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因该山形似麦堆而得名。始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后又经历代开凿修建,共有洞窟194个。现存历代泥塑、石雕像7200余件,壁画1300余平方米。其中最有价值的洞窟有牛儿堂、万佛堂、天堂沿、123窟、84窟等。</h3><div>中国佛教石窟大约如于公元三世纪,盛行于5~8世纪,16世纪以后开凿的数量就较少了。现在石窟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古代的西域)、甘肃西部(古代河西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在南方也有一些零星分布。从规模或艺术成就而论,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堪称中国四大石窟。</div><div>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泰(384~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大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div><div>西魏文帝皇后乙弗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div><div>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572年),泰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div><div>隋文帝仁寿元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逐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div><div>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埸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现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div><div>麦积山石窟的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div><div>麦积山石质不宜于雕刻,佛像一般都是泥塑。自隋至明清,历朝都有塑像,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朝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div> <h3>沿着盘山路向中国最古老的石窟进发</h3> <h3>石窟西崖</h3> <h3>石窟东崖,下面是理应寺</h3> <h3>石窟简介</h3> <h3>透过防护窗拍摄的佛像(不允许用闪光灯)</h3> <h3>佛像脚下</h3> <h3>侧面</h3> <h3>侧面</h3> <h3>窟内雕塑佛像</h3> <h3>通往上七窟的原始台阶,净是沙粒碎石,这种地方也能开凿石窟,放到现在,保守的建筑师们估计连想都不敢想</h3> <h3>千佛廊</h3> <h3>廊顶,这种土质...</h3> <h3>俗称散花堂,塌方后的廊顶,前面还有柱子,也在一次地震中塌掉了</h3> <h3>里面是沙砾原始层,外面是泥巴</h3> <h3>东崖通往西崖的连接洞,小孩子可以直接挺胸通行,成年人则都需向佛祖虔诚低头通行。据导游讲,竟然有游客提出要求,要将此洞向上开凿扩大,以方便通行。导游回怼:江泽民来也没有说这个洞小,他肚子恁大都过去了,你回过不去吗?</h3> <h3>西崖洞口</h3> <h3>牛儿堂的由来,佛像脚踩一头牛</h3> <h3>北魏的佛像,体型偏瘦,还是少见的瓜子脸,唐朝的就比较富态了。</h3> <h3>泥巴脱落后剩下了骨架</h3> <h3>在景区内住宿100元左右,可步行至石窟,大约2公里,坐景区小公交单程8元。游览石窟下面的讲解50元,石窟上的导游则需几百大圆,2-3小时即可游览完毕,本人以为麦积山石窟给你的印象除了视觉的震撼还有内心的震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