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棕扇尾莺是小小鸟,因其多生存在草地蓬蒿底部,偶飞空中而不落高枝,是常见鸟却并不常见。棕扇尾莺体长10厘米。从体形上说棕扇尾莺属于修长形。</h3> <h3> 棕扇尾莺的恋爱不是以歌唱的方式进行。因为它的歌声只是轻柔的、偶尔的、不连续的,不如云雀的求爱歌声那样激情奔放,没有鸫鸟那样的婉转缠绵。它们的恋爱是在深深的草丛之间,轻语呢喃,卿卿我我,不为外人所见。</h3> <h3> 棕扇尾莺选址筑巢的安全策略如是:草地上到处都有一丛丛的莎草,选址在水坑里,不易被行人或经过的牛羊踩踏,与水坑壁沿间隔一定距离,蛇或黄鼠狼之类的盗蛋者不易接近;就地取材用草叶编织网兜极其有利于隐蔽,草叶很密,外表上看不出深藏期间的巢;顶端的开口不直接朝上,可防雨水直接淋进巢内。</h3> <h3> 从幼鸟出壳开始,一只成鸟担负着5只小鸟的哺育责任,按一般的多数规律,她就是雌鸟,这是母爱。她往来飞行于巢周围100米范围内的蒿草间,捕虫送进巢中,同时将排泄物带出,间或整理巢穴。每次间隔3、5分钟往返,带回的食物有螽斯、豆娘、蜘蛛、甲虫、蛾子等。</h3> <h3> 7月上中旬多阴雨,棕扇尾莺幼鸟在阴雨中长大出飞,巢口大开,巢中空空,连一片蛋壳都没看见。葫芦口袋变成了一个上下一般粗的圆筒,应该是小鸟逐渐长大把巢口撑大的,否则,5只小鸟如何同居一室呢?原来这个巢不仅选址隐蔽安全,而且还有弹性。小棕扇尾莺在7月不间断的阴雨中顺利长成出飞了……</h3> <h3>图/梦回大唐 文字摘自网络</h3><h3> 7月拍于城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