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祖母

孙建超

<h3>照片描述:祖母享年80岁(1923-12-07—2002-12-24)祖母的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祖父去世时她才37岁,在中国最困难的几年里她独自带大了六个孩子,向伟大的祖母致敬!</h3><h3> 再过几天就是祖母的寿辰了,转眼间她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可她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梦中出现,真该为祖母写点东西了。</h3><h3> 祖母生于1923年12月7日,于2002年12月24日与世长辞,终年80岁。祖母一生历尽坎坷,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h3><h3> 祖母娘门姓晁,系新密市超化镇崔庄村人士,曾外祖父一生育有两女,祖母是他的小女儿。1944年经人介绍,21岁的祖母与临镇(苟堂)20岁的祖父结为百年好合,结婚后两人恩爱有加,生活得很幸福。并于1946年1月10日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伯父),相继有了祖母的三子三女,一家八口其乐融融。祖母在家操持家务,祖父操纸换钱,一家人虽然日子紧巴巴的,但是充满了欢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祖父突然患病并于1960年11月26日永远的离开了祖母,离开了需要他的六个孩子们,把沉重的包袱留给了祖母一人。当时,祖母才37岁,最大的孩子(伯父)才14岁,最小的孩子三叔才1岁多一点。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缺吃少穿的,突然间家里少了顶梁柱,祖母是哭天无泪啊。当时有人劝她还是趁年轻改嫁吧,祖母看看年幼的六个孩子,坚决的说了一句话:“谢谢恁的好意,俺娘儿们就是饿死也死在一起吧”,从此祖母就独自担起了这个沉重的家。祖母后来回忆起当年的事说到“那时候真不知道路在哪里,只想孩子们能讨个活命就真是烧了高香啊”。</h3><h3> </h3><h3> </h3> (照片中依次三姑、大姑、二姑、父亲、伯父)<div> 在这期间祖母把二姑、三姑和三叔送给了别人抚养。二姑是送给了一个远房的姑奶奶抚养奶奶还算放心;三姑被送出去一年多后被饿的面黄肌瘦自己跑了回来;三叔送给了一个不知情的人家,那就预示着祖母要失去他的小儿子了。祖母说“要是有一点办法,我也不会走这一步啊,哪个送人不是要我的命啊”。<div>  老天爷不会饿死瞎家雀的,祖母带着年幼的孩子们就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一天天的熬了过来。大概到了七零年以后吧,叔伯姑姑们都长大成人了,在祖母的教导下一个个都十分争气。相继二姑的养父母去世,二姑回到了奶奶的身边,三叔在线人的指引下也回来认了亲,祖母的六个孩子又都回到了祖母的身边。后来我们孙辈又一个个来到了这个家,祖母在五十多岁时享受到了天伦之乐。祖母到了七十岁时,我的哥哥们有了孩子,四世同堂祖母的脸上乐开了花,逢人就说“到边了,知足了,谁能想到我老婆子有今天啊,老天有眼啊”。是啊,祖母一生积德行善,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她应该得到的。祖母一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可我要说她是最伟大的,是我们这一大家子的功臣啊。</div><div> 祖母一生勤劳、爱干净,东西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简陋的小屋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到了晚年还一直坚持打扫庭院。大家想让她歇歇不让她干,她却说“我干点活把身体练得棒棒的,多看几年咱的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祖母对我们孙辈那是疼得没法说啊,有什么好吃的都留给我们,每到过星期天祖母就把我们叫去,让大家在她屋里吃饭。在别人看来那不算什么,可我们懂得那是祖母在用心爱我们。</div><div> 2002年12月24日,我永远记得那一天。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冬天,那天单位刚好放假,我飞奔回家去陪病榻上的祖母,心想可以好好侍奉疼我爱我的祖母了,可是祖母只留给我了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下午四点二十三分,祖母睁眼看了看在场的全家老老少少几十口人,儿子都在(三叔三婶刚好也赶了回来)、媳妇也在、女儿女婿也在、孙子、孙女、孙媳、外孙女也在,重孙子重孙女也都在,祖母满意的、安详的闭上了她的眼睛。</div><div> </div></div> <h3>  (这是与祖母仅有的一张合影)</h3><h3> 奶奶,再过几天就是你的祭日了,我会永远想念你的,希望你在那里和爷爷过的幸福哦!另外要告诉你个好消息,我已经结婚了,已经是男子汉了,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了,你不是早就等着这一天呢吗?</h3><h3>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写得也很乱,想要表达的意思也未能完全表达,相信祖母在天之灵知道我的心情。望观者见谅!</h3><h3> 写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祖母逝世七周年之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