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渠,我可爱的家乡!

心如止水

<h1 style="text-align: left;">琉璃渠,你是京西大地上一颗散落的明珠,你光辉璀璨光彩照人。琉璃文化让你名扬世界,京西古道使你贯穿古今。从天安门城楼到美国芝加哥的九龙壁,从人民大会堂到加拿大温哥华佛教观音寺,这些著名建筑上所用的闪闪发光的琉璃构件,都是出自琉璃渠人之手。穿村而过的西山古道使昔日的琉璃渠有过四十余家店铺的繁荣。客栈、铁辅(钉马掌)、照相馆、当铺、手饰楼、药店、酒坊一应俱全。具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包士轩老师讲,当年曹雪芹醉写红楼梦时喝的就是本村《聚星烧锅》酿造的酒,很多名人墨客都驻足过琉璃渠。毛家店地下交通站的故事在平西曾广为流传。早在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就有了进士、监生、贡生六人。光绪年间杨长华成为秀才,杨立滨随朝庭钦差大臣访英国参加女王加冕仪式及文化交流,后升为三品候补道(副省级)。清华、北大、人民、南开、大连海事学院这些高等学府的大门都被琉璃渠人敲开。琉璃渠人还有自幼习武的传统(琉璃渠小学现在还设有武术课)也有着《武术之乡》的美名。琉璃渠真是人杰地灵啊。i</h1><h1><br></h1> <h1>琉璃渠大街村口全景,远处山上丑儿岭山庄依稀可见。</h1> <h1><font color="#010101">琉璃渠后街村口全景,碧绿的永定河水从村前流过,给整个村庄带来了灵气,琉璃渠真是依山傍水,满目青山满目翠。</font></h1> <h1>我们欢聚在故乡</h1> <h1>蓝天下的九龙壁宏伟壮观</h1> <h1>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天安门城楼上的正吻</h1> <h1>南京阅江楼上的正吻稳坐在花丛中</h1> <h1>装饰一新的村口健身场,让大家心旷神怡</h1> <h1>恢弘的百米琉璃文化墙,始建于二零零四年。</h1> <h1>皇家御窑,你七百年窑火不断,你给了华夏大地无数的富丽辉煌,你装点江山留下多少千古绝唱。非遗的桂冠留不住你的生存,雄伟的厂房将要淡出人们的视线,别了!我们的老厂,让我们再跟你合个影吧。</h1> <h1>高大的烟筒耸入蓝天,在远处青山的衬托下很是壮观。</h1> <h1>厂里的龙凤成祥大影壁</h1> <h1>这村口修的太漂亮了!</h1> <h1>三官阁,是现存于北京地区一座独一无二的保留完好的琉璃过街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供奉文昌与天、地、人三官,以保一方平安。旧时每到腊月二十三(小年)到正月十五,过街楼上都要悬挂彩灯,两面矮墙上的方孔都要放上灯碗,使整个过街楼灯火辉煌俗称"灯阁″。过街楼两侧的券洞上分别有“砺山"、″带河″刻字,寓意江山永固,永受皇恩,如黄河之水万古流长之意。东向券洞上"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刻字,时刻提醒着过往的行人,至使琉璃渠民风纯朴、善良。</h1> <h1>看大家高兴的,好像登上了天安门城楼。</h1> <h1>东眺永定河,心中涌起无限的遐想。</h1> <h1>站在三官阁上,俯瞰琉璃渠大街、昔日的西山古道,古村的风韵尽收眼底。千米长街古老而富有生机,绿荫下的街道整洁幽靜。白墙灰瓦间露出一树″合欢″,使村子显得安宁、神圣。道路两旁参天的古槐向人们诉说着历史,它们像一件件活的文物,承载着一段段传奇的故事。</h1> <h1>我们边走边拍,家乡处处是美景。</h1> <h1>这是我老家门囗,(人称槐树底下)。</h1> <h1>《聚星烧锅》遗址,俗称“老烧锅″,太跃进年代这里做过村里的公共大食堂,后院高大宽倘的洒房可供全村千余口人进餐。这里最早的名字叫《宝元烧锅》,是由昌平人士刘远文、刘定邦、刘政清三人所经营,因种种原因后来三人回老家昌平发展,所以说,琉璃渠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原地一点不为过。</h1> <h1>老同学刘德清老家门口</h1> <h1>葛家大院</h1> <h1>琉璃渠的未来与希望</h1> <h1>现今的琉璃渠村博物馆,是光绪年间主持琉璃烧造业的五品官员赵春宜(六当家的、六鬼子、此人与大太监李连英的关系甚好)的宅院。是座建筑规格非常考究的两进四合院,回廊相连,设有暖道以便冬季取暖而用。那磨砖对缝的墙壁可是用糯米熬汁合上白灰糕砌上去的。在院子的东面是个规模宏大的花园,园里梧桐、紫藤、石榴树,牡丹、菊花、夹竹桃样样都有,还有个三十亩地的荷花塘,所以村里人都管这叫"花园子"。</h1> <h1>花园子院墙外面的大街</h1> <h1>《天盛店》是由本村邓氏三兄弟经营的粮油店起家,后转手于山西人士王贯一经营的一家老店铺。经过四十余年的兴衰,到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时,己有三大两小五个院子,房屋六十四间、石磨六盘、碾子两盘日销量上万斤,并有了五家分号的京西最大商户,成了门头沟酿造厂的前身。这里出售的油、酱油、酱、醋、糕点都是自己制作。有一种叫做"缸娄"的点心(酷似桃酥)特别好吃,三分钱一块,成为我们这些小伙伴津津乐道叙说了几十年的趣话。儿时随母亲去店里帮忙扫黄子(做酱用的原料像一条条灯塔肥皂长满了绿毛),削芥菜皮在当时都是乐事。这些都是我心中永久的回忆。这里也曾是琉璃渠中学校址,那些共和国的同龄人"老三届",就是在这里,经过文化大革命的精神洗礼,走上了回乡、插队的人生里程的。如今一排排百年老房略显沧桑,可那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却还向人们展示着她的风姿,生怕人们把往事遗忘。</h1> <h1>站在老墙根下,仿佛听到了当年同学们的读书声</h1> <h1><font color="#010101">邓家大院的建筑格局可以和北京城里的四合院媲美,黑漆大门上那"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金色对联和挑檐上那牡丹花的精美砖雕、木雕花窗棂都彰显出此院的富贵与大气。在这个私搭乱建成风的年代,能见到这么完整的四合院真是件幸事。邓家在鼎盛时期曾每逄春节都要向村民舍油、舍面,让全村人都能吃上大年初一的饺子,为了增加村里的过节气氛,还会在村里巡放大量鞭炮。那时提起邓家人们会露出敬慕之意。</font></h1> <h1>邓家专为车、轿出入的东大门。</h1> <h1>关帝庙,是琉璃窑六当家的亲力亲为一手督建的,是京西大地上最为富丽辉煌的一座关帝庙。早年香火非常旺盛,村政领导就在这里办公。为了参加京西著名的九龙山庙会,赵春宜在九龙山庙里建了茶棚、打了水井,成立了琉璃渠水茶老会,免费招待香客。办公室也设在了这里,(笔者曾在1995年专程去九龙山庙遗址看望了那口产权数于琉璃渠村的水井,可那"九龙山香火不断、琉璃渠茶棚永远″的对联再也无处可寻)。水茶老会的会首都是当地名流,那时的关帝庙勘称是英雄聚集之地。后来这里做过生产队的队部和食堂。2004年这里进行了修缮,为了彰显琉璃之乡的特色,琉璃艺人用琉璃烧造了关公、关羽、及周仓神像,这在北京地区也是独一无二的。修缮后的关帝庙虽然是面貌一新,可那座汉白玉底坐、塔形的铸铁高大的香炉却永久的消失了。出关帝庙过两座石砌的拱桥,有一座精美绝伦的高大古戏台,和关帝庙遥遥相对。戏台上挂有"歌舞升平”的匾额,戏台前的左前面有专为接待贵宾的看台。可惜这座古老的建筑早己不复存在,那里己成为几户民宅,那两座石砌拱桥也沒了踪影,庙前己修建成一个小广场。</h1> <h1>元宵节村里五虎少林会在庙前展演,这也是村里的老传统了。</h1> <h1>立在丑儿岭西边的琉璃渠村标志牌</h1> <h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崖”。这是琉璃渠昔日西山大道的真实写照。那日夜不停的串串驼铃声,一声声清脆的鞭声和那些反穿着皮祆的赶驮人,都成了我们儿时深深的记忆。今日走在杂草丛生的古道上,看着脚下光滑的大青石和深深的蹄窝让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不禁发出"古道盛况犹可想,今游何处不堪悲"的感慨。</h1> <h1>寻找历史的痕迹</h1> <h1>站在丑儿岭的小石桥上,好陶醉!</h1> <h1>摇一摇辘轳,找找当年的感觉。</h1> <h1>骑驴观风景,美!</h1> <h1>村里碑刻众多,有明宪皇帝谕祭秀怀王圣旨碑,皇帝诰封杨恭林暨夫人墓碑,山西义坟碑,这些都是绝无仅有的。在丰沙铁路旁还有一座修建丰沙铁路烈士纪念碑。碑文记录丰沙铁路自1952年十月开工,提前半年于1955年7月1日接轨通车。全程一百零五公里,横穿太行余脉跨永定河激流,修建隧道六十四座,大、中、小桥梁八十一座,参与俢建者四万余人。他们以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热情和英雄气概,在与坚石、場方、流沙、洪水展开斗争中有一百零八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这里己成为石景山区农商行青年社会主义教育基地。</h1> <h1>《上愁儿岭》碑文作者,爱新觉罗.宝廷、字:竹坡、室宗官员,酷爱诗文。</h1> <h1>王双来同学在认真的考查碑文</h1> <h1>在村北坡上老君堂(供奉太上老君的庙堂)的下面,(现龙泉务地界)有座椒园寺,又名跤崖寺,是座有传奇色彩的古刹。有着:先有跤崖五百,后有潭柘一千的说法。(跤崖寺先于潭柘寺五百年,北京城后于潭柘寺一千年)。传说永乐皇帝国师姚广孝曾在此地修行,临走时留言寺内,"里七步,外七步,七步里面有宝物,庙倒,庙修"。本意是嘱咐弟子勿扰百姓自行振兴寺庙,但却使古刹毁于贪财挖宝之人。只留下龙、虎二柏长青于遗址之上向人们诉说着往日的故事。</h1> <h1>半个世纪过去了,这条连接大街、后街的小胡同还是原来的样子</h1> <h1>庄严肃穆的村委会大院</h1> <h1><font color="#010101">老同学刘志明老家门口(原宝顺家大门)</font></h1> <h1>琉璃渠小学我的母校,(李士祥、宝顺老宅)我的人生第一驿站,这里有像妈妈一样慈祥的老师,有如同兄弟姐妹的同学,在这里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如今己是物是人非,成了私人会馆。</h1> <h1>小学校的大门口还是原来的老样子</h1> <h1>西偏房,是我六年级的教室。</h1> <h3>保留完好的三进四合院装修的好漂亮</h3> <h1>和小学校门口的大槐树合个影</h1> <h1>北井沟的《万缘同善茶棚》是去妙峰山香道八十多座茶棚中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座。是琉璃赵的家庙,这里所有的一切供器包括观音大师神像都是琉璃所制。四周围墙涂丹,在苍峥翠柏衬托下显得整洁幽静。现今大门己拆改,两侧院墙乃保持着原来的样子。红墙上分别镶嵌着琉璃烧制的"万古"、"长春″四个黑色楷书大字,显的古朴、典雅。在妙峰山庙会期间,不时的还会有老的会档到这里参观表演,届时赵女士会拿出些糖果、茶水招待大家。1999年联合国密书长安娜夫人和德国驻华大使馆人员曾专程到此处参观。</h1> <h1>和一级古槐合影</h1> <h1>装饰一新的后街也很漂亮</h1> <h1>宽敞、漂亮、别具一格的琉璃之乡路 </h1> <h1>都城边的的娇峰"对子怀",巍峨壮观,雄伟岸然,高高矗立在白云之巅。你像父亲的胸怀博大而深邃。你日夜守护在我们的身边。</h1> <h1>拦龙山,侧岭横卧都城边,连绵起起伏入云端,拦住神龙有九条,至使京西无圣颜。(传说九龙山上住着九条龙,它们不思仙界争着去京城做皇帝,玉帝降下拦龙山,把它们都拦在了永定河西岸)所以才有了,别看你在门头沟是条龙,过了河你就是条虫的说法。</h1> <h1>永定河,燕山大地的母亲河,你远古的流淌养育了两岸儿女,你波澜壮阔世代万千。</h1> <h1>清晨的永定河被薄雾笼罩,好像蒙上了一层薄纱,分外妖娆。</h1> <h1>晚霞映在河面上,平静、安祥,坐在河边就好像投入了母亲的怀抱。</h1> <h1>清晨,我抬头望望白云环绕的九龙山,心中充满明睸,我低头看看粼波闪闪的永定河水,心中无比愉悦。日间,走在古朴、宽阔的大街上,我心中无限感慨,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心中倍感亲切。傍晚,走在夜慕降临的小路上,我的心如此沉醉,山风吹来一阵阵,一阵山风千般情,家乡啊!怎样才能了却我对你的这份情。虽然岁月沧桑了我们的容颜,可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却始终未变。</h1> <h1><br><br>摄像:王双来、郝洪英、王雪静、赵达山、周天英、邓德利、李金莲<br>编辑:郝洪英</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