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树你记得吗 【原创】

xy

<h3><b>题记:</b>艳艳在微信上发布了一组徐庆珍藏的436号大院历史老照片,引起了发小们的热烈反响。历史久远的"黄大楼"、翻建变迁的后院子、沧桑如故的东大门……一幕幕一景景浮现在眼前。尤其大门口小道旁那几棵有灵性的法桐大树,挺拔参天,华盖壮观,更唤醒我沉睡已久的美好回忆。谨以此文,献给曾在这里生活、成长的各位前辈、发小及孩子们,以资纪念。</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i><font color="#39b54a">法桐树你记得吗</font></i></b></h1><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一)</div><div> 法桐树你记得吗?上世纪五十年代未,我家搬来这陌生的大院,是你第一个在大门口迎接我们。你展开长长的臂膀,绿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说:“欢迎!欢迎!新来的主人。”</div><div> “我记得,我记得!我记得越来越多的主人入住,原本有点清静的大院,也渐渐地热闹起来。我听到老人们乐呵呵的笑声;我看到年青人辛劳忙碌的身影;我感受到孩子们嘻戏奔跑的喧闹。”</div><div> “我记得你和玩伴常在我的身驱上飘洋画;我记得你用长长的竹杆裹上面筋在我的枝干上粘知了;我还记得下大雨时,你会在我这儿临时歇脚喘息后飞奔回家。你背着书包兴高采烈滚着铁环上学时从我身边经过背影,我至今还记忆犹新。”</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二)</h3><h3> “花开花落,四季更替,年复一年。我坚守在大门口。我的年轮记录着大院里人们的成长:稚嫩孩童长成了懵懂少年,青涩学生蜕变为帅哥美女。曾几何时,这些初长成的青年男女们从这里走向军营,走向工厂,走向社会,走向广阔的天地……“</h3><h3> “你们人类的俗语一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可是喜事的见证人哦!我看见迎亲送亲的人们从我身边川流而过。我看见新郎新娘出双入对经我身旁。每每此时,我的枝叶都会轻柔地摇曳,送上美好祝福的掌声。"</h3><div> 法桐树你可知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金玉良缘,在我们大院可是有完美的版本呢!</div><h3> "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我可忘不了。这不,光你们后院子,刘家的‘晨’小伙迎娶了对窗邻居白家的‘璧’姑娘;陈家的‘爱’妹妹嫁给了隔壁邻居李家的‘隽’哥哥。这是多么浪漫又如童话般的姻缘啊!这在我们树类分明就是连理枝呀!难得,珍贵,让人们树们都羡慕不已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三)</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法桐树你可知道,我们大院四季如春,暖人心田。这是因为邻里间尊老扶幼、互助友爱,亲如家人,如沐春风。</h3><div> 怎能忘,刘家的大舅热情指导我姐复习备考的幕幕景景。</div><div> 怎能忘,发小家来了亲戚,家中住不下,在邻居家腾出的房间中借宿的日日夜夜。</div><div> 怎能忘,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邻家发小腹痛难忍。我妈听说后,豪不犹豫地陪他去医院就诊。</div><div> 怎能忘,上小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很早出门又很晚回家。我们姐弟三人轮流买菜烧饭。升煤炉是个技术活,弄不好搞得满家、满院乌烟瘴气。每每此时,李家奶奶会亲临指导;陈家婆婆曾送来升煤炉神器一一松果;刘家婆婆甚至直接夹来烧红的蜂窝煤。此时的我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内心充满了感激。</div><div> 恩情不忘,终当报偿。机会总会有的。那还是刚上初中之时,爱捣鼓的我在家砌了一座蜂窝煤吸风灶,那火力比小煤炉可强多啦!刘家婆婆见了,操着标准的南京腔探道:"啊能帮我们家砌一过(个)啊?"我爽快地答应下来,并利用星期天成功为刘家"克隆”了一座。</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四)</h3><div> 法桐树啊,每当我见到你,那些有关"相遇“的片段就会闪现眼前。</div><div> 在你荫泽的道路上,爸爸介绍我认识了一位大院里的前辈,让我叫他"陈叔叔”。我眼前的陈叔叔笑容可掬,可亲可敬。尤其走起路来那摆动有力的双臂,好似威武的仪仗兵。以后每次相遇,我喊"陈叔叔",他总是笑脸相迎,亲切回应。年年岁岁,岁岁年年。陈叔叔当年挺拔的脊背,渐渐变得有点微驼。但是,他那标志性的笑容和摆臂还是那么富有魅力,令人无法忘却。</div><div> "你说的这些我都记得真切。因为,大院里的长辈、发小和孩子们在我这里相遇,是`大概率事件‘,我都是`目击者‘。”</div><div> "记得那次你和`森林‘发小在这里相遇。俩人相聊甚欢。当提起那`送钟‘的陈年趣事,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连我的枝叶都忍不住哗哗地笑出声来。"</div><div> 法桐树你记得吗?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你守护的大院右侧门柱前有个专门修锁配钥匙的铜匠摊。正是在这里,我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位"师傅”。这是个既没收徒、也没拜师的"偷师学艺"的故事。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每天放学回家,总会在这里停留,倚在门柱上,看"师傅"修锁配钥匙。曰积月累,硬是看会了其中的关关节节、窍门绝技。回家再把家中的锁具拆装了个遍。此后,我就包揽了家中的这个技术活。不久,弟弟也学会了这一"独门绝技"。</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h3><div> 法桐树你在我的心中并非十全十美。你也不时给人们带来一些小小的烦恼和不快。春天的“梧桐雨"、夏天的毛毛虫、秋天……</div><div> “是的。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楠姑娘‘在这里被掉下来的毛毛虫蜇得哭成了个泪人儿;你不也曾被蜇得咧着嘴跑回了家吗?!”</div><div> "其实,我也是个受害者。毛毛虫把我的叶子啃得千疮百孔,我只能忍着。对给你们带来的伤害,就只能表示抱歉啰!你们人类也该在治虫上再给力一点呀!”</div><div> 法桐树你可知道,尽管这样,大院的主人们也没有嫌弃你。记得大院门内的道路两次翻修、拓宽时,院里不知有多少人在为你呼号:施工决不能伤到大树!虽然你的身驱挤占了部分行道空间,但是最终还是把你毫发无损地保留了下来。</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六)</h3><div> 法桐树你记得吗?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院子发生过一次令人难忘的变迁。原本如同四合院般的后院子被拆迁翻建了。</div><div> "我记得,我记得。当我看到相熟相知几十年的老邻居们陆续搬出大院,我还真有万般的不舍和无名的惆怅。好在当崭新的两幢大楼拔地而起之时,人们又兴高采烈地搬了回来,同时也搬来了不少新的主人。我又多了一群新的朋友。这使我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満满的欣慰。”</div><div> "我还记得2006年深秋的那个艳阳高照、风清气爽的日子,几位很久前搬离大院的发小,故地重游,寻觅儿时的记忆。闪光灯闪过的瞬间,`黄大楼'、后院子和我的身影,被定格于永恒。"</div><div>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多年之后,财富广场又在大院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你以为再也看不到大院和我的身影了?其实高耸入云的大楼,就是我伸出的臂膀;你瞧,广场披着的,正是`黄大楼‘的衣裳;占地四方的裙楼和共享空间,与我们大院的前院、后院和西院极像。"</div> <h3>  曾经的美好大院已然荡漾在了老辈们的脑海中;溶化在了发小们的血液里;铭刻在了孩子们的心坎上……</h3> <h1><u><i><b>欢迎评论与指点</b></i></u></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