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参加临沂市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骨干教师培训班有感

若水长清

<h3>  七月,流萤闪烁,夏意正浓,相约蒙山,尽品芳华。看草木菁菁,听松涛阵阵,我们河东一行在许晓玲主任的带领下,一起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骨干班培训活动,这一场美丽的邀约,这一个个给人启迪的报告,让我们感受到了阅读的神奇,领略了语文的魅力。</h3> <h3>  来自杭州采荷一小的王红校长做了题为《树立文体意识 建构阅读方式》的报告。她的报告如醍醐灌顶,主要从什么是文体、为什么要树立文体意识、掌握文体的分类标准以及基于文体的教学策略这四大方面有条不紊地展开,并结合大量教学实例来告诉我们如何在把握文体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式的建构。</h3> <h3>  好的报告总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给人收获,让人思考,正如王红校长的报告,让我获益良多,总结如下:</h3><h3>一是明白了文体的概念。</h3><h3>文体是文章作品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和类别。</h3><h3>二是懂得了树立文体意识的重要。</h3><h3>王红校长指出了当下语文教学的弊病:教学程序固化,文体特点缺失;问题设计泛化,缺乏文体意识;问题设计窄化,过于强化文体。尤其她列举的那些实例,都是平常教学中易犯的一些错误,着实让人受益匪浅。</h3><h3>老子曰:言有宗。“宗”即文体,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经历一个“识体”——“读文”——“实践”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优质有效的。</h3><h3>三是掌握了文体的分类标准。</h3><h3>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可将文体分为文学性文体和实用性文体两大类。王红校长结合新课标对叙事性作品进行了分年段的教学指导,让我们把握了不同年段对叙事性作品的教学要求。</h3><h3>四是学习了基于文体的教学策略。</h3><h3>文体不同教学策略也有异,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做好三点:精要解读教材、精准定位目标、精心设计导学。王红校长分别以《人物描写一组》、《六个矮儿子》、《颐和园》这三篇文章为例,解读了写事、写人、写景状物的文章的教学策略。</h3> <h3>  教学是永无止境地相遇,相遇精彩,相遇美好,相遇思考。学习,又何尝不是?听完王红校长的报告,我懂得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确切树立文体意识,以一己之力建构阅读教学,不误学生,不误语文,长路漫漫,愿上下求索,取人精华,弃己糟粕,做一名专业的语文教师。</h3> <h3>  来自深圳福田的余云德校长做了《基于“习程”的语文主题学习》。别有韵味的闽南腔调,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给人启迪的阅读实践,富有深度的语文思考,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阅读的力量。听他的报告,所得如下:</h3><h3>一是明白了书不是用来教的,而是用来读的。</h3><h3>为人师者,要让孩子自己读书,不要让日常的学习成为教育灾难。</h3><h3>二是时刻将阅读进行到底。</h3><h3>阅读的意义何在?余校长用一组组数据印证了阅读的意义。阅读,改变了孩子的语文,提高了孩子的语文素养。当然,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以待收获,就像没有人见过春风的颜色,但它却吹绿了田野和山岗,同样,没有人知道阅读的力量,但它却点亮了生活的色彩,让每个生命变得丰盈而充实。</h3><h3>三是懂得了“习程”的价值。</h3><h3>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深深懂得,此为“习”,在此基础上建构了富有福田特色的课程,其内涵是“学生立场”“学习过程”“实践建构”“体验参与”等。</h3><h3>四是提倡一种“人的语文”。</h3><h3>语文的外延等同生活的外延,语文的学习其实也是人的学习,这学习的过程需要大量的阅读投入,而对阅读的投入可以较大程度上弥补其他教学缺失对孩子的影响。</h3><h3>五是更明确了主题学习的内核--整合。</h3><h3>余校长对“整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语文主题学习视野下的整合课程,是一种基于阅读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孕育的融合课程。</h3><h3>六是学会了推进整本书的阅读教学。</h3><h3>“同读一本书”“我爱读的书”“分级阅读体系”,这样的阅读过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其实也是由强制到认同再到内化的过程,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力量。</h3><h3>七是懂得了“语文要素”的内涵。</h3><h3>我们常常提及的“语文要素”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听了余校长的报告才明白,原来,语文要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语文策略,而我们所要重点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语文能力。</h3><h3>八是学会找教学点,搭支架。</h3><h3>善于引导学生总结,真正做到“一课一得”,若课堂容量太满,则学生如走马观花,所得甚少。</h3> <h3>  来自青州云门书院的张云杰校长做了《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的报告。语文,到底怎样教?这曾是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工作七年来一直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但到底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语文教学?有时惶惑,有时百思不得其解,有时也很懊恼,自身能力有限,生怕教坏了语文,听完张校长的报告,有一种拨开云雾见月明的感觉,所得有三:</h3><h3>一是坚定自我,做一名虔诚的语文信徒。</h3><h3>语文的世界山花烂漫,天高地阔,浩瀚无边,我只是其中小小的浪花一朵,愿坚守,愿虔诚。</h3><h3>二是做引领学生学习的教师。</h3><h3>学习力是不容忽视的一种力量,学生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认认真真地去读,这样才能立人。</h3><h3>三是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h3><h3>学习芬兰教育成功的经验,唤醒孩子沉潜的阅读兴趣,爱上读书,塑造自我。</h3> <h3>  来自华樾教育的资深专家常涓老师做了《实验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的报告。常老师的报告字字珠玑,闪耀着智慧的灵光,给人思考和启迪,所得如下:</h3><h3>一是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h3><h3>常老师说,大量阅读是学生形成语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的确,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大量自主的语文实践中获得的。</h3><h3>二是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h3><h3>先进的理念给予我们前进的力量,优秀的报告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时刻把握语文教学的脉搏,教好语文。</h3><h3>三是用好教材,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h3><div>陶行知老先生说过,教材要有三种力量:要有引人动作的力量;要有引人思想的力量;要有引人产生新价值的力量。常老师的报告更我明白了教材的重要,用教材来教学生学语文,学做人。</div><div>四是树立课型意识。</div><div>语文主题学习要有系统的课型,每一课型都要有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而语文课堂教学要落实教材,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分清课型,提高教学效率。</div><div>五是正确运用主题学习丛书来组织教学。</div><div>丛书是有效的教学资源,但它不是硬性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就是引导学生在读书的黄金季节静下心来努力读书,博览古今中外之精华,涵养自我性灵,浸润百味人生,学做一个具有人格美和人情味的人。</div><div>六是做个学生的牧羊人。</div><div>常老师以牧羊人自喻,号召我们也做学生的牧羊人,做学生的引导者和激励者,我们牧羊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过程。</div><div>七是感受到了母语的重要。</div><div>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我们的母语是有规则的,是有规律的,是有节奏的。作为中国人,必须学好、用好自己的语言文字。常老师还结合不同年段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特点就每一学段的教学给予了中肯的建议。</div><div>八是做明明白白的老师,做最好的自己。</div><div>如今的小语流派,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路繁花似锦,一路语文笙歌,但在多样化的学习中,我们做不了别人,只能做自己,所以要取他人之长做最好的自己,不跟风,不模仿,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创造,像帕斯卡说得那样,做一根有思想会思考的芦苇。</div><div><br></div> <h3>  眺望精神的天空,语文的原野,多想,像常老师说得那样——我就浅浅地教语文。</h3><h3> 浅浅地教,是希望语文课堂教学根植文本,紧贴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浅浅地教,是希望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能“潜心会本文”,不做教学目标游离、放羊式的课堂教学,而是将语文教学的重心切切实实地落在“让学生亲历阅读的全过程”中,让语文教学回归文本,回归语言。</h3> <h3>  浅浅地教,就是希望让语文回归纯粹,回归语文的初衷,让师生都只是尽情地感受语言和和文字的美好,让学生学会用醇厚而性灵的语和文去表述观点,传情达意。语文教学,本没有那么复杂。浅浅地教,就是老老实实地把语文教成语文,而非其他。</h3> <h3>  蒙山绵绵如诗画,夏木阴阴正可人。走得最快得都是最美的时光,两天的学习,充实而短暂,这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报告将我们带至语文主题学习深处,也为我们新学期进一步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给予了无限帮助。</h3><div> 汲取报告的精华,张扬凝思的活力,放飞心底的热情,读书吧,语文为王的时代已悄然来临,做专业的语文老师,若一盏明灯,照亮学生的阅读之路,及时品尝阅读的玉露琼浆;阅读吧,静水流深,在这绿意浓烈的夏日,让自己的心做静默的根系,静心默读,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div>

语文

文体

教学

阅读

学习

学生

报告

校长

力量

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