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近日,广东省各地中考成绩陆续放榜,各中学高中录取分数线也随之发布。有的地方800多分才能上当地重点高中,而有的地方400多分就能上当地知名高中,甚至是省的著名高中,令不少考生和家长郁闷不解,产生许多不和谐的怨气与误解。因各地中考政策不一,有的由省统一命题,有的由地方自主命题,且各科目分数计算方法差异也很大,令人眼花缭乱,无从比较。从2017年起,粤西湛江、茂名和阳江三市均采用同一套由省统一命题的试卷,笔者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可比性。<br></h3> <h3> 从上图可以看到,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主科三地的计分和折算都是一样的,但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理、生物、体育等七科所占的分值,三地则有明显不同,最后导致三地的中考总分是不同的。这应是各地高中录取分数线差异较大的原因。</h3> <h3>注:线满率是指录取分数线与满分的比率</h3> <h3> 线满率是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计分标准中学之间,考生入读难易程度的一种方法。线满率越高,考生考取就越难,反之则易些。</h3> <h3> 从上图中也可发现,同一间学校的2018年的数据比2017年的数据普遍要低一些,说明2018年的考题比2017年的确实要难一些。如果单是某间中学的数据变化大,与其招生规模的变化应有关,也可能与当地的招生政策变化有关,如湛江一些龙头高中尽管今年都压缩了25%的招生规模,但今年起是先招指标生,后再录取统招生,结果线满率还是不升却反降了。</h3> <h3> 为了保证大学的升学率,如升本率,尤其重本率,一些知名高中学校,已开始注重高中招生规模与线满率的平衡问题,甚至宁缺勿滥,严格把关高中生源的质量。</h3> <h3> 以下是粤西与省内其它一些地市的中考做法的对比图表:</h3> <h3> 从上面的图表可看出,有些地市将生物、地理科目,甚至思品、历史和体育科目的成绩不纳入中考成绩的,考生的中考压力相对粤西考生来说则要少很多。从这角度来说,由于粤西考生备考科目多,虽然粤西的线满率没有它们高,但粤西考生要考取当地重点高中并不容易。</h3><h3> 有些地市提前专注于语、数、英等高考主要竞争科目,从初中开始,就让学生集中精力打实好高考主科基础了,将2018年中考与2021年新高考事先进行了对接处理。对于九年义务素质教育与高考竞争的平衡,已成为关注的问题了。</h3> <h3> 从表中可看到,湛江的语数英分值比重最低,而深圳的最高,湛江仅是深圳比重的59.4%。而思品、历史、生物和地理等科目的分值比重,湛江则最高。对于素质教育和高考竞争两方面的兼顾和平衡,怎样的比重合适些,则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了,也有待2021年广东新高考结果的验证了。</h3> <h3> 对于普通生来说,当地的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最高的,入读是最难的。但对于艺术和体育特长生来说,则不一定了,而特色中学的分数线往往更高,进入这些中学的特长班比进入重点中学的特长班可能更难。下图是2018年湛江特长生录取分数线,从中可窥见一斑。</h3> 近日,经常聊起一个关于初中牛校的问题:牛校真的"牛"吗?<div> 据说某地一初中牛校年年中考高分人数不是一般多,而是非常多,是一般就近入学初中学校的十多倍,高分率(某一高分层以上的人数与该校参加该项考试的在校人数之比率)也比普通初中学校要高两、三倍,让不少学生和家长都觉得非常牛,而且非常神。 <div> 笔者通过多方面也了解到,该牛校初三学生人数规模也很大,也是一般初中学校初三人数的数倍,且牛校当年是面向整个地区,从七、八千名报名应试的小升初的学生中精选出来的,而这七、八千名小学生又是地区数万名小学生中的姣姣者。而市区就近入学的初中学校的招生范围仅有附近的寥寥几条街,不及牛校范围的万分之一,而且多是牛校挑剩下的,对一些有问题的学生也不能拒绝,只能照单全收,在这样严酷生源的情况下,尽管有些初中学校高分人数只有几十人,而该校初三人数也只有几百人,高分率在10%左右。而牛校的同一高分率却在25%左右。如此看来,牛校还真有些牛了。但别忘了还有一个生源基数与培优率的问题。</div><div> 生源基数是指最初的学生来源人数。对牛校来说,就是最初的入学报名人数。对就近入学直升的初中学校来说,则是当年牛校挑剩之后留下的不容挑拣的直升入该校读初一的人数,也即现初三在校生人数。</div><div> 培优率是高分人数与生源基数的比率。直升初中学校的培优率,其实就是该校的高分率,而牛校则不是。举例子就易明白了: </div><div> 某一分数以上的高分层人数,B牛校500人,A直升校50人。B牛校初三在校生是2000人,A直升校为500人。而B牛校的两千人当初是从7500个报名者中择优录取而来的,A直升校就是附近小学直升入学的人数。 </div><div> B牛校: 高分率=500÷2000=25%</div><div> 培优率=500÷7500=6.7%</div><div> A直升校: 高分率=50÷500=10%</div><div> 培优率=50÷500=10%</div><div> 因为牛校可以自主招生,可以择优录取,而直升校只能照单全收被剩留下的做义务教育,如果牛校的培优率没有明显超过直升校,那牛校并不牛,反而是对优质生源的一种糟蹋。<br></div></div><div> 许多直升的初中学校并不缺少伯乐,如果好马不流失,照样可以培养出千里马。读书学习,学生本人是主体,学生自身的资质和努力占80%,家庭家长占10%,学校老师占10%,只要是好苗,又肯努力,家长和学生无需舍近求远,就近入学,无需花费额外支出和精力,也能考上理想高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