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西藏—难忘的记忆

百合

<p class="ql-block">  西藏是一种病,不去好不了!西藏是一种瘾,去了还想去!西藏~~曾让我魂牵梦萦的圣洁之地,是一辈子注定要去的诗和远方……</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最美的风景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浓墨重彩的水粉画</p> <p class="ql-block">幸运地拍到了耶稣光</p> <p class="ql-block">仰望布达拉宫</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象征,是所有朝圣者心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布达拉宫位于西藏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上,是一座宫堡式建筑群,最初是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于17世纪重建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居所,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961年,布达拉宫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主体建筑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p><p class="ql-block">整座宫殿具有藏式风格,高200余米,外观13层,实际只有9层。由于它起建于山腰,大面积的石壁又屹立如峭壁,使建筑仿佛与山岗融为一体,气势雄伟。</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转经</p><p class="ql-block">在藏传佛教信徒的心目中来说,大昭寺是名符其实的藏传佛教圣地和中心,拥有极其崇高而圣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西藏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寺内主供的释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带进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p><p class="ql-block"> 大昭寺始是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后经历代修缮增建,形成庞大的建筑群。寺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4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镀金铜像。两侧配殿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塑像。</p><p class="ql-block">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曾说过这样的话“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有来过拉萨”,这或许也是几乎每一个去西藏旅行的人们共同的心声吧。</p> <p class="ql-block">享受八廓街的悠闲时光</p><p class="ql-block">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堂湖修建大昭寺,同时在湖边四周修建了四座宫殿,与嫔妃臣民移居宫殿亲自监督大昭寺工程的进展。四座宫殿即为八廓街最早的建筑。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为最初的八廓街。寺院周围陆续修建了18座家族式建筑,为远道朝圣的信徒或商人提供住宿地。</p> <p class="ql-block">大昭寺旁的玛吉阿米,曾有一个姑娘来过这里……</p><p class="ql-block">大昭寺的玛吉阿米酒馆,承载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和他美丽的姑娘玛吉阿米,一段凄美而浪漫的爱情,来到拉萨,一定要去玛吉阿米酒馆喝一杯甜茶……</p><p class="ql-block"> 闭上眼睛,手捧一杯奶香四溢、氤氲升腾的甜茶,仿佛回到了300多年前的浪漫夜晚。“在那东山顶上,升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笑容,浮现在我的心上。”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不断在耳畔萦绕。</p> <p class="ql-block">日喀则—扎什伦布寺</p><p class="ql-block">犹如布达拉宫是拉萨的象征一样,扎什伦布寺是日喀则的标志,这个宫殿如城的寺庙,是班禅的驻锡之地。</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它坐落在日喀则城西,是在1447年由宗喀巴的弟子根敦朱巴主持创立的。从动工到竣工,大约花了20年时间。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大小殿堂和住宅上千间。</p><p class="ql-block">“扎什伦布”藏语意思是“吉祥须弥”。扎寺是西藏黄教四大寺之一。到明末,四世班禅受任为扎什伦布寺的第十六任法台之后,就成为历代班禅举行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与班禅的行宫——新宫几乎是门对门。站在扎寺楼顶能看清新宫的红墙黄瓦。坐在新宫花园里,可以听到扎寺的钟声。</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色达</p><p class="ql-block">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误称是五明佛学院(很多大寺庙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喇荣五明佛学院位于距离色达县城20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的喇荣沟内,属藏传佛教宁玛派,学院常住修行者上万,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喇荣五明佛学院以戒律严格、修行艰苦著称,是享誉中外的大圆满讲修学院。</p> <p class="ql-block">沉伦在羊卓雍措的梦幻里</p><p class="ql-block">羊卓雍措,又称羊湖,藏语意为“碧玉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像珊瑚枝一般,因此它在藏语中又被称为“上面的珊瑚湖”。</p><p class="ql-block"> 位于西藏山南拉萨西南约70公里处,与纳木错、玛旁雍错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是喜马拉雅山北麓最大的内陆湖泊,湖光山色之美,冠绝藏南。羊卓雍措湖面平静,一片翠蓝,仿佛如山南高原上的蓝宝石……</p> <p class="ql-block">最是惊险怒江七十二拐</p><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的八宿县境内,在川藏南线上的昌都邦达至八宿区间,也称“川藏99道弯”,是翻越业拉山的必经之路。它并不是什么景点,但是几乎所有路过此地的人,当到达路途制高点时,都会稍做停留和拍照。</p><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从最低点海拔3100米,一路攀升到最高点业拉山口海拔4651米,再盘旋下降至邦达镇海拔4100米。长约12公里。作为川藏南线必经之路,对许多骑手或车手来说,正是因为它的险,才更具有挑战价值,每年从这路过的行人无不对这条路充满感叹。</p> <p class="ql-block">生命禁区——东达山</p><p class="ql-block">东达山海拔5130米,被称为“生命禁区”,冷风刺骨,呛得透不过气,有点儿胸闷气喘……</p><p class="ql-block">东达山,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是川藏南线上的第二高峰,海拔标高为5130米。</p><p class="ql-block">东达山风景秀丽,水草资源丰富,山上山下会呈现两季分明的自然景象。是318川藏上一道迷人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这是东达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感受纳木措的虔诚与神圣</p> <p class="ql-block">纳木错藏语为“天湖”的意思,它与羊卓雍错和玛旁雍错一起,被称为西藏的“三大圣湖”。纳木错湖面海拔4718米,素以海拔高、面积大、景色瑰丽而著称,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纳木错湖里盛产高原细鳞鱼和无鳞鱼,周围广阔的湖滨则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和动物,形成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在纳木错湖中,有5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兀立于万顷碧波之中,传说这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诚顶礼膜拜。其中伸入湖心的扎西半岛,居五个半岛之冠,半岛上的扎西寺,香火旺盛,是拜佛之人的必到之处。</p><p class="ql-block">按照西藏传统的习俗,信徒们每到了羊年都要沿着纳木错顺时针转上一圈,即所谓的羊年大朝圣。每到这时,纳木错湖畔香火旺盛,人山人海。作为西藏最大的湖泊,想要绕行纳木错一圈也并不太容易。由于湖面太大,湖边地形复杂,绕着纳木错转一圈常要20天- 30天,所以大家多用转扎西半岛来代替。据说,围着扎西半岛转7圈就等于转湖一周。</p><p class="ql-block">纳木错湖畔由玛尼石堆成的玛尼堆,也是圣湖的一大著名景观。所谓玛尼石,是指藏传佛教转经者在转经路上置于路口、山垭口的一种宗教石刻艺术品,上面通常镌刻六字箴言或佛像。年深日久,信徒们堆积的玛尼石像一座座金字塔,连同飘飞的经幡,和雪域高原苍凉的自然融为一体,在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纳木错湖波光粼粼,雾霭茫茫,有一份神秘的宁静沉淀于其中。而其深厚的宗教韵味,更是让人不得不肃然起敬。湖水沉默不语,叩等身长头的藏族老人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信念,来到这里的人们,一切的杂念似乎都能被消除,惟有用自己的虔诚,去感受那片神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间仙境措卡湖</p><p class="ql-block">措卡湖,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新龙县麻日乡境内,距县城32公里,被誉为“人间仙境,九天瑶池”。措卡湖在当地称措卡海子,又称赞多措那玛,藏语意为乱石丛中的黑色海水,是一个淡水湖泊,湖面面积约3平方公里,意为“绿宝石”。</p><p class="ql-block"> 措卡湖不是很大,可她那碧玉般的湖水晶莹剔透,万花筒般地收集着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红寺庙的身影,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她揽入怀里,一番加工这后,又以更加迷人的姿态释放出来,令人留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p><p class="ql-block">早晨6.40出发,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全程八百多公里,幸运地拍到了藏羚羊和小藏驴!</p> <p class="ql-block">醉美林芝</p><p class="ql-block">林芝古称“工布”,藏语意为“太阳宝座”,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毗邻拉萨、昌都、那曲、山南等地市,</p><p class="ql-block">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素有“人间净地、醉美林芝”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傍晚的尼洋河</p><p class="ql-block"> 尼洋河发源于西藏米拉山西侧,全长307.5公里,流域面积1.75万平方公里,在林芝境内汇入雅鲁藏布江。尼洋河被誉为林芝市的”母亲河“,沿河两岸植被完好,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尼洋河风光带野生鸟类众多,也是西藏著名的黑颈鹤越冬区。</p><p class="ql-block">尼洋河风光带景区也散布着无数的旖旎风光和历史遗迹:伫立在两江汇合处的苯日神山,以及纯美田园风光中的达则村达则寺、米瑞村宗琼丹寺。</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境——茶卡盐湖</p> <p class="ql-block">青海湖</p><p class="ql-block">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塔尔寺</p><p class="ql-block">塔尔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艺术三绝</p><p class="ql-block">塔尔寺的油塑、壁画和堆绣被誉为青海塔尔寺的艺术三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壁画是各殿宇墙壁上的绘画。大多绘于布幔上,也有直接绘于墙壁和栋梁上。壁画颜料采用石质矿物,色彩鲜艳,经久不变。壁画画风属喇嘛教宗教画系,与汉画有些不同,具有浓郁的印藏风味。壁画内容大多取材于佛经黄教诸密乘经典,画面情节属黄教内容,人物主次多属密乘教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油塑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塑造出各种佛像、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造型,这些油塑艺术品统称为“酥油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堆绣是塔尔寺独创的藏族艺术品种之一。它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各种形状,如佛像,人物花卉,鸟兽等,以羊毛或棉花之类充实其中,再绣在布幔上,由于中间突起,有明显的立体感。本寺大经堂内悬挂有“十八罗汉”等堆绣艺术产品。堆绣包括刺绣和剪堆两种,其内容题材大多来源于佛教故事和宗教生活等,是该寺独创的传统艺术,是僧侣艺术的杰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