的房屋也以西式建筑为主,能于以前的建筑相呼应。铁质建筑,如桥、廊等,都与索菲亚大教堂穹顶的深绿色是一致的,颜色很雅致高级,让我从此爱上了这个绿色。</h3> <h3><font color="#010101">行程安排:</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1:火车八小时,下午6点钟到酒店办理入住,晚上中央大街夜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2: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晚上酒店休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3: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华梅西餐厅)——防洪纪念塔(斯大林公园)——老道外(范记永水饺),晚上酒店休息</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4:太阳岛环岛游览,哈尔滨极地馆。</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5:伏尔加庄园</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6:果戈里大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day7:返程</font></h3> <h1><b><font color="#ff8a00">第一天</font></b></h1> <h3>选择做火车原因有三,首先,老妈坐飞机总是提心吊胆;其次,坐飞机要比坐火车单程贵一千多,像我这么贤惠的老婆深知老公挣钱辛苦,能省就省啊(说的我好像不挣钱似的);再次,坐飞机路途遥远再加上那些麻烦事,也得6个多小时吧。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吧😊</h3><h3>定了一辆专车,向司机了解了当地到底什么地方的饭饭好吃,不能光信网上的。司机说好吃的饭不在中央大街,中央大街只是针对游客的。所以好吃的在居民小区,不在中央大街。而且,一定要去撸串,于是乎,到了之后先在酒店附近找了一家去吃。</h3> <h3>和济南的烧烤确实不一样,有不同的蘸料蘸着吃,吃到一半才知道。其实,不蘸就很好吃了,喜欢烤面包,还有蒜苔烤羊排,强烈推荐。</h3> <h3>晚饭后先去中央大街感受夜景。</h3> <h3>中央大街是充满欧洲浪漫风情的一条街,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中主义等多种风格。</h3> <h3>其实夜晚不是看建筑最佳的时候,太黑,只能看个大概轮廓,建筑上的雕塑、雕刻等细节是看不到的。但,灯光照射下的建筑还是很美的,值得一看!步行街很热闹,很多卖俄罗斯产品的商店,起的名字也很俄罗斯,还有俄罗斯人表演节目,有一种电视上演的老上海的感觉。</h3> <h1><b><font color="#ff8a00">第二天</font></b></h1><h1><b><font color="#ff8a00"><br></font></b></h1> <h3>北方森林动物园,参观的大部分时间在下雨,参观完了就不下了,所以没大拍照。园区整体来说还不错吧,没大有什么惊艳的。火烈鸟是头一次见的动物,但里面的场馆的墙不太干净。动物表演中,狼和雪狐也出来表演了,但最喜欢小黑熊,可爱。比较喜欢非洲馆,建造的场馆很开放,天地间的颜色漂亮,场地很大,就是拍照技术不太好,没拍出效果来。参观下来一点也不累,因为园区里面有观光车,可以随上随下,很方便。</h3> <h3>建议,如果不是带孩子来,可以不用来。我看着没大有意思,只有火烈鸟没见过,其他没什么稀奇的动物。如果来的画,最好包辆车,节省时间,动物园离着市区很远。打专车去,回来会打不到车的。如果坐直通车的话,只坐车来回得4小时。</h3> <h1><b><font color="#ff8a00">第三天</font></b></h1> <h3>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教堂平面设计为东西向拉丁十字,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为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翼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可惜只能在露出的顶子上隐约能感受的到吧,教堂正在维修。广场周围的建筑还是很有看头,样式和颜色都是与之遥相呼应的,雕塑雕刻的也很精美。</h3> <h3>附属建筑长廊内部的顶部都制作如此精美,没有一点敷衍,真不错!</h3> <h3>从圣索菲亚大教堂步行至中央大街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正好中午午饭时间,我们去体验一下俄餐。</h3> <h3>华梅西餐厅是1925年俄国人楚吉尔曼在东北第一大城市哈尔滨道里区西八道街上创建了一家俄式西餐茶食厅,当时营业面积只有7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俄式西餐茶食小吃。1925至1956年间,餐厅几易主人,他们中有俄国人,德国人,波兰人,捷克人和中国人,1959年公私合营后改制为国营企业,迁址到现中央大街112号,改名为华梅西餐厅。华梅西餐厅以经营俄式大菜为主,兼营法意式菜系,建筑和饮食风格被认为是富有浓郁特色的哈尔滨文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与北京马克西姆西餐厅,上海红房子西餐厅和天津起士林大饭店并称为中国四大西餐厅。</h3> <h3>早就知道俄餐不太好吃,但是还是想去尝试一下才死心,到底有多难吃呢?俄罗斯人做饭真不讲究啊,食物看起来好粗糙啊!!!</h3> <h3>软煎马哈鱼有股腥味,罐焖牛肉和西红柿牛腩味差不多,肉饼很难吃,炸板虾和必胜客的味道差不多,红汤就是罗宋汤嘛,面包无滋无味。总之,还没有肯德基好吃。</h3> <h3>饭后,我们又步行在中央大街,欣赏别致的西方建筑,这里的建筑各具特色,没有重样的。最令人佩服的是街上铺路的石头,已过百年,石头只是光滑而已,并无损坏。铺路的石头名叫面包石,在地面上看铺路的石头很小,其实,石头有一米深,这样竖着排列在一起的。因此,百年后这路依然坚挺,俄罗斯人的智慧就这样留在了中国。</h3> <h3>给大家强烈推荐这家的奶制品,奶香醇厚,回味无穷!</h3> <h3>中央大街的尽头就是防洪纪念塔,看到这个塔不得不再次夸赞哈尔滨的城市规划,此塔无论是颜色还是样式,和周围的建筑太配了!浮雕雕刻的十分精美,具体雕刻的是什么内容?来了自己看吧。</h3> <h3>纪念塔的旁边就是码头,码头设计的都这么俄罗斯,颜色太漂亮啦!</h3> <h3>松花江边一带就是斯大林公园,绿茵成片,甚是凉爽!高德了一下,发现老道外离着这里很近,于是我们步行去了老道外。</h3> <h3>老道外附近有几栋没有修缮的老建筑,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让我不禁想到,想当年,不知此处是何等盛况,住在里面的又是怎样的人呢?</h3> <h3>老道外有着中国保留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正在消失的哈尔滨传统小吃。那些伴着哈尔滨人成长的老字号:老鼎丰、范记永、张包铺、张飞扒肉……</h3> <h3>下面科普一下“巴洛克”这个词。“巴洛克”是一种欧洲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称谓,它是16世纪的古典主义者对16世纪下半叶开始出现在意大利的,背离了文艺复兴艺术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巴洛克风格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风格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h3> <h3>柱子和墙上的雕刻都十分的复杂华丽!</h3> <h3>在那里还看到了沙画艺术家,是位帅哥!平时看的沙画也挺多,体验了一把,发现,挺难!光撒沙子也是一门技术啊!</h3> <h3>晚餐就在范记永解决啦!午饭虽然不太好吃,但很腻,都说没胃口,不想吃肉了。就点了三盘水饺,一份炖菜。这里的菜真便宜啊!这些才72元!</h3> <h3>炖菜还不错,最后菜都吃光了,盘子里只剩下肉了。水饺要的三鲜的、酸菜肉、芹菜肉的。说实话,不如喜家德水饺好吃。老公分析了分析,我觉得很有道理。他说喜家德都走向世界了,范连哈尔滨都没走出来,肯定不如喜好吃啊!为老公的智慧点赞👍</h3> <h1><b><font color="#ff8a00">第四天</font></b></h1> <h3>因为下雨,我们直接叫专车去太阳岛的哈尔滨极地馆啦!在哈我们从不打出租,因为网友说,哈的出租不打表,会绕道,有可能还会和别人拼车。那还不如打专车,干净,服务好,还补绕道。</h3> <h3>哈尔滨极地馆不算大,但布置很用心。</h3> <h3>不知道是什么鱼🐠,样子好可爱!</h3> <h3>哈馆最独特的就是驯养师白鲸宝贝共同演绎的“海洋之心”令人震撼。据介绍,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表演,不看会遗憾的。</h3> <h3>录了一段海洋之心</h3> <h3>极地馆出来后有个小动物园,可以给动物们喂食。</h3> <h3>本来想去俄罗斯风情街看看,结果下雨了。就坐缆车回到江南回酒店休息了。</h3> <h3>晚饭在酒店附近的一家东北餐厅搞定的。东北人实在是太实在了,量超级大,一份得顶咱这里的两份。只怪自己胃不争气,吃不进去肉了,只点了一盘肉菜。锅包肉外酥里润,甜而不腻,里面包裹的都是瘦肉,吃起来很开胃。</h3> <h1><b><font color="#ff8a00">第五天</font></b></h1> <h3>伏尔加庄园,是一个以俄罗斯文化为主题的园林。建了许多哈尔滨的俄罗斯老建筑,如太阳岛上的帆船形状的“米尼阿久尔”餐厅、“凡塔吉娅”俱乐部;而伏尔加宾馆、普希金沙龙、巴尼亚洗浴中心则是俄罗斯经典建筑的拷贝;此外,一些在俄罗斯境内早已消失的老式建筑,如巴甫洛夫城堡、奥尔洛夫马房、圣彼得堡渔村。我们买了200元的通票,可以看演出,坐观光车,坐船,品酒。其实都体验完之后发现只买门票就好,庄园不大,步行就可以。俄罗斯风情表演一般,坐船欣赏美景和在地面上看差不多。品酒门票本身就自带品酒。</h3> <h3>庄园里的景是十分美的。</h3> <h3>午饭在金环西餐厅解决的。考察了三家餐厅选择了这一家,都是俄餐,比华梅西餐厅好吃多了,餐厅环境也很好。</h3> <h3>这是酒堡,里面有关于伏特加酒文化的历史。</h3> <h3>品酒的杯子是冰做的。</h3> <h1>第六天</h1> <h3>很多游记中提到果戈里大街太过商业化,没什么可看的。那里的商场很多,广告牌子会遮挡一部分建筑的美。但是,只要耐心去寻觅,还是可以找到那建筑的美好。</h3> <h3>果戈里大街是仅次于中央大街,哈尔滨著名商业街,至今已有百年历史。</h3> <h3>秋林公司在果戈里大街的头端,是ㄧ家大型商场,里头卖的听说都是地道的哈尔滨味道。</h3> <h3>果戈里书店,号称中国最美书店,推开大门,会先看到阶梯,拾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走廊两侧饭黄的老照片,五彩玻璃窗,欧式穹顶,再往前走一点,才是真正揭开果戈里书店的真面目,散发着暖黄色光晕的吊灯。</h3> <h3>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距离果戈里书店不远,看名字就知道,这座教堂跟俄国人必定有关系,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是一座俄罗斯式建筑,样式元素是东正教风格,而和一般俄罗斯古典风格教堂有所不同,帐篷尖顶和圆顶兼容共存,形成了尖圆高低错落有致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建造在当时哈尔滨教堂兴建的盛期,鲜艳红色砖瓦,宏大规模、瑰丽造型散发着温暖的宗教气息,使其在成为一座杰出宗教建筑的同时,也成为了拜占庭艺术在哈尔滨城市的一处不可或缺的风景和记忆,更成为哈尔滨的文化地标之一。</h3> <h1>第七天</h1><h1>返程</h1> <h3>为期一周的旅行就这样结束了。我深深的爱上了这座城市。爱她,是因为许多历史性的俄罗斯建筑使这座城具有异国风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爱她,是因为我遇到的所有的哈尔滨人都实在热情而使她朴实无华。感谢这座城的领导能把老建筑保存的如此之好,感谢这里的人们对我们热情的款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