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青春浪漫的邂逅

特种兵

<p class="ql-block">武汉大学新闻系一九八四级</p><p class="ql-block">毕业30年聚会时的聚作!</p> <p class="ql-block">学校行政楼,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大咖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武大新闻八四记忆之一</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很快,新闻人才缺口很大,于是教育部召开了专门会议,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增办新闻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武汉大学于1983年创办了新闻学系。记得是1983年7月15日,刘道玉校长约吴高福到他办公室去,说学校决定要办新闻专业,让吴高福来筹备,并嘱咐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提出办学思路,拟定好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调集人员,抓紧筹备工作。然而,八十年代初期,武汉大学当时就给了两间房子,其它的就得自己去干。于是,吴高福就四处去邀约仁人,亲自上门恳谈,很快就组成了包括九人队伍,又借了一辆板车,同几位同事一起到学校家具组拉了一些旧桌子、椅子,就这样把武汉大学新闻学系的牌子挂出来了。 1984年9月,武汉大学新闻系首届70名学生开始报到,后来有转系过来4人和插班生5人共78人,于1988年7月全体毕业。1984年入校时校长为刘道玉,1988年2月,刘道玉因为某些原因被免职,继任校长是齐民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9名幸运儿:袁文斐 黄文彬 董观涛 彭鸣 杨兵 陈勇庆 潘丙清 李韡(wei) 胡辉 刘丽群 喻莹 陈晓军 周良逸 张凌 孙汉平 朱琳 阮涛 方涛 张国华 刘坚 韩伟 李卫 袁少萍 刘梅 樊鹏 法展 何方 陈得年 张丽 邵卫东 王夷秀 蒋斌 顾强 凃江莉 张立恒 罗大泉 王文 夏倩芳 马徳兵 顾群 葛文祥 张毅 王建国 曹福平 张志仁 彭为红 赵曦臣 李常青 易红 姚福太 李兰 邓建 张激 钟吉云 万荣 潘界泉 冯韬 陈国富 曾端 黄庭松 张霞 王渝燕 邵颖波 裴永 林秋培 叶海 李书藏 汪武全 李文周 范天彦 魏奇志 刘雪雁 赵铁骑 周瑞华 刘海法 高应朴 熊昌彪 张辉 张宏英</p> <p class="ql-block">  这是诗一样的年代,因为拥有会唱青春之歌的你我他(她)。万荣、杨兵、黄庭松、陈德年、孙汉平在东湖之滨</p> <h3>  上陈振钢老师的摄影课拍摄的合照。后排右二即是陈老师。当时,每四个人一部珠江牌135照相机。</h3> <h3>陈永庆(湖北)——学生会主席</h3> <h3>陈国富(福建)</h3> <h3>陈晓军(湖北)</h3> <h3>董观涛(湖北)、陈德年(河南)、张国华(浙江)、阮涛(湖北)</h3> <h3>曹福平(山西)、邵卫东(江苏)、陈国富、钟吉云(湖南)</h3><h3>朱琳(湖北武汉)、张丽(河南)</h3><h3><br></h3><h3>在青海台实习</h3> <h3>董观涛</h3> <h3>邓建(湖南)、冯韬(湖南)</h3> <h3>冯韬</h3> <h3>方涛(浙江)</h3> <h3>樊鹏(河南)</h3> <h3>范天彦(河北)</h3> <h3>法展(河南)、顾群(安徽)</h3> <h3>顾强(江西)</h3> <h3>高应朴(重庆)</h3> <h3>葛文祥(陕西)</h3> <h3>韩伟(浙江)</h3> <h3>胡辉(湖北)</h3> <h3>黄庭松(湖南)</h3> <h3>黄文彬(湖北)</h3> <h3>何方(河南)</h3> <h3>蒋斌(江苏)</h3> <h3>前:顾群、罗大泉(广西)</h3><h3>后:法展、袁文霏(湖北)</h3> <h3>陈国富、顾群、邵卫东、张毅(陕西)、李文周(河北)</h3> <h3>李常青(山东)</h3> <h3>顾群、李文周、方涛</h3> <h3>李书藏(甘肃)</h3> <h3>李兰(四川)、张宏英(湖北)、范天彦、袁文斐</h3> <h3>喻莹(湖北)、李兰、李卫(云南)、何方、裴永(北京)</h3> <h3>李伟(湖北)</h3> <p class="ql-block">男:刘坚(浙江)、邵卫东、李文周、顾群。</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女:裴永、林秋培(北京)、叶海(甘肃)、张霞(贵州)</span></p> <h3>刘梅(湖南)</h3> <h3>刘海法(河南)</h3> <p class="ql-block">刘雪雁(湖北)</p> <p>林秋培(北京)</p> <h3>马德兵(安徽)、万荣(湖南)、潘界全(湖南)、阮涛</h3> <h3>潘界泉</h3> <h3>裴永</h3> <h3>潘炳清(湖北)</h3> <h3>阮涛</h3> <h3>后:卲颖波(北京)、冯韬、曹福平</h3><h3>前:马德兵、王建国(山西)</h3> <h3>邵颖波</h3> <h3>邵卫东</h3> <h3>邵卫东、顾群</h3> <h3>李常青(山东)、涂江莉(江西)、王文(江苏)、张立恒(广西)</h3> <h3>万荣</h3> <h3>张志仁(山西)、汪武全(甘肃)</h3> <h3>魏奇志(湖南+北京)</h3> <h3>王建国</h3> <h3>王文</h3> <h3>王夷秀(江苏)</h3> <p>夏倩芳(江苏)</p> <h3>熊昌彪(湖北)</h3> <h3>袁少萍(云南)</h3> <h3>袁文斐(湖北)</h3> <h3>杨兵(湖北)</h3> <h3>易红(四川)</h3> <h3>喻莹(湖北武汉)</h3> <h3>叶海</h3> <p class="ql-block">姚福泰(四川)</p> <p class="ql-block">赵曦臣(山东)</p> <h3>赵铁骑(湖南)</h3> <h3>张国华(浙江)</h3> <h3>张红英(湖北)</h3> <h3>张凌(湖北)</h3> <h3>张激(湖南)</h3> <h3>张霞(贵州)</h3> <h3>张立恒(广西)</h3> <h3>张辉(湖北)、顾群</h3> <h3>周瑞华(湖北)</h3> <h3>周良逸(湖北)</h3> <h3>钟吉云(湖南)</h3> <h3>朱琳(湖北)</h3> <h3>范天彦、袁少萍、袁文斐</h3> <h3>前排张志仁、马德兵、阮涛、王小虎(干休班甲)、干休班乙。</h3><h3>后排张霞、魏奇志、戏曲王老师、熊玉莲老师、何方、曾端、李书藏、胡武老师、李兰</h3> <h3>武汉实习组部分成员照片。夏倩芳、易红、叶海、周瑞华、彭为红、樊鹏、董观涛、陈德年、王建国、蒋斌、张国华</h3> <p class="ql-block">曾端(福建)</p> <h3>抽烟成了男同学的时尚。阮涛、李文周、张辉</h3> <h3>吉他情歌王子冯韬受到师妹的围观</h3> <h3>周良逸、孙汉平、黄庭松、董观涛、张国华、潘炳清</h3> <h3>李文周的表演,逗乐了三位仙女。在张霞的文章中找到了答案“<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裴永是我隔壁铺。她个子不高,齐眉刘海,圆圆的头圆圆的脸,天生就是用来展示笑容的!她的眼晴很小,戴着一副大眼镜,笑起来更是看不到。好在张嘴不停地说,一口京腔巴拉巴拉,说到高兴处两手一拍“哎哟喂”,惹得李文周那细长的身板前后左右地晃动。”</span></h3> <h3>顾群、潘界泉、张毅、方涛</h3> <h3>潘界泉、蒋斌、张辉、邵卫东、熊昌标、陈国富、张毅、方涛、顾群</h3> <h3>王文、李卫、夏倩芳、何方</h3> <h3>顾群、韩伟、裴永</h3> <h3><br></h3><h3>黃庭松、張辉、李书藏、易红,彎腰駝背的可能是周良逸</h3> <h3>前排左起蹲、坐:朱琳、陈国富、曹福平、钟吉云、汪武全。</h3><h3>后排左一邵卫东、左四单承芳老师。</h3><h3>后排右一张丽、右三陈晓军。</h3><h3>在青海实习期间与台领导及采访对象合影。一九八七年</h3> <h3>合照</h3> <p class="ql-block">84级上课</p> <h3>毕业纪念册之告别宣言</h3><h3>告别宣言</h3><h3>四年过去了</h3><h3>我们只想证明</h3><h3>珞珈并不仅仅只有美丽的樱花</h3><h3>我们决不留恋</h3><h3>当我们走进这个大门的时候,我们就已想着如何有一天再走出这个大门了所以</h3><h3>我们也决不惶然1</h3><h3>再也不必为早晨的 Bread感叹了,再也不必为白纸黑字的功课奔忙了,再也不必为漂亮得</h3><h3>再漂亮的校徵做起高傲的头颅了,虽然,也许有更精的 Bread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有更重</h3><h3>的功课在等待着我们,也许有更多更可怜的骄做在等待着我们一但,够了1时间如流水,变化而悠长,</h3><h3>想起来,一切离我们都已很遥远了:路着硝烟走来的喜悦已不属于你,放着舞步狂欢的奋已不属于你,第一次踏上初恋小道的簦涩已不属于你,宁静的课堂明净的校园已不属于你一你不再高贵,你不再神秘</h3><h3>你,我们中的一分子,已不再是你了!别了他,</h3><h3>了我,别了你自己别了我们吧1</h3><h3>汉墨项勇四已不再我们一行费这于,但我们知道等着我们的是什</h3><h3>www.melplaN</h3> <h3>不曾想妄贬,也不曾想娇饰,不曾想做英雄,也不曾想当愣夫。当幸运的一代和危机的代在我们身上重叠的时候,我们痛苦,我们反省一我们痛苦在于我们不知痛苦何在,我们反省只因为我们的反省被涂上了难以言状的迷茫色彩。我们曾在怪圈中冲突,我们曾在黑幕中律徊一我们是幸运的骄子,我们也是危机的一代:我们危机因为我们幸运,而我们幸运则仅仅因为危机的到来!我们不曾过度伤创,但我们又何曾无病呻吟?我们不曾过度失血,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股色却又同样苍白,同样严峻。毕竟,我们走进校门,不就是为了有一天能走出校门?</h3><h3>…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我们已学会了沉默;我们有太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不得不习惯等待、消极和迷离。我们喜欢评头论足,但我们又何尝不喜欢罗路实地?我们喜欢在阳光下拖着自己的身影赶路,但我们又何尝忘记把握自己?四年过去了,我们只想证明:和并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花:四年过去了,一切自有人评说;四年了,记在心庭的是师长的慧祥和同窗的情谊,记在心底的是先行者的目光和校园的美丽;但,一切过去的都只是美好的回忆,我们此刻已不能册别依依了;别了,我们亲爱的大学,我们亲爱的同窗,我们亲爱的师长,请接受我们最后诚快的敬礼。</h3><h3>每一棵松树都是为松林而鸣响的。四年一瞬,谁也没有记住,谁也没有忘却。</h3><h3>四年。朋友,在你骄傲地走进米的很久以后的今天,题我们也能潇涌酒酒地走出,"该咱们了,oK!!"</h3><h3>我们走吧</h3><h3>www.melplan</h3> <p class="ql-block">校长刘道玉</p><p class="ql-block">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中文名:刘道玉</p><p class="ql-block">籍贯:湖北枣阳</p><p class="ql-block">性别:男</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出生年月:1933年11月</p><p class="ql-block">职业:教育家,化学家</p><p class="ql-block">毕业院校:武汉大学</p><p class="ql-block">政党: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简介</p><p class="ql-block">刘道玉 ,<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33年11月——)男</span>,1933年11月24日 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县(市)蔡阳乡刘家坡。曾任任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是当时中国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一位校长。1988年3月6日,刘道玉被国家教委干部局负责人奉命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p><p class="ql-block"><br></p> <h3>校长刘道玉赠言</h3><h3> 一个社会是否进步,是基于社会是否有革新的风气,一个国家是否有活力,主要看青年人的聪明才智是否得到充分的发挥。世界大也无限,小也无限,每个青年人都会寻觅到英雄用武之地。你要想有所作为吗?那么,你就要不怕艰难困苦,不要怕竞争,不要怕转行,不要怕闲言碎语。对于创业者来说,绝对需要的是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同流行的时病做斗争,敢于冒风险,敢于闯入无人涉足的禁区。</h3><h3> 改革创新有险阻,需要付出代价,甚至是几代人为之而奋斗,但是,我丝毫不怀疑改革开放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中国的未来,是属于一大批有作为的年轻人。</h3><h3> </h3><h3> 刘道玉。</h3><h3> 1988年5月3日。</h3> <h3>齐校长赠言</h3><h3>我们要欢迎未来.要记住它很快就会成为</h3><h3>过去;我们也必颁尊重过去要记住它曾经是人类全部可能之所在</h3><h3>谨录 George santavana语以赠毕业的同学们</h3><h3>齐民友</h3><h3>19884,30</h3><h3>www.meiplan.ctakkisaro6</h3> <p class="ql-block">齐民友(1930年2月—2021年8月8日)</p><p class="ql-block">齐民友,安徽芜湖人。中国数学家,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历任武汉大学讲师、教授、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院院长、副校长,1988年4月--1992年10月任武汉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组成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数学会理事长;湖北省科协副主席。</p> <h3>  1988年五月,毕业照。看到了这张图,多少人就这么散了之后,再也没有聚的这么齐过……</h3><h3><br></h3><h3>第一排左起:胡欣、周永固、李敬一,吴高福、囗、囗齐民友校长、囗、囗、郑永廷、徐美芬、樊凡、罗以澄、熊玉莲。(校領导、老師)</h3><h3><br></h3><h3>第二排左起:张微(老師)、袁文斐、李书藏、刘雪雁、王文、李兰、李卫、王夷秀、林秋培、范天彦、魏奇志、胡辉、朱琳、刘梅、单成芳(老師)、夏琼(老師)、姚洁(老師)。</h3><h3>第三排左起:口<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老師)</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曹光黎</span>(老師)、裴永、张立恒、涂江莉、王渝燕、易红、周瑞华、曾端、夏倩芳、彭为红、张霞、李常青、张激、饶德江(老師)、秦正熙(老師)、彭鸣。</h3><h3>第四排左起:吕兵(老師)、汪华(老師)、李文周、李伟、邓建、潘炳清、赵曦臣、罗大泉、法展、马德兵、钟吉云、陈德年、顾强、赵冠东(老師)、刘惠文(老師)。</h3><h3>第五排左起:陈万峰(老師)、邵卫东、张辉、潘界泉、方涛、董观涛、王建国、汪武全、刘坚、万荣、周良逸、杨兵、葛文祥、张凌、赵铁骑、尹佐青(老師)。</h3><h3><br></h3><h3>第六排左起:冯韬、邵颖波、囗、顾群、陈国富、黄文彬、黄庭松、张志仁、陈晓军、熊昌标、曹福平、阮涛、陈永庆、蒋斌、张毅、高应朴、姚福泰。</h3><h3><br></h3><h3>注:囗表示不知姓名<br></h3> <h3>岁月不老,我们不散</h3> <p class="ql-block">何五元(珞珈赋作者)</p><p class="ql-block">珞珈赋</p><p class="ql-block">作者:何五元 (武汉大学1984级中文系,广州云创数字科技董事长、广州校友会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  珞珈有山,雄峙东湖之南,遥踞大江之阴。东临碧水,磨山依稀弄影;西起洪岳,宝塔巍然可登;南极通衢,达中南之枢纽;北揽湖光,仰屈子之行吟。登斯山也,无车马之喧,有奇瑰之景;涛声约若,清风可饮。醉山色,叹古今,其乐也陶陶,其情也欣欣已焉哉!陶令倘在,敢无厚羡之情?</p><p class="ql-block">  凭阑极目,远山含碧,近树扶疏。天际横江,轻纱一带;地尽屹楼,奇绮几何?一桥飞卧,挽龟蛇成一体;数舸直下,逐江渚几欲飞。东湖浩渺,云水笼烟;长堤戏波,一水绕碧。湖鸥点点,喧声响遏行云;游子搏浪,意气浩振九霄。善哉!斯水有乐如此耳!</p><p class="ql-block">  树耸山间,草肥谷底。林荫蔽日,郁郁葱葱;花繁满树,嫣嫣灼灼。千虫鸣唱,百鸟吟歌,山富芳草之鲜美,地耀落英之缤纷。春桃秋桂,夏榴冬梅赏奇花一树,感彻肺腑;嗅清香几脉,沁透心脾。樱花赛雪,始发仲春之际;梅朵胜缎,笑傲岁寒之末。亭台楼阁,绿荫掩映;箫簧琴瑟,歌舞悠扬。芬芳馥郁兮最美校园,今夕何夕兮最美时光!</p><p class="ql-block">  仁者乐山兮智者乐水,山高水长兮流风甚美!学堂名自强,多难图兴邦。筚路蓝缕,朴诚有勇,育复兴之国士;颠沛流离,玉汝于成,培干城之栋梁。风霜雨雪途,弦歌不辍;困苦忧患时,奋发图强。壮哉!学大汉,武立国,铁肩担道义;自强魂,弘毅气,豪情兮一何滔滔!</p><p class="ql-block">  珞珈苍苍,东湖汤汤。山川壮美,泱泱兮养天地之气;澄岚秀润,昂昂兮结青云之志。从来大师云集,兼容并包,岂分东西南北;始终树木树人,英才辈出,皆为珞珈荣光。桃李满园,皆时代之骄子;学子盈室,俱一世之英华。淑女窈窕,书山跋涉;少年英俊,学海遨游。其意气一何绰绰兮,彼神彩一何风流!异兮!斯人斯地,无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哉!</p><p class="ql-block">  呜呼!有山美如斯,有水秀如斯,更兼有人风流如斯,珞珈无仙亦名耳!居中乐乐,快不可言,欣然命笔,为赋珞珈是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