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童期声】整治一日游乱象不妨“重奖捉劣”

司马童

<h3>整治一日游乱象不妨“重奖捉劣”</h3><div><br></div><div>◎司马童</div><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 在北京奥森公园附近,一辆旅游大巴结束了行程,来自河北任丘的游客吴先生认为这次旅游不太愉快,“我和朋友在北京停留时间短,就想去长城玩一下。结果广告单上的景点,有的没去,有的只匆匆看一眼,购物店却进了好几家。”而让游客郁闷的是,非但路边有兜售非法一日游的人,连一些有固定门店的旅行社也在“挖坑”揽客。(7月16日《光明日报》)</div> <h3>  “北京欢迎你”,旅游质量是一块“试金石”。然而,诚如媒体报道所指,多年来,非法一日游已成北京旅游市场的顽疾,其由散发虚假信息、低价揽客、变更行程、强制购物、牟取回扣等形成的一整条利益链,在侵害游客权益的同时,也破坏着北京旅游城市形象。因此,树“北京一日游”的诚信和放心招牌,理应成为一个治理重点。</h3><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 整治一日游乱象,要有“窥斑知豹”的全局眼光。有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久以来,北京的非法一日游尽管几经“打压”,却并没有销声匿迹,浑水摸鱼越来越多,其“经营业绩”一度还占据了北京“一日游”市场份额90%以上。由于“一日游”的名声不佳,很多正规旅行社干脆退出了这块业务。但显然,面对“形象疮疤”,逃避绝不是办法,反而会让更多游客遭坑挨宰,进而留下“此地不行”的负面评价。</div> <h3>  整治一日游乱象,“利剑”在手要推常态治理。去年8月1日起,《北京市旅游条例》正式实施,原《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同时作废。新的《条例》规定,对于从事非法一日游的单位和个人,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见,以前法律法规不完善带来的治理短板与困境,再也不能成为查处执法“软绵绵”的牵强借口了。</h3><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 实话实说,借助新施行的《北京市旅游条例》这柄执法“利剑”,北京整治一日游乱象,确也不乏积极动作。比如,相关部门多次开展联合行动,采取设点固定和设卡巡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前往八达岭、十三陵旅游景区的旅游客运车辆进行逐辆检查,重点是对旅游客运车辆的运营资质、电子行程单等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但我以为,杜绝“黑车”“野导”成为漏网之鱼,不妨发动游客来“重奖捉劣”。其方法也挺简单,先通过手机短信等载体告知游客投诉渠道,然后鼓励遭遇“陷阱游”者发出定位、实时举报,必然就一抓一个准了。</div> <h3>  “北京一日游”当树“诚信招牌游”。一方面,北京是首都,岂容坑客之游肆意滋生、泛滥成灾;再者说,一地一范围的旅游市场,倘若连区区的一日游也总让人提心吊胆、上当不止,又何从展现整体旅游面貌的可亲可信?笔者建议整治一日游乱象不妨“重奖捉劣”,其实也是期待,对于“害群之马”要用高压手段来常态治理。</h3><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 从某种角度说,游客不是没有举报非法一日游的参与热情,而是担忧于某些敷衍执法的“言行两张皮”或“雨过地皮湿”。换言之,只要监管动了真格,就不愁游客的协办配合。</div><div><br></div><div>【原创】</div><div>★★★★★★★★★★★★★★★★</div><div>互动微信:mt66002021</div><div>配文图片均来自于网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