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7年1月,从贝加尔湖回来之后,➕同学就嚷嚷着让我写篇游记。我觉得这种事情需要分工合作,奈何我俩都太懒太懒了。尽管那趟出行充满了未知和想象,让我们一直念念不忘,但谁也没鼓起勇气提笔写写,就这么一拖再拖。不知怎的,这一年多以来,也去了一些地方,可午夜梦回,想起的却总是奥利洪岛上的落日、炊烟、皑皑白雪和漫天的繁星。于是终于下定决心,要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去蚂蜂窝转了一圈,复制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来纪念2017的贝加尔湖之行。</h3> <h3>从北京出发到伊尔库茨克只要三个小时,为了省钱省时省力(当然主要还是为了省钱),我跟➕买的红眼航班,凌晨飞早上到。说起这个机票,也真是够坑的,当时离出发前大约一个月我还没办护照("年幼"无知的我并不知道出国还要办护照),看着机票一天天涨怕没票就心急火燎的让认识的小姐姐先用别人的信息给我买下来了,收到护照后再改。结果护照到的那天我发现机票跌价了,一天天的跌我的心也随之一天天的疼(滴血)。关键这个票还得自己买行李票,后来我打俄航电话问的,发现官网的带行李的价格比我买的,还便宜。这个故事给我一个沉痛的教训,那就是,办护照,要趁早。</h3> <h3>冬天的衣服特别沉,尤其要去寒流发源地西伯利亚,行李箱除了衣服就是衣服了。为了减轻重量提前适应当地环境,我们把厚衣服都套在了身上,在首都机场穿梭的时候我一直在冒汗,感觉自己快要热中暑了。</h3> <h3>去伊尔库茨克坐的是俄航S7,它有着闪亮耀眼的颜色--绿色,使得你能在众飞机中一眼瞧见。起飞和降落意外的平稳,成功降落后,睡眼朦胧中机舱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好像是战斗民族的特色和习惯。但我坐了好几回俄航,竟然就遇到过这么一次。</h3> <h3>伊尔库茨克机场很小很小,过关排了半个小时的队,接机的小姐姐热情的招待了我们,给我们联系好车辆,换好电话卡。机场虽小,暖气很足,在这几件事情同时进行的过程中我又汗流浃背了。然而一出机场,零下好几十度(忘了当天的温度了)的冷风一下子涌入肺里,冻得我一个透心凉。我就再不相信书里说的呼吸道能温暖湿润清洁进入的空气了。</h3> <h3>在拍这张机场照片的时候,司机大哥一把抓住我的行李,叽叽咕咕说了一大堆(我猜是嫌我动作慢),然后拽着我的胳膊就往车上推,地上溜溜的滑,我一个凛冽差点就拥抱俄罗斯的大地了。上了车七八双眼睛瞅过来,我一看,全是同胞啊。</h3> <h3>车上很暖和,跟机场有的一拼。当地的车内饰都是加棉加厚的,司机把他的手机放在前排中间,是一部摔裂的诺基亚。后来我发现,岛上人民生活确实挺艰苦的,很多人用的都是早就停产的诺基亚。当然,这也从侧面说明,板砖诺基亚质量真不是盖的。</h3> <h3>一路疾驰飞奔着(真的是疾驰飞奔),我心惊胆战的不停瞄着时速表。大哥冰天雪地里放着民族歌曲开的分外嗨,一直在一百到一百二之间徘徊,而我在热烘烘的车子里却吓得光打哆嗦(当然,勇敢的我第二天就适应了,此后再没哆嗦过)。</h3> <h3>大约五六个小时(记不清楚确切时间了),我们就到达了登上奥利洪岛的渡口。一月中旬的贝加尔湖结冰还不是太彻底,所以车子没法直接开到岛上,需要转乘气垫船。这个小船容量不是很大,一次坐不了几个人,我们排队等了很久才体验到"突突突突"行驶在冰面上的感觉,当然,那真心愉悦的笑容都是僵僵的,因为真的冻太久啦。</h3> <h3>奥利洪岛是贝加尔湖上最大的岛,我们要去的地方叫胡日尔镇。这是一个安静的小村庄,到达的时候下午三四点钟,天色已经暗了下来。</h3> <h3>我们住的是岛上最大的酒店,汉酒店,老板是中国人,不过入乡随俗,依旧是清一色的小木屋。屋里有暖气,不过热水限时供应。天气很冷,滴水成冰,所以每天院子里的加热泵都在辛苦作业,以防自来水管冻裂。</h3> <h3>晚饭我们决定去被无数人推荐的Nikita家吃,这家民宿之前我们想订,但是太火爆没有订上,据说老板是前俄罗斯乒乓球国手。跟着导航一路走一路找,周围安静的就只能听见脚底踩雪嘎吱嘎吱的声音。最后终于找到了,但是前台不会英语,好不容易找了个会英语的小哥哥,结果300卢布一人的晚餐我们给了一千竟然找不开钱。费尽周折找人兑好钱,菜上了我们又傻了眼,那滋味就跟图片一样,而且大厨对红色好像有种别样的执着。然后我们就再没去过他家。</h3> <h3>第二天一大早司机就来接我们去北线一日游,沿途经过萨满神树、三色水、沙滩村、怪松林、三兄弟石、爱情山(先后顺序记不清了,而且也没人介绍,这些都是百度的)。由于司机不会讲英语,所以一路上我们一直都用手势沟通,一般他会停车定好时间,但是基本不到那个时间点我们就都上车了,因为没有任何阻挡的寒风从贝加尔湖上穿过扑面而来,吹的人又冷又疼的。不过我还是最喜欢北线,尤其是爱情山(好像也叫男孩山女孩山)那里。那天天气特别好,湛蓝湛蓝的,阳光满满,和白色的雪交相辉映,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h3> <h3>午饭我们吃的是司机小哥哥做的贝加尔湖里的一种鱼做成的汤(这种鱼名字很拗口,我实在想不起来了),他先在雪地里挖个坑,然后把锅架上,捡点木头就开始点火。当地人有特制的调料,加到汤里味道特别鲜美。在岛上这几天我和➕基本天天都要吃这种鱼,因为真的太好喝太好吃了~鱼汤配着咬一口咯着牙的俄式大列巴,特别搭。</h3> <h3>吃完饭基本就是回程了,天黑的早,回村子还得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车子在山林里不停颠簸,我们也跟着一会往左一会往右一会上冲一会下俯,我清楚的记得那几天我的微信运动天天两万多步,这么冷的天真不是走出来的,全是颠出来的。</h3> <h3>回到酒店稍作休整,我们又去了附近的萨满岩,这里是信奉萨满教的布里特人的圣地。萨满岩的底部周边,河床上散落着许多硬币,当地人认为萨满石拥有神奇的力量,因此常围着萨满岩举行仪式、贡献祭品、念咒发誓,以澄清诬告或捍卫荣誉。这里有13根萨满柱,代表了上帝的13个儿子。它的上面缠满了彩色布条,以此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h3> <h3>从萨满岩回来,我和➕在镇上溜达,当时天色已晚,路上又没人了,想寻觅个吃饭的地儿,一直没找到,所以决定先去超市买根冰糕。岛上的老板们永远都只会拿着计算器告诉你这个那个多少卢布,才不管你买的到底是啥。所以直到吃饭的时候我和➕才发现买的冰砖原来是块黄油,机智的➕竟然只咬了一口。</h3> <h3>找到ouxeu(我感觉好像这么写)纯粹误打误撞,奠定了接下来我们顿顿在这蹭饭的命运。第一天点菜隔壁桌正好有两个小伙伴(我脸盲竟然没发现我们是一路同行上的岛),就照着他们的点了一份。第二晚去的时候小姐姐不在,只有个帅气的小哥哥,他给我们一份菜单,我和➕研究了很久。发现俄文看不懂,英文单词能看懂,但合在一起看不懂。和小哥哥百般沟通,手舞足蹈,他还是一脸茫然。幸亏后来小姐姐回来,她的方式超级简单,指着菜单某个竖起大拇指,我们就知道好吃啦。结果点的非常成功,回回光盘。</h3> <h3>吃完饭和➕决定回酒店拿三脚架去萨满岩拍星空,没想到有只黑色的狗狗一路尾随。刚开始我们有点害怕,加上路上行人不多,黑漆漆的,就停了下来,结果狗狗也跟着停了下来。后来我们才发现,他是要送我们回家。我们走的慢,他就在前面闻来闻去等着我们,我们走的快,他就跟着我们一路小跑,直到我们回去,他才消失不见了。</h3> <h3>岛上的狗狗们都很有灵性,很温和,很友好。只可惜那天晚上身上没带吃的,也没拍下他的身影,可是那时的惊奇和感动,却一直藏在回忆里。</h3> <h3>晚上的奥利洪岛气温骤降,在装三脚架的时候我的手都是哆嗦的。装一会哈口气,要不就要僵掉了,然后发现一直都很顽强的相机竟被冻得自动关机了。还好手机联系了小伙伴,叫来了大部队。等待的过程既恐慌又美好,这里荒无人烟,没有灯光,没有人声,但是抬头就能看到漫天繁星,银河,仿佛触手可及。</h3> <h3>第三天行程的寒冷指数直接升级了,这一天基本都是在冰上,湖上的大风起码七八级,我和➕的发型就没正常过,虽然戴着帽子,但依旧被刮得七零八乱。不戴雷锋帽的话"穿堂风"一过,大脑瞬间就冻透了~</h3> <h3>南线结束的当晚,我们在汉酒店的餐厅坐了很久。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奥利洪岛了,所以想租冰刀一大早去湖上滑冰。回到房间之后,我和➕把行李收拾了一下,临睡前我神经质似的发了一条朋友圈,"意料之中的和意料之外,哪个先到来?"后来想,我这乌鸦嘴真是怪讨厌的。凌晨三四点,我被窗外的吵架声闹醒,紧接着又听到砰砰砰类似放烟花的声音。迷迷糊糊的我还想,过年了?赤脚走到窗前一看,是餐厅着火了,砰砰砰是爆炸声。我一个机灵清醒了,我们的楼离餐厅楼很近,又是木质的,万一烧过来怎么办。当时心跳的特别快,窗外一直有人用俄语大声喊着什么,我和➕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把行李胡乱一塞,就往楼下走。走廊里到处都是人,乱糟糟的。大路被大火堵死了,只能翻栅栏从小孔内出。慌慌张张的,也不知道丢了什么,离开酒店才想起来刚认识的小伙伴就住在那栋楼上,心里凉凉的。</h3> <h3>天气真的特别特别冷,在外面看到了小伙伴们,他们跑出来了,可惜部分行李和钱被烧光了,有的人还受了伤,大家心情都很低落。在空地站了半个多小时冻得实在受不了,有人提议去隔壁的民宿借住一下,我们又一窝蜂的涌去了。</h3> <h3>早晨,焦头烂额的老板派车接我们去别的酒店吃早饭,经过的时候,发现餐厅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想到昨夜的欢声笑语,再这么一对比,又感慨世事无常。</h3> <h3>感慨惊慌了一会,我和➕就把这些情绪抛到了九霄云外,神经大条的又跟酒店老板包了辆车,让司机带着我俩去看蓝冰。现在想想,明明不是个大胆的人,却总是做大胆的事儿,前脚刚刚听完老毛子的"黑社会势力"非常张狂,后脚又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去玩耍了。</h3> <h3>当时湖面只有我们两个人,安静的可以听到冰面因为膨胀而发出的仿佛撕裂般的声音,那是贝加尔湖在生长。走之前原本想碰碰运气,结果真的看到了心心念念的蓝冰。</h3> <h3>中午司机来接我们,又送到渡口。这次我们不想坐气垫船(现在想想还是挺危险的),想拖着行李在贝加尔湖上走到对岸,当然,这最终也实现了。不过代价就是滑了N下但没跌倒,风吹的脸颊失去了知觉。</h3> <h3>回伊尔库茨克的路上景色依旧超美,在服务区吃午饭的时候司机给我推荐了个据说很赞的卷,不停的竖着大拇指,我们一车人都买了,但现在却已经忘记了那个味道。</h3> <h3>后续的利斯特维扬卡和伊尔库茨克就不做记录了,好像所有美好的、奇异的、光怪陆离的心情都留在了冰与火交融的奥利洪岛,一切便显得那么不真实。若再有机会,我想秋天去看看西伯利亚的明眸,坐一次环湖小火车,追赶一下漫山的牛羊,在流星划过的苍穹底下许愿。贝加尔湖真的有种奇特的魅力,她引得你朝思暮想,念念不忘。所以我喜欢这个复制过来的题目,"我听见湛蓝色的风吹过,拂过冬藏在肌肤里的发"。</h3><h3>连带着,我的回忆也是蓝色的。闭上眼睛,就能想起漫山遍野的雪和清澈透明的贝加尔湖。如此,让我念念不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