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之《城市》(下篇:凤凰城)

希望过的好一点

<h3>  我们在年轻时所走过的每一座城市,都有可能拓展我们年老回忆的版图,接下来大家要看到的这位老人在美术、文学、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凡的成就,他的脚步也走过了大半个中国。但是在他的记忆里,无论哪里,都会有着凤凰城的影子。他在书中曾经这样写到:</h3> <h3>  我们在凤凰城与黄永玉相逢,感受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叶之美,遇见了黄永玉与其他画家别样的荷花之作。</h3> <h3>  十二岁那年,他就离开了家乡,有一张从1937年开始到1945年的地图,八年时间走过了很多的城市,从长沙到安徽的宣城宁国到杭州、上海、厦门、泉州、福州、仙游、永安。</h3> <h3>  他走过的那些地方并没有留下过,他说他这一辈子的选择是对的。一般到了战地服务团,演戏的时候,很多女孩子很好的,自己也愿意跟她一起走的不少,也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想的是另外的事情,如雕刻,要刻出好的一流的木刻,其他的都不在乎。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包袱里带的都是:木刻刀、木板、书,曾有老人说他这个孩子带着书在流浪。</h3> <h3>  走过那么多的地方,福州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在长乐教书,每个礼拜坐小轮船到福州,一上岸就看《约翰•克利斯朵夫》。</h3> <h3>  在上海待了一年多之后,黄永玉又辗转到了海湾-香港九华径,主要是便宜,很多重要文化人都在那儿,郭老(郭沫若)茅盾都在,有各种各样来的人,都帮他找房子,也被他们开玩笑叫做保长。</h3> <h3>  黄永玉说:勤奋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主要的是(天分),看你产品是质量高不高。在香港的时候,他一天到晚的时间都要用在木刻上面,萧乾叫他不要刻木刻,画画也可以的。他有些不愿意放下木刻去开会,要干活,要木刻。</h3> <h3> 黄永玉说,一般来讲,离开了正规学校以后这个人,底下怎么办?是吧!他得到的一个答案是什么呢?就是办事情认真,排除了很多高调的不实际的那些东西,实在的、实事求是地在去钻研的!</h3><h3> 他离开凤凰很多年,身上基本上还是还保留着湘西人的性格,几十年也没吃过什么亏,一般都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意思是弄的有意思一些)。不要去做个这样的人物,费事,对待眼前的生活就是:要用头脑,不要幼稚化,要活的好一点。</h3> <h3>  英国诗人库伯说,上帝创造了乡村,人类创造了城市。城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建筑的堆砌,更在于城市和人之间的化学反应。长街短巷,市井烟火,我们在这里获得温暖,我们在这里制造梦想。我们在这里,认识自己,但愿你我都能够在城市里各得其所,也但愿你我能够用最质朴的灵魂守住心底的城池。 </h3><h3> ---董卿叙</h3> <h3>附录:《记忆中的凤凰城》(内容摘自文章吧)</h3><h3> 或许是对沈从文笔下的《边城》中那座叫茶峒的小城印象太深,总觉得作者的故乡、凤凰小城自然也会如书中描写的一样美丽:深潭碧水、青山翠竹,清新自然、淳朴灵动,宛如一首引人无限遐思的优美的田园牧歌。</h3><div>  凤凰城早已因为那些作家的抒写,也成为我们心中没有陌生感的异乡,感觉的确是那般清丽恬淡:穿城而过的沱江,逶迤蜿蜒,碧绿喜人,仿佛一条流动的翡翠玉带;两岸吊脚楼林立,一条条细细长长的脚伸进沱江,好似赶圩归来的身姿挺拔的苗家女子,正一字排开,临水濯足,洗却那仆仆风尘;古朴简约的石板路泛着青色,如同铺展开来待续的长长竹简,正期待岁月的临秀毫端记下更优美的一笔;日光轻轻流泻下来,穿过精雕细琢的窗格,美丽的剪影投射在地面上,静静装饰着这个怡然悠逸的午后。想起一家咖啡店的名字,就叫“雕刻时光”,一直喜欢的不行。</div><div>  此刻,这令人心动的画面,岂不恰恰就是对这四个字的最好注解吗?漫步在古色雅致的街面上,恍若游走在岁月的边缘,脚步都要变得轻轻,不忍心踏碎一地时光的清梦,不愿意打破一径流年的安宁。那一刻,我醉在一个难以言说的、奇妙无比、美妙万分的空间里,已不知今夕何夕,亦忘却了凡尘俗世。</div><div>  但,如今的凤凰,再也遍寻不见从前的风采。那络绎不绝奔涌而至的各地游客,令这座原本悠然幽静的边陲小城,再也没有了那份娴雅淡定。那桥上桥下商品琳琅的店铺,满城闪烁的五彩霓虹,已令她俗艳无比。如同一位明眸皓齿的妙龄女子,满头珠翠,浓妆艳抹,早已失去了那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风韵,哪还是人们心中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桃花源呢?</div><div>  出自凤凰的著名美术家黄永玉,在谈起自己的故乡时也说:“现在收钱收的很野蛮!”也许正是因为在金钱面前的迷失,才使如今的凤凰风尘味、商业味这般浓重。</div>