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河务局“墩苗”助长记

XHOHX

<h3>  “墩苗”是一种农家种庄稼的方法,说的是庄稼长到一尺多高时,不要急于浇水,要旱一旱。因为越是旱,小苗儿越往深处扎根,尽可能多地汲取深处的水分。黄河汛期,齐河河务局分2期选派6名30岁以下青年大学生蹲点驻守管理段,参与蹲点驻守河段的防汛值守、工程巡查、河势查勘、查险抢险及其他有关防汛工作,让青年大学生在基层一线防汛工作中“墩苗”经风雨见世面,使青年大学生的“根”在基层土壤中扎实、扎深,汲取更多的营养,助力其成长。 </h3> <h3>  7月4日,第一期选派的3名青年大学生来到了管理段,他们马上融入管理段的工作和生活中,与段上职工同吃、同住、同工作,当天晚上就开始防汛值班。水政科的王亚伟此次被安排在阴河段,小伙子平日里诙谐幽默,能言善辩,曾获得齐河局青干班辩论赛“最佳辩手”。作为辩论赛主力的他蹲点驻守期间被推荐代表齐河局参加德州局“清风黄河”辩论赛。段上防汛任务繁重,为了不耽误段上的工作,他挤出个人的休息时间认真准备。晚上十二点巡堤查险回来,已是满脸的困倦,他就用凉水洗把脸,继续挑灯夜战搜集资料,整理案例。功夫不负有心人,辩论赛上,王亚伟作为反方二辩,头脑清晰,思路敏捷,唇枪舌战,和队友联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观众的一致好评。</h3> <h3>  许昊辰来自安徽,一个白白净净的南方小伙,来到管理段之后,每天巡堤查险,风吹日晒,白净的皮肤晒的黝黑,人劳科的同事见了他说道,“昊辰,几天不见被晒黑了啊”,他腼腆一笑,开玩笑地说“黑一点这样子更man吧”。7月9日夜间巡查期间,上游来水流量较大,对防洪工程会有一定的威胁,许昊辰虽然来到段上时间不长,但是他深知出现险情的危险性,从下午六点接班后一直待在堤坝上查看水情工情直到凌晨一点,和段上同事交接班后才放心离开。夜里蚊虫叮咬的他腿上、身上起了好多大包。“晚上在这里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呢,刺猬、猫头鹰都出来和我做伴”,这个94年出生的小伙子以苦为乐,打趣的说道。</h3> <h3>  张陆阳是财务科的一名职工,平时财务账目理的清清楚楚,利利索索。来到管理段后他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和内容,不但积极防汛值班、外出查险,还将管理段的内业资料整理的井井有条,一丝不苟,把平时财务工作的认真仔细劲儿也带到了管理段。</h3> <h3>  把青年大学生安排到基层管理段“墩苗”,是该局加强青年干部培养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帮助大学生尽快熟悉情况,管理段分别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发挥“传帮带”作用,带着大学生走遍段上的险工、控导,实地讲解各个防洪工程,手把手教他们如何查看险情、测量水位,把原本书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现场教学,大学生们工作中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随时向老同志提问求解,这样迅速掌握了工程及防汛知识,成为管理段防汛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一对一”的传授指导更加具有针对性,过去的“漫灌”教育为变成“滴灌”培养,与此同时,大学生们也与基层职工逐渐建立起感情。“来到管理段,才知道管理段职工的不易,才真正的学习了解了一线治黄工作。”对于这次到管理段的蹲点驻守,大学生张陆阳主动提出要在管理段多待些时间,想要在基层学习更多的知识。</h3><div> 苗墩实了,才能“拔节”长高。有了基层一线的工作经历,经历了防汛工作的锻炼和磨砺,相信“青苗们”会更接地气,积极的向上生长,未来的路将走得更稳更远。</div>

防汛

大学生

管理

工作

齐河

辩论赛

蹲点

基层

查险

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